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水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4-10-07 21:27:3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水的宝贵。

  2、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3、愿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活动准备:活动PPT包括水的各种用途的图片、水匮乏图片、水污染与节约用水的视频资料等

  水受到污染的图片及人们治理污水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受水的宝贵,想出更多节水的方法。

  活动难点:幼儿节水习惯的养成。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出示PPT)老师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水声,你们能听出它是来自哪里的吗?除了这些地方哪里还有水?

  二、利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感知水的重要性。

  1、师:水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途?除了人类还有谁需要水?你还知道哪里要用水呢?(工厂、建筑工地等)

  2、师: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假如世界上没有水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水资源的匮乏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1、观看图片,了解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师:我国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中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们看看缺水到什么程度?(观看图片)

  师:没有了水,动物植物还有人类都活不成。水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我们要节约用水。

  2、观看视频,了解水污染的原因。

  师:我们的水资源这么宝贵,但是仍有一些人破坏水资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影响了水资源。(播放水污染视频)

  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保护小河不受破环。

  四、激发幼儿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师:水资源这么缺乏,我们怎么来节约用水呢?有什么好方法!老师找来节约用水的一段录像,请小朋友观看。(出示节水方法的视频)

  师: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你还有新的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幼儿园、在家里)

  五、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积极参加宣传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宝宝。在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呼吁全球的人们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一起去做个优秀的小小宣传员吧。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水教案 篇5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过滤”“灭菌”

  4. 几种常见的水

  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 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2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氢气的燃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放出热量。

  ③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④理想能源:资源丰富,放出热量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三)认识原子

  1. 原子的结构

  ②注意:

  a. 氢原子没有中子

  b.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原子不显电性

  2. 原子中的电子

  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①是一个比值 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溶液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应用:

  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

  ②溶液配制:a. 计算;b. 称量(量取);c. 溶解;d装瓶存放。

  例1.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请将这些溶液的名称及其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中。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3)为什么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例2. 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图,请回答

  (1) 从标签上的文字说明可以推知:过氧乙酸之所以避热储存,是因为过氧乙酸受热时像双氧水一样,容易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一种单质气体。过氧乙酸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_ __。

  (2)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_____________g。

  (3)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SARS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一瓶这种过氧乙酸需加多少克水?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水的特性——会流动、是透明的,享受玩水的乐趣。

  2、让幼儿知道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育幼儿知道节约用水。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盆、大小不一的瓶子、破塑料袋、漏斗、篮子、毛巾、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感知水会流。

  ①、教师提供各种嬉水玩具,幼儿自选喜欢的材料,自由嬉水。

  ②、教师巡视启发,鼓励幼儿创造多种玩水的方法,并讲述出来,引导幼儿观察水会流。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水方法,进一步感知水会流。

  ④、小结:水是会流动的。

  2、火眼金睛捉小鱼,了解水是透明的。

  ①、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在水里捉鱼,比比谁捉得又快又准。

  ②、请冠军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捉鱼的,为什么能看得那么准。

  ③、小结:水是透明的。

  3、谈话:水的作用大。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时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并教育幼儿懂得节约用水。

  4、送水小精灵

  请幼儿给需要水的小动物、小植物送水、浇水,体验水的用处大。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投放玩水材料,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励幼儿创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做有关水的实验。

  教学反思: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好玩的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平平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水教案 篇8

  主题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用处。

  2、指导情节水对人体健康的主要性,了解水是怎样受到污染的,以及污水的海处。

  3、做到保持水的清洁及注意在提倡生活中节约用水。

  环境设置:

  1、通过观察水、玩水等各种活动,把认识水,饱和水源、节约用水等教育渗透欲日常各活动中。

  2、洁合格科教学、游戏、外出观察等活动进行。

  3、根据主题需要设置室内环境及各区材料,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情感。

  家长工作:

  1、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水的图片,如海洋、下雨、河流、井等。

  2、请家长带幼儿观察肮脏的河流及干净的小溪。

  3、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水的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玩水(在玩水中认识水的特性)。

