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0-23 02:30: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好歌曲中的节奏,并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

  2.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连贯地演唱歌曲。

  3.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唱歌的快乐。

  教学准备:

  图谱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练声

  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没有去过菜场呀?你跟谁一起去的?在菜场里你都看见了哪些菜呢?

  小结:菜场里有鸡鸭鱼肉蔬菜豆制品等各种各样的菜。今天,有个小朋友他也要和奶奶一起去买菜,我们来听听他都买了哪些菜。

  三、学唱歌曲,重点学习说唱部分。

  1. 师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里唱了哪些菜呢?

  2.重点学习“鸡蛋……蚕豆、毛豆、小豌豆。”

  ⑴学习“鸡蛋…鱼儿水里游。”

  提问:

  鸡蛋长得什么样啊?青菜什么颜色的?母鸡会怎么样啊?鱼儿呢?(幼儿学习:模仿动作练习;看图谱练习。)

  ⑵学习“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师:又买了哪些菜?

  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幼儿学习:看图谱练习;拍节奏练习。)

  ⑶初步了解说唱的形式,两段连起来完整练习。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的部分是唱的,有的是……说的,跟着节奏把歌词说出来这种方法就叫说唱。

  四、完整学唱

  1.学唱歌曲。

  师:师整体范唱并将图谱补充完整。

  2.看图谱学唱歌曲。

  3.用愉快的声音唱歌曲。

  4.用多种形式演唱。

  (1)师幼轮流接唱

  (2)男女轮流接唱

  (3)交换轮流接唱

  ( 4 )表演唱

  五、游戏——买菜

  1.介绍游戏玩法。

  师:老师扮演奶奶,小朋友当菜宝宝。老师点到谁,谁就变成一颗菜并模仿那棵菜的动作。

  2.师生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买菜》是一节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音乐活动。活动一开始,我用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引出歌曲的说唱部分,然后让幼儿多种形式地完整学唱歌曲,最后通过玩游戏来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活动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地方是较成功:

  1.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本次活动,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形象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回忆歌曲中歌词,并利用可活动的图片将图谱填充完整。幼儿看着图谱学唱歌曲,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很快理解歌词内容,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在这次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活动中重点定位在理解歌曲内容,借助图谱初步学习清唱歌词。难点则定位在对歌曲中说唱部分感兴趣,让幼儿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将歌曲中说唱部分放在开始部分学习,既先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说唱的欢快节奏,为后面的完整学唱、多种形式的演唱作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森林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中班音乐活动: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3、出示图2:“让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

  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

  4)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

  5)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6)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结束活动,做游戏:

  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五、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儿歌-《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

  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

  唱小于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出示图片-蜜蜂

  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

  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

  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

  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 音乐游戏:种葵花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2.根据歌词,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难点: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工作的动作。

  活动准备:

  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1.练声

  2.谈话导入,理解轻快人与懒惰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勤快人?什么样的人是懒惰人吗? 有人忙着做这样忙着做那样,很爱劳动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着吃东西、睡懒觉是懒惰人。

  师: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懒惰人来到了我们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3.欣赏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师:这首好听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懒惰人。勤快人做了什么事?懒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学念歌词。

  4.进一步熟悉旋律,了解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1)师示范唱,幼儿倾听。(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歌词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词唱得慢一些,让幼儿在老师的范唱中体会到勤快人与懒惰人之间动作的不同)

  (2)提问:刚才老师唱的这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哪里唱得快?哪里唱得慢?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3)幼儿跟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4)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组为勤快人,另一组为懒惰人)

  5.尝试边唱边表演,通过动作进一步感知快和慢的变化。

  (1)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怎样唱怎样做能表示出勤快人与懒惰人的不同?

  (3)请跟着琴声的变化边唱边表演。

  6.尝试创编歌曲。

  (1)人们还可能在哪里劳动呢?

