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9-09 14:47:0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六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黄鼠狼拉鸡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灵敏性。

  游戏准备:场地上画一分界线。

  游戏方法:

  一名幼儿扮“黄鼠狼”;一名幼儿扮“小狗”;其他幼儿扮“小鸡”,成一排蹲在离线1米远的地方。游戏开始,“小狗”边走边轻轻地摸“小鸡”的头,同时念儿歌。念完后,“小狗”蹲在一旁,“小鸡”闭上眼睛,装睡。“黄鼠狼”轻手轻脚地摸进来拉“小鸡”,被

  拉到的“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呼叫声,“狗”听到叫声,迅速“汪汪”叫着去救回“小鸡”。游戏可反复进行。最后,看黄鼠狼一共拉了多少只小鸡?

  游戏规则:

  1.“小狗”要听到“小鸡”呼叫后才能追。

  2.“黄鼠狼”把“小鸡”拉过分界线后,“狗”就不能再救了。

  建议: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

  附儿歌:

  打、打、打更了,

  灯灭了,睡觉了,

  黄鼠狼要偷鸡了。

  二、爆 米 花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游戏方法:

  若干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为爆米花的“锅子”,另请八至十名幼儿钻到圈内当“米粒”。游戏开始,“锅子”沿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儿歌。念到“砰”时,“锅”和“米粒”同时向上蹦跳,接着“锅子”立即蹲下,松开相拉的'手,表示“锅盖”打开了。当念到“抓”时,“米粒”赶快往圈外跑,

  “锅子”立即站起,手拉手,将未跑出的“米粒”围在圈内。跑出的“米粒”充实到“锅子”队伍中,其余“米粒”仍在圈内,游戏继续进行,直至“米粒”全部跑出,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规则:

  只有念到“砰”时,“锅”和“米粒”才可同时向上蹦跳。

  建议:

  1.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

  2.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

  锅子转,爆米花,

  锅里米粒噼噼啪,

  时间到了就爆炸,

  砰!米花熟了快来抓!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喜欢文学活动。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老鼠的善良、机智和勇敢。

  3、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模仿小猫、小木偶和小老鼠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小红皮靴图片、小木偶娃娃、小猫、小老鼠头饰。

  2、磁带:红靴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和小木偶,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1)出示小老鼠图片,提问: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出示其它图片和木偶娃娃,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中有小红皮靴、小猫、小老鼠和小木偶,它们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

  2、播放磁带,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小猫为什么想要一双靴子?为什么偏偏想要小木偶的靴子?小老鼠爬到树上后唱了什么?当小猫气的爬到树上后,小老鼠又唱了什么?这时小猫是怎样做的?后来小老鼠又是怎么做的?

  3、完整欣赏故事,幼儿理解、讨论故事中小老鼠的.形象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并提问:故事中的小老鼠和你们平时知道的小老鼠一样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用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一只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小老鼠。

  4、集体讨论,拓展经验。

  集体讨论:如果你是小老鼠,看到小猫抢走了小木偶的靴子,你会怎么帮它?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相关头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散文内容,根据散文内容进行拓展想象。

  2.尝试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长藤、竹竿、木桩、木板桥贴纸。

  2.图片梳理表。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回忆散文内容,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回忆第一次活动时学习的内容)

  师生共同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情感。

  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谢谢河马大叔呢?

  (通过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河马大叔乐于助人,小动物们互帮互助的情感,并且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及想法。)

  2.根据散文线索进行拓展想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丰富表演经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拓展散文人物。

  提问:你想扮演哪些小动物来过桥?要走哪座小桥?

  同伴间交流。

  (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幼儿确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配乐表演。

  用音乐表演的方式介绍自己,并用适宜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道具以及头饰、音乐等的运用创设了表演的情境,如欢快清脆的配乐、低沉较慢的配乐等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角色,树立角色意识。)

  3.对幼儿的表演进行整理,并用散文的句式进行小结,为后续散文仿编奠定基础。

  引导幼儿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不同的桥,感受散文的有趣。

  (在模仿的过程中幼儿也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散文以外的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过小桥的场景,有的扮演小蚂蚁走长藤桥,有的扮演小白兔走木桩桥,有的扮演笨重的大狗熊走木板桥……有一位小朋友要表演小蛇过桥,他选择了细细软软的'长藤桥,所有小朋友都觉得长藤桥太细了不适合长长的蛇,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小蛇”走长藤桥的想法,只见他思考了一下,趴在地上,两只手举过头顶合成蛇头的样子一卷一卷的,然后蜷缩着慢慢爬了过去。我问他:“小蛇是怎么过的桥?”他说:“小蛇用身体缠绕着长藤,就这样绕住爬就不会掉下去了。”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利用合适的道具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运用梳理表、卡通图片帮助幼儿记录仿编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的句式描述。

