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10-21 05:22:1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8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请大家保护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与水有关的录像带或照片。

  2、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拿出一杯水)你们知不知道水有哪些用处呢?(请幼儿回答)对了,水的用处可多了。清洁的水大家都喜欢,如果水被污染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护水)师板书课题:《请大家保护水》

  二、新授(打开教材第16页)

  1、看图讲述。(师出示图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的景色美吗?

  生:答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生:答(清清的水 绿绿的草 还有蹦蹦跳跳的青蛙 游来游去的小鱼)

  师:你从这幅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

  师:是啊!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说明这里是适合它们生存的乐园,可是好景不长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2、师出示图二、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答(可以小朋友间互相说说后师再请幼儿说)。

  这些旅游的人乱扔垃圾,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水质,水变的'浑浊了,荷叶也黄了,就连青蛙也离开了。

  3、师出示图三

  师: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水变黑了,小鱼也死了,就连小草也黄了,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呢?(指名幼儿讲述)

  三、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这些人做的对吗?为什么?

  生: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四、思维拓展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的清洁呢?(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然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观看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或录像。让幼儿知道水的重要性。

  六、小结

  七、组织幼儿离开教室。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活动反思:

  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作出努力。

  2、能大胆流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让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那么,这么多人都要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幼儿有的说用的完,有的说用不完)

  (2)师出示红绿两块不同颜色的牌子。

  地球上的水到底用的完还是用不完呢?大家的观点有的不一样,那我们就按自己的观点分成小组,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理由,看看哪一组观点最有道理。(认为水用的完的小朋友坐在红牌周围,认为水用不完的小朋友坐到绿牌周围)

  (3)幼儿按各自得观点分成两队。

  (4)师:今天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水用的'完吗?现在我们红队的小朋友认为是用的完的,绿队的小朋友认为是水用不完的,一会儿我们各自得小朋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2、辩论:地球上的水用得完吗?

  (1)师:现在由红绿队各方阐述自己的观点。

  红:水用得完的,因为我们天天在用水,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绿:水是用不完的,只要天下雨,河里湖里又有水了,水是用不完的。

  红:可是很多地方河里都没水了,要是不下雨黄河长江都会没水的。

  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下雨了呀,黄河长江里不是又有水了吗?太阳再蒸发水蒸气,这样就又要下雨,河里不是有水了吗?

  红:有的沙漠现在已经没水了,沙漠现在越来越大,这样不就没水了吗?

  绿:不会的,只要我们人类在,我们就会想办法的。

  幼儿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一位幼儿走到两队的中间,老师问:你为什么站到中间去呢?幼:我觉得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所以我站到两队的中间。(这时有几位幼儿也可能同意他的观点)老师就把他们分为黄队。

  3、继续辩论。

  绿:虽然地球上有很多脏水布能用,但我们科学技术发达了,还能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水就用不完了。

  黄: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因为我们如果保护水资源,那水就用不完,如果我们人类一直在破坏水资源,那水就用的完。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4、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同意黄队的观点了,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呢?(不浪费水,洗手时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洗澡的水去拖地或冲厕所,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弄脏水,不把粪便往河里冲,多种点树,不让沙漠变大。

  教师对幼儿的观点想法给予赞许肯定,并鼓励幼儿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但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监督身边的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使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帮助及危害。

  2、教育孩子们向风娃娃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说一个关于风的谜语。

  二、导入新课。

  三、教师讲故事。

  (学生边听边思考:风娃娃帮小猴和小兔灭火怎么帮错了?)