  (2)做什么事情呢?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尝试在借助图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感知冬天与春天的特征,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图谱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树叶》

  (教师弹奏歌曲前奏)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想一想,第一段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很害怕,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那第二段小树叶很勇敢,我们要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2.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秋天里,小树叶飘下来了,那么到了冬天,谁会从天上飘下来呢?

  师:到底是不是呀?我们来听一听。(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段)

  师:是谁来了呀?原来,真的是小雪花唱着歌儿飘下来了,那小雪花飘到了哪里?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呢?

  师:小雪花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揭示图谱“窗户”“沙沙沙”)

  ——师:(教师揭示图谱“问号”)咦?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有谁听到歌曲里是怎么提问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指着图谱清唱第一段第一句)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问题唱出来吧!

  师:那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呢?它飘下又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的呢?这些答案也藏在了这些白纸后面的图画里,请你们再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找一找答案,如果说对了,就能把这些小图片叫出来了。(教师再次完整清唱歌曲第一段)

  师:听清楚了吗?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唱第一段第二句边揭示图谱“雪花”)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次小雪花吧,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师:你们这些小雪花唱得可真好呀!那哪一片小雪花能告诉我你是从哪里飘下来的?(教师在幼儿回答好后揭示图谱“↓”)

  师:你能唱出来吗?那听郑老师这片大雪花来唱一唱吧。(教师清唱第一段第三句歌词)

  师:小雪花们,你们听到了吗?我是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小雪花飘下来干什么呢?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小树叶飘下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那小雪花飘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对了,小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到了,“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教师清唱第一段第四句歌词,并揭示图谱“冬天“)

  师:小雪花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师:现在郑老师来提问,请你们这些小雪花来回答我你从哪里飘下来的,要来告诉我什么的`,好吗?

  幼儿看图谱,尝试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接下来,请你们看着黑板上的图谱,把刚才我们新学的歌曲连起来唱一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而这首歌还有好听的音乐呢,如果配上那好听的音乐来唱,一定会更好听的,郑老师先来试试看,请你们听一听,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我试一试。(教师配音乐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好听吗?刚才老师发现已经有一些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唱了,那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幼儿尝试跟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一遍)

  3.幼儿尝试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填编第二段部分歌词,学唱第二段。

  师: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二段呢,郑老师也把它们画成了一幅一幅的小图片,请你们看看他们与第一段的小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帮助引导幼儿找出不同之处。幼儿每找出一处不同,就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教师总结:原来第二段中是小雨滴来了,到了春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天上会下小雨来,“沙沙沙沙沙”变成了“嘀嘀嘀滴嗒”,“飘下来”变成“落下来”,“冬天来到了”变成了“春天来到了”。

  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首歌的第二段给想出来,唱出来了。接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把第二段连起来完整地唱一唱吧。

  幼儿尝试跟音乐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刚才我们在唱第一段的时候配上了好听的音乐,这一次,我们把第二段也配上音乐来唱一遍,一定也非常好听。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X┃、XXXXXX┃的节奏型,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示。

  2、知道"呱"处的地方要停住。

  3、感受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之前已经熟悉小雨滴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师生律动进场。

  师:"这些小小气象员们真厉害,我们来学学它们吧!"师生听着音乐一起律动进场。

  (教师点击PPT上的第二个播放按钮)师:"呀!打雷啦,我们赶紧回家吧!"幼儿有序地坐回原位。

  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XXX┃XXXXXX┃的节奏型,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1、感知XXX┃的节奏型。

  师:"听,是谁在唱歌?(教师播放小雨滴的声音)(幼儿个别回答)"哦,原来是小雨滴在唱歌!"师:"小雨滴唱的歌还有节奏呢!听听看!"(教师播放PPT:小雨滴,滴答滴,荷叶上面溜滑梯。)问:"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滴的节奏么?先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做一做。"幼儿自由练习后,推荐动作做得漂亮的上台展示,并带领大家练一练。

