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九色鹿教案

九色鹿教案

时间:2024-09-16 20:37:3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色鹿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色鹿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色鹿教案锦集七篇

九色鹿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

  3、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二、教学准备:

  磁带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检查复习

  1、听写并解释

  2、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为2~5自然段;第三段为6~9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并概括大意

  2、默读第二段

  A、理清层次

  B、理解‘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的人救上岸来’

  C、分述九色鹿与调达的表现

  D、形成板书:

  九色鹿救调达

  谢

  拒

  誓

  E、即兴表演

  3、读第三段

  A、第6、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B、联系第二段调达对九色鹿所说的话,你觉得调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时可以引用文中的词语。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说

  C、在皇榜面前,调达表现地怎样?

  D、调达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说说这是为什么?

  E、重点研究九色鹿指着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

  F、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九色鹿的话,进一步体会

  G、从国王“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四、自由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同座互讲,提出意见

  2、指名当众讲故事

  五、谈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比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角色,请用最概括的话对他俩作出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九色鹿和调达作出适当的

  2、准备讲述《九色鹿》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九色鹿救调达

  谢

  拒

  誓

  八、我的教学反思

九色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绚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和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单击鼠标,出示文中人物。再继续单击,逐一显示人物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身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的鹿。

  该界面设计有四个链接:依次对应下面的四个问题的内容:

  1、美丽;2、勇敢、无私;3、敢斗、敢争;4、总结,形成一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课文。

  2、根据第一局部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二)自主学习第二局部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他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示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却根本不要报答。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第三局部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局部课文。考虑: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调达、呵斥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身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调达呵斥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九色鹿啊,九色鹿,(),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五、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六、小结课文,说话

  练习: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身说些什么?

  七、安排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演一演这个动人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九色鹿》。

  2、通过《九色鹿》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必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到了谁?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考虑:在你眼里,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九色鹿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品行吗?

  3、组织学生讨论、推荐九色鹿和调达的品行,并相机板书。(灵魂龌龊的小人、见义勇为、舍已为人、品行高尚)

  4、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呢?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并用笔圈划。

  5、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推荐,找出有关语句说明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作深入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标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2)调达为什么连连叩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调达说的话。

  (3)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四课时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你们又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龌龊的小人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并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身的理解。

  2、组织讨论推荐,教师相机引导。

  (1)相机理解“恩将仇报”“言而无信”。

  (2)调达看了皇榜,他心理是怎样想的呢?你能猜测着说说吗?

  (3)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

  (4)但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见利忘义,进宫向国王告密,调达真是一个――卑劣无耻的小人、灵魂龌龊的小人。

  (5)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假如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6)自身身处包围之中,面对国王和调达,九色鹿是怎样说的呢?出示该段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自身的气愤之意)。

  3、当国王知道九色鹿的品行是如此的高尚,而调达是一位灵魂龌龊的小人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4、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复述课文

  1、组织学生练习选择自身喜欢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或扮演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有关段落。

  五、安排作业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亲人或同学听。

  2、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或上网查找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其它故事。

九色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补白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2.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

  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一只( )的鹿。

  3.自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4.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那个人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那个人却根本不要报答。

  5.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那个人、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那个人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6.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

  九色鹿啊,九色鹿,( ),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7.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三、练习

  1.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2.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

  3.九色鹿流着眼泪说:“原来是他,原来是他!我不顾危险,把他从恒河里救了上来。他答应我不告诉别人我住这儿……”

  你能把九色鹿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成吗?

  四、总结

  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美丽可爱的九色鹿得到了保护,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兴呢!诚信无价啊!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板书

  九色鹿

  美丽 勇敢 善良 敢斗敢争

九色鹿教案 篇4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涵。

  设计特色:

  1、大胆打破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2、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3、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

  4、体现“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要求:

  1、能够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那个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出“利”字。

  一、感受“巨利”

  1、过渡:《九色鹿》这篇课文中摆在调达面前的“利”又是什么呢?

  2、课件出示1: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指名读)

  (1)知道这句话中的“利”体现在哪个词上?(重金)想象一下这个皇榜上会说些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利”?(擦掉原写的“利”,大大地写“利”,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面对如此巨利,你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3、调达见了皇榜怎么做了?