  (教师在标有四种不同小桥的梳理表上,分别粘贴幼儿扮演的动物,记录幼儿模仿的场景,再和幼儿一起用散文中的话来说。例如,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噢,它为小蛇架了一座桥。缠呀,缠呀,小蛇过了河。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噢,它为小猫架了一座桥。走呀,走呀,小猫过了河……所有仿编的内容都是小朋友们表演过的,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自然而然能够吸引他们,让他们记忆深刻。)

  4.自然结束。

  附

  小桥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

  噢,它为蜗牛兄弟架了一座小桥。

  爬呀,爬呀,蜗牛兄弟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

  噢,它为老鼠夫妻架了一座小桥。

  走呀,走呀,老鼠夫妻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河里打了四根木桩呢?

  噢,它为小猴姐妹架了一座桥。

  一跳,再跳,小猴姐妹过了河。

  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来了。“过不去,过不去!”它们说。

  河马大叔正要想办法,小猴说:“我来!”

  小猴在木桩上钉了木板,为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架了一座小桥。

  “谢谢!谢谢!”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过了河。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魔咒锁的听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同伴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倾听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会用"xx,xx,xxx"的句型来描述xx锁,并运用到游戏中去。

  活动准备: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锁的谜语;儿歌《金锁银锁》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铁大哥,把门守,客人来,看看走,主人来,就开口。)

  (谜底:锁)

  2.稳固幼儿开锁经验,为玩魔咒锁游戏做铺垫。

  (1)出示锁,请两个小朋友拿钥匙打开。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数四下之后再睁开哦!

  幼:呀!锁,还有两把钥匙!

  师:谁愿意上来帮我把锁打开?

  幼儿用一把钥匙打开锁,另一把打不开。

  师:咦?这把钥匙怎么会打不开呢?

  幼:因为它不是这把锁的钥匙。

  (2)总结经验,引出游戏。

  小朋友真聪明,不是这把锁的钥匙就打不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说到锁,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魔咒锁。魔咒锁有很多类,今天我们玩的就是"水果魔咒锁"。

  3.设置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内容。

  (1)老师表演游戏"水果锁"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刚才的游戏儿歌里面老师念了什么呀?老师是怎样玩的?

  边提问边交代游戏规则: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其中一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xx锁。"然后,开锁人说:"xx,xx,xxx。"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游戏的玩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总结游戏中应该遵循的规则)

  (2)教师请两到三名幼儿上台一起玩游戏,念儿歌绕圈走,其他台下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手势动作。

  (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儿歌内容以及游戏的玩法,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3)教师请几对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念儿歌可以做动作,注意幼儿发音是否准确,如不准确,随时纠正。

  4.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师:刚刚小朋友看了老师表演的游戏,现在呢就让老师当观众看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啦!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一名幼儿当开锁的人站在圈外。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水果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5.幼儿自主游戏。

  四把锁,五个幼儿一组,自主地开展游戏2-3遍,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这是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必要时个别指导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游戏的时间长短视幼儿的兴趣和疲劳程度而定。)

  6.游戏结束,总结。

  小朋友今天玩的高兴吗?下一次我们就玩其他的魔咒锁游戏了,你可以把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一下子转暖,孩子们校园里、教室里观察到春天的各种变化。而春天的天气变化很快,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毛毛雨。也因为如此,对于我班的幼儿来说,“雨”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很熟悉。《春雨》是一首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调轻松、清新自然的诗歌,所以运用了这一个诗歌来进行教学活动,运用本次学习活动我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图片、表演和创编)试图给孩子一个较为整体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2、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

  (2)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采用提问的方式直切主题

  1、春天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怎么啦?”(下小雨啦)引导幼儿回答。

  2、师: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春雨会落到哪里?

  幼儿回答,会落到,直接导入,简洁明了,使幼儿直接进入到这个活动当中。

  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

  1、教师配乐完整地朗诵诗歌《春雨》

  问:你听到的诗歌中春雨是怎么样落下来的'呢?