  师:"真不错,小雨滴唱得可真好听!(出示PPT上的节奏谱XXX┃XXX┃XXXX┃XXX┃。)我们一起来练练。"教师带领幼儿配上肢体动作表演。

  2、感知XXXXXX┃的节奏型。

  师:"小雨滴越聚越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出雨滴会滑下去)对呀,小雨滴越来越多,荷叶承受不了了,啪踏一下滑下去了,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一下滑下去的样子么?现在老师的这边是荷叶,小雨滴会怎样滑下来呢?(喊幼儿边表现,边讲述)我的肚子这是荷叶,该怎么表现滑下来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做3个以上的动作。

  一边出示节奏图谱:XXXXXX┃X0┃。"小雨滴越聚越多,小雨滴下面为什么有两条线?说明应该怎么打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教师引导幼儿加上动作来表现2遍。

  3、理解休止符,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在末尾处有一个呱,什么意思?它表示小雨滴在那边停住啦!就是这个动作!"教师边说,边做一做握拳停住的动作。我们来练一练。"师生一起练习。

  师:"下面我们再把小雨滴唱歌的节奏练习一下吧!记住了,最后那个"呱"要收住哦!"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练习2个节奏型。

  三、教师出示整张图谱,幼儿完整地演唱。

  师:"小雨滴唱得真好听,我们来完整地表现一下吧!"第一遍不加音乐,带幼儿练习,并配上好看的动作。

  师:"配上点音乐,我想会更好听!试试看!这次练习我希望大家唱到滑下来的时候要快点哦!刚才有的小朋友动作一看就不是滑下来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四、延伸活动:打击乐"淘气的小雨滴"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在区角里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乐器,呆会儿我们还可以拿着乐器来表现淘气的小雨滴哦!"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演等多种感观的统一,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注重启发引导,通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和游戏等过程中欣赏散文诗,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也让幼儿在玩玩想想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将音乐活动内容渗透到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积极游戏。结合此次主题内容《好朋友》,设计了本次活动,教师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通过直观示范、幼幼、师幼互动、个别示范、迁移创编等组织形式充分感受了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智慧和与孩子们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特别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了音乐游戏教学中,让孩子积极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幽默,激发了孩子自主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能跟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2、掌握游戏中找朋友的节奏和动作,能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谁来了》引出歌曲中的小老鼠角色。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一会儿吧,听,谁来了?(最后一个角色引出小老鼠)

  (评析:作为音乐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用小动物角色、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跟着教师走的方法进入场地中间,有效地激发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学习《小老鼠找朋友》游戏的玩法。

  1、师:你们玩得开心吗?可是,有一只小老鼠呀,它一点都不开心,为什么呢?原来呀,这只小老鼠住在一楼,空空的屋子里,只有它一个人,它觉得很孤单,也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们,你知道孤单时什么意思吗?(一个人) 那你们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耸耸肩、无聊的样子)

  (评析:通过重点介绍孤单是什么意思?学一学孤单的样子。为音乐游戏诙谐、幽默奠定基础。)

  2、教师示范邀请朋友的方法,幼儿观察学习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小老鼠,我们现在住在一楼,我们很孤单,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乐)

  3、依次上二楼、三楼

  教师:二楼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们是怎么找朋友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依次是三楼的小老鼠找朋友)

  4、指导语:四楼,住着一只大花猫,(猫在哪里呢?不知道,也不告诉你们,待会儿它会叫的,一叫,它就会来抓你们这些小老鼠了,你们听到猫的叫声后马上要躲藏起来,可不能让大花猫抓住啊)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喵——————

  (提醒小老鼠在听见猫叫声后,立刻躲藏起来,不让猫抓住)

  (评析:通过2、3、4环节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初步观察游戏的一个基本程序,了解游戏的规则)

  5、讨论一下:

  提问:你们听到在什么地方要找到朋友?(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

  听到猫叫声后,小朋友要赶紧怎样?