  课件出示2: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调达为什么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来啦?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心情怎样?(读这句话)

  4、调达看了皇榜,一心想到的是什么?但忘却的是什么?(1、九色鹿对他的恩,2、他发过誓言)

  二、体会“恩”、“誓”

  1、体会“大恩”。(1)指名读有关内容。

  (2)课件出示3: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3)自由读读这段话,看能从中体会出什么。(情况万分危急;九色鹿的善良和奋不顾身)从哪儿体会出的?

  (4)指名带着体会,读这段话。(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话,情况万分紧急;第二句话,九色鹿奋不顾身;读到“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舒缓一些,显得有惊无险。)

  (5)恩有大小,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九色鹿对调达是普普通通的恩吗?而是——(救命之恩)有一个成语叫做——(恩重如山)

  (6)受人如此大恩,调达回报他的竟然是以什么?

  课件出示4: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生读)

  (7)读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过渡:他忘记的不仅仅是大恩,还有什么?

  2、体会“重誓”。

  (1)指名读有关内容

  课件出示5: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3)什么叫“郑重起誓”?生活中,你郑重起誓过吗?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怎样郑重起誓?

  (2)面对调达这些动听的誓言,又让我们想到那些成语?

  (3)曾经是那样严肃而又认真发过的誓言,在金钱面前,调达还是忘却了——

  课件出示6: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再次读了这句话,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同桌……,你会——

  3、体会“人品”。读到这儿你觉得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

  三、痛斥“小人”

  1、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九色鹿是怎样控诉调达的。

  课件出示8:“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处,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自由读)

  2、九色鹿是处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刀枪剑斧的包围中)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但是,当她再一看,看到——(生答,指导有语气),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

  此时此刻,九色鹿的心情怎样?(无比愤恨)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指名读)

  3、自由读,看从这段话中,除了读出愤恨,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来?(尽管九色鹿无比愤恨,但也表现得很礼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最后还不忘劝人为善)从哪儿读出来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4、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教师范读)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心里是怎样想的?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觉得国王会怎样惩罚调达?

  6、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揽全文

  1、教师总结:同学们,如果这块黑板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你最不想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擦去学生不想看到)那么,大家现在看看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是什么——(生答:九色鹿)九色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齐读

  2、让我们将这只美丽的九色鹿一起送回那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课件出示8:第一自然段。齐读。

  3、作业:

  (1)如果文中的九色鹿、调达、国王……来到我们身边,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说说为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对自己,对朋友,或对文中的某一个人物,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九色鹿教案 篇5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很有教育的时代价值,相信其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潘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语文上,既有知识性的传递,又有思想性的启发,获得了教学教育的双重效果。

  第二教时,往往是属于对课文的精读阶段,对词句要进行深磨,对语句要进行理解与体会,对段落要进行感悟与品味……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九色鹿于散步时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读和思,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然后又进入语言文字中,

  1是从那些句子中知道到的?

  2是九色鹿是怎么做的?

  3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的?

  4是感情朗读。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出现呈“线”状,理解的抓关键词,很有层次性,最后以感情朗读外化了对文本的感知与感悟后又强调了对人物语言研究,从中了解与理解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见义勇为、不图回报)。重点又将其安排在对调达的“见利忘义”的深入体会,也是通过了具体的语境来实现的。,如此,将调达的背信弃义完全暴露在孩子们的眼前。相信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点。

  综合其教学的过程,感觉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对文本的`利用的“度”(密度和效度);

  二是对主题性理解的“导”(导程和导法)。

  作为一堂研究课而言,我想说几点思考:

  一是结论的出现的时机问题。其表现中心内涵的“板书”内容的“上墙”,在引导上要体现“顺水推舟”,在时效上要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其充分地思考,让其在思维中选择和组织外化的词语或表达的语言,还要多给以机会,让其享受到参与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是课堂上时间与环节的安排,更应该研究它的合理性。如在课的开始能否将最后的一组成语提前出现,以这一组成语为“线索”来安排与组织教学,不知妥否?其次,因为这教案是他人备课,分员运用实践的。在这里我想还有个“思路”与“设计”的磨合问题。按照备课的要求,还有个备学生的细节,在此,只有真正实现了“集体”和“备课”这两个要素“结合”的时候,那么,其效果必将会相得益彰。