  下了春雨谁说话了?怎么说的?(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2、集体看图朗诵。

  3、老师引导幼儿看图,并结合动作分角色朗诵。

  ①教师朗诵诗歌的前半句,幼儿朗诵诗歌的后半句,如师念:滴答滴答,幼儿念:下小雨啦!

  ②教师朗诵后半句,幼儿朗诵前半句

  4、讨论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提醒幼儿读下雨时要轻轻地读,用高兴的声音读种子们的说话。

  通过舒缓的音乐和相应的图片,使幼儿身临其境,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三、角色表演,表现春天喜悦。

  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春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教师旁白。在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感受诗歌的美

  四、创编诗歌

  1、师:除了种子、麦苗、梨树说要发芽、长大、开花,还有哪些植物会说这样的说呢?

  (出示柳树、小草、桃树)请幼儿用诗歌当中的话来说说

  2、师:小朋友看见下雨,除了要种瓜,还要干什么呢?

  3、集体朗诵创编的内容。

  让孩子拓展经验,创编诗歌,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活动延伸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到外面去找春天去吧!

  附:诗歌《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嘀嗒!嘀嗒!下小雨啦!

  引导幼儿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的美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体会图片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能讲述图片的大概内容。

  2.会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3.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废旧物品也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及小兔、小松鼠、小老鼠的插入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故事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的草地是怎么样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草地上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大片草地,可是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扔了一个东西。(出示图一: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

  (1)这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一只什么样的皮鞋?

  (2)如果是你遇到了,你会怎么样?(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不同的想法)

  2.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插入教具小兔

  ①看,谁来了?

  ②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兔的表情,讲述小兔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脏”的动作及表情。

  (2)出示插入教具小松鼠

  ①小兔蹦蹦跳跳地走开了,谁又来了?

  ②小松鼠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表情,讲述小松鼠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臭”的动作及表情。

  (3)出示插入教具小老鼠

  ①小松鼠慢悠悠地走开了,这时候谁又来了?

  ②小老鼠看见了这只又脏又臭的皮鞋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样做的?

  (4)出示图二

  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自己的鞋要是破了会怎么办?脏了会怎么办?是怎么弄干净的?

  ①观察小老鼠是怎样打扮这只破皮鞋的,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把这只破皮鞋变成了什么?

  ②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整理句子。

  (5)出示图三

  教师:转眼间到了秋天,秋天是瓜果丰收的季节。

  ①小兔喜欢吃什么?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帮小兔干了什么?小兔说了什么?

  ②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帮小松鼠干了什么?小松鼠又说了些什么?小兔和小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请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一遍

  4.老师示范讲述一遍

  5.讨论

  (1)为什么小老鼠能把又脏又臭的破皮鞋变成一辆皮鞋车呢?

  (2)小朋友应该向小老鼠学习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是一个既肯开动脑筋又勤快的小动物。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利用,不要随便丢掉,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老鼠那样,做个既聪明又勤快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小朋友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废纸盒、旧本子、旧的书面等,自己做一做,然后把自己的制作过程介绍给小伙伴。

  活动反思

  全园老师要做示范课展示,最好的一节课将参加全州观摩课展示。为此,我花费了许多心思,找资料,制作课件,设计了一个自认为优秀的语言活动,通过借班试讲,效果很好,唯一让我担心的是我将给未接触过的孩子们上课,不知道孩子们的配合情况会怎么样。整个活动下来后,我觉得虽然比起借班试讲中活动已有些改进和完善,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活动过程的设置比较机械,在活动中缺少创新意识,不敢大胆吸收各种新的教学元素,有技巧地引导幼儿回答或提问,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并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在教具制作方面,在《老鼠的皮鞋车》中,幼儿误把修补好加上轮子的皮鞋当做现今在甘南孩子中最流行的旱冰鞋,这样的歧义出现,让我很是吃惊,一时间竟有点脑空的感觉,这使我对自己制做教具时考虑不全面很是自责。对幼儿的评价语太少。我曾在《学前教育》上看过一篇关于内隐学习的文章,意识到教师评价对幼儿心理的影响。虽然在活动中我对孩子也会有表扬,但也只是像流星一样,更多的是忽视幼儿渴望教师肯定的眼神。