  四、教学故事。

  1、教学第一段故事。

  a、先看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b、讲解第一段课文,并提问。

  c、请大家讲第一段,再找一名同学上台配合表演

  2、教学第二段

  3、教学第三段

  4、教学第四段

  四、请一名同学试者着复述故事。

  五、全班一起将故事,并请6名同学上台表演。

  六、谈话。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了风娃娃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七、总结。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

  同学们都要学习风娃娃那种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板书设计:

  风娃娃

  乐 帮小熊划船

  于 帮小狗放风筝 爱帮助的

  助 帮农民给玉米传花粉 风娃娃

  人 帮小猴和小兔灭火

  活动反思: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备足了课。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朗诵声情并茂,始终与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儿,提升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内容:欣赏散文----------梦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其语言和意境的美。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披、逗。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2、出示娃娃“小妮妮”,引出散文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提问:

  (1)散文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散文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小妮妮梦见些什么?

  4、让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妮妮在梦中变成什么?她在散文中是用哪些优美的句子来说的?

  (2)欣赏第2段后提问:a、小妮妮梦见什么真美丽?(丰富词:披)

  b、小妮妮梦见什么真有趣?她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幼儿想象小妮妮跳舞的形象,并做一做、说一说)

  c、小妮妮为什么咯咯地笑?(丰富词:逗)

  d、谁把小妮妮抱在怀里?让小妮妮听谁唱歌?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妮妮梦醒了,镜子对她说什么?小妮妮怎么说?(结合幼儿回答,渗透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教育,幼儿教案《欣赏散文----------梦》。)

  5、让幼儿第三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散文,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7、活动结束。

  附:散文

  梦

  在梦里,我是这样甜蜜。一朵朵花儿,粉红粉红的,花瓣上闪着露珠,那就是我呀,是我,小妮妮。

  暖暖的太阳给我披上金黄色的舞衣,啊!真美丽!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啊!真有趣!细细的雨给我快乐的.沐浴,雨点儿逗得我身上痒痒的,真调皮!静静的大地真像我的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听小溪唱出来的歌曲。

  我的梦醒了,镜子说:“你在笑呢,小妮妮。”我呀,在笑我的梦,它是真的,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一切都象梦一样甜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认识自然规律白天、黑夜对人、动物的各自重要作用,学习辩证地看待某一事物。

  2、 感受故事中的温情与幽默,学习克服和缓解自己对黑暗的害怕心理。

  活动准备:故事ppt,在黑夜里活动的动物以及夜晚的.景色等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幼儿对黑暗的原有感受

  1、 喜欢黑夜吗?为什么?

  2、 喜欢白天、黑夜大调查。

  二、 倾听故事,认识理解黑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1、 老师利用ppt讲故事

  2、 听了这故事你觉得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没有黑暗吗?

  3、 听了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怪兽是个怎样的怪兽?

  4、 交流克服惧怕黑夜的有效方法。

  三、 延伸故事,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动物在黑夜活动的特性

  四、 美的欣赏:感受夜晚的美景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2、知道遇事要动脑筋,要机智勇敢。

  3、初步学会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学习词:溜、暖、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啊?今天我们来看看狐狸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教师分段述故事。

  1、师:故事叫什么名字?

  2、讲述狐狸和兔子部分。

  师:狐狸和兔子发生了什么事?

  3、讲述狗帮助兔子。

  师: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4、讲述熊帮助兔子。

  师:这时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5、讲述公牛帮助兔子。

  师:又有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6、讲述公鸡帮助兔子。

  师:这时谁来了,最后怎么样?

  三、播放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1、提问:故事中说到了哪些动物?(根据幼儿所说播放课件,依次出现动物)狐狸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哪些动物来帮助过小兔子,结果怎样?最后是谁帮兔子赶走了狐狸,夺回了自己的家?