  (评析:通过上一阶段的观察、讨论,让幼儿进一步明白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邀请好朋友的?在最后老猫出现的时候在哪里要赶快的'逃跑,不被老猫抓住的?从而为后面自主游戏打好基础。)

  三,请两位幼儿尝试找朋友

  教师: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偷偷请一名幼儿做老猫进行游戏。提醒老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现在有哪两只老鼠也想上来找朋友?

  1、幼儿学习随乐找朋友,教师指导。

  2、幼儿随乐完整玩找朋友的游戏。

  3、提问:它找得怎么样?

  (评析:由于中班幼儿的表现力比较薄弱,在此环节中,教师让两个小朋友来做小老鼠,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突破,为了使两只小老鼠可以相互参照,更正确的掌握游戏的玩法。)

  四、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完整游戏。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

  师:圆圈里的小老鼠们在找朋友,那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呢?怎么玩?

  2、幼儿尝试创编动作随乐完整游戏。

  3、一起听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重点提醒找朋友的动作以及听到猫叫后才能躲藏的规则。

  (评析:教师在指导孤单的小老鼠找朋友的时候,没有忘记,还有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它们除了一起唱歌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五、结束活动(请搭班老师做猫)

  教师:刚才做游戏时有小老鼠“看、看、看和听、听、听”的动作,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呢?待会儿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要做出来哦!(请幼儿大胆创编各种看和听的动作)

  最后一段音乐,要求小老鼠们听到老猫叫往教室外面“逃跑”,结束游戏!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8-02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8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7

中班音乐教案06-16

中班的音乐教案10-12

中班音乐教案06-19

中班音乐教案02-14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8-02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2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5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好歌曲中的节奏,并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

  2.学习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连贯地演唱歌曲。

  3.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唱歌的快乐。

  教学准备:

  图谱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练声

  二、谈话导入

  师:你们有没有去过菜场呀?你跟谁一起去的?在菜场里你都看见了哪些菜呢?

  小结:菜场里有鸡鸭鱼肉蔬菜豆制品等各种各样的菜。今天,有个小朋友他也要和奶奶一起去买菜,我们来听听他都买了哪些菜。

  三、学唱歌曲,重点学习说唱部分。

  1. 师范唱。

  师:谁来说说,歌曲里唱了哪些菜呢?

  2.重点学习“鸡蛋……蚕豆、毛豆、小豌豆。”

  ⑴学习“鸡蛋…鱼儿水里游。”

  提问:

  鸡蛋长得什么样啊?青菜什么颜色的?母鸡会怎么样啊?鱼儿呢?(幼儿学习:模仿动作练习;看图谱练习。)

  ⑵学习“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师:又买了哪些菜?

  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幼儿学习:看图谱练习;拍节奏练习。)

  ⑶初步了解说唱的形式,两段连起来完整练习。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的部分是唱的,有的是……说的,跟着节奏把歌词说出来这种方法就叫说唱。

  四、完整学唱

  1.学唱歌曲。

  师:师整体范唱并将图谱补充完整。

  2.看图谱学唱歌曲。

  3.用愉快的声音唱歌曲。

  4.用多种形式演唱。

  (1)师幼轮流接唱

  (2)男女轮流接唱

  (3)交换轮流接唱

  ( 4 )表演唱

  五、游戏——买菜

  1.介绍游戏玩法。

  师:老师扮演奶奶,小朋友当菜宝宝。老师点到谁,谁就变成一颗菜并模仿那棵菜的动作。

  2.师生共同游戏。

  教学反思:

  《买菜》是一节贴近幼儿生活情趣的音乐活动。活动一开始,我用谈话引起幼儿兴趣,提出问题引出歌曲的说唱部分,然后让幼儿多种形式地完整学唱歌曲,最后通过玩游戏来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内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活动中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地方是较成功:

  1.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本次活动,我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形象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发幼儿回忆歌曲中歌词,并利用可活动的图片将图谱填充完整。幼儿看着图谱学唱歌曲,在轻松的环境中能很快理解歌词内容,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在这次的教学环节中,采用了难点前置的方法。活动中重点定位在理解歌曲内容,借助图谱初步学习清唱歌词。难点则定位在对歌曲中说唱部分感兴趣,让幼儿初步感受湖北民歌的特点。将歌曲中说唱部分放在开始部分学习,既先解决了活动中的难点,又使幼儿能反复感受说唱的欢快节奏,为后面的完整学唱、多种形式的演唱作了很好的铺垫,提高了活动的成效性。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森林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中班音乐活动:蚂蚁搬豆

  活动目标:

  1、能用愉快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用适当的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活动准备:小蚂蚁的头饰若干,布缝制的“大豆子”一个,豆子头饰若干,图片2张,《蚂蚁搬豆》的歌曲录音带;用一个大轮胎当蚂蚁洞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小朋友今天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来了?(出示一只小蚂蚁让幼儿认识)提问:它长得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小蚂蚁 一粒豆)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它在哪里看见一粒豆?(在洞口看见了一粒豆,)它看见一粒豆想怎么样?(搬回家。)那么,它能搬得动吗?(搬不动)为什么在蚂蚁的眼里豆子会这么大?(因为蚂蚁太小,豆子太大了。)们一起来学一学蚂蚁搬豆时用力、着急的样子好吗?教师提示,幼儿自由表现。

  2、下面们一起看图1编一首儿歌好吗?教师边说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动作(一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引导幼儿一同边说边创编动作。 讨论:“小蚂蚁搬不动豆子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回答;老师给予肯定。3、出示图2:“让们来看一看,小蚂蚁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引导幼儿看图后自由交谈。教师运用歌词小结:“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一起抬着走。” 巩固歌词:“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幼儿:“回洞请来好朋友---”

  4、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小蚂蚁们是怎样把豆子抬回家的。师生共同把两幅图编成一首儿歌读一遍。

  5、教师谈话:“老师把小蚂蚁搬豆子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好)教师看着图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好听)你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想)那么们先给这首歌起个名字好吗?(好)引导幼儿给歌曲起名字,师生通过讨论确定名字叫《蚂蚁搬豆》。

  6、学唱歌曲,创编动作。

  1)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2)引导幼儿一起看着图片唱一唱 。

  3)跟着琴声再来唱一遍。跟随录音机唱两遍。

  4)声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儿边唱边自由创编动作。

  5)整体唱,分组唱,个别唱。引导幼儿用好听、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6)请幼儿自由选择头饰,随音乐进行分组表演。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动作,表现蚂蚁搬豆的情景。

  教师小结: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结合实际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三、结束活动,做游戏:

  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轮胎当洞口。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体会团结

  五、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音乐游戏,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使幼儿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找大家帮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儿歌-《劳动最光荣》 太阳光金亮亮

  雄鸡唱三唱

  花儿醒来了

  鸟儿忙梳妆

  小喜鹊造新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手挽花,要求幼儿用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

  2.歌曲-大雨小雨

  让幼儿用最好听的声音唱歌,注意唱大雨的声音时,应该声音大一点,

  唱小于的声音时唱的声音小一点。

  二、展开 1.幼儿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出示图片-蜜蜂

  提问:小蜜蜂是爱劳动的小动物吗?

  请小朋友说说小蜜蜂是怎样爱劳动的?