  以上几点,让我认识到了我在幼儿活动中的不足,但我一定会努力改进,让草原格桑花生长的土地更有营养。

  点评

  对于一个成功的语言活动来说,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很重要的。朱老师在教学中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老鼠的皮鞋车》的选择富有童趣,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节课教学图片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顺应故事情节,逐幅出示,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引导幼儿多方面发散思维,如,“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教法上采取了由浅入深的方法,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故事教学,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习语言,让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兴趣,留下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在无形中传递给幼儿,通过最后的讨论环节教育幼儿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利用,不要随便丢掉,要变废为宝。

  对这个活动,我有这样几点建议: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该更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老师在活动中可以将第一幅图作为一个引导,后面的几幅图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和讲述,并鼓励幼儿有不同的答案,续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活动中还可将其他领域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活动能动静交替,让幼儿快乐学习!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活动:伞教案01-2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必备)09-15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6-03

中班语言活动《树叶》教案01-04

中班语言活动《礼物》教案01-03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锦集六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一、黄鼠狼拉鸡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灵敏性。

  游戏准备:场地上画一分界线。

  游戏方法:

  一名幼儿扮“黄鼠狼”;一名幼儿扮“小狗”;其他幼儿扮“小鸡”,成一排蹲在离线1米远的地方。游戏开始,“小狗”边走边轻轻地摸“小鸡”的头,同时念儿歌。念完后,“小狗”蹲在一旁,“小鸡”闭上眼睛,装睡。“黄鼠狼”轻手轻脚地摸进来拉“小鸡”,被

  拉到的“小鸡”发出“叽叽叽”的呼叫声,“狗”听到叫声,迅速“汪汪”叫着去救回“小鸡”。游戏可反复进行。最后,看黄鼠狼一共拉了多少只小鸡?

  游戏规则:

  1.“小狗”要听到“小鸡”呼叫后才能追。

  2.“黄鼠狼”把“小鸡”拉过分界线后,“狗”就不能再救了。

  建议: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

  附儿歌:

  打、打、打更了,

  灯灭了,睡觉了,

  黄鼠狼要偷鸡了。

  二、爆 米 花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游戏方法:

  若干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为爆米花的“锅子”,另请八至十名幼儿钻到圈内当“米粒”。游戏开始,“锅子”沿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儿歌。念到“砰”时,“锅”和“米粒”同时向上蹦跳,接着“锅子”立即蹲下,松开相拉的'手,表示“锅盖”打开了。当念到“抓”时,“米粒”赶快往圈外跑,

  “锅子”立即站起,手拉手,将未跑出的“米粒”围在圈内。跑出的“米粒”充实到“锅子”队伍中,其余“米粒”仍在圈内,游戏继续进行,直至“米粒”全部跑出,调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游戏规则:

  只有念到“砰”时,“锅”和“米粒”才可同时向上蹦跳。

  建议:

  1.此游戏适合中、大班幼儿。

  2.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

  锅子转,爆米花,

  锅里米粒噼噼啪,

  时间到了就爆炸,

  砰!米花熟了快来抓!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性,喜欢文学活动。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老鼠的善良、机智和勇敢。

  3、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地模仿小猫、小木偶和小老鼠的对话。

  活动准备:

  1、小红皮靴图片、小木偶娃娃、小猫、小老鼠头饰。

  2、磁带:红靴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和小木偶,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1)出示小老鼠图片,提问:你喜欢小老鼠吗?为什么?

  (2)出示其它图片和木偶娃娃,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中有小红皮靴、小猫、小老鼠和小木偶,它们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

  2、播放磁带,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2)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小猫为什么想要一双靴子?为什么偏偏想要小木偶的靴子?小老鼠爬到树上后唱了什么?当小猫气的爬到树上后,小老鼠又唱了什么?这时小猫是怎样做的?后来小老鼠又是怎么做的?

  3、完整欣赏故事,幼儿理解、讨论故事中小老鼠的.形象特征。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并提问:故事中的小老鼠和你们平时知道的小老鼠一样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用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进行回答。

  (3)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小老鼠是一只善良、机智和勇敢的小老鼠。

  4、集体讨论,拓展经验。

  集体讨论:如果你是小老鼠,看到小猫抢走了小木偶的靴子,你会怎么帮它?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相关头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散文内容,根据散文内容进行拓展想象。

  2.尝试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1.长藤、竹竿、木桩、木板桥贴纸。

  2.图片梳理表。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回忆散文内容,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回忆第一次活动时学习的内容)

  师生共同朗诵散文,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的情感。

  提问: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谢谢河马大叔呢?

