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4-08-11 09:07:0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有小。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还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角的初步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 (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

  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三角尺上的角。

  二、新授

  1、认识直角。

  (1) 说明:三角尺中的一个是直角。

  (2) 出示另一把三角尺上,找一找其中的直角。

  (3) 在自己的三角尺上找一找直角。

  (4) 说明:直角也可以画出来(示范板演),再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5) 找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2、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3、教学直角的判断。

  (1) 教学判断的方法。

  (2) 练习“做做画画”的第1题。

  4、教学画直角。

  (1)示范画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请学生说说画直角的步骤。

  (2)学生练习“做做画画”第3题,要求画后标上直角符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做画画”第2题。

  师生一起折纸,折出直角标上符号。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

  (1) 学生判断,并标上符号。

  (2) 指出:只要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中各有几个直角?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

  四、全课文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7题。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角初步认识》教案03-1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06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01-28

小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21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2-02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品】07-28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有小。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还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角的初步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 (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

  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8—11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及“做做画画”练习二十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三角尺一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图哪些是角,哪些不是,为什么?

  判断再分别说明各部分名称。

  2、找出三角尺上的角。

  二、新授

  1、认识直角。

  (1) 说明:三角尺中的一个是直角。

  (2) 出示另一把三角尺上,找一找其中的直角。

  (3) 在自己的三角尺上找一找直角。

  (4) 说明:直角也可以画出来(示范板演),再用直角符号“┐”标出来。

  (5) 找出直角的顶点和边。

  2、举例生活中的'直角。

  3、教学直角的判断。

  (1) 教学判断的方法。

  (2) 练习“做做画画”的第1题。

  4、教学画直角。

  (1)示范画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请学生说说画直角的步骤。

  (2)学生练习“做做画画”第3题,要求画后标上直角符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做画画”第2题。

  师生一起折纸,折出直角标上符号。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

  (1) 学生判断,并标上符号。

  (2) 指出:只要与三角尺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中各有几个直角?

  4、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

  四、全课文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