  教师:雄鸡一早就来唱歌,它特别的勤劳。小喜鹊在造新房,小蜜蜂在采蜜糖,

  他们都很勤劳。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歌曲呢,你听一听歌曲里面唱的什么,听出来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2.教师完整的示范歌曲一遍

  3.教师引导幼儿按歌曲的节奏说歌词两遍

  幼儿听旋律,闭上眼睛轻轻的听,用身体的动作打节奏,直到幼儿熟悉。

  4.让幼儿把歌词填到旋律里面,教师重点示范:附点音符的地方,让幼儿多唱,熟悉。

  5.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表演歌曲

  三、结束 音乐游戏:种葵花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2.根据歌词,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演唱速度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难点:大胆地创编勤快人和懒惰人工作的动作。

  活动准备:

  图谱一套。

  活动过程:

  1.练声

  2.谈话导入,理解轻快人与懒惰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勤快人?什么样的人是懒惰人吗? 有人忙着做这样忙着做那样,很爱劳动是勤快人,而有些人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只想着吃东西、睡懒觉是懒惰人。

  师:今天有一群勤快人和懒惰人来到了我们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3.欣赏歌曲熟悉旋律,初步感知速度的快和慢。

  (1)师:这首好听的'歌唱的就是勤快人和懒惰人。勤快人做了什么事?懒惰人又做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

  (2)看着图谱学念歌词。

  4.进一步熟悉旋律,了解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1)师示范唱,幼儿倾听。(根据歌词内容,将第一段歌词唱得快一些,第二段歌词唱得慢一些,让幼儿在老师的范唱中体会到勤快人与懒惰人之间动作的不同)

  (2)提问:刚才老师唱的这两段歌曲的速度一样吗?哪里唱得快?哪里唱得慢?为什么要不一样呢?

  (3)幼儿跟教师一起演唱歌曲。

  (4)幼儿分角色演唱歌曲。(一组为勤快人,另一组为懒惰人)

  5.尝试边唱边表演,通过动作进一步感知快和慢的变化。

  (1)他们做了哪些动作?请你来学一学。

  (2)怎样唱怎样做能表示出勤快人与懒惰人的不同?

  (3)请跟着琴声的变化边唱边表演。

  6.尝试创编歌曲。

  (1)人们还可能在哪里劳动呢?

  (2)做什么事情呢?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尝试在借助图谱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感知冬天与春天的特征,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图谱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小树叶》

  (教师弹奏歌曲前奏)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想一想,第一段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很害怕,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那第二段小树叶很勇敢,我们要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2.学唱歌曲第一段

  师:秋天里,小树叶飘下来了,那么到了冬天,谁会从天上飘下来呢?

  师:到底是不是呀?我们来听一听。(教师完整清唱歌曲第一段)

  师:是谁来了呀?原来,真的是小雪花唱着歌儿飘下来了,那小雪花飘到了哪里?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呢?

  师:小雪花敲着窗户沙沙沙沙沙。(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揭示图谱“窗户”“沙沙沙”)

  ——师:(教师揭示图谱“问号”)咦?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有谁听到歌曲里是怎么提问的?(幼儿回答后,教师指着图谱清唱第一段第一句)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问题唱出来吧!

  师:那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呢?它飘下又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的呢?这些答案也藏在了这些白纸后面的图画里,请你们再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找一找答案,如果说对了,就能把这些小图片叫出来了。(教师再次完整清唱歌曲第一段)

  师:听清楚了吗?小雪花是怎么回答的呢?(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唱第一段第二句边揭示图谱“雪花”)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次小雪花吧,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师:你们这些小雪花唱得可真好呀!那哪一片小雪花能告诉我你是从哪里飘下来的?(教师在幼儿回答好后揭示图谱“↓”)

  师:你能唱出来吗?那听郑老师这片大雪花来唱一唱吧。(教师清唱第一段第三句歌词)

  师:小雪花们,你们听到了吗?我是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小雪花飘下来干什么呢?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小树叶飘下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那小雪花飘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对了,小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到了,“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教师清唱第一段第四句歌词,并揭示图谱“冬天“)

  师:小雪花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师:现在郑老师来提问,请你们这些小雪花来回答我你从哪里飘下来的,要来告诉我什么的`,好吗?