  (通过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河马大叔乐于助人,小动物们互帮互助的情感,并且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感受及想法。)

  2.根据散文线索进行拓展想象,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丰富表演经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拓展散文人物。

  提问:你想扮演哪些小动物来过桥?要走哪座小桥?

  同伴间交流。

  (同伴间的交流能够帮助幼儿确立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

  配乐表演。

  用音乐表演的方式介绍自己,并用适宜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道具以及头饰、音乐等的运用创设了表演的情境,如欢快清脆的配乐、低沉较慢的配乐等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角色,树立角色意识。)

  3.对幼儿的表演进行整理,并用散文的句式进行小结,为后续散文仿编奠定基础。

  引导幼儿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走不同的桥,感受散文的有趣。

  (在模仿的过程中幼儿也愿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散文以外的小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过小桥的场景,有的扮演小蚂蚁走长藤桥,有的扮演小白兔走木桩桥,有的扮演笨重的大狗熊走木板桥……有一位小朋友要表演小蛇过桥,他选择了细细软软的'长藤桥,所有小朋友都觉得长藤桥太细了不适合长长的蛇,但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小蛇”走长藤桥的想法,只见他思考了一下,趴在地上,两只手举过头顶合成蛇头的样子一卷一卷的,然后蜷缩着慢慢爬了过去。我问他:“小蛇是怎么过的桥?”他说:“小蛇用身体缠绕着长藤,就这样绕住爬就不会掉下去了。”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能够利用合适的道具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运用梳理表、卡通图片帮助幼儿记录仿编的内容,引导幼儿用散文的句式描述。

  (教师在标有四种不同小桥的梳理表上,分别粘贴幼儿扮演的动物,记录幼儿模仿的场景,再和幼儿一起用散文中的话来说。例如,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噢,它为小蛇架了一座桥。缠呀,缠呀,小蛇过了河。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噢,它为小猫架了一座桥。走呀,走呀,小猫过了河……所有仿编的内容都是小朋友们表演过的,都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自然而然能够吸引他们,让他们记忆深刻。)

  4.自然结束。

  附

  小桥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扯起一条长藤呢?

  噢,它为蜗牛兄弟架了一座小桥。

  爬呀,爬呀,蜗牛兄弟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小河上搭起一根长竹竿呢?

  噢,它为老鼠夫妻架了一座小桥。

  走呀,走呀,老鼠夫妻过了河。

  河马大叔为什么在河里打了四根木桩呢?

  噢,它为小猴姐妹架了一座桥。

  一跳,再跳,小猴姐妹过了河。

  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来了。“过不去,过不去!”它们说。

  河马大叔正要想办法,小猴说:“我来!”

  小猴在木桩上钉了木板,为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架了一座小桥。

  “谢谢!谢谢!”山羊爷爷和山羊奶奶过了河。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魔咒锁的听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同伴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倾听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会用"xx,xx,xxx"的句型来描述xx锁,并运用到游戏中去。

  活动准备:

  两把钥匙;一把贴有苹果形状的锁;锁的谜语;儿歌《金锁银锁》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教师出谜语:铁大哥,把门守,客人来,看看走,主人来,就开口。)

  (谜底:锁)

  2.稳固幼儿开锁经验,为玩魔咒锁游戏做铺垫。

  (1)出示锁,请两个小朋友拿钥匙打开。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了,请小朋友闭上你们的眼睛,数四下之后再睁开哦!

  幼:呀!锁,还有两把钥匙!

  师:谁愿意上来帮我把锁打开?

  幼儿用一把钥匙打开锁,另一把打不开。

  师:咦?这把钥匙怎么会打不开呢?

  幼:因为它不是这把锁的钥匙。

  (2)总结经验,引出游戏。

  小朋友真聪明,不是这把锁的钥匙就打不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说到锁,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游戏,名字叫做魔咒锁。魔咒锁有很多类,今天我们玩的就是"水果魔咒锁"。

  3.设置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内容。

  (1)老师表演游戏"水果锁"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

  师:刚才的游戏儿歌里面老师念了什么呀?老师是怎样玩的?

