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8-04 11:37:31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制作飞行玩具,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作品。

  2.探究不同纸质和折叠方法对自制飞机飞行的影响,初步尝试探究解决建构、制作和试飞的问题。

  活动准备:

  2-3中不同纸质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只大鸟真稀奇,只喝油来不吃米。银光闪闪飞上天,展翅能飞千万里。--飞机

  二、探索活动。

  1.教师师范折叠飞机的关键步骤,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提出折叠飞机的要求。

  先学习第一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学习第二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用同一种质地的长方形纸按不同折法进行折叠,比较哪种折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3.幼儿折叠飞机后,自由试飞,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探究,做好观察记录。

  4.幼儿试飞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试飞中的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调整纸张摸出的折叠来解决问题,使飞机飞得更平稳、更远。

  三、小结。

  1.小朋友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制小飞机风飞行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棒)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

  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请××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请××小朋友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

  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自由结伴游戏

  3、总结

  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4、拓展延伸

  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二、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三、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四、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五、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六、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1、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2、总结:呱呱"的蛙声,"窸窸窣窣"的蟋蟀声音常常能够勾起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做为老师不与家可以从夏夜的声音着手,让孩子们感知更多夏夜里的声音,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夏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加强对和“小”的认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带瓶盖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盖子,请幼儿帮忙旋上瓶盖。

  2、老师可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假装找不到合适的瓶盖,请幼儿帮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盒子内,请幼儿自行进行旋瓶盖的活动。

  4、老师可以把瓶子和瓶盖放在益智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时间自由练习。

  总结分享

  1、请幼儿说说小瓶盖遇上大口瓶子会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如果不把盛满水的瓶子盖好会发生什么事情。

  活动评价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盖。

  2、能拧紧瓶盖。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为相对应的瓶子和瓶盖作上标记,如瓶身、瓶盖贴上大小不一、颜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区投放大小不一的锁和相对应的`钥匙,让幼儿学习开锁和关锁,培养幼儿一一对应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例如:大碗、小碗的比较,大汤匙、小汤匙的比较,大球、小球的比较等。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秋天常见的花卉感兴趣,喜欢观察秋天常见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红等常见花卉花朵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到公园、街上观赏秋天常见的花卉。

  材料准备:

  1、植物内种植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秋天的花卉。

  2、挂图:“花娃娃”。

  3、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第一页“花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花卉。

  教师带幼儿到植物角观察花卉,引导幼儿说出这些花卉的名称(“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请幼儿观察花卉的叶子和花朵。

  2、认识花卉。

  认识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菊花的叶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颜色,能说出花瓣是“细细的”。

  认识并了解一串红的外形和颜色,说说一串红的叶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红是红色的,花瓣是圆圆的。

  认识并了解鸡冠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鸡冠花像什么。感知鸡冠花是深红(深紫色)的,样子像鸡冠。

  3、我和花儿做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用儿歌记住花卉的名称(儿歌附后)。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停后,任意说出一种花的名称,请幼儿去摸摸图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花娃娃”,进一步感知这些花卉的`形状特征。

  活动提示:

  托班幼儿对颜色认识不是很敏感,不能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说出近似即可。

  活动延伸:

  1、活动区: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赏秋天花卉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摆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给幼儿观赏。

  活动资源:

  儿歌

  秋风吹,菊花开。花瓣像头发,花瓣想豆芽。各种颜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爱它!一串串;红的花,真鲜艳。花儿好看我不摘,做个爱花的好孩子。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个鸡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换一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制作飞行玩具,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作品。

  2.探究不同纸质和折叠方法对自制飞机飞行的影响,初步尝试探究解决建构、制作和试飞的问题。

  活动准备:

  2-3中不同纸质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只大鸟真稀奇,只喝油来不吃米。银光闪闪飞上天,展翅能飞千万里。--飞机

  二、探索活动。

  1.教师师范折叠飞机的关键步骤,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2.提出折叠飞机的要求。

  先学习第一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学习第二种折法,比较不同质地的纸飞机哪种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再用同一种质地的长方形纸按不同折法进行折叠,比较哪种折的`飞机飞得更平稳、飞得更远。

  3.幼儿折叠飞机后,自由试飞,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探究,做好观察记录。

  4.幼儿试飞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试飞中的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调整纸张摸出的折叠来解决问题,使飞机飞得更平稳、更远。

  三、小结。

  1.小朋友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制小飞机风飞行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出示纸棒)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

  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

  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请××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请××小朋友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好。

  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自由结伴游戏

  3、总结

  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4、拓展延伸

  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感知、表现夏夜里各种小动物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夏夜的热闹。

  2、能通过各种的声音想象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3、探索各种灭蚊蝇的方法,让幼儿感受灭蚊蝇的快乐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资料(蟋蟀声、蛙声、蚊蝇声、知了声、雷声、喝饮料声、电风扇、拍蚊声等)。

  2、蟋蟀、青蛙、蚊蝇、知了等图片。

  3、各式蚊蝇拍、硬纸板、皱纹纸、软皮线、废旧饮料罐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夏夜的草坪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快找它在哪儿?