  幼儿看图谱,尝试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师:接下来,请你们看着黑板上的图谱,把刚才我们新学的歌曲连起来唱一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而这首歌还有好听的音乐呢,如果配上那好听的音乐来唱,一定会更好听的,郑老师先来试试看,请你们听一听,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我试一试。(教师配音乐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好听吗?刚才老师发现已经有一些小朋友跟着我一起唱了,那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幼儿尝试跟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一遍)

  3.幼儿尝试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填编第二段部分歌词,学唱第二段。

  师:其实这首歌曲还有第二段呢,郑老师也把它们画成了一幅一幅的小图片,请你们看看他们与第一段的小图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帮助引导幼儿找出不同之处。幼儿每找出一处不同,就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唱前半句,幼儿填编不一样的后半句。

  教师总结:原来第二段中是小雨滴来了,到了春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天上会下小雨来,“沙沙沙沙沙”变成了“嘀嘀嘀滴嗒”,“飘下来”变成“落下来”,“冬天来到了”变成了“春天来到了”。

  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首歌的第二段给想出来,唱出来了。接下来请你们看着图谱把第二段连起来完整地唱一唱吧。

  幼儿尝试跟音乐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刚才我们在唱第一段的时候配上了好听的音乐,这一次,我们把第二段也配上音乐来唱一遍,一定也非常好听。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X┃、XXXXXX┃的节奏型,并能用身体动作表示。

  2、知道"呱"处的地方要停住。

  3、感受乐曲带来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之前已经熟悉小雨滴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师生律动进场。

  师:"这些小小气象员们真厉害,我们来学学它们吧!"师生听着音乐一起律动进场。

  (教师点击PPT上的第二个播放按钮)师:"呀!打雷啦,我们赶紧回家吧!"幼儿有序地坐回原位。

  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XXX┃XXXXXX┃的节奏型,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1、感知XXX┃的节奏型。

  师:"听,是谁在唱歌?(教师播放小雨滴的声音)(幼儿个别回答)"哦,原来是小雨滴在唱歌!"师:"小雨滴唱的歌还有节奏呢!听听看!"(教师播放PPT:小雨滴,滴答滴,荷叶上面溜滑梯。)问:"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滴的节奏么?先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做一做。"幼儿自由练习后,推荐动作做得漂亮的上台展示,并带领大家练一练。

  师:"真不错,小雨滴唱得可真好听!(出示PPT上的节奏谱XXX┃XXX┃XXXX┃XXX┃。)我们一起来练练。"教师带领幼儿配上肢体动作表演。

  2、感知XXXXXX┃的节奏型。

  师:"小雨滴越聚越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猜一猜,说一说,引导幼儿说出雨滴会滑下去)对呀,小雨滴越来越多,荷叶承受不了了,啪踏一下滑下去了,你能用身体动作表现一下滑下去的样子么?现在老师的这边是荷叶,小雨滴会怎样滑下来呢?(喊幼儿边表现,边讲述)我的肚子这是荷叶,该怎么表现滑下来的样子?教师引导幼儿做3个以上的动作。

  一边出示节奏图谱:XXXXXX┃X0┃。"小雨滴越聚越多,小雨滴下面为什么有两条线?说明应该怎么打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教师引导幼儿加上动作来表现2遍。

  3、理解休止符,知道"呱"处的'地方要休止、停住。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在末尾处有一个呱,什么意思?它表示小雨滴在那边停住啦!就是这个动作!"教师边说,边做一做握拳停住的动作。我们来练一练。"师生一起练习。

