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想象,了解一些自然界的仿生现象。
2、能将收集的信息与同伴分享交流,体验共同学习的乐趣。
准备:
幼儿事先收集一些仿生学的`资料,红军装与迷彩服图片两张,展板一块上面贴有图片若干
过程:
一、导入:迷彩服
1、从前有英国的军队和非洲的军队在丛林中打仗,英国的士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士兵都穿着绿色的军装。
(出示图片)你们猜猜看,最终谁会胜利?为什么?(幼儿讨论)
2、非洲士兵穿绿军装的方法是向谁学来的呢?(幼儿讨论:蝴蝶,变色龙等)
3、老师小结:非洲士兵可真聪明呀,他们从动物有保护色这个本领中得到启发,发明了迷彩服。迷彩服的颜色和周围的环境很相象,就像蝴蝶躲在花丛中,不容易被别人发现。
二、个别经验分享交流
1、动物有一些特别的本领,人就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
你们还知道人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2、个别孩子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如:鱼——潜水艇;蜻蜓——直升飞机;蝙蝠——雷达等
三、游戏:学来的本领(翻翻乐)
1、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人向动物学习”的资料,我这里还有一些东西,看看它们可能是学哪种动物的本领?(老师出示展板,上面贴有大吊车、渔网、闹钟等图片,幼儿说出一种就翻开图片看里面的动物是否猜对)
2、小结:我们人很聪明,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大家回家后还可以再找找看,人还能向动物学些什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瓶子和盘子垒高的一些方法,积累保持物体平衡的粗浅经验。
2、能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师幼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包括:矿泉水瓶3个、清嘴瓶子3个、口香糖瓶子4个、纸盘6个。
活动过程:
一、说说瓶子,引出垒高话题。
1、观察瓶子的种类、数量,比较几种瓶子的不同之处。
师:看,你前面的筐子里有什么?有些什么瓶子?除了xx,还有什么瓶子,一共有几种?数数看每种瓶子有几个?哪个最多?
这些瓶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教师出示三个瓶子:高度、粗细、瓶盖)
2、说说瓶子的用处和玩法。
师:瓶子有什么用呢?(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呢?)你们有没有玩过瓶子?怎么玩的?(如果请你来玩的话,你会怎么玩?)
3、引出瓶子叠叠高游戏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的玩法。好,今天我们就拿瓶子和盘子来玩游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自由垒高,积累初步的垒高经验。
1、了解垒高的方法
师:等会儿让我们用筐子里的这些材料来搭房子,房子怎么搭呢?(一层瓶子一层盘子,一层层搭起来,就能搭成一幢高楼房,怎么搭呀?)看看你能搭几层?搭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的楼房,同时要注意不碰倒别人的楼房,等老师敲小铃就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2、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搭楼房时的一些情况。
3、集中交流,梳理一些关键经验,如:
同一层上瓶子的高度相同,“楼房”可以搭稳。
瓶子数量与“楼房”稳定性的关系。
三个尖顶(圆顶)瓶子可以稳稳地撑起盘子。
瓶子越高,瓶盖越小,重心越不稳。
“楼房”底层要牢固。
师:你搭了几层?你是怎样搭的?每一层上瓶子的高度一样吗?(高度要相同房子才能搭稳)同样的瓶子一层上你放了几个?为什么他的房子能牢牢的站着?(底层瓶子的数量越多,房子就越稳固,而且放的时候要很小心)。哦,我们又分享到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让你的房子搭得高高的,站的稳稳的?为什么好多小朋友都不用小尖瓶?(三个对比,得出盖子平平的容易放住,那怎样让小尖瓶撑起纸盆呢?一个不行,两个呢?教师示范,三个小尖瓶就能稳稳的撑起纸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迁移垒高经验,比比谁搭的`楼房又稳又高。
1、明确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让楼房搭稳搭牢的方法,等会儿我们再来搭楼房,这一次你想搭几层?(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要尽量用上筐子里所有的瓶子,看看谁的楼房搭得又高又稳。你要动脑筋想一想怎么搭最合适,可以试试别人介绍的好方法。
2、幼儿整理材料
3、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教师重点观察幼儿能否迁移刚才的垒高经验,适时指导幼儿。
师:那来试一试吧,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4、集中交流,进一步梳理、提升垒高经验。
可能讲到的关键经验:
楼房越高,每层用的瓶子数量越少。
放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合适位置,小心轻放。
师:这一次你搭了几层?有没有比上一次多?多了几层?你是怎样放的?房子高了,每层的瓶子用得多了还是少了?少了,怎样让楼房更牢固呢?要找准合适的位置,小心轻放。
四、活动延伸:探索搭更高的楼房
师:看,我们搭的房子美不美?真美啊,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今天,我们用这些瓶子搭出了漂亮的房子,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瓶子来搭一搭,生活中也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玩叠叠高,比如盒子、罐子……让我们再去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一、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二、初步感知弹簧的形状与其特点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两筐圆珠笔,装有弹簧的圆珠笔跟没有弹簧的圆珠笔。弹簧笔选用弹簧按钮装在笔端的。所有的笔身为透明的那种,以便能看清里面的装置。
