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游戏,感受农场的快乐,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
2.在说出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认识拟声词:叽、呷、咩、噜。
3.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四个汉字的相同之处,初步感知汉字构成的规律。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课件,挂图,动物图片,字卡,拱门,头饰。
2.知识经验准备:留意生活中出现的象声词,会唱歌曲《在农场》。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农场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叫的?
2.引导幼儿模仿动物叫声,初步认识四个汉字。
3.观察比较四个汉字,初步感知汉字的构成规律,利用形象记忆法,认识汉字。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叽、呷、咩、噜"四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一找这四个汉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口"字旁。
(2)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的结构,并帮助幼儿建立汉字与动物形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记忆汉字。例:咩字上面的两点像羊角。
4.教师带领幼儿采用接唱的形式,仿编歌曲《在农场》,帮助幼儿巩固对动物叫声的练习。
5.玩《做客》游戏,帮助幼儿巩固认读汉字。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
(2)幼儿自由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6.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出现的拟声词。
(1)提问:农场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发出好听的叫声? (幼儿自由讲述,并模仿动作)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小动物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幼儿自由讲述)
(3)播放音乐《在农场》,师幼一起围圈跳舞,结束活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月亮是孩子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的,虽然它本身不会发光,但孩子们从表面看到,月亮把银光洒向了大地,给宁静幽深的夜晚增添了一丝活力,也让孩子们怕黑的心里得到一丝安慰。月亮对于成人来说触不可及,而诗歌中的月亮却随处可见,成了主人公的玩伴,诗歌极富想象,充满童趣。读后回味无穷。《月亮》这首诗不仅蕴含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饱含了丰富的情感,作者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将小鸟、青蛙、宝宝的心里话表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温暖、甜蜜的感觉。符合儿童的心里特点。诗歌语言简洁、结构重复,意境优美,适合中班幼儿学习。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诗歌《月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
小鸟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
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宝宝说:月亮河我好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体会故事中真挚的友谊。
2、懂得朋友间相互关心、帮助。
3、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音乐《找朋友》
经验准备:会唱《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找朋友》幼儿进入活动室。
教师播放音乐《找朋友》,引导幼儿进入活动室。
提问:
1、刚刚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找朋友)你的朋友是谁?为什么他是你的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有朋友真好》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里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
二、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提问:
1、生日那天晚上癞蛤蟆在做什么?癞蛤蟆说了一句什么话?(青蛙还没来)当时它的心理怎样?(着急)它担心什么?
2、癞蛤蟆准备好长绳子,提灯、平底锅想去干什么?
3、青蛙为什么来迟了?它为什么要送癞蛤蟆一个闹钟?
4、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总结:癞蛤蟆看到好朋友没来,十分担心,青蛙是为了给好朋友准备生日礼物而迟到的,它俩相互关心,真是一对好朋友。
三、学习对话
1、出示青蛙和癞蛤蟆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癞蛤蟆看到青蛙来了心情怎样?该怎样表现?
2、教师扮演癞蛤蟆和青蛙,引导幼儿体验癞蛤蟆焦急、关切的亲情。
3、教师扮演癞蛤蟆,幼儿扮青蛙,学学他们的对话。
四、互动《找朋友》结束
教师:有朋友真好,你有朋友吗?那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汉字:三太子、哪吒、勇敢。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字卡、三太子和哪吒的图片、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小哪吒》导入,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小哪吒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哪吒图,请幼儿简单观察小哪吒的外形特征。“小朋友喜欢小哪吒吗?为什么?”教师总结“小哪吒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哪吒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教师播放课件。
(1)出示第一幅图,请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师:这是谁?(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出示汉字“三太子”认读,师:“龙王和国王的儿子叫太子,三太子是龙王的第三个儿子。小朋友看龙王的三太子怎么了?”(东海的三太子非常的`霸道,常常欺负老百姓),小朋友说三太子这样做对吗?能不能欺负别人?”
(2)“这件事被谁知道了?”出示第二幅图,“小哪吒”出示汉字“哪吒”认读。
小朋友想一想小哪吒知道三太子欺负老百姓后会怎么做?”请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我们来看看小哪吒是怎样做的”出示第三幅图,“小哪吒拿着混天绫和乾坤圈,大闹东海,打败了三太子。”“小哪吒勇敢吗?”出示汉字“勇敢”认读。教师总结:小哪吒非常的机智勇敢,武艺高强。它拿着混天绫和乾坤圈大闹东海,打败了三太子。从此,老百姓再也不受欺负了。”
2、起名字。“这个故事讲完了,小朋友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请幼儿讨论。
3、教师出示字卡,和幼儿一起复述故事。“我们一起再来讲一遍这个故事”
4、请幼儿看字卡讲一遍故事。
5、巩固对汉字的认识。游戏:
(1)翻图片。师:“张老师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哪吒,你喜欢哪个就把它反过来,读出上面的字宝宝。这个小哪吒就归你了。”
(2)智慧门。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老师真高兴,小哪吒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礼物,但是要得到礼物,必须得过四道智慧门,每道智慧门上都有不同的字宝宝,小朋友要大声的读出门上的字宝宝,才能顺利通过得到小哪吒的礼物。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三)结束部分
师生一起演唱《小哪吒》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纲要》在语言教育领域中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故事《小公鸡》这一活动正是体现了这一指导要点。
活动名称:语言
活动内容:故事《小公鸡》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赏故事。
2.尝试连贯、清楚地讲述故事。
2.初步懂得只有美丽的外表的远远不够的,树立热爱劳动、做勤劳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故事《小公鸡》。
2、认识了解等鸟类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入主题:
1.什么是美?引导幼儿理解劳动是美的,依靠自己的劳动是光荣的。
2.教师介绍故事主角小公鸡,请幼儿用不同形容词描述公鸡的羽毛。
二、讲述故事,重点提问:
1.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都有谁?
