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4个生字。
⑵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战争及战争所造成的后果有一初步了解,为理解诗歌作铺垫。
3、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
4、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时间、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你还知道近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
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2、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资料袋: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练习设计】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
2、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本来_________________,
可如今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战争资料片、图片、音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展示战争场景,战后儿童悲惨的`生活。
2、全班交流感受,提升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读导语,交流自方法。
2、学生自读诗歌。
3、交流读后感受。
4、理请诗歌的整体线索。
5、了解每一节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三、说说、读读、议议
1、课件展示图片,情景对照。
2、学生说说感受,读出情感。
3、评一评,议一议,提升朗读水平。
4、再读。
5、个别读,分段读,师生对读,全班齐读。
四、学习最后一段,激情导引,拓展写诗
1、课件投影最后一节诗,指导感情朗读。
2、配乐诗朗读。
3、对最后一句诗歌省略号的补充,引发学生抒发情感。
五、拓展
写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一些我们的同龄人却不能有和平的生活,他们是谁呢?先看一段视频吧!(关于一段战争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生交流)你思考一下,战争给人类会带来什么呢?如果发生战争,我们还能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能不能在户外进行体育运动,能不能去享受春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孩子们吧!(幻灯片两张,配音乐和图片说明“大家请看,天真可爱的孩子,本该在游乐场开开心心的玩耍,可是,弹坑斑斑的墙壁却和他做伴,这究竟是为什么?八九岁的年纪,本该在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可是,这个失去亲人的女孩却只能独自哭泣,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感情。
2.(播放录音和幻灯片),学生跟读再齐读生字,纠正新生字的读音。
3.听课文诗歌朗诵,注意朗诵者的感情和新的生字词的读音。(放出相应诗歌幻灯片)
4.展示朗读风采,请几位学生起来郎读,注意他们之间的不同感情和节奏感。
5.让学生把全文的内容分成两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小结:前四节,都是写战争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安宁。
小结:后面说明战争是残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宁,让人类的生活不得安宁。(展示分段情况和段意)
6.师生交流下列问题,边读边想
①放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来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是什么情景?,[鲜明的对比],说一说: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带着体会的感情齐读)
7.再读诗歌,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读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读风采(第二,三,四节诗),然后师生交流下列问题:
①体会“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作者总共问了几次?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为什么前四节重复了这样的疑问呢?(让人感觉到诗人对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②为什么作者选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这四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海陆空”,暗示是整个大自然都遭到战争的破坏)
三、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作者呼唤的是什么呢?你呼唤的是什么呢?
1.让我们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在呼唤什么呢?
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引导反复读)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吗?不,仅仅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仅仅是一张洁白的教室,多么简单的要求,读起来真让人揪心。
3.拓展运用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4.回顾诗歌最后的一个标点——省略号,你觉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无限的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和平”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总结:是啊,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热爱和平的我们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2.配乐朗诵
让我们带着作者的祈盼,带着对和平的呼唤,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把它们制成动画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诗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并在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最后一节的希望与祈盼,更是让人揪心,虽然仅仅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如果没有和平,连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4个生字。
⑵ 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可以采用读读、想想、说说、读读的方式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建议】
1、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
2、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战争及战争所造成的后果有一初步了解,为理解诗歌作铺垫。
3、教学诗歌要以读为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将读、想、说结合起来。
4、了解阅读链接中儿童和平条约签订时间、背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和图片。(教师准备的`图片及资料)你还知道近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学生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2、当我们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
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2、交流:
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草地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四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
草地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草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节。
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四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
2、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资料袋: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练习设计】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失去了___________,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
2、我会写: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好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同桌互相检查。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交流。
3、读读想想: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
1、指名读诗,看字音A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
2、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
五、自主阅读学习
1、回忆学习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六、升华总结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宣读儿童和平宣言作业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一小节。
2这是一首以( )为主题的诗。
预习检查:
1抽查读。
2给加点字注音:
频 频( ) 巡 弋 ( )
绿茵茵 ( ) 蜥 蜴 ( )
祈( ) 盼
3听写词语:
4理解词语:
巡弋——
不速之客——
合作学习:
1作者抓住自然界中( )( )( )( )的原有景象,将其与战争破坏景象加以对比,并四次重复疑问( ?)这是对战争的( )和( )。
2作者希望(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迁移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沙滩 ( )的'大海
( )的草地 ( )的春天
拓展探究
仿写一小节诗:
( )的( ),
本来( )。
可是如今( ),
( )。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课后反思:
同学们可以写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还想知道写什么,你认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等(教师利用此处写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蔚、弋、频、茵”等4个生字,理解“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祈盼”等词语的意思,会用“不速之客、祈盼”造句。
2.能仿照课文1~4节,补写一节诗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体会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一、情境对比,铺垫激情
1. 播放“平静而美丽的蓝天、大海、草原、沙漠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交流: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 播放“残酷的战争场面、战后荒凉的废墟”,交流: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怎样的感受,看着这前后两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
3. 小结:是呀,战争是如此的残酷。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家园里,有不少地方还笼罩着战争的阴影,他们正祈盼着和平,呼吁着和平,饱受战火的人们希望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般美丽而和平的世界!(板书课题)
4. 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解悟情
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划出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交流讨论:
(1)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蔚蓝、巡弋、不速之客、频频、搅、祈盼”。
①蔚蓝—— 你还知道哪些蓝?如嫩蓝、瓦蓝、深蓝、碧蓝、青蓝;填一填“蔚蓝的( )”如大海、天空、海面等;
②巡弋——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如通过查“弋”的意思,或是联系上下文猜想;
③不速之客—— 怎样的客人被称为“不速之客”,课文中指什么?战舰和水雷为什么被称为“不速之客”;
④频频—— 联系“频频点头”猜测“频频”的意思,想想课文中“频频发射的导弹”说明了什么;
⑤祈盼——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如企盼、盼望、渴望等。
(2)指名朗读课文;同桌互读,点评。
(3)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诵读感悟,体会入情
1. 出示四幅画面及相关诗句,指导朗读:蔚蓝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 在每句中加上“本来(该)”,再读一读,说说加上“本来(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是呀,本来是这样的宁静而美丽,那么现在怎么了呢?
