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科学教案范文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有许多切好的水果块,牙签一盒。水果宝宝外衣的图片一套,水果胸饰。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念儿歌。师:七个妞妞摘了哪些水果?这些水果穿着怎么样的外衣呢?
二、幼儿交流自己带来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你带来的是什么水果?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呢?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充分感知自己带来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绍,
师:你带来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着一件怎么样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宝宝。
1、观察水果横切面。
切开水果:用实物展示台放大形象。让幼儿观察果肉的横切面,感知水果内部结构的排列特点,寻找水果秘密。
师:果实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像什么?你还发现什么?
2、品尝水果。
每桌一个装有各种水果块和盘子以及牙签,让幼儿边品尝边推测这是什么水果。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绍水果的名称、结构特点。
四、游戏活动
给水果宝宝穿衣服。师出示各种水果外衣和水果宝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水果外衣特点,以及果肉宝宝的特征,请幼儿上来操作图片,帮水果宝宝找到外衣。
五、游戏活动:水果蹲。
介绍游戏玩法:请几位幼儿上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胸饰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水果名称,然后游戏开始,先请一位小朋友边说边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着说,并做相应的动作,若没有快速接上作为失几者下台,若说错了(台上没有的水果),也是失败者也下台,最后一个站在台上的人为胜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宝宝”说: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宝宝接着说:“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
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吧!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
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
四、科学小实验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潜水艇吗?它有什么厉害的地方?
是啊,潜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沉到海底,还可以一半在水面,一半在海底。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今天,尤老师也带来了一艘潜水艇(出示矿泉水瓶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请幼儿分别探索如何使瓶子沉在水底、浮在水面以及处在半浮状态。
五、经验迁移
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
是啊,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许多水的秘密。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所以希望小朋友们能多多去探索,去发现,利用水去发明更多东西,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气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醋、苏打、糖 、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天奇奇博士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实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
观察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察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察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朋友刚刚发现的秘密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秘密,它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神奇的秘密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
“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单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教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秘密留给小朋友们去发现吧!”
2.提出实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操作。
(2)操作完认真观察三个瓶子上气球的变化,然后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最后把你和你的好朋友的号数贴在圆圈里。
(3)操作完把你们的.材料收到盘子里坐下来。
3.幼儿两两合作,学习按步骤图提示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特别关注套在瓶口的气球是否牢固,有困难的幼儿适时给予帮助。
(2)引导幼儿观察实验变化,提醒幼儿做好记录。
4.幼儿大胆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苏打粉倒入醋里后气球会变大呢?”
5.教师小结:平时气球都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今天我们用苏打粉加醋产生的气体就把气球吹大了。
延伸活动
师:原来苏打粉有这么大的本领,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苏打粉还有什么本领呢?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_ 儿童网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二、新授
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
出示挂图。
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
2.机器的四个部分
出示自行车挂图
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
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
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传到工作部分的。
操纵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操作自行车的运转的。
小结:完整机械有四个部分。
选择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第二课时
3.认识动力机和传动部分
蒸气机:通过燃烧煤产生热蒸气,再变成动力。
内燃机:燃烧油料产生动力。
皮带传动:通过皮带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链条:通过链条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齿轮:通过啮合的齿轮来传动。
4.巩固
分析洗衣机、机械表、缝纫机的四个部分。
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作业:
1.找出生活中常见机器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简单机械的作用。
2.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我的机器。
板书设计:
5.自行车
动力部分
机器传动部分
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观察比较数种常见车辆,发现它们明显的不同。
2.了解特殊车辆各有不同的本领,体会它们都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幼儿对消防车、洒水车、救护车等特殊车辆有初步的认识。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收集各种特殊车辆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辨听车的声音,引出特殊车辆
1、听听是什么声音?(喇叭声)
今天开来了许多不同的汽车,你们想认识吗?
2、那我们就做一个听声音猜汽车的游戏。猜对了,汽车会开来的`;猜错了就没有汽车,想玩吗?听仔细了……
3、听声音猜汽车。幼儿猜对了,出示车辆。
消防车:
1、它有什么特殊本领?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
4、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救护车:
1、救护车有什么本领?
2、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
3、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
洒水车:
1、为什么马路上需要洒水车?什么时候你们会看到洒水车?(因为天热的时候,马路上的温度很高,洒水可以让马路降温,保护马路)
2、为什么洒水车可以洒水?水藏在哪里?怎样撒水?(因为洒水车有两根像排气管一样的小孔,这里面可以洒水,洒水车的水就藏在车上的桶里)
3、洒水车为什么会有音乐?(如果洒水车没有音乐,人家就不知道了,水喷出来就会洒到人的身上,衣服都湿了,有音乐,别人就不会洒到水了)
三、特殊车辆大换班
1、着火了——迅速赶到的是洒水车。
讨论:洒水车也有水,为什么不能救火?
2、受伤了——迅速赶到的是消防车
讨论:消防车为什么不能救人?
3、天气太热,地面温度升高,谁能来降温?
四、寻找会唱歌的朋友
1、出示三种车, :我们都是特殊的车辆,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都会“唱歌”,可是我们还想多交一些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唱歌的车?你们还见过哪些特殊的车呢?
2、幼儿介绍,演示。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交流过程中知道探索的乐趣。水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了,它无处不在甚至不可或缺,小朋友对水更是喜爱,又恰好遇上这炎炎夏日,于是用孩子最熟悉又喜欢的“水”设计了这个活动。利用感官教学、直观教学、实践体验、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系统地认识了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
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
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
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
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
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
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
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
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
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