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9-26 00:59:23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听过猪八戒背媳妇的滑稽故事。

  2、教师能熟练地弹奏和哼唱乐曲的曲调。

  3、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唢呐的音色特点,初步熟悉本曲的音调,粗略感知其结构和情趣特点。

  2、自由创造猪八戒和孙悟空相互打闹逗乐的表演动作。

  3、在结伴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能注意与同伴密切配合。

  活动过程

  1、教师简介游戏情节

  猪八戒背着新媳妇回家,走几步,歇一歇,累得直喘气,汗水湿透衣衫。

  小媳妇说热死人,猪八戒赶紧给她扇扇风,小媳妇从耳朵后面拔了几根头发一吹,猪八戒睡着了。

  原来小媳妇是孙悟空变的,他折了一根树枝来掏猪八戒的耳朵和鼻孔,猪八戒以为是知了飞来吵他的好梦,挥手想把知了赶走。

  猪八戒被弄醒了,一看小媳妇变成了孙悟空,吓得拼命逃跑,打闹一阵后,孙悟空终于收服了猪八戒。

  2、结伴跟随A段音乐玩游戏。

  (1)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孙悟空,一人扮演猪八戒。猪八戒在前面走,假装背着小媳妇,孙悟空在后面跟着,假装是被背着的小媳妇。

  (2)教师一边用语言指示幼儿表演,一边自己哼唱曲调为幼儿伴奏。

  A(1)段第一、二句,猪八戒走。以下各句,在括号内的音乐处,猪八戒休息自由地做喘气、扇风、捶腰等动作;在括号外的音乐处,猪八戒继续背起小媳妇赶路。

  A(2)段,第一句,孙悟空假扮的小媳妇用手给自己扇风;第二句(括号内)猪八戒用衣襟给小媳妇扇风;第三句小媳妇拔头发(孙悟空拔汗毛)变成瞌睡虫吹进猪八戒的'鼻孔;第四句猪八戒睡着了。

  (3)连贯地在音乐伴奏下表演上述情节。

  3、跟随间奏和B段音乐玩游戏。

  (1)表演间奏部分的动作。

  前三小节,孙悟空用树枝(假想的)掏猪八戒的耳朵;第四小节长音处,猪八戒挠脸、挥手,表示想赶走吵醒他美梦的知了。

  第五一七小节,孙悟空用树枝掏猪八戒的鼻子;第八小节长音处,猪八戒再做驱赶知了的动作。

  (2)表演B段音乐中的打闹动作。

  自由表演,听到音乐突慢突弱时,做好准备,在全曲最后1小节做造型,表示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

  (3)连贯地跟随问奏B段音乐表演。

  (4)教师请表演中比较有创造性的幼儿小组为大家做示范表演,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进一步动脑筋,使自己的表演更有趣。

  4、连贯地跟随整首音乐玩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已有的有关经验,尽力把猪八戒的憨、笨、懒,孙悟空精灵、调皮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肢体动作,感受并表现歌曲中休止符和间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动准备:图谱、指偶、钢琴伴奏过程:

  一、游戏《拉勾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 来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来拉勾勾做朋友吧。

  师:请你跟着我一起做(教师边念边做动作两遍)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师边唱歌边与小朋友拉勾勾)

  二、欣赏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

  1、教师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师: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好像不开心我们听听看发生了什么!

  提问: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开心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歌曲里面是怎么表现出不开心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2、欣赏第二遍,边唱边画休止符。

  师:它是怎么表现不开心的? 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生气了就不说话了,就会做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气

  3、教师唱歌,幼儿做生气的动作师:哈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也很生气,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

  4、大家一起边做动作边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

  1、师: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不理对方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吗?(补充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出示图谱)师:谁来跟我拉拉勾(教师与一名幼儿拉钩)师:我们一起跟你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师:咦,这中间的四条线什么意思?它们在两段的中间,是让我们休息一下。

  师:这首歌真有意思,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是好朋友,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师:这两个小动物生气了,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吧!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后我们好朋友生气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变成好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蜗牛》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的儿童歌曲,旋律亲切、流畅,歌词幽默诙谐,3/4拍的节奏,跳跃连贯的曲调,表达出小蜗牛自由自在旅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小蜗牛虽小但志气大、不怕困难去旅行的开朗乐观的态度。中班幼儿多数有旅行的经验, 对蜗牛也有一定认知,对小蜗牛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幼儿模仿小蜗牛旅行,引导幼儿感受小蜗牛的自信、快乐、坚强,更好地用声音、动作、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

  2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

  3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活动准备:

  小蜗牛图片1幅,《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猜谜语,进行发声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谜语:走路从来不回头,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小蜗牛。

  2指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创设“小蜗牛荡秋千”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手持蜗牛手偶,用荡秋千的手势三拍1次左右摇摆,演唱“咿呀儿哟,呀咿儿哟”一句,旋律从C调依次升到E调。

  三、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学唱歌曲、学说歌词。

  1提问:听到歌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引导幼儿了解小蜗牛独自去旅游,不怕困难、坚强乐观的品质。

  2请幼儿随琴声学说歌词,重点学说“咿呀儿哟,呀咿儿哟”,感受乐曲欢快、悠扬的特点。

  三、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以及3/4拍“强弱弱”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及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请幼儿用拍手拍腿、拍手抱肩等动作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中小蜗牛去旅行的.快乐,鼓励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提问:唱到“哟哟”时,小蜗牛好像在做什么?可以怎样演唱来表达小蜗牛快乐的样子?

  3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表达小蜗牛旅行时快乐的心情。

  小结:小蜗牛克服了山高路远、刮风下雨等困难,悠闲自在地旅游,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

  四、请幼儿随琴声完整演唱歌曲,创造性地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鼓励幼儿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品质。

  1提问:小蜗牛会怎样爬?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它的小犄角和房子?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表现高兴的样子?

  启发幼儿用多变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分组或分男女声演唱,进一步体验小蜗牛勇敢乐观的品质。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2.能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大胆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图谱五张(种子生长过程) 儿歌动画视频

  活动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 示范法 整体跟唱法 表演法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

  1.师:春天来了,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种子娃娃,终于醒过来了。你们瞧,它来了!(出示图片一)种子娃娃高兴吗?因为种子娃娃刚刚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我们也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2. 提问:春雨往下落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它给谁洗澡了?

  二、理解歌词,感受旋律及节奏。

  1.讲故事,借助图片理解歌词。

  师:种子娃娃看到柳树美美地洗了澡,它也想请小雨给它洗个澡。小雨沙沙地下(出示图片二)淋在了种子圆滚滚的'身体上,种子高兴地说:“哎呀呀,好舒服呀!”它又咕嘟咕嘟地喝了两口,“雨水真甜啊,哎哟哟我要发芽。”(出示图三)小雨沙沙地下,发芽的种子娃娃地说:“哎呀呀,我要出土(出示图四),哎哟哟,我要长大(出示图五)。”(稍作停顿,引导幼儿理解发芽、出土、长大)小雨沙沙地下,种子娃娃长大了,它欢快地唱啊、跳啊。让我们来听听,它在唱些什么?

  2. 播放儿歌动画,初步感受旋律及节奏。

  3. 提问:歌曲了的小雨发出了什么声音?谁在说话?说了什么?种子为什么喜欢小雨呢?

  4. 师:这首歌真好听,我也好想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钢琴范唱歌曲一次)

  5.鼓励幼儿随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三、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1. 师:《小雨沙沙》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雨沙沙,种子说话,种子发芽、出土、长大的动作吧!

  2.指名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雨沙沙,种子说话、发芽、出土、长大。

  3.播放旋律,请全体幼儿随音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4. 指几名表现突出的幼儿上台展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下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唱《小雨沙沙》。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

  2、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

  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

  活动重点:

  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

  活动难点:

  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效果分析:这首打击乐我们小班就已经学过,在只是带领幼儿复习了一遍,整体效果很好,说明小班时候的功课很扎实。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舞板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在《小朋友散步》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猪睡觉》。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乐的音乐表演小猪可爱的形象。

  三、学习打击乐《剪羊毛》

  1、幼儿随《剪羊毛》乐曲两拍一下的拍手2、边听音乐边拍|x-x-|xxx-|节奏型。

  3、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并随乐练习|x-x-|xxx-|动作。

  4、学习分声部做动作把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请一半幼儿拍手,另一半幼儿拍腿,并随乐练习。(教师用相同的动作进行指挥)

  5、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

  学习看指挥。"老师面向串铃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面向圆舞板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随乐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6、轻轻地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在指定的地方。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浮点节奏。

  2.借助游戏中的动作,进一步加深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找出快速记忆歌词的办法。

  3.变速唱歌时,注意倾听伴奏及同伴的声音,主动调整自己,尽量与集体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幼儿会玩“指鼻子”的`游戏。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玩游戏“指鼻子”。幼儿集中注意,快速指出身体各部分。

  教师任意地说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幼儿在自己的身上及时指出。

  三、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2~3遍,要求幼儿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鼓励反应迅速的幼儿,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顺序法等)。