  常识:认识水;水从哪里来;认识水的主要用处。

  实验:植物生长需要水。

  儿歌:《一滴水》、《水的作用大》《我是节水娃娃》。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

  外出观察:肮脏的湖泊与干净的湖泊;水变脏了。

  音乐:《快乐的小水点》

  谈话: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体育游戏:送水

  目的:

  1、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2、教育幼儿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

  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水桶、两只大水桶。

  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手提小水桶站好。游戏开始:两组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提着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达终点,将水倒进大桶里,然后返回站到队尾。以不将水洒出,并先将大桶住满水的一组为胜。

  智力游戏:水的秘密

  目的:让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的东西能浮起来,有的.东西能沉下去。从而教育幼儿要节约水。

  准备:盛有水的大盆若干只、幼儿每人有木片、铁片、小石头、树叶、塑料片等。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盆水。让幼儿围着水盆,把木片等各种东西放到水里。观察哪些东西浮起来了,哪些东西沉下去了。

  表演游戏 小水珠找家

  目的:通过表演,让幼儿知道池塘、小河、大海里的水都会变脏的,变脏的水是不受欢迎的。

  准备:

  1、分配角色 小水珠、池塘、小河、大海、小朋友们。

  2、录音机、故事磁带。

  玩法: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分别扮演小水珠、小河、大海,其余幼儿扮演小朋友们,进行表演。

  语言游戏 谁在水里游

  目的:

  1、让幼儿练习对答问题的能力。

  2、知道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玩法:有老师提出一动物的名字,请幼儿回答是否会在水里游。如师问:“金鱼?”答:“水里游。”师问:“老鹰?”答:“不会水里游”。

  规则:回答必须正确。说错的要受罚,罚唱一只歌或停止游戏一次。

水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水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2-21

《水的运动》教案01-07

冷冷的水教案01-08

儿歌水教案01-19

水的净化教案02-26

水的性质教案03-01

我与水教案02-27

关于水教案01-10

《奇妙的水》教案02-05

《神奇的水》教案03-10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水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知道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提问:猜一猜这里的那些工具可以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四、通过操作、进行验证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么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水的宝贵。

  2、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3、愿意参与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活动准备:活动PPT包括水的各种用途的图片、水匮乏图片、水污染与节约用水的视频资料等

  水受到污染的图片及人们治理污水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受水的宝贵,想出更多节水的方法。

  活动难点:幼儿节水习惯的养成。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出示PPT)老师准备了三种不同的水声,你们能听出它是来自哪里的吗?除了这些地方哪里还有水?

  二、利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感知水的重要性。

  1、师:水对我们人类有什么用途?除了人类还有谁需要水?你还知道哪里要用水呢?(工厂、建筑工地等)

  2、师: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假如世界上没有水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视频,了解水资源的匮乏和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1、观看图片,了解水资源匮乏的情况。

  师:我国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中国655个城市中现在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我们看看缺水到什么程度?(观看图片)

  师:没有了水,动物植物还有人类都活不成。水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我们要节约用水。

  2、观看视频,了解水污染的原因。

  师:我们的水资源这么宝贵,但是仍有一些人破坏水资源,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影响了水资源。(播放水污染视频)

  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保护小河不受破环。

  四、激发幼儿积极设想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师:水资源这么缺乏,我们怎么来节约用水呢?有什么好方法!老师找来节约用水的一段录像,请小朋友观看。(出示节水方法的视频)

  师: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你还有新的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幼儿园、在家里)

  五、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并积极参加宣传保护水资源的行动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么多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在生活中做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宝宝。在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呼吁全球的人们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一起去做个优秀的小小宣传员吧。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水教案 篇5

  (一)水分子的运动

  1. 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2. 水的天然循环。 3. 水的人工净化 “沉降”“过滤”“灭菌”

  4. 几种常见的水

  ①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 ②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水

  ③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

  (二)水的组成

  1. 电解水 ①正极: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O2) ②负极:能被点燃——氢气H2 ④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⑥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单质。 ⑦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和原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 氢气的燃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凝结有水雾,放出热量。

  ③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④理想能源:资源丰富,放出热量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三)认识原子

  1. 原子的结构

  ②注意:

  a. 氢原子没有中子

  b.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原子不显电性

  2. 原子中的电子

  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3. 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①是一个比值 ②“一种碳原子”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

  ③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 溶液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应用:

  ①溶液稀释:“溶质质量相等”

  ②溶液配制:a. 计算;b. 称量(量取);c. 溶解;d装瓶存放。

  例1.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请将这些溶液的名称及其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写在下表中。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3)为什么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例2. 某市售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图,请回答

  (1) 从标签上的文字说明可以推知:过氧乙酸之所以避热储存,是因为过氧乙酸受热时像双氧水一样,容易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一种单质气体。过氧乙酸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_ __。

  (2)一瓶这种溶液中含过氧乙酸溶质_____________g。

  (3)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杀死细菌和SARS病毒。某医院需配制0.5%的过氧乙酸,一瓶这种过氧乙酸需加多少克水?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水的特性——会流动、是透明的,享受玩水的乐趣。

  2、让幼儿知道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育幼儿知道节约用水。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盆、大小不一的瓶子、破塑料袋、漏斗、篮子、毛巾、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水,感知水会流。

  ①、教师提供各种嬉水玩具,幼儿自选喜欢的材料,自由嬉水。

  ②、教师巡视启发,鼓励幼儿创造多种玩水的方法,并讲述出来,引导幼儿观察水会流。

  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水方法,进一步感知水会流。

  ④、小结:水是会流动的。

  2、火眼金睛捉小鱼,了解水是透明的。

  ①、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在水里捉鱼,比比谁捉得又快又准。

  ②、请冠军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捉鱼的,为什么能看得那么准。

  ③、小结:水是透明的。

  3、谈话:水的作用大。

  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时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并教育幼儿懂得节约用水。

  4、送水小精灵

  请幼儿给需要水的小动物、小植物送水、浇水,体验水的用处大。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活动中投放玩水材料,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水的特征。

  2、鼓励幼儿创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做有关水的实验。

  教学反思: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好玩的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

  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2.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和创造力,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水墨混合后的神奇变化,并大胆尝试吸附画。

  活动难点:

  1.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生动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画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于本次活动加入了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动的单一、刻板,对幼儿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而吸附画式的绘画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接触比较少,经验积累少,掌握这种绘画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解决策略:

  1.诗歌融入法

  教师利用优美的诗歌来营造一个唯美的气氛,并透过诗歌来告诉幼儿操作的步骤,使活动生动化、趣味化。

  2.隐性提示法

  教师提供两种不同的牙签,让幼儿自动的区分运用;另将宣纸两边折起,引导幼儿正确操作的方法。

  活动准备:

  盘子、水、桶、墨汁、宣纸、两种有区别的牙签、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诗歌引题,激发兴趣

  1.欣赏发现

  师问:在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们想看他表演魔术吗?

  教师边念诗歌边操作,激发幼儿兴趣。(可爱的小精灵,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就像黑丝绒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们想试试吗?)

  2.操作探索

  用诗歌来引导幼儿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小精灵想让这些美丽的花纹都跳起舞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引导语:你想了个什么好办法,都跳起舞来了,像什么?

  二、再次操作,启迪灵感

  1.操作反馈(师生反馈操作结果)

  师:好,请小朋友轻轻地回到位置上。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美丽的花纹跳舞的?(幼儿讲述)

  师:你的这个方法真(好)不错!你真会动脑筋!哦,你是用xx让墨汁圆扩散开来的,(真棒)做得不错~~~~~~

  2.表面展开(教师操作表面展开)

  师:小精灵也想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吗?(想)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哇!怎么样?美丽的花纹跳起了圆圈舞。你们想试试吗?

  3.激励创新(幼儿操作表面展开)

  (1)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操作。

  师:魔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上出现了美丽的花纹,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纹中轻轻一点,像什么?

  (2)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构思,在水面上画出美丽的画。

  你可以在四周多点几下,在颜色浓的`中心点再点一下,嘿,你水中的图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画

  师:水里的图案可真美啊,有什么办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

  师:快看看,我是用什么方法把这美丽的图案保存下来的。我把宣纸平平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图案吸到纸上后,再轻轻地拿好两边揭起,一张不用笔画的画就做成了。你们也试试吧。(幼儿操作)

  三、作品展示,艺术想象

  师:这是谁的画,你的画像什么?你觉得这副画像什么?(幼儿想象描述)

  师:我们像变魔术一样,把水中的图案吸到了纸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画。这样,我们把它们拿给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让他们猜猜我们是怎么画出来的好吗?