  边提问边交代游戏规则:开锁人停在某处便可指这里其中一人问:"这是什么锁?"拉手人回答:"这是xx锁。"然后,开锁人说:"xx,xx,xxx。"讲对了,开锁人就能轻轻把两人的'手切开,然后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若开锁人讲的不正确,扮锁的幼儿将锁握紧,开锁人就切不开锁,游戏继续进行。

  (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说说游戏的玩法,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总结游戏中应该遵循的规则)

  (2)教师请两到三名幼儿上台一起玩游戏,念儿歌绕圈走,其他台下幼儿可以边念儿歌边做手势动作。

  (帮助幼儿熟悉游戏儿歌内容以及游戏的玩法,教师先扮演开锁人的角色,幼儿扮演锁的角色,然后交换角色。通过教师参与角色的形式,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游戏中的对话及描述部分,为幼儿独立开展游戏活动积累经验。)

  (3)教师请几对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跟着念儿歌可以做动作,注意幼儿发音是否准确,如不准确,随时纠正。

  4.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师:刚刚小朋友看了老师表演的游戏,现在呢就让老师当观众看小朋友玩这个游戏啦!

  幼儿手拉手围成一圈扮锁,请一名幼儿当开锁的人站在圈外。

  游戏开始时,大家边念儿歌边前后摆动拉着的手,开锁人同时随着儿歌的节奏依次在各拉手处做开锁动作。 (在对话过程中,鼓励幼儿讲出各种不同的水果锁,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简单的词语进行准确的描述.)

  5.幼儿自主游戏。

  四把锁,五个幼儿一组,自主地开展游戏2-3遍,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这是幼儿自主游戏、练习按一定规则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放手让幼儿愉快地玩,必要时个别指导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游戏的时间长短视幼儿的兴趣和疲劳程度而定。)

  6.游戏结束,总结。

  小朋友今天玩的高兴吗?下一次我们就玩其他的魔咒锁游戏了,你可以把我们今天玩的游戏告诉其他的小朋友,跟他们一起玩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一下子转暖,孩子们校园里、教室里观察到春天的各种变化。而春天的天气变化很快,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毛毛雨。也因为如此,对于我班的幼儿来说,“雨”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而是很熟悉。《春雨》是一首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调轻松、清新自然的诗歌,所以运用了这一个诗歌来进行教学活动,运用本次学习活动我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图片、表演和创编)试图给孩子一个较为整体的教育活动,让孩子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孩子的发展。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诵,体验诗歌中表现的雨中情趣。

  2、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

  (2)音乐《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采用提问的方式直切主题

  1、春天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怎么啦?”(下小雨啦)引导幼儿回答。

  2、师: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春雨会落到哪里?

  幼儿回答,会落到,直接导入,简洁明了,使幼儿直接进入到这个活动当中。

  二、配乐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

  1、教师配乐完整地朗诵诗歌《春雨》

  问:你听到的诗歌中春雨是怎么样落下来的'呢?

  下了春雨谁说话了?怎么说的?(幼儿回答,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2、集体看图朗诵。

  3、老师引导幼儿看图,并结合动作分角色朗诵。

  ①教师朗诵诗歌的前半句,幼儿朗诵诗歌的后半句,如师念:滴答滴答,幼儿念:下小雨啦!

  ②教师朗诵后半句,幼儿朗诵前半句

  4、讨论怎样将诗歌的美读出来。

  提醒幼儿读下雨时要轻轻地读,用高兴的声音读种子们的说话。

  通过舒缓的音乐和相应的图片,使幼儿身临其境,通过提问,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三、角色表演,表现春天喜悦。

  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春雨、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教师旁白。在会朗诵诗歌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感受诗歌的美

  四、创编诗歌

  1、师:除了种子、麦苗、梨树说要发芽、长大、开花,还有哪些植物会说这样的说呢?

  (出示柳树、小草、桃树)请幼儿用诗歌当中的话来说说

  2、师:小朋友看见下雨,除了要种瓜,还要干什么呢?

  3、集体朗诵创编的内容。

  让孩子拓展经验,创编诗歌,尽情想象,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活动延伸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到外面去找春天去吧!

  附:诗歌《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嘀嗒!嘀嗒!下小雨啦!