  2、讨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事情要勇敢,多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四、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幼儿画册》,边看边讲述故事。

  讲述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词:溜、暖、炕等,能发准音,理解词意。并指导幼儿学习狐狸和兔子、公鸡的三段对话,狐狸:“我一跳出来……”,兔子:“我怎么能不哭呢……”,公鸡:“喔喔喔,我用脚跟走路……”

  五、延伸:故事表演。

  师: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下次一起来表演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1.作品分析:

  与童话不同,寓言本身不是儿童文学特有的问题,由于一个生动的故事有形象的比喻由助于孩子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从而对寓言富于幻想色彩,其中比喻可以帮助孩子们领悟幻想与现实生活的练习,从而发展联想、想象力……

  《守株待兔》是我们中国最具特色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尔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文中画面生动形象、故事线索连贯。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仅仅靠运气,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小朋友从现在起就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知道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了此节大班语言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碰到不同类型的幼儿,有的幼儿乖巧、活泼、开朗、大方善于交往;有的幼儿内向、孤僻、任性;长大了表现也不同有的勤奋、认真;有的人懒惰、拖拉;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这些都是不同性格的表现。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不良习惯中形成的懒惰愚钝的性格。为了幼儿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2.幼儿分析: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纲要》的精神,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而,本次活动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寓言故事相互作用,拟通过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尝试讲故事与表演结合,是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重视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大班的孩子现阶段已经具备一些阅读图书的经验和方法,能回答针对图画书内容提出的预期和假设的提问,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并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独苗苗”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通过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懂得获得成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体验努力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与成功的感受。

  3.设计思路:

  本书有一个特点它的文字较少更多地主张幼儿能细致地观察本书每一页图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根据图画进行想象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设计活动时,我一直在思考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首先我运用古诗引出对故事的学习,朗朗上口的古诗孩子们都恨感兴趣通过对古诗的分析也正顺理成章地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老师带领着幼儿从人物心理出发对故事进行挖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为故事打好铺垫。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阅读活动,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观察,以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解开疑惑。

  活动目标:

  1.分段阅读故事并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画面的细节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愿意根据故事内容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守株待兔PPT

  2.守株待兔小书若干(用回形针别好12页前面)

  3.故事录音、道具、服装

  经验准备:有一定自主阅读经验

  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道理。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引出故事

  1.回忆已有知识经验

  师:小朋友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吧!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农夫伯伯只有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收获很多,所以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作我们要把饭菜全部吃光光。不能浪费。

  2.出示图书封面介绍故事主角——宋国的农夫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小朋友看这个农夫他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在田地里辛勤的劳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页阅读PPT 1-12页

  1.老师讲述图画书1—12页至“不费力气我就捡到一只大兔子,今晚我要好好的每餐一顿”。

  2.讨论:农夫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不费力气就捡到一只兔子,那他会每天都在原地等兔子来吗?

  3.老师设置悬念,组织幼儿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接下来农夫会怎么样他是每天想着兔子还是每天辛勤的在田地里劳作?为什么?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了解故事后半段内容

  师:第二天农夫来到田地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秘密就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叫……请你从第12也往后看,轻轻地看,一页一页的翻,发现了秘密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哦!

  1.幼儿讲述:农夫是怎样做的?他等到了又肥又大的兔子吗?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p13-21页

  3、完整阅读故事

  四、“闪亮小舞台”——表演《守株待兔》

  师:请个别幼儿上台根据童话剧录音表演《守株待兔》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11-11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22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5-18

大班比尾巴语言活动教案03-3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春天03-22

大班语言《a的认识》活动教案03-14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家01-26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梦》12-30

大班语言区活动教案04-02

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教案05-30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汇总8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请大家保护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看图讲述。

  2、引导幼儿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增强幼儿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与水有关的录像带或照片。

  2、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师拿出一杯水)你们知不知道水有哪些用处呢?(请幼儿回答)对了,水的用处可多了。清洁的水大家都喜欢,如果水被污染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保护水)师板书课题:《请大家保护水》

  二、新授(打开教材第16页)

  1、看图讲述。(师出示图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的景色美吗?

  生:答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呢?