  2.教师以常速范唱歌曲,要求全班幼儿正确指认身体各部位。找出多数幼儿的困难,教师可针对单句组织幼儿集体练习。

  四、幼儿学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鼓励幼儿随音乐伴奏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五、教师弹琴伴奏,幼儿变换速度唱歌,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1.教师;这是一首有趣的歌,它有很多不一样的玩法。这次我们要变化速度唱歌。变

  换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注意听前奏。

  2.教师:这次我们要在唱歌的过程中变换速度,请你们注意听琴声。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技能: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1、若干青蛙的图片、操作卡片。

  2、乐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小青蛙

  2、练声《小青蛙唱歌》

  3、学唱新歌

  ①出示图画,创设情境: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有的.说:“呱呱呱”,好像是说:“天亮了。”还有的青蛙在说:“呱呱呱呱呱”,好像是说:“太阳出来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真有趣。

  ②教师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节奏的方法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

  ③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正确地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引导幼儿学会用疑问的口气讲:“说什么呀?”

  ④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组表演唱。

  4、复习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

  5、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活动反思:

  能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音乐教案10-12

中班音乐教案06-19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9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8-02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8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7

中班音乐教案06-16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5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8-02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2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集锦十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1、听过猪八戒背媳妇的滑稽故事。

  2、教师能熟练地弹奏和哼唱乐曲的曲调。

  3、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唢呐的音色特点,初步熟悉本曲的音调,粗略感知其结构和情趣特点。

  2、自由创造猪八戒和孙悟空相互打闹逗乐的表演动作。

  3、在结伴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能注意与同伴密切配合。

  活动过程

  1、教师简介游戏情节

  猪八戒背着新媳妇回家,走几步,歇一歇,累得直喘气,汗水湿透衣衫。

  小媳妇说热死人,猪八戒赶紧给她扇扇风,小媳妇从耳朵后面拔了几根头发一吹,猪八戒睡着了。

  原来小媳妇是孙悟空变的,他折了一根树枝来掏猪八戒的耳朵和鼻孔,猪八戒以为是知了飞来吵他的好梦,挥手想把知了赶走。

  猪八戒被弄醒了,一看小媳妇变成了孙悟空,吓得拼命逃跑,打闹一阵后,孙悟空终于收服了猪八戒。

  2、结伴跟随A段音乐玩游戏。

  (1)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孙悟空,一人扮演猪八戒。猪八戒在前面走,假装背着小媳妇,孙悟空在后面跟着,假装是被背着的小媳妇。

  (2)教师一边用语言指示幼儿表演,一边自己哼唱曲调为幼儿伴奏。

  A(1)段第一、二句,猪八戒走。以下各句,在括号内的音乐处,猪八戒休息自由地做喘气、扇风、捶腰等动作;在括号外的音乐处,猪八戒继续背起小媳妇赶路。

  A(2)段,第一句,孙悟空假扮的小媳妇用手给自己扇风;第二句(括号内)猪八戒用衣襟给小媳妇扇风;第三句小媳妇拔头发(孙悟空拔汗毛)变成瞌睡虫吹进猪八戒的'鼻孔;第四句猪八戒睡着了。

  (3)连贯地在音乐伴奏下表演上述情节。

  3、跟随间奏和B段音乐玩游戏。

  (1)表演间奏部分的动作。

  前三小节,孙悟空用树枝(假想的)掏猪八戒的耳朵;第四小节长音处,猪八戒挠脸、挥手,表示想赶走吵醒他美梦的知了。

  第五一七小节,孙悟空用树枝掏猪八戒的鼻子;第八小节长音处,猪八戒再做驱赶知了的动作。

  (2)表演B段音乐中的打闹动作。

  自由表演,听到音乐突慢突弱时,做好准备,在全曲最后1小节做造型,表示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

  (3)连贯地跟随问奏B段音乐表演。

  (4)教师请表演中比较有创造性的幼儿小组为大家做示范表演,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进一步动脑筋,使自己的表演更有趣。

  4、连贯地跟随整首音乐玩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已有的有关经验,尽力把猪八戒的憨、笨、懒,孙悟空精灵、调皮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肢体动作,感受并表现歌曲中休止符和间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动准备:图谱、指偶、钢琴伴奏过程:

  一、游戏《拉勾勾》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 来和大家做朋友,你们愿意吗?那我们来拉勾勾做朋友吧。

  师:请你跟着我一起做(教师边念边做动作两遍)师:那我们现在来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师边唱歌边与小朋友拉勾勾)

  二、欣赏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

  1、教师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师: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真开心,你们开心吗?可是有两个小朋友好像不开心我们听听看发生了什么!