  引导幼儿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的美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体会图片中小动物的心理活动,能讲述图片的大概内容。

  2.会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达图片内容。

  3.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废旧物品也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及小兔、小松鼠、小老鼠的插入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故事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夏天的草地是怎么样的?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草地上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大片草地,可是不知是谁在草地上扔了一个东西。(出示图一:草地上有一只旧皮鞋)

  (1)这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一只什么样的皮鞋?

  (2)如果是你遇到了,你会怎么样?(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不同的想法)

  2.演示教具,启发提问,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插入教具小兔

  ①看,谁来了?

  ②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兔的表情,讲述小兔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脏”的动作及表情。

  (2)出示插入教具小松鼠

  ①小兔蹦蹦跳跳地走开了,谁又来了?

  ②小松鼠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表情,讲述小松鼠的动作,并请幼儿做一做自己体验“臭”的动作及表情。

  (3)出示插入教具小老鼠

  ①小松鼠慢悠悠地走开了,这时候谁又来了?

  ②小老鼠看见了这只又脏又臭的皮鞋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样做的?

  (4)出示图二

  提问: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自己的鞋要是破了会怎么办?脏了会怎么办?是怎么弄干净的?

  ①观察小老鼠是怎样打扮这只破皮鞋的,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把这只破皮鞋变成了什么?

  ②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整理句子。

  (5)出示图三

  教师:转眼间到了秋天,秋天是瓜果丰收的季节。

  ①小兔喜欢吃什么?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帮小兔干了什么?小兔说了什么?

  ②小松鼠喜欢吃什么?小老鼠开着皮鞋车帮小松鼠干了什么?小松鼠又说了些什么?小兔和小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请1~2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一遍

  4.老师示范讲述一遍

  5.讨论

  (1)为什么小老鼠能把又脏又臭的破皮鞋变成一辆皮鞋车呢?

  (2)小朋友应该向小老鼠学习什么呢?

  小结:小老鼠是一个既肯开动脑筋又勤快的小动物。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利用,不要随便丢掉,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老鼠那样,做个既聪明又勤快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小朋友利用废旧的饮料瓶、废纸盒、旧本子、旧的书面等,自己做一做,然后把自己的制作过程介绍给小伙伴。

  活动反思

  全园老师要做示范课展示,最好的一节课将参加全州观摩课展示。为此,我花费了许多心思,找资料,制作课件,设计了一个自认为优秀的语言活动,通过借班试讲,效果很好,唯一让我担心的是我将给未接触过的孩子们上课,不知道孩子们的配合情况会怎么样。整个活动下来后,我觉得虽然比起借班试讲中活动已有些改进和完善,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活动过程的设置比较机械,在活动中缺少创新意识,不敢大胆吸收各种新的教学元素,有技巧地引导幼儿回答或提问,让幼儿动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并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在教具制作方面,在《老鼠的皮鞋车》中,幼儿误把修补好加上轮子的皮鞋当做现今在甘南孩子中最流行的旱冰鞋,这样的歧义出现,让我很是吃惊,一时间竟有点脑空的感觉,这使我对自己制做教具时考虑不全面很是自责。对幼儿的评价语太少。我曾在《学前教育》上看过一篇关于内隐学习的文章,意识到教师评价对幼儿心理的影响。虽然在活动中我对孩子也会有表扬,但也只是像流星一样,更多的是忽视幼儿渴望教师肯定的眼神。

  以上几点,让我认识到了我在幼儿活动中的不足,但我一定会努力改进,让草原格桑花生长的土地更有营养。

  点评

  对于一个成功的语言活动来说,教师的语言魅力是很重要的。朱老师在教学中生动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着目标,环环相扣,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老鼠的皮鞋车》的选择富有童趣,契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本节课教学图片的准备与利用充分、有效,顺应故事情节,逐幅出示,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满足了幼儿学习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引导幼儿多方面发散思维,如,“小兔看见了这只破皮鞋是怎么样的?它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教法上采取了由浅入深的方法,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引入故事教学,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心情,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习语言,让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更有兴趣,留下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在无形中传递给幼儿,通过最后的讨论环节教育幼儿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利用,不要随便丢掉,要变废为宝。

  对这个活动,我有这样几点建议: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该更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语言氛围,鼓励幼儿想说、敢说、爱说;老师在活动中可以将第一幅图作为一个引导,后面的几幅图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和讲述,并鼓励幼儿有不同的答案,续编出不同的故事结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活动中还可将其他领域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使活动能动静交替,让幼儿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