3.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喜欢故事里的小公鸡吗?
二、幼儿完整听故事。
提问故事内容:
1.小公鸡有什么样的羽毛,它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这样做好吗?
2.燕子、鸽子、啄木鸟、猫头鹰美吗?美在哪里?
3.大公鸡是怎样回答小公鸡的?
4.小公鸡最后怎样了?
5.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6.教师小结。
四、幼儿和教师一起复述故事。
活动延伸:幼儿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和背景古诗诵读教学是我园课改课题"德育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比较重要的一项研究。也是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素质教育,倡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和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园古诗诵读教学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单纯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重复朗读,不仅不能使幼儿爱上古诗的活动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在设计本次古诗《小池》的教学时,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从多方面调动幼儿的感观,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入手,配上音乐,肢体动作,游戏等,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古诗,更便于幼儿识记诗句内容,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乐趣,达到培养幼儿古诗学习兴趣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第二遍,跟读(逐字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
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5、好玩吗?接下来有更好玩的呢,我们刚才做的动作太简单了,接下来我给小朋友一个任务。把你们按照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的小朋友合作起来给每句诗遍编个动作,老师来指派个小组长负责好不好?
好的,现在老师念那句,表演那句的小朋友就赶紧摆好动作好不好,我们来比一比那组最快。(可进行两遍)。
6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我们现在来检查下通过刚才的游戏有没有小朋友已经会背这首始了呢?
三、拓展现在,我们在来做个游戏,老师呢给小朋友每人发一张画,但是它没画完,一会小朋友根据这首诗我们再在画上添上我们还认为要有的东西好不好?
小朋友们,觉得这副画把夏天画完了吗,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去外边看看,还有什么,然后回来把他添在我们的画上好吗?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大班出现了古诗教学活动,为了上好古诗教学,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我选择了古诗《小池》,活动中我通过课件的图画,让幼儿初步感受小池景色的美丽,古诗的意境美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在幼儿充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图画的意思时,教师话锋一转: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此时激发了幼儿的想听古诗兴趣,究竟诗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写这样的画面呢?和我们说的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孩子们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古诗教学活动中。
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诵读,并让幼儿通过图文结合感受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受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为让幼儿更好的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对诗句中关键词做了一定得理解。理解的'时候利用了幼儿在平时“词语开花”的经验,对古诗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拆字组词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很感兴趣,也很容易的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在进行教学中,我也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果在孩子们自由讲述了画面的内容后,教师能及时把幼儿的发言进行归纳,用散文的形式对画面总结性描述,对于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句子简短,语言简练,意境优美等特点,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教师的语言应该更锤炼,做到语言简练。这次教学活动,教师是通过让幼儿找出关键事物,并让幼儿找一找这些景物分别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来引出诗句,然后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古诗,感受意境。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幼儿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以后,马上回到画面中,通过画面的理解再引出古诗进行学习,哪一种方式更有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运用“摘、爬、驮”等动词大胆讲述小动物们摘苹果的过程。
2.运用多种方法创造地解决问题,并大胆清楚地表述。
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图及操作卡片。
2.积累一定的讲述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果园里,果园里有什么?谁会用好听的词语来说?
二、仔细观察画面,运用一些基本词汇大胆讲述小动物摘苹果的过程。
1.播放(画面一)。
教师:小乌龟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爬”)
教师:小乌龟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2.播放(画面二)。
教师:小兔子是怎么过来的'?(运用词汇“跳”。)小兔子怎样帮助小乌龟呢?
3 . 播放(画面三)
教师:小猪来了,它们会想什么办法呢?(运用词汇“驮”。)它们摘到苹果了吗?为什么?小朋友帮它们想想该怎么办?
4 . 播放(画面四)
教师:小熊来了,它们又会想什么办法?
5 . 讨论: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怎样帮助小动物摘到苹果。
三、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摘苹果的多种方法。
1.幼儿与同伴合作摆摆讲讲。
2.幼儿讲述摘苹果的办法。
3.播放(画面五)
四、完整欣赏故事。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摘苹果的办法编到故事里去。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活动:伞教案01-26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必备)09-15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6-03
中班语言活动《树叶》教案01-04
中班语言活动《礼物》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