  活动反思:

  幼儿教学概念的建构是阶梯式的,是一级一级逐步建立起来的。大班幼儿知识的迁移,知识容量的扩大,有利于幼儿认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儿的认识规律,把操作活动分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灵活地掌握知识,并使之升华为能力。

  愿望是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奏曲,当幼儿愿意尝试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想去“试一试”。因此,我在环节安排上运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在一个活动之后出现又一个新的亮点,让幼儿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处于兴趣高涨的氛围当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着、发现着、操作着。

水教案 篇8

  主题目标:

  1、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用处。

  2、指导情节水对人体健康的主要性,了解水是怎样受到污染的,以及污水的海处。

  3、做到保持水的清洁及注意在提倡生活中节约用水。

  环境设置:

  1、通过观察水、玩水等各种活动,把认识水,饱和水源、节约用水等教育渗透欲日常各活动中。

  2、洁合格科教学、游戏、外出观察等活动进行。

  3、根据主题需要设置室内环境及各区材料,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节约用水的情感。

  家长工作:

  1、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水的图片,如海洋、下雨、河流、井等。

  2、请家长带幼儿观察肮脏的河流及干净的小溪。

  3、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水的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玩水(在玩水中认识水的特性)。

  常识:认识水;水从哪里来;认识水的主要用处。

  实验:植物生长需要水。

  儿歌:《一滴水》、《水的作用大》《我是节水娃娃》。

  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

  外出观察:肮脏的湖泊与干净的湖泊;水变脏了。

  音乐:《快乐的小水点》

  谈话: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体育游戏:送水

  目的:

  1、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2、教育幼儿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

  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水桶、两只大水桶。

  玩法:幼儿分成两组,手提小水桶站好。游戏开始:两组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提着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达终点,将水倒进大桶里,然后返回站到队尾。以不将水洒出,并先将大桶住满水的一组为胜。

  智力游戏:水的秘密

  目的:让幼儿知道水有浮力。有的东西能浮起来,有的.东西能沉下去。从而教育幼儿要节约水。

  准备:盛有水的大盆若干只、幼儿每人有木片、铁片、小石头、树叶、塑料片等。

  玩法: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盆水。让幼儿围着水盆,把木片等各种东西放到水里。观察哪些东西浮起来了,哪些东西沉下去了。

  表演游戏 小水珠找家

  目的:通过表演,让幼儿知道池塘、小河、大海里的水都会变脏的,变脏的水是不受欢迎的。

  准备:

  1、分配角色 小水珠、池塘、小河、大海、小朋友们。

  2、录音机、故事磁带。

  玩法:播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分别扮演小水珠、小河、大海,其余幼儿扮演小朋友们,进行表演。

  语言游戏 谁在水里游

  目的:

  1、让幼儿练习对答问题的能力。

  2、知道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我们要节约用水。

  玩法:有老师提出一动物的名字,请幼儿回答是否会在水里游。如师问:“金鱼?”答:“水里游。”师问:“老鹰?”答:“不会水里游”。

  规则:回答必须正确。说错的要受罚,罚唱一只歌或停止游戏一次。

水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水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设想]

  1、本文是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认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3、本文与《巴东三峡》都是写祖国山水的美丽,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如果能让学生从自身的`变化,从自己家乡的变化中去感受,相信能更好的理解改革的重要性,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2、周庄水韵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周庄的旅游宣传片。

  2、播放威尼斯、丽江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对比画面。

  3、教师同步讲解:

  图一:这是意大利著名水城“威尼斯”。

  图二:这是云南古镇丽江

  我们现在把它们和周庄相比较的话,你觉得他们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三、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课文。

  2、配乐朗读。

  *展示播放周庄的动画画面。

  *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3、检查生字新词。

  4、提问:大家喜欢这篇课文吗?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题:那么,作者间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儿幅图画呢?

  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整体水韵图画(1-3)——小桥流水人家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6)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水墨画

  第二次——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七彩梦幻图

  五、综合性实践活动

  做一份梅州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