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时间:2024-07-12 11:03:00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合集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合集5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齐读。)

  谈话:

  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1、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

  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2、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

  (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3、研读成年感悟:

  ⑴ 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⑵ 读议:

  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屏显此段。)

  品读:

  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

  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

  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

  (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⑶ 质疑:

  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⑷ 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⑸ 美读:

  (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

  (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

  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

  (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时间】

  3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不同语气。

  2、说说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

  二、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父母不同的评价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

  3、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把难读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好课文。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提出小组成员都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卷进行对比)、谨(右半部分要写紧凑)。

  2、抄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

  1、喜欢讨论同一问题的同学自由结组,读书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用《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为题?

  ⑵ 同一首诗,妈妈为什么说精彩极了,爸爸却说糟糕透了?

  ⑶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2、分组会报讨论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练习朗读、背诵

  1、朗读指导要点:

  ⑴ 写诗后,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

  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近乎冷酷和严肃;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一系列孩子的体验,都应读出了。

  ⑵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区别于前面的朗读。

  2、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练习背诵:

  ⑴ 自主背诵。

  ⑵ 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齐背。

  四、交流读后感受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通过交流,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认识到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爱,鼓励似的爱;一种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教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喜欢听糟糕透了。读了这篇文章,认识到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语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作题。

  第三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誊( ) 歧( ) 谨( ) 版( ) 即( )

  誉( ) 枝( ) 勤( ) 叛( ) 既( )

  二、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所以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 )你。

  2、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 ),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3、这两个极端的断言( )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三、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慈祥的 力量 谨慎地 把握

  敬告的 诗篇 努力地 向前

  漂亮的 母亲 兴奋地 嚷道

  精彩的 字体 不住地 赞扬

  四、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______________

  2、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_______________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谨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阅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

  第 一 课 时

  ↘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默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4)课文主要讲什么?

  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1)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2)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3)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4)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 二 课 时

  披文得意,自我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师建议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中关于写母亲评价的句子。想一想,母亲这样评价的`用意。

  3.对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

  4.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那样“ 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

  5.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那就是说,父亲的评价也是事出有因,他不想让巴迪走向极端,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对巴迪严格要求。现在我们分角色读1— 14自然段,感受一下人物的不同心理,好吗?

  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我们清楚了,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一件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要是问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

  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

  4.大家理解得真深刻,找到了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

  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1.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让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成熟了不少。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却没有得到机会,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都有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境的新认识。

  2.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式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要求的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篇5

  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4、提高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过程:

  一、 读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板书)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题目的意思?(精彩极了是巴迪写了一首诗歌,母亲表扬了他,而父亲却批评了他,母亲表扬他的文章“精彩极了”而父亲批评他的文章“糟糕透了”)那知道题目为什么用引号了吗?(引用人物的语言)其实,学习一篇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审题一样,同时,理解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朗读强调极和透重音)

  二,抓住重点,总体感悟

  妈妈对巴迪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同样的诗却有不同的评价,要是你的话,你喜欢哪种评价?而巴迪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读文后汇报:(请同学们跟我看)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教师引读:(对于这两种评价,巴迪是这样认为的:生读: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这句话,你有问题吗?(引出“为什么母亲的精彩极了和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出自对我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一次走入文章,细细地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1、汇报一: ——我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爱。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不住地称赞。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评价?这里抓住了母亲的哪些方面来写的?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了高兴的心情)你能读出妈妈高兴的语气吗?还能读出怎样的语气?(惊讶)请你读。听了母亲这样的评价,巴迪有什么反应?(得意扬扬),是啊,母亲一句精彩极了是对巴迪的鼓励与赞美。(板书)

  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

  2、汇报二:——我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爱。“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如果你是这位父亲,当时是怎样想的?现在你是这位父亲,你来说说这句话。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的话后的句子),这是什么描写?(动作)从动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老师把动词替换成下面的词语,读读,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齐读,加深感受。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感受到了人物内心活动。这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巴迪理解父亲的批评与严格要求也是来自于爱吗?(不理解)

  3、汇报三:那什么时候,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的评价也是一种爱?

  (1)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2)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语段: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

  的确是这样,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是一个过程。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我们再一同感受幸运的巴迪的感悟吧!齐读。

  四、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入了作者的心灵,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现在,你们能理解这段话吗?(出示句子: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

  汇报(板书爱)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同学们,在作者眼睛,爱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精彩极了,这是慈祥、鼓励的爱,一种是糟糕透了,这是严厉、批评的爱,我想大家在实际生活中也感受过不同形式的爱,请大家打开记忆的匣子,在音乐中静静地回忆、感受。

  2、巴迪理解了父母的爱,所以他把这句话对父母说。老师也有话对同学说,老师因你们的缺点严厉地批评过你们,你们能理解吗?起立,对所有听课的老师说,还有想把这句话对谁说的吗?对同学说,对自己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老师也有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六、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鼓励 赞扬 严格 批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2-2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04-0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4-0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优选】04-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热)0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优秀教案03-0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秀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