  (让幼儿倾听各种声音,寻找小动物。)

  二、让幼儿感受夏夜的草丛中热闹的'声音。

  1、表演、创编等活动自由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的声音。

  (通过此环节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

  2、儿交流自己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为什么?

  3、儿正确处理各种小动物。

  (让幼儿凭借以为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区分益虫与害虫加深对个各种虫子的认识。)

  三、雷声将幼儿引入室内场景。

  四、过倾听各种声音让幼儿想象、讨论、探索各种消暑解渴的方法。

  通过提供各种室内的声音,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充分想象、表述的空间,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

  五、蚊蝇声让幼儿讨论如何来消灭蚊蝇。

  1、儿运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各种灭蚊蝇的工具。

  给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进行灭蚊蝇活动,感受灭蚊蝇的有趣,在劈啪劈啪声中感受灭蚊蝇的热闹。

  六、灭蚊蝇后,让幼儿随着悠扬的音乐安静的入睡。

  1、使幼儿享受到热闹的灭蚊行动之后那份独特的安宁,体验无比的成就感。

  2、总结:呱呱"的蛙声,"窸窸窣窣"的蟋蟀声音常常能够勾起小孩子们的好奇心理,做为老师不与家可以从夏夜的声音着手,让孩子们感知更多夏夜里的声音,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夏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

  2、锻炼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3、加强对和“小”的认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带瓶盖的塑料瓶子、盒子。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大小的塑料瓶子和盖子,请幼儿帮忙旋上瓶盖。

  2、老师可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假装找不到合适的瓶盖,请幼儿帮忙。

  3、把更多的塑料瓶子和瓶盖分别放在两个盒子内,请幼儿自行进行旋瓶盖的活动。

  4、老师可以把瓶子和瓶盖放在益智区,让幼儿在自选活动时间自由练习。

  总结分享

  1、请幼儿说说小瓶盖遇上大口瓶子会怎么样。

  2、请幼儿说说如果不把盛满水的瓶子盖好会发生什么事情。

  活动评价

  1、能找到相配的瓶子和瓶盖。

  2、能拧紧瓶盖。

  活动建议

  1、请幼儿为相对应的瓶子和瓶盖作上标记,如瓶身、瓶盖贴上大小不一、颜色相同的花朵。

  2、在益智区投放大小不一的锁和相对应的`钥匙,让幼儿学习开锁和关锁,培养幼儿一一对应的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大小,例如:大碗、小碗的比较,大汤匙、小汤匙的比较,大球、小球的比较等。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对秋天常见的花卉感兴趣,喜欢观察秋天常见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红等常见花卉花朵和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与家长引导幼儿到公园、街上观赏秋天常见的花卉。

  材料准备:

  1、植物内种植菊花、鸡冠花、一串红等秋天的花卉。

  2、挂图:“花娃娃”。

  3、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第一页“花娃娃”。

  活动过程

  1、欣赏花卉。

  教师带幼儿到植物角观察花卉,引导幼儿说出这些花卉的名称(“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

  请幼儿观察花卉的叶子和花朵。

  2、认识花卉。

  认识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菊花的叶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颜色,能说出花瓣是“细细的”。

  认识并了解一串红的外形和颜色,说说一串红的叶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红是红色的,花瓣是圆圆的。

  认识并了解鸡冠花的外形和颜色,说说鸡冠花像什么。感知鸡冠花是深红(深紫色)的,样子像鸡冠。

  3、我和花儿做朋友。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引导幼儿用儿歌记住花卉的名称(儿歌附后)。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音乐停后,任意说出一种花的名称,请幼儿去摸摸图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阅幼儿学习资源第3册“花娃娃”,进一步感知这些花卉的`形状特征。

  活动提示:

  托班幼儿对颜色认识不是很敏感,不能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说出近似即可。

  活动延伸:

  1、活动区: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赏秋天花卉的同时进行配对游戏。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摆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给幼儿观赏。

  活动资源:

  儿歌

  秋风吹,菊花开。花瓣像头发,花瓣想豆芽。各种颜色真好看,小朋友们都爱它!一串串;红的花,真鲜艳。花儿好看我不摘,做个爱花的好孩子。鸡冠花,像鸡冠,公鸡跑来看,越看越喜欢,这个鸡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换一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