  提问:

  师:刚才两个小朋友怎么了?他们开心吗?(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歌曲里面是怎么表现出不开心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2、欣赏第二遍,边唱边画休止符。

  师:它是怎么表现不开心的? 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生气了就不说话了,就会做这个动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气

  3、教师唱歌,幼儿做生气的动作师:哈哈,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也很生气,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

  4、大家一起边做动作边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

  1、师:两个小朋友生气了,不理对方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重新变成好朋友吗?(补充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出示图谱)师:谁来跟我拉拉勾(教师与一名幼儿拉钩)师:我们一起跟你旁边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师:咦,这中间的四条线什么意思?它们在两段的中间,是让我们休息一下。

  师:这首歌真有意思,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又是好朋友,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师:这两个小动物生气了,我们一起用歌声来帮助他们成为好朋友吧!

  四、结束活动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儿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后我们好朋友生气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变成好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蜗牛》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的儿童歌曲,旋律亲切、流畅,歌词幽默诙谐,3/4拍的节奏,跳跃连贯的曲调,表达出小蜗牛自由自在旅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小蜗牛虽小但志气大、不怕困难去旅行的开朗乐观的态度。中班幼儿多数有旅行的经验, 对蜗牛也有一定认知,对小蜗牛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让幼儿模仿小蜗牛旅行,引导幼儿感受小蜗牛的自信、快乐、坚强,更好地用声音、动作、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

  2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

  3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活动准备:

  小蜗牛图片1幅,《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猜谜语,进行发声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谜语:走路从来不回头,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小蜗牛。

  2指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创设“小蜗牛荡秋千”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手持蜗牛手偶,用荡秋千的手势三拍1次左右摇摆,演唱“咿呀儿哟,呀咿儿哟”一句,旋律从C调依次升到E调。

  三、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学唱歌曲、学说歌词。

  1提问:听到歌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引导幼儿了解小蜗牛独自去旅游,不怕困难、坚强乐观的品质。

  2请幼儿随琴声学说歌词,重点学说“咿呀儿哟,呀咿儿哟”,感受乐曲欢快、悠扬的特点。

  三、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指导幼儿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以及3/4拍“强弱弱”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及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请幼儿用拍手拍腿、拍手抱肩等动作表现三拍子的节奏。

  2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中小蜗牛去旅行的.快乐,鼓励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提问:唱到“哟哟”时,小蜗牛好像在做什么?可以怎样演唱来表达小蜗牛快乐的样子?

  3引导幼儿完整演唱歌曲,表达小蜗牛旅行时快乐的心情。

  小结:小蜗牛克服了山高路远、刮风下雨等困难,悠闲自在地旅游,感到非常开心和兴奋。

  四、请幼儿随琴声完整演唱歌曲,创造性地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鼓励幼儿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品质。

  1提问:小蜗牛会怎样爬?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它的小犄角和房子?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表现高兴的样子?

  启发幼儿用多变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2引导幼儿分组或分男女声演唱,进一步体验小蜗牛勇敢乐观的品质。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方法。

  2、使幼儿知道唱歌时应该用最优美的声音唱。

  3、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劳动最光荣》

  2、课件-图片:蜜蜂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2.能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大胆表现。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能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图谱五张(种子生长过程) 儿歌动画视频

  活动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 示范法 整体跟唱法 表演法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

  1.师:春天来了,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种子娃娃,终于醒过来了。你们瞧,它来了!(出示图片一)种子娃娃高兴吗?因为种子娃娃刚刚看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我们也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2. 提问:春雨往下落的时候,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它给谁洗澡了?

  二、理解歌词,感受旋律及节奏。

  1.讲故事,借助图片理解歌词。

  师:种子娃娃看到柳树美美地洗了澡,它也想请小雨给它洗个澡。小雨沙沙地下(出示图片二)淋在了种子圆滚滚的'身体上,种子高兴地说:“哎呀呀,好舒服呀!”它又咕嘟咕嘟地喝了两口,“雨水真甜啊,哎哟哟我要发芽。”(出示图三)小雨沙沙地下,发芽的种子娃娃地说:“哎呀呀,我要出土(出示图四),哎哟哟,我要长大(出示图五)。”(稍作停顿,引导幼儿理解发芽、出土、长大)小雨沙沙地下,种子娃娃长大了,它欢快地唱啊、跳啊。让我们来听听,它在唱些什么?

  2. 播放儿歌动画,初步感受旋律及节奏。

  3. 提问:歌曲了的小雨发出了什么声音?谁在说话?说了什么?种子为什么喜欢小雨呢?