  生:答(清清的水 绿绿的草 还有蹦蹦跳跳的青蛙 游来游去的小鱼)

  师:你从这幅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答(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

  师:是啊!小鱼和青蛙都高兴的笑了,说明这里是适合它们生存的乐园,可是好景不长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2、师出示图二、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答(可以小朋友间互相说说后师再请幼儿说)。

  这些旅游的人乱扔垃圾,破坏了环境,污染了水质,水变的'浑浊了,荷叶也黄了,就连青蛙也离开了。

  3、师出示图三

  师:谁来说说最后一幅图呢?

  生:水变黑了,小鱼也死了,就连小草也黄了,周围的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这几幅图连起来讲一讲呢?(指名幼儿讲述)

  三、讨论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说这些人做的对吗?为什么?

  生:答(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四、思维拓展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的清洁呢?(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说说,然后给大家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观看有关人类生存,动物生长、植物生长、机器生产等离不开水的图片或录像。让幼儿知道水的重要性。

  六、小结

  七、组织幼儿离开教室。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活动反思:

  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懂得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作出努力。

  2、能大胆流利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让幼儿阐述自己的观点。

  (1)师:小朋友,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那么,这么多人都要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会用完吗?(幼儿有的说用的完,有的说用不完)

  (2)师出示红绿两块不同颜色的牌子。

  地球上的水到底用的完还是用不完呢?大家的观点有的不一样,那我们就按自己的观点分成小组,一起来说说各自的理由,看看哪一组观点最有道理。(认为水用的完的小朋友坐在红牌周围,认为水用不完的小朋友坐到绿牌周围)

  (3)幼儿按各自得观点分成两队。

  (4)师:今天我们来开个辩论会,辩论的题目是:水用的'完吗?现在我们红队的小朋友认为是用的完的,绿队的小朋友认为是水用不完的,一会儿我们各自得小朋友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2、辩论:地球上的水用得完吗?

  (1)师:现在由红绿队各方阐述自己的观点。

  红:水用得完的,因为我们天天在用水,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用完的。

  绿:水是用不完的,只要天下雨,河里湖里又有水了,水是用不完的。

  红:可是很多地方河里都没水了,要是不下雨黄河长江都会没水的。

  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还是下雨了呀,黄河长江里不是又有水了吗?太阳再蒸发水蒸气,这样就又要下雨,河里不是有水了吗?

  红:有的沙漠现在已经没水了,沙漠现在越来越大,这样不就没水了吗?

  绿:不会的,只要我们人类在,我们就会想办法的。

  幼儿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有一位幼儿走到两队的中间,老师问:你为什么站到中间去呢?幼:我觉得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所以我站到两队的中间。(这时有几位幼儿也可能同意他的观点)老师就把他们分为黄队。

  3、继续辩论。

  绿:虽然地球上有很多脏水布能用,但我们科学技术发达了,还能把海水变成淡水,这样水就用不完了。

  黄:水既用的完又用不完,因为我们如果保护水资源,那水就用不完,如果我们人类一直在破坏水资源,那水就用的完。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

  4、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有很多小朋友开始同意黄队的观点了,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地球上的水资源呢?(不浪费水,洗手时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洗澡的水去拖地或冲厕所,不往河里扔垃圾,不弄脏水,不把粪便往河里冲,多种点树,不让沙漠变大。

  教师对幼儿的观点想法给予赞许肯定,并鼓励幼儿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但保护水资源要从自己做起,同时也要监督身边的人。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使学生了解风对人类的帮助及危害。

  2、教育孩子们向风娃娃学习,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说一个关于风的谜语。

  二、导入新课。

  三、教师讲故事。

  (学生边听边思考:风娃娃帮小猴和小兔灭火怎么帮错了?)

  四、教学故事。

  1、教学第一段故事。

  a、先看图(一)提问: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b、讲解第一段课文,并提问。

  c、请大家讲第一段,再找一名同学上台配合表演

  2、教学第二段

  3、教学第三段

  4、教学第四段

  四、请一名同学试者着复述故事。

  五、全班一起将故事,并请6名同学上台表演。

  六、谈话。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我们知道了风娃娃是一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帮助别人的?)