九色鹿教案 篇6

  【教材版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明白做人的基本准则。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人物鲜明,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字音,并重点指导“魂”“誓”等字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九色鹿、调达等人物形象和特点,感悟做人的道义。

  【重点难点】

  掌握读故事的基本方法,说出九色鹿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考】

  1.以“故事”体裁文章为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范式和变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着眼点,以学生自悟自学为重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故事”,导入新课

  1.以“聊故事”的方式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交流九色鹿名字的由来。

  3.谈印象:读第一自然段。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

  4.质疑,激发阅读期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九色鹿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聊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同时,课开始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文的学习。这样课之始,趣即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一认:

  挣扎 残害 灵魂 肮脏

  皇榜 发誓 斥责 无辜

  调达 调集 泄露 暴露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多音字“调”“露”的读音。(红颜色的字,为本课生字)(2)写一写:

  根据学生实际书写情况,重点指导“魂”“誓”的写法,学会观帖,并通过“誓”字的演变过程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汉字的悠久文化。

  (3)读一读:

  指读课文。意在发现读不准,读不通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并重点抓住人物说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设计意图】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样先整体入手,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因此,重点教给学生写字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交流学习故事方法:人物、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九色鹿这个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学会概括和提炼)

  (1)起因:救

  (2)经过:见利忘义(理解词语)

  (3)结果:罚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故事”文章的体裁特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抓关键词,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四、再现情境,质疑引思

  介绍故事的源远流长,激发孩子探寻九色鹿故事真正魅力所在。

  五、课后延伸,能力迁移

  1.巩固词语:把文中你觉得难写的词语抄写两遍;

  2.讲述故事: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又要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因此,作为本课第一课时的作业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及时的巩固,加强记忆;另一方面,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内化语言文字。

九色鹿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到文中寻找相应的答案,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 圈点勾画法。在文中圈点勾画,找出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三个重要角色:九色鹿、调达、国王,分析各自特点。

  难点:领悟九色鹿的美好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九色鹿》。《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学习

  调达 发誓 泄露 皇榜

  发财 气愤 暴露 斥责

  灵魂肮脏 残害无辜 背信弃义

  (2)露的读音:

  ①lù:a、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的`水珠。

  b、没有遮盖、显露、表现在外。

  ②lòu:露白、露丑、露脸

  3、 根据出示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是啊,九色鹿救起了调达,调达却出卖了九色鹿。

  4、 根据刚才所说的故事情节,可将课文分成哪两个部分?

  一(15):有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二(69):调达财迷心窍,带领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九色鹿怒斥小人,最后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不许伤害九色鹿。

  三、再读课文

  1、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我们课文中每一小节呈现的就是一幅画,连起来就是一幅连环画,请你选择其中喜欢的一幅,小声朗读,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出现了哪三个重要的角色?

  (2)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你对他的看法。(注意圈点勾画)

  4、小组讨论。

《九色鹿教案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九色鹿教案】相关文章:

《九色鹿》》教案03-09

九色鹿教案02-23

《九色鹿》教案04-08

《九色鹿》教案02-18

九色鹿的教案03-10

《九色鹿》优秀教案02-24

(热)《九色鹿》教案07-18

《九色鹿》优秀教案06-30

九色鹿教案(精选12篇)04-17

九色鹿教案15篇02-23

九色鹿教案锦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色鹿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色鹿教案锦集七篇

九色鹿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

  3、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二、教学准备:

  磁带生字卡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检查复习

  1、听写并解释

  2、讨论分段情况

  :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为2~5自然段;第三段为6~9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并概括大意

  2、默读第二段

  A、理清层次

  B、理解‘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的人救上岸来’

  C、分述九色鹿与调达的表现

  D、形成板书:

  九色鹿救调达

  谢

  拒

  誓

  E、即兴表演

  3、读第三段

  A、第6、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B、联系第二段调达对九色鹿所说的话,你觉得调达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时可以引用文中的词语。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说

  C、在皇榜面前,调达表现地怎样?