  师:"下面我们再把小雨滴唱歌的节奏练习一下吧!记住了,最后那个"呱"要收住哦!"教师带领幼儿再次练习2个节奏型。

  三、教师出示整张图谱,幼儿完整地演唱。

  师:"小雨滴唱得真好听,我们来完整地表现一下吧!"第一遍不加音乐,带幼儿练习,并配上好看的动作。

  师:"配上点音乐,我想会更好听!试试看!这次练习我希望大家唱到滑下来的时候要快点哦!刚才有的小朋友动作一看就不是滑下来的样子。"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再次练习,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四、延伸活动:打击乐"淘气的小雨滴"师:"小朋友,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在区角里还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乐器,呆会儿我们还可以拿着乐器来表现淘气的小雨滴哦!"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听、说、演等多种感观的统一,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这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注重启发引导,通过让幼儿在主动探索、操作和游戏等过程中欣赏散文诗,淡化了教与学的界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同时也让幼儿在玩玩想想中,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将音乐活动内容渗透到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积极游戏。结合此次主题内容《好朋友》,设计了本次活动,教师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通过直观示范、幼幼、师幼互动、个别示范、迁移创编等组织形式充分感受了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智慧和与孩子们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特别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了音乐游戏教学中,让孩子积极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幽默,激发了孩子自主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能跟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2、掌握游戏中找朋友的节奏和动作,能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谁来了》引出歌曲中的小老鼠角色。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一会儿吧,听,谁来了?(最后一个角色引出小老鼠)

  (评析:作为音乐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用小动物角色、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跟着教师走的方法进入场地中间,有效地激发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学习《小老鼠找朋友》游戏的玩法。

  1、师:你们玩得开心吗?可是,有一只小老鼠呀,它一点都不开心,为什么呢?原来呀,这只小老鼠住在一楼,空空的屋子里,只有它一个人,它觉得很孤单,也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们,你知道孤单时什么意思吗?(一个人) 那你们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耸耸肩、无聊的样子)

  (评析:通过重点介绍孤单是什么意思?学一学孤单的样子。为音乐游戏诙谐、幽默奠定基础。)

  2、教师示范邀请朋友的方法,幼儿观察学习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小老鼠,我们现在住在一楼,我们很孤单,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乐)

  3、依次上二楼、三楼

  教师:二楼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们是怎么找朋友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依次是三楼的小老鼠找朋友)

  4、指导语:四楼,住着一只大花猫,(猫在哪里呢?不知道,也不告诉你们,待会儿它会叫的,一叫,它就会来抓你们这些小老鼠了,你们听到猫的叫声后马上要躲藏起来,可不能让大花猫抓住啊)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喵——————

  (提醒小老鼠在听见猫叫声后,立刻躲藏起来,不让猫抓住)

  (评析:通过2、3、4环节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初步观察游戏的一个基本程序,了解游戏的规则)

  5、讨论一下:

  提问:你们听到在什么地方要找到朋友?(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

  听到猫叫声后,小朋友要赶紧怎样?

  (评析:通过上一阶段的观察、讨论,让幼儿进一步明白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邀请好朋友的?在最后老猫出现的时候在哪里要赶快的'逃跑,不被老猫抓住的?从而为后面自主游戏打好基础。)

  三,请两位幼儿尝试找朋友

  教师: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偷偷请一名幼儿做老猫进行游戏。提醒老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现在有哪两只老鼠也想上来找朋友?

  1、幼儿学习随乐找朋友,教师指导。

  2、幼儿随乐完整玩找朋友的游戏。

  3、提问:它找得怎么样?

  (评析:由于中班幼儿的表现力比较薄弱,在此环节中,教师让两个小朋友来做小老鼠,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突破,为了使两只小老鼠可以相互参照,更正确的掌握游戏的玩法。)

  四、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完整游戏。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

  师:圆圈里的小老鼠们在找朋友,那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呢?怎么玩?

  2、幼儿尝试创编动作随乐完整游戏。

  3、一起听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重点提醒找朋友的动作以及听到猫叫后才能躲藏的规则。

  (评析:教师在指导孤单的小老鼠找朋友的时候,没有忘记,还有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它们除了一起唱歌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五、结束活动(请搭班老师做猫)

  教师:刚才做游戏时有小老鼠“看、看、看和听、听、听”的动作,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呢?待会儿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要做出来哦!(请幼儿大胆创编各种看和听的动作)

  最后一段音乐,要求小老鼠们听到老猫叫往教室外面“逃跑”,结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