  七、总结。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

  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他……

  同学们都要学习风娃娃那种乐于助人的好思想。

  板书设计:

  风娃娃

  乐 帮小熊划船

  于 帮小狗放风筝 爱帮助的

  助 帮农民给玉米传花粉 风娃娃

  人 帮小猴和小兔灭火

  活动反思: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态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备足了课。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朗诵声情并茂,始终与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儿,提升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内容:欣赏散文----------梦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其语言和意境的美。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披、逗。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2、出示娃娃“小妮妮”,引出散文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提问:

  (1)散文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散文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小妮妮梦见些什么?

  4、让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妮妮在梦中变成什么?她在散文中是用哪些优美的句子来说的?

  (2)欣赏第2段后提问:a、小妮妮梦见什么真美丽?(丰富词:披)

  b、小妮妮梦见什么真有趣?她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幼儿想象小妮妮跳舞的形象,并做一做、说一说)

  c、小妮妮为什么咯咯地笑?(丰富词:逗)

  d、谁把小妮妮抱在怀里?让小妮妮听谁唱歌?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妮妮梦醒了,镜子对她说什么?小妮妮怎么说?(结合幼儿回答,渗透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教育,幼儿教案《欣赏散文----------梦》。)

  5、让幼儿第三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散文,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7、活动结束。

  附:散文

  梦

  在梦里,我是这样甜蜜。一朵朵花儿,粉红粉红的,花瓣上闪着露珠,那就是我呀,是我,小妮妮。

  暖暖的太阳给我披上金黄色的舞衣,啊!真美丽!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啊!真有趣!细细的雨给我快乐的.沐浴,雨点儿逗得我身上痒痒的,真调皮!静静的大地真像我的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听小溪唱出来的歌曲。

  我的梦醒了,镜子说:“你在笑呢,小妮妮。”我呀,在笑我的梦,它是真的,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一切都象梦一样甜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认识自然规律白天、黑夜对人、动物的各自重要作用,学习辩证地看待某一事物。

  2、 感受故事中的温情与幽默,学习克服和缓解自己对黑暗的害怕心理。

  活动准备:故事ppt,在黑夜里活动的动物以及夜晚的.景色等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幼儿对黑暗的原有感受

  1、 喜欢黑夜吗?为什么?

  2、 喜欢白天、黑夜大调查。

  二、 倾听故事,认识理解黑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

  1、 老师利用ppt讲故事

  2、 听了这故事你觉得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没有黑暗吗?

  3、 听了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怪兽是个怎样的怪兽?

  4、 交流克服惧怕黑夜的有效方法。

  三、 延伸故事,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动物在黑夜活动的特性

  四、 美的欣赏:感受夜晚的美景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2、知道遇事要动脑筋,要机智勇敢。

  3、初步学会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学习词:溜、暖、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看他们是谁啊?今天我们来看看狐狸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教师分段述故事。

  1、师:故事叫什么名字?

  2、讲述狐狸和兔子部分。

  师:狐狸和兔子发生了什么事?

  3、讲述狗帮助兔子。

  师: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4、讲述熊帮助兔子。

  师:这时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5、讲述公牛帮助兔子。

  师:又有谁来了,结果怎么样?

  6、讲述公鸡帮助兔子。

  师:这时谁来了,最后怎么样?

  三、播放课件,完整欣赏故事。

  1、提问:故事中说到了哪些动物?(根据幼儿所说播放课件,依次出现动物)狐狸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哪些动物来帮助过小兔子,结果怎样?最后是谁帮兔子赶走了狐狸,夺回了自己的家?