  D、调达的这种行为,用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形容?说说这是为什么?

  E、重点研究九色鹿指着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

  F、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九色鹿的话,进一步体会

  G、从国王“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中,我们看出了什么?

  四、自由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同座互讲,提出意见

  2、指名当众讲故事

  五、谈话: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比九色鹿和调达这两个角色,请用最概括的话对他俩作出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九色鹿和调达作出适当的

  2、准备讲述《九色鹿》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九色鹿救调达

  谢

  拒

  誓

  八、我的教学反思

九色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绚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和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单击鼠标,出示文中人物。再继续单击,逐一显示人物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身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的鹿。

  该界面设计有四个链接:依次对应下面的四个问题的内容:

  1、美丽;2、勇敢、无私;3、敢斗、敢争;4、总结,形成一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课文。

  2、根据第一局部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二)自主学习第二局部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他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示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却根本不要报答。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第三局部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局部课文。考虑: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调达、呵斥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身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调达呵斥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九色鹿啊,九色鹿,(),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五、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六、小结课文,说话

  练习: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身说些什么?

  七、安排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演一演这个动人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九色鹿》。

  2、通过《九色鹿》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必需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到了谁?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考虑:在你眼里,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九色鹿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品行吗?

  3、组织学生讨论、推荐九色鹿和调达的品行,并相机板书。(灵魂龌龊的小人、见义勇为、舍已为人、品行高尚)

  4、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呢?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并用笔圈划。

  5、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推荐,找出有关语句说明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作深入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标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身的安危,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2)调达为什么连连叩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调达说的话。

  (3)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四课时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你们又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龌龊的小人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并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身的理解。

  2、组织讨论推荐,教师相机引导。

  (1)相机理解“恩将仇报”“言而无信”。

  (2)调达看了皇榜,他心理是怎样想的呢?你能猜测着说说吗?

  (3)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

  (4)但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见利忘义,进宫向国王告密,调达真是一个――卑劣无耻的小人、灵魂龌龊的小人。

  (5)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假如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6)自身身处包围之中,面对国王和调达,九色鹿是怎样说的呢?出示该段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自身的气愤之意)。

  3、当国王知道九色鹿的品行是如此的高尚,而调达是一位灵魂龌龊的小人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4、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复述课文

  1、组织学生练习选择自身喜欢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或扮演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有关段落。

  五、安排作业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亲人或同学听。

  2、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或上网查找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其它故事。

九色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方法

  品读法 补白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1.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2.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

  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一只( )的鹿。

  3.自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4.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那个人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那个人却根本不要报答。

  5.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那个人、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那个人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6.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

  九色鹿啊,九色鹿,( ),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7.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三、练习

  1.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2.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

  3.九色鹿流着眼泪说:“原来是他,原来是他!我不顾危险,把他从恒河里救了上来。他答应我不告诉别人我住这儿……”

  你能把九色鹿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成吗?

  四、总结

  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美丽可爱的九色鹿得到了保护,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兴呢!诚信无价啊!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六、板书

  九色鹿

  美丽 勇敢 善良 敢斗敢争

九色鹿教案 篇4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并不要他的任何回报,只求他不向任何人泄露他的住处。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但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

  设计理念:

  紧扣文本,联系生活,放眼学生未来。在语言文字训练上,落实“读、说、想”;在内容感悟上突显“利、恩、信”,两者互相融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升。让学生在充分地“读、说、想”中,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中的内涵。

  设计特色:

  1、大胆打破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重组。

  2、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3、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一步步升华。

  4、体现“情感性、幽默性、哲理性、灵活性、创造性”的个人教学风格。

  教学要求:

  1、能够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的道理。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那个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引出“利”字。

  一、感受“巨利”

  1、过渡:《九色鹿》这篇课文中摆在调达面前的“利”又是什么呢?

  2、课件出示1: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指名读)

  (1)知道这句话中的“利”体现在哪个词上?(重金)想象一下这个皇榜上会说些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利”?(擦掉原写的“利”,大大地写“利”,读这句话)

  (3)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面对如此巨利,你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3、调达见了皇榜怎么做了?