3. 出示1~4小节,指导读好“本来…… 可是”的转折语气。
4. 讨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坏了这宁静而美丽的世界?(残酷的战争、贪婪与残暴、掠夺与侵略……)
5. “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四、拓展补写,升华抒情
1. 其实,战争带来的残酷远不止这些,课前大家了解了战争的有关情况,把你了解到的情况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这场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巨大摧残。
3. 读了上面的数据,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请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模仿补写。
4. 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指导朗读课文最后小节。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五、阅读链接,丰富感情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
1. 介绍条约的背景:(出示)
这份《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 自由朗读,交流体会。
六、作业选择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诗歌仿写;《儿童和平条约》读后感或进一步阅读了解战争的相关资料。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有知识,谈话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并不和平,还有许多地方的孩子在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因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发出了呼吁──我们需要和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1、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读书就要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答案就在诗歌当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导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象:读了这首诗后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战舰和水雷破坏了海鸥的乐园……
2、学生朗读,概括内容
请五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其余同学注意听他们是不是都读通顺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
三、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四、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五、升华情感,祈盼和平
1、师:可恶的战争夺取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时此刻,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最后一小节,生读最后一小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3、是啊,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对于点火中的孩子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他们的愿望是那么的强烈!让我们为战火中的孩子来祈盼吧—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六、享受春天,深知责任
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国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共同签定了《儿童和平条约》,这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儿童至真至纯的心一起跳动的声音。
出示:《儿童和平条约》自由读,齐读重点段落
小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春天,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这就是我们呼唤的春天。希望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齐读:享受春天,享受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结合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春天”的含义,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题质疑
1、交流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读这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请你带着对这个词语的感觉再读一读。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春天”呢?
同学们眼中的春天繁花似锦、富有生机、充满希望,多么美好呀!在这样的春天里,你会做些什么呢?
春天是美好的,同学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带来的快乐、幸福!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诗歌,题目是《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2、读课题,质疑。
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谁?”)
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为什么?”)
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板书“什么样?”)
怎么享受春天?(板书“怎么?”)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法,让孩子们描述春天的美好、抒发春天带给自己的快乐,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幸福,与身处战争中孩子的境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做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学贵有疑。”默读课题质疑是在激发和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爱护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以生为本,顺学而导。我们的课堂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才是有效的课堂。
二、初读课文,自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1、读课文,正字音。
读准“弋、频、茵”的字音,正确书写“弋”字。
2、读课文,解字词。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频频”的意思,特别要理解“不速之客”中“速”的意思。
3、解答读课题时提出的疑问。
预设:
通过读课文,学生可能会找到“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为什么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答案,教师相继擦掉板书中的“谁?”和“为什么?”。其余两个问题一时还回答不出来。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课文内容似乎和课题没有关系。
我在课文里看不到春天。
我读课文时没有感受到春天的快乐。
策略:你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了吗?
5、整体感知,初知诗歌大意。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课题中的“春天”具有深刻的`含义,和孩子们印象中的大自然的春天是两个概念,所以学生一时解决不了“享受什么样的春天?”“怎么享受春天?”这两个问题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的,此时,教师不要着急。让孩子们继续读课文生成新的问题,随着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发现、探究”的学习环境,在矛盾的冲突中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三、激疑研读,探究(春天)含义
作者描述了战争对大自然的破坏,希望战争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些是否和题目无关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阅读1~4节
1、交流发现:这四小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诗歌前四节结构相同,首先讲的是这些自然景物应该是什么样的,接着讲了现实状况,最后发出疑问。)
2、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
①前后两种景象是怎么组成一段话的?
感知“可是”表示的转折意思,并用“可是”练习说话。
②通过反复朗读感知对比的作用。
③通过品读每一节的疑问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3、多种形式朗读1~4节,读中体会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二)交流收集到的战争的资料
1、提示学生在交流资料的过程中把自己此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并在发言结尾处试着用上文中的句子“这究竟是为什么”。
教师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让学生感受战争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多少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多少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再次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
2、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愿望是什么?请你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品词析句、交流资料、书写愿望”,引导学生从读到说、到写,由表及里,以读激情,以说激情,以写激情,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种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是真正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并通过写这个平台把它抒发出来。
(三)阅读第5节
1、师: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祈盼”呢?
(引导学生体会战争让人们生活不得安宁,连最起码的保障也没有,再次体会作者对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祈盼。)
2、揭示“春天”的含义。(板书:享受和平安宁的家园快乐的生活)(相继擦掉“什么样?”和“怎么?”)
3、齐读改编后的诗歌,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是星星和月亮安宁的家园;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我们享受春天……
制止战争、期盼和平,
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阅读实践,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逐步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对作者情感有所体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有了理解与情感的积淀,课题含义自悟自得,开课伊始的一个个疑问都化解了,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阅读链接,明确责任
要想鲜花盛开、春天常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大家齐读《儿童和平条约》。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过关A卷-《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闯关吧!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相关文章: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06-02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5篇05-09
【精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四篇05-12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九篇05-14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9篇05-11
【热门】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4篇05-15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汇编八篇05-12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汇总九篇05-13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汇编9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