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时间:2024-07-22 18:16:53 教案 我要投稿

《三顾茅庐》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顾茅庐》教案模板汇编5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 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 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敏捷、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又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画地非常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最后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

  20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恳请诸葛亮

  张飞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6-01

《三顾茅庐》教案02-20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4-01

三顾茅庐说课教案04-02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2-20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04-10

《三顾茅庐》教案四篇04-06

《三顾茅庐》教案范文8篇04-21

《三顾茅庐》教案七篇04-21

【热门】《三顾茅庐》教案4篇04-23

《三顾茅庐》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顾茅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顾茅庐》教案模板汇编5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 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 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 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敏捷、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又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画地非常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最后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同学们,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2、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教师,布置作业。

  板书:

  20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恳请诸葛亮

  张飞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6-01

《三顾茅庐》教案02-20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4-01

三顾茅庐说课教案04-02

《三顾茅庐》教案15篇02-20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04-10

《三顾茅庐》教案四篇04-06

《三顾茅庐》教案范文8篇04-21

《三顾茅庐》教案七篇04-21

【热门】《三顾茅庐》教案4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