  课件出示2: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调达为什么觉得自己发财的机会来啦?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心情怎样?(读这句话)

  4、调达看了皇榜,一心想到的是什么?但忘却的是什么?(1、九色鹿对他的恩,2、他发过誓言)

  二、体会“恩”、“誓”

  1、体会“大恩”。(1)指名读有关内容。

  (2)课件出示3: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3)自由读读这段话,看能从中体会出什么。(情况万分危急;九色鹿的善良和奋不顾身)从哪儿体会出的?

  (4)指名带着体会,读这段话。(教师相机指导:第一句话,情况万分紧急;第二句话,九色鹿奋不顾身;读到“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舒缓一些,显得有惊无险。)

  (5)恩有大小,从这段话中我们体会九色鹿对调达是普普通通的恩吗?而是——(救命之恩)有一个成语叫做——(恩重如山)

  (6)受人如此大恩,调达回报他的竟然是以什么?

  课件出示4: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生读)

  (7)读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过渡:他忘记的不仅仅是大恩,还有什么?

  2、体会“重誓”。

  (1)指名读有关内容

  课件出示5: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3)什么叫“郑重起誓”?生活中,你郑重起誓过吗?想象一下,他当时会怎样郑重起誓?

  (2)面对调达这些动听的誓言,又让我们想到那些成语?

  (3)曾经是那样严肃而又认真发过的誓言,在金钱面前,调达还是忘却了——

  课件出示6: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

  再次读了这句话,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如果他是你的朋友、同桌……,你会——

  3、体会“人品”。读到这儿你觉得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

  三、痛斥“小人”

  1、面对这样一个小人,九色鹿是怎样控诉调达的。

  课件出示8:“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处,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自由读)

  2、九色鹿是处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段话的?(刀枪剑斧的包围中)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但是,当她再一看,看到——(生答,指导有语气),她感到——(生答),心里会想——(生答)。

  此时此刻,九色鹿的心情怎样?(无比愤恨)谁来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指名读)

  3、自由读,看从这段话中,除了读出愤恨,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来?(尽管九色鹿无比愤恨,但也表现得很礼貌;九色鹿很勇敢,也很智慧;最后还不忘劝人为善)从哪儿读出来的?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4、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教师范读)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有什么感受,心里是怎样想的?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觉得国王会怎样惩罚调达?

  6、面对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感受?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揽全文

  1、教师总结:同学们,如果这块黑板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你最不想看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擦去学生不想看到)那么,大家现在看看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是什么——(生答:九色鹿)九色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学生将自己的回答写到黑板上)齐读

  2、让我们将这只美丽的九色鹿一起送回那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课件出示8:第一自然段。齐读。

  3、作业:

  (1)如果文中的九色鹿、调达、国王……来到我们身边,你愿意和谁交朋友,说说为什么?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吧,对自己,对朋友,或对文中的某一个人物,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九色鹿教案 篇5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课文很有教育的时代价值,相信其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潘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语文上,既有知识性的传递,又有思想性的启发,获得了教学教育的双重效果。

  第二教时,往往是属于对课文的精读阶段,对词句要进行深磨,对语句要进行理解与体会,对段落要进行感悟与品味……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九色鹿于散步时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读和思,了解到了情况的危急,然后又进入语言文字中,

  1是从那些句子中知道到的?

  2是九色鹿是怎么做的?

  3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的?

  4是感情朗读。在这一环节中,问题的出现呈“线”状,理解的抓关键词,很有层次性,最后以感情朗读外化了对文本的感知与感悟后又强调了对人物语言研究,从中了解与理解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见义勇为、不图回报)。重点又将其安排在对调达的“见利忘义”的深入体会,也是通过了具体的语境来实现的。,如此,将调达的背信弃义完全暴露在孩子们的眼前。相信孩子已经有了明确的是非观点。

  综合其教学的过程,感觉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对文本的`利用的“度”(密度和效度);

  二是对主题性理解的“导”(导程和导法)。

  作为一堂研究课而言,我想说几点思考:

  一是结论的出现的时机问题。其表现中心内涵的“板书”内容的“上墙”,在引导上要体现“顺水推舟”,在时效上要实现“水到渠成”的效果,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其充分地思考,让其在思维中选择和组织外化的词语或表达的语言,还要多给以机会,让其享受到参与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是课堂上时间与环节的安排,更应该研究它的合理性。如在课的开始能否将最后的一组成语提前出现,以这一组成语为“线索”来安排与组织教学,不知妥否?其次,因为这教案是他人备课,分员运用实践的。在这里我想还有个“思路”与“设计”的磨合问题。按照备课的要求,还有个备学生的细节,在此,只有真正实现了“集体”和“备课”这两个要素“结合”的时候,那么,其效果必将会相得益彰。

九色鹿教案 篇6

  【教材版本】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

  【教材分析】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明白做人的基本准则。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人物鲜明,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因此,在教学中要着力把课文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字音,并重点指导“魂”“誓”等字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体会九色鹿、调达等人物形象和特点,感悟做人的道义。

  【重点难点】

  掌握读故事的基本方法,说出九色鹿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考】

  1.以“故事”体裁文章为例,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基本范式和变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着眼点,以学生自悟自学为重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回归语文教学本位。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故事”,导入新课

  1.以“聊故事”的方式导入。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2.交流九色鹿名字的由来。

  3.谈印象:读第一自然段。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题。

  4.质疑,激发阅读期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九色鹿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通过“聊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故事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同时,课开始便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文的学习。这样课之始,趣即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认一认:

  挣扎 残害 灵魂 肮脏

  皇榜 发誓 斥责 无辜

  调达 调集 泄露 暴露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指导多音字“调”“露”的读音。(红颜色的字,为本课生字)(2)写一写:

  根据学生实际书写情况,重点指导“魂”“誓”的写法,学会观帖,并通过“誓”字的演变过程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汉字的悠久文化。

  (3)读一读:

  指读课文。意在发现读不准,读不通的句子,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并重点抓住人物说话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特点。

  【设计意图】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这样先整体入手,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因此,重点教给学生写字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交流学习故事方法:人物、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九色鹿这个故事中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学会概括和提炼)

  (1)起因:救

  (2)经过:见利忘义(理解词语)

  (3)结果:罚

  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抓住“故事”文章的体裁特点,掌握概述故事内容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抓关键词,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四、再现情境,质疑引思

  介绍故事的源远流长,激发孩子探寻九色鹿故事真正魅力所在。

  五、课后延伸,能力迁移

  1.巩固词语:把文中你觉得难写的词语抄写两遍;

  2.讲述故事: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又要为下节课学习作好铺垫。因此,作为本课第一课时的作业设置,一方面要考虑到本课生字词较多,要及时的巩固,加强记忆;另一方面,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内化语言文字。

九色鹿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到文中寻找相应的答案,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 圈点勾画法。在文中圈点勾画,找出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三个重要角色:九色鹿、调达、国王,分析各自特点。

  难点:领悟九色鹿的美好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教学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有着许多美丽的壁画,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九色鹿》。《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学习

  调达 发誓 泄露 皇榜

  发财 气愤 暴露 斥责

  灵魂肮脏 残害无辜 背信弃义

  (2)露的读音:

  ①lù:a、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的`水珠。

  b、没有遮盖、显露、表现在外。

  ②lòu:露白、露丑、露脸

  3、 根据出示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是啊,九色鹿救起了调达,调达却出卖了九色鹿。

  4、 根据刚才所说的故事情节,可将课文分成哪两个部分?

  一(15):有一天,九色鹿救了一个名叫调达的落水者,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二(69):调达财迷心窍,带领国王的军队包围了九色鹿,九色鹿怒斥小人,最后国王惩罚了调达,并下令不许伤害九色鹿。

  三、再读课文

  1、九色鹿是一幅连环画,我们课文中每一小节呈现的就是一幅画,连起来就是一幅连环画,请你选择其中喜欢的一幅,小声朗读,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出现了哪三个重要的角色?

  (2)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你对他的看法。(注意圈点勾画)

  4、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