  2、讨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事情要勇敢,多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四、幼儿与教师一起阅读《幼儿画册》,边看边讲述故事。

  讲述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词:溜、暖、炕等,能发准音,理解词意。并指导幼儿学习狐狸和兔子、公鸡的三段对话,狐狸:“我一跳出来……”,兔子:“我怎么能不哭呢……”,公鸡:“喔喔喔,我用脚跟走路……”

  五、延伸:故事表演。

  师:我们学会了这个故事下次一起来表演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1.作品分析:

  与童话不同,寓言本身不是儿童文学特有的问题,由于一个生动的故事有形象的比喻由助于孩子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道理,从而对寓言富于幻想色彩,其中比喻可以帮助孩子们领悟幻想与现实生活的练习,从而发展联想、想象力……

  《守株待兔》是我们中国最具特色的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却促人深思,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故事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尔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故事,文中画面生动形象、故事线索连贯。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仅仅靠运气,辛勤的劳动和付出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小朋友从现在起就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知道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结合这一特点设计了此节大班语言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碰到不同类型的幼儿,有的幼儿乖巧、活泼、开朗、大方善于交往;有的幼儿内向、孤僻、任性;长大了表现也不同有的勤奋、认真;有的人懒惰、拖拉;有的人谦虚谨慎有的人狂妄自大。这些都是不同性格的表现。守株待兔”反映了一个人不良习惯中形成的懒惰愚钝的性格。为了幼儿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尽可能的创造好的环境。

  2.幼儿分析: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与寓言故事本身的特点,以及《纲要》的精神,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而,本次活动应当引导幼儿积极地与寓言故事相互作用,拟通过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情景,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尝试讲故事与表演结合,是幼儿多通道参与、自发的投入重视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大班的孩子现阶段已经具备一些阅读图书的经验和方法,能回答针对图画书内容提出的预期和假设的提问,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并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现在的孩子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独苗苗”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通过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懂得获得成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体验努力所带来的喜悦心情与成功的感受。

  3.设计思路:

  本书有一个特点它的文字较少更多地主张幼儿能细致地观察本书每一页图画,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根据图画进行想象猜测人物的心理活动。设计活动时,我一直在思考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首先我运用古诗引出对故事的学习,朗朗上口的古诗孩子们都恨感兴趣通过对古诗的分析也正顺理成章地揭示本次活动的主题,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热情、投入积极的参与。老师带领着幼儿从人物心理出发对故事进行挖掘,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为故事打好铺垫。根据幼儿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本节阅读活动,允许孩子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观察,以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解开疑惑。

  活动目标:

  1.分段阅读故事并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行为,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画面的细节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愿意根据故事内容大胆表演。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守株待兔PPT

  2.守株待兔小书若干(用回形针别好12页前面)

  3.故事录音、道具、服装

  经验准备:有一定自主阅读经验

  活动重点:能仔细观察画面细节,理解守株待兔不劳而获的道理。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引出故事

  1.回忆已有知识经验

  师:小朋友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遍吧!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农夫伯伯只有付出更多的辛苦才能收获很多,所以看到农民伯伯辛勤的劳作我们要把饭菜全部吃光光。不能浪费。

  2.出示图书封面介绍故事主角——宋国的农夫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宋国的农夫。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小朋友看这个农夫他在干什么?他有没有在田地里辛勤的劳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页阅读PPT 1-12页

  1.老师讲述图画书1—12页至“不费力气我就捡到一只大兔子,今晚我要好好的每餐一顿”。

  2.讨论:农夫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不费力气就捡到一只兔子,那他会每天都在原地等兔子来吗?

  3.老师设置悬念,组织幼儿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接下来农夫会怎么样他是每天想着兔子还是每天辛勤的在田地里劳作?为什么?

  三.幼儿自主阅读小书,了解故事后半段内容

  师:第二天农夫来到田地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秘密就在这本书里,这本书叫……请你从第12也往后看,轻轻地看,一页一页的翻,发现了秘密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哦!

  1.幼儿讲述:农夫是怎样做的?他等到了又肥又大的兔子吗?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p13-21页

  3、完整阅读故事

  四、“闪亮小舞台”——表演《守株待兔》

  师:请个别幼儿上台根据童话剧录音表演《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