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班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谈论路的变化中,感知自己家乡的变化,越变越美。
2、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学会合作协商。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调查表(注:寻找一条必需右变化的路)
2、录像一段
3、提供各种操作材料(各类废旧盒子、积木、KT板等)
活动过程:
一、 我熟悉的路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那条熟悉的路,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以前的这条路还是现在的这条路?为什么?
1、幼儿介绍调查表(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介绍)
2、同伴间相互介绍
3、教师总结
以老师熟悉的一条路来总结,录像片形式呈现,把农村路的变化展现出来,体验家乡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 我眼里的.路
1、师:我们家乡的路还在不断地变化,越变越好,越变越宽,越变越平坦,那小朋友你们还看到过什么样的路?(幼儿讲述可以是家乡的路——上海各种繁华的路——其他地方)
2、根据幼儿的讲述配以准备好的相应各种路的PPT课件
3、总结语:刚才小朋友讲了那么多看到的路,有的是家乡的路,有的是家乡的路,有的是上海的路。有的是高速公路、高架路、地下道路等等。那现在就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给我们的家乡设计一条更美观更便捷更现代化的路。
三、我设计的路
1、拟定计划(先想象用什么材料造什么样的路,用自己的表征方式)
2、小组介绍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四、延伸至区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追求一种“宽松、自然、科学、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活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在这个活动中设计一些能抓住某件事物或某个现象来重点让孩子观察、探讨其变化的环节,活动效果会更加突出,并会让延伸活动更加丰富。
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的儿歌,幼儿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儿歌,所以这首儿歌主要是培养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情节的兴趣。目的是让幼儿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度鱼生活习性的认识。同时在认知过程中感知小动物的可爱,萌发亲近和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同时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其认知、语言、操作等方面能力,实现幼儿原有经验的梳理、整理、拓展与提升。
活动目标:
1.知道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2.乐意学习诗歌,感受诗歌情节的有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
2.《小朋友的书.亲亲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如果小鱼离开了水,会怎么样呢?
二、介绍诗歌内容。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用故事的形式介绍“鱼儿岸上跳”的内容。
三、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幽默、风趣。
1.教师朗诵诗歌。
你听到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2.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的句子。
青蛙、鸭子在干什么?
鱼儿做了什么事情?它离开了水后会怎么样了?
这时,谁来了,小鱼怎么做呢?
小鱼可以在水里做什么呢?
四、幼儿朗诵诗歌。
1.幼儿学念诗歌几遍。
2.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朗诵诗歌。
五、幼儿阅读“鱼儿岸上跳”,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图画简单讲述诗歌内容。
活动反思与建议:
老师在开始引题部分利用直接引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动中教师还准备了三张不同情境的图片,借助图片让小朋友感受诗歌的滑稽、有趣。活动中小朋友掌握了鱼离不开水,巩固对鱼生活习性的认识。
不足之处:
活动中教师让小朋友单一的念白,导致后面的环节有点混乱。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家长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以亲子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班级的沟通,让幼儿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家长有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二、参加人员
小托班所有教师、全体幼儿及家长朋友。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4日 上午:8:00--10:30
四、活动场地
各班活动室
五、活动具体安排
(一)晨间活动、早操
(二)教学活动观摩---科学活动:有趣的盒子
(三)亲子游园活动
(四)圣诞老爷爷送惊喜
亲子游园具体活动安排:
1.亲子游戏:拔羊毛游戏场地:小二班活动室内
负责教师:吴丹材料准备:30个夹子游戏规则:6对亲子,每个家长背上夹上5只夹子,在比赛口令发出后,抱起孩子去拔别家的羊毛,比赛口令一结束,游戏结束。获得总数最多的获胜(自家羊毛和拔来的羊毛相加)
2.亲子游戏:小鸡出壳游戏场地:小一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徐立琴材料准备:报纸若干游戏规则:每对亲子两张报纸,家长和孩子听到"预备--开始"拿起报纸,(中间撕破一个洞的),然后将报纸穿过孩子的`头、肩、躯干和脚,再跨出报纸,一只小鸡就算孵成了。
3.亲子游戏:贴五官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外东空地
负责教师:赵丹材料准备:眼罩3个、娃娃轮廓图、五官游戏规则:家长背起孩子,带上眼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官给娃娃贴上五官,看看哪个孩子能贴正确。
4.亲子游戏:小猫钓鱼游戏场地:托班活动室
负责教师:巴燕君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小鱼、6根钓鱼竿、小椅子若干、6只篮子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幼儿选取钓鱼竿,站在圈外进行钓鱼,家长帮忙拿篮子,将钓上来的小鱼放进篮子,最后数数,谁掉得多。(2分钟)
5.亲子游戏:巧掷海洋球游戏场地:小二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沈富琴材料准备:倒背衣五件、海洋球50颗、篮子五个游戏规则:家长站在蓝线前,穿好倒背衣,做接球状,孩子站在对面(红线前),把篮子里的10颗海洋球投进倒背衣中,比比哪个孩子投的又快又准。
6.亲子游戏:揪尾巴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外西空地
负责教师:王新燕材料准备:尾巴5条游戏规则:5对亲子,家长将尾巴的三分之一塞进孩子的裤腰里,剩下的部分露在外面当作"尾巴"。家长背起孩子,当喊"开始"后,大家相互揪尾巴,看谁揪得多。
7.亲子游戏:我给妈妈穿鞋子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内
负责教师:朱红燕材料准备:大篮筐二个,鞋子2双游戏规则:家长把自己的鞋子脱掉放进篮子里,请孩子从许多鞋子中找到自己家长的鞋子,并给家长穿好。
8.亲子游戏:大脚小脚游戏场地:托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汪媛霞材料准备:篮子3个、小娃娃毛绒玩具3个、大脚板3块游戏规则:孩子小脚踩在家长的大脚上,教师一声令下,从起点走到另一边,孩子抱起篮子里的小娃娃,原路返回,比比谁最快?