2、各种装有弹簧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圆珠笔玩一玩、跳一跳
1、请孩子们自由玩一玩圆珠笔。
2、请孩子们说一说圆珠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圆珠笔会跳起来,有的不会?
二、弹簧笔的秘密
1、仔细的观察,会跳的弹簧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弹簧)
2、拆开圆珠笔,告诉幼儿是小弹簧让圆珠笔跳起来的
三、神奇的小弹簧
1、引导幼儿发现为什么弹簧会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了解弹簧的不用用处:如电筒、电池盒、弹簧称、弹簧玩具等。
3、请孩子们进一步操作各种有弹簧的物品,深刻体验弹簧的作用。
四、我们都是小弹簧
小弹簧会蹦蹦跳跳,我们像小弹簧一样来蹦一蹦、挑一挑吧!
师幼互相玩小弹簧游戏。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反光现象,知道许多物体都能形成光斑。
2.初步感受光源、镜子、光斑的关系。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形状不同:圆形、方形等;)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
(1)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
(2)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3)光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镜子的形状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一样!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
(1)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2)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三、深入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提出疑问: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如果能产生光斑,形成的光斑亮度一样吗?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形成光斑的亮度也强。
四、延伸活动:
找寻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能否有变化?
教师评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活动过程富有游戏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筛子的作用,激发幼儿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3、乐于表达,体验科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筛子、勺子、、筷子图片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多种混合物、黄豆、赤豆、大米、、玉米粒、石子、盐、沙、玉米粉各一盘,纸盒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设置“小厨师学本领”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混合物(大米和盐),提问:
(1)、盆子里有什么?
(2)、小厨师能有什么办法把两样东西分开?幼儿尝试用多种办法分离盆中的混合物。
2、教师出示筛子,提问:
(1)、有哪位小厨师知道这是什么?
(2)、如果把东西混在一起放在筛子里,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呢?
(二)、操作活动: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小厨师任选几种东西混合后在用筛子分离。
(2)、看看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
2、幼儿自由操作交流,教师随机启发幼儿发现问题。
(三)、讨论分析活动:
边讲边图片演示:
(1)、小厨师发现了什么?(黄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筛子里;盐、玉米粉、沙漏下去了。)
(2)、为什么黄豆、大米、赤豆、石子、玉米粒留在筛子里,而盐、玉米粉、沙漏下去呢?
启发幼儿发现比较:
(1)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里
(2)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小结:筛子神气的本领就是筛子上有许多小孔,它可以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四)、在生活中我们运用筛子的本领解决哪些困难?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筛子,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9-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11-17
中班科学影子活动教案02-04
春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篇04-0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4-12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