  4. 师:这首歌真好听,我也好想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钢琴范唱歌曲一次)

  5.鼓励幼儿随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三、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1. 师:《小雨沙沙》这首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雨沙沙,种子说话,种子发芽、出土、长大的动作吧!

  2.指名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雨沙沙,种子说话、发芽、出土、长大。

  3.播放旋律,请全体幼儿随音乐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

  4. 指几名表现突出的幼儿上台展示。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下午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唱《小雨沙沙》。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合作演奏,学会倾听、评价别人的演奏。

  2、能感受乐曲ABA的结构特点,能拍准乐曲的节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3、能根据乐曲的节奏方式设计配器方案,并能使用乐器看图谱、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响板、沙锤每位幼儿一件;节奏图谱;音乐磁带;活动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活动建议:

  1、欣赏乐曲《小看戏》,感受民族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幼儿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3、看图谱拍出节奏型,用身体动作表示。

  4、幼儿根据节奏型选择配器。

  引导幼儿用试一试的方法配器,老师将乐器标记贴在图谱上。

  5、幼儿看图谱,使用乐器演奏乐曲。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看指挥演奏。

  每位幼儿每件乐器都演奏一次。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声音的谐调,演奏出优美的声音。

  7、请小朋友当指挥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讨论:“我们怎样才能演奏的好听、统一,怎样看指挥演奏?”

  8、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

  2、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

  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

  活动重点:

  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

  活动难点:

  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效果分析:这首打击乐我们小班就已经学过,在只是带领幼儿复习了一遍,整体效果很好,说明小班时候的功课很扎实。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舞板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在《小朋友散步》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

  二、复习歌曲《小猪睡觉》。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乐的音乐表演小猪可爱的形象。

  三、学习打击乐《剪羊毛》

  1、幼儿随《剪羊毛》乐曲两拍一下的拍手2、边听音乐边拍|x-x-|xxx-|节奏型。

  3、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并随乐练习|x-x-|xxx-|动作。

  4、学习分声部做动作把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请一半幼儿拍手,另一半幼儿拍腿,并随乐练习。(教师用相同的动作进行指挥)

  5、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

  学习看指挥。"老师面向串铃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面向圆舞板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随乐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6、轻轻地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在指定的地方。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感受和表现歌曲中的浮点节奏。

  2.借助游戏中的动作,进一步加深对身体各部分的认识,找出快速记忆歌词的办法。

  3.变速唱歌时,注意倾听伴奏及同伴的声音,主动调整自己,尽量与集体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幼儿会玩“指鼻子”的`游戏。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玩游戏“指鼻子”。幼儿集中注意,快速指出身体各部分。

  教师任意地说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幼儿在自己的身上及时指出。

  三、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2~3遍,要求幼儿指出身体的相应部位。鼓励反应迅速的幼儿,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顺序法等)。

  2.教师以常速范唱歌曲,要求全班幼儿正确指认身体各部位。找出多数幼儿的困难,教师可针对单句组织幼儿集体练习。

  四、幼儿学唱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鼓励幼儿随音乐伴奏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五、教师弹琴伴奏,幼儿变换速度唱歌,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1.教师;这是一首有趣的歌,它有很多不一样的玩法。这次我们要变化速度唱歌。变

  换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注意听前奏。

  2.教师:这次我们要在唱歌的过程中变换速度,请你们注意听琴声。

中班音乐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认知: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技能: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情感: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人格:能大方地表现自己。

  养成教育目标: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活动准备:

  1、若干青蛙的图片、操作卡片。

  2、乐谱。

  活动过程:

  1、律动入室:小青蛙

  2、练声《小青蛙唱歌》

  3、学唱新歌

  ①出示图画,创设情境:池塘边,有许多青蛙在说悄悄话,有的.说:“呱呱呱”,好像是说:“天亮了。”还有的青蛙在说:“呱呱呱呱呱”,好像是说:“太阳出来啦”。青蛙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真有趣。

  ②教师范唱歌曲一次,并用拍节奏的方法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

  ③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正确地拍出“X X |X— |”, X X X X | X— |”两处,引导幼儿学会用疑问的口气讲:“说什么呀?”

  ④幼儿跟着钢琴的伴奏完整地唱一次。

  ⑤分组表演唱。

  4、复习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

  5、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活动反思:

  能学会非常注意地倾听他人的悄悄话。

  能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掌握了附点四分音符的节拍。

  能拍出“X X |X— |”, X X X X | X— |”的节奏型。

  对音乐节奏产生兴趣。

  能大方地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