六、后期工作
1.制作好游戏卡。(每个家长一张游戏卡,玩好一种游戏,敲一下印章,印章敲满,算全部完成。
2.圣诞老爷爷衣服及安排好扮演圣诞老人的老师。
3.准备好游戏所需材料及印章及圣诞礼物。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泡泡水、吸管
白纸贴在泥工板上是幼儿人数的俩倍、清水一盆。
活动目标
尝试用多种颜色吹泡泡,学习用接泡泡的方法作画。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吹泡泡)师:看!这是什么?(泡泡)伸出你们的小手,试试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吗?
让幼儿自由的接泡泡。
二、探索怎样留住泡泡
1、提问:刚才你接住泡泡了吗?泡泡到哪里去了呀?(幼儿自由回答)“哦!泡泡不见了!”
2、幼儿讨论留住泡泡的.方法。
师:这些美丽的泡泡停留的时间太短了,我们的小手一碰就爆了。唉!真可惜呀!那你们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泡泡留住吗?
(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
3、教师演示用纸接住泡泡的方法。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多,我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留住泡泡,想知道吗?
教师示范:用有颜色的泡泡水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用白纸接住。
师:看,泡泡留在哪里了?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泡泡在白纸上留下了它的痕迹,让我们一起来把泡泡留住好吗?
提出要求
1、吹泡泡的时候不要抬头吹,这样吸管里的水会到小朋友的嘴里去。
2、不要对着其他小朋友吹,会把泡泡水弄到小朋友眼睛里。
3、不要弄在衣服上,会把衣服弄脏的。
幼儿用白纸接泡泡,教师指导。
三、音乐活动
泡泡乐师:泡泡在你的白纸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影子,我们一起带着我们的泡泡影子跳个舞吧!以《泡泡乐》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一、来源:
幼儿对折纸活动都非常地感兴趣,但折纸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反复练习,幼儿在美工区更多的会选择绘画了的活动,而折纸的幼儿几乎没有,虽然我们老师已经在美工区中投放了折纸图等指导范例。
二、目标:
喜欢操作易于使用的美术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进行自我表现。
三:准备:
彩色彩纸 画笔 鱼缸式画纸 胶棒
四、过程:
1、复习:折纸小鱼。
2、游戏口吻引出下面活动内容:天黑了,小鱼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小鱼送回家吧?
3、教师范例:
1)把小鱼粘到鱼缸中。
2)在鱼缸中添画水。
4、指导幼儿送小鱼回家,教师个别指导。
反思:
游戏化是《快乐发展》中小班的主要活动方式,我把单调的'折纸练习,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与绘画活动相结合,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立刻被调动了起来,也对美工区没有人爱玩折纸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
小班教案 篇6
内容分析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能与同伴进行交往。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学习用句子"照镜子、照镜子,我有……"来回答。
3、初步接触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学习发准"张"、"双"、"只"等字音。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愿意参与游戏,注意倾听对方讲话,学习用句子"照镜子、照镜子,我有……"来回答。
2、活动难点:初步接触数量词(一个、一张、一双、两只等),学习发准"张"、"双"、"只"等字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知道五官的名称。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幼儿照镜子,说出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⑴幼儿集体照镜子,并说说从镜子里看到了脸上有什么?
⑵引导幼儿正确说出脸上五官的名称及数量,并练习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我有……"。
⑶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幼儿练习说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2、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引导游戏。
⑴教师示范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游戏规则。
提问:游戏是几个人玩的?老师说了什么?引导幼儿练习对话内容。
⑵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教师先说,幼儿回答;幼儿先说,教师回答。
3、幼儿相互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⑴鼓励幼儿照照身体的其它地方。
⑵请拓展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展示。
4、带领幼儿边照镜子边继续拓展游戏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照镜子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照镜子时产生的各种有趣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认真观察,从而发现镜子能照物体影像的原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时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并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这个设计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小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简单的爱护家具的方法,懂得要爱护家具。
2、初步知道一些常见家具的名称及用途。
3、能较大方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家的家具。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家具生活基本常识。
二、活动准备
1、根据班级人数创设几个娃娃家的场景。
2、各种家具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吗?做完游戏应该怎么样?(把玩具整理好)
2、师:今天娃娃家里的娃娃有点不开心,娃娃家的家具都没有放整齐,爸爸妈妈们,我们把家具整理一下好吗?
3、幼儿分角色到娃娃家去整理家具,边整理边说一说这是什么家具。
(二)了解家具的作用。
1、师:谁来说说看,你刚才整理的是什么家具?你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幼儿介绍自己玩的娃娃家有什么家具及他们的用途。)
2、师:你们自己家还有什么其他的家具?可以用来干什么?
(幼儿大胆介绍,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和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三)初步懂得保护家具的.方法。
1、师:家具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家具?
(幼儿自由地谈一谈,师生共同小结保护家具的方法。)
2、教师总结:要按说明使用,不能在家具上乱涂乱画,不用小刀敲、刻家具等。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五、活动延伸
师:回家我们可以根爸爸妈妈一起介绍自己家里的家具。
教学反思: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离开生活,艺术创作就会失去源泉而枯竭。而对于那些热爱美术喜欢画画的孩子来说,也何尝不是这样。不立足于对实际生活的观察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美术学习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教学活动溶为一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家具》这等,我引导学生将学习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布置学生完成“寻找家具中美术”生活作业。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小百科: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精选】07-29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23
小班教案12-12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
小班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