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时间:2024-08-26 01:16:3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汇总10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产生表演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一片红枫叶》。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

  (1)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片红枫叶》,

  (2)教师提问:"当青蛙需要红枫叶的时候,谁帮助了它?"

  2、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讲故事:"青蛙为什么不拿走红枫叶?""蜥蜴是怎么知道青蛙喜欢红枫叶的'?它是怎么做的?"

  (2)幼儿表演这段故事。

  --"蜥蜴为什么要帮助青蛙呢?"

  3、引导幼儿假设推理。 "如果你是蜥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青蛙先生的书里还一直夹着红枫叶?"

  4、组织幼儿交流分享。

  师生共同交流

  "听了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没有好朋友?"

  "好朋友是怎么帮助你的?" "你又是怎么样帮助它的?"

  "谁能把好朋友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给大家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动物是受关注的,幼儿喜爱动物也是与生俱来的,而动物身上的奥秘则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动物尾巴的特征”成了“找尾巴”活动的话题,我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参与活动、愿意讲述的习惯。

  2、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知道许多小动物都有他们相应的尾巴。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重点难点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特征

  活动准备

  动物绒玩具;老虎、松鼠、猴子、袋鼠、狗、猫等动物为把背景图一幅;断尾巴的动物及尾巴图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

  1、用布遮住动物绒玩具的身体,尾巴露出布外。

  2、 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你怎么知道的?猜对的小朋友让小动物亲一下。

  3、 小结:动物尾巴的特征。

  二、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动物尾巴背景图,请你和旁边小朋友说说,那些动物躲在里面?

  2、 请幼儿找出躲在里面的小动物是谁?并说你怎么知道的?

  3、 小结:除了这些动物尾巴还有那些动物尾巴?

  三、游戏:找尾巴。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倾听愿意讲述的习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特征。但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参与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互动,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猜测、想象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知道快乐源于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词:捏、背、按、驮,词组:快快乐乐。

  3、能耐心地倾听同伴的表达,体会故事情节生动奇妙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泥塑:橡皮泥猪、河马、小象、大皮球各一个;橡皮泥一块。

  2、故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块橡皮泥,变魔术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和幼儿互动,并随幼儿的想象即兴捏泥引起幼儿兴趣。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玩过它吗?想想看,用橡皮泥可以变成什么?

  二、出示泥塑的.橡皮泥猪等,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并提问。

  橡皮泥猪都变成了什么?它为什么要变?它都做了哪些事情?帮助了谁?你觉得橡皮泥猪快乐吗?为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请幼儿参与再次讲述故事。

  四、讨论

  你有快乐的事情吗?说给大家听听吧!

  (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交流,小结生活中帮助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受)

  活动延伸:

  1、感官和益智区根据故事的主题情景,投放操作学具卡片"找出断桥的一部分"、"看看树上藏着谁:运算连线"等,幼儿自选操作。

  2、美劳区自制泥塑小书示意图,幼儿可按照图示的提示进行泥塑活动。

  3、图书角提供关于友爱互助的绘本、图书,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阅读,体验互助的快乐。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学得儿歌。

  2、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小鱼胸饰(人手一份),背景―河,配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理解儿歌内容体验与朋友一起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背景图:师、老师带你们去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

  2、蓝蓝的河水中游来了谁(一教师扮小鱼游过来)

  (二)理解儿歌内容

  1、感知理解儿歌第一、二句

  1)几条小鱼水中游。

  2)谁看出来了一条小鱼水中游,它的心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心理很难受、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

  3)一条小鱼水中游,没有朋友多么孤单,真没劲,所以它感到“孤孤单单真难受”。

  4)怎么样能让这条小鱼开心起来呢?

  2、感知理解儿歌第三、四句

  1)请一位愿做小鱼朋友的幼儿带上胸饰,跟着教师扮的'鱼一起游。

  2)现在几条小鱼在水中游?

  3)现在小鱼高兴吗?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

  4)两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感知理解儿歌第五、六句

  1)有许多小鱼一起在水中游,小鱼会怎么样呢?

  2)谁原因做它们的朋友,请一起到小河里游。

  3)哇!这么多小鱼都是我们的好朋友真快乐。

  4)有许多小鱼水中游,块块乐乐水中游。

  (三)欣赏学习

  1、完整欣赏儿歌

  2、提问:一条小鱼在水中游,为什么很难受?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呢?

  3、请幼儿做小鱼,边欣赏边做动作。

  (四)游戏结束

  带领幼儿一同游戏《捉小鱼》

  活动反思: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 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设计活动的目的主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故事《长长的面条》是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这是一个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小象做了一根长长的面条,它要把面条送给朋友吃,随着不同角色的转换,柔软的面条发生了各种形态的变化。于是,跟随着这根面条,孩子们走进了弯绕的`世界。故事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充满丰富的想象,情节简单、夸张且趣味十足,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易于幼儿接受。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情节发展大胆猜测、想象长面条的形状变化以及形变之后的用途,并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感知柔软物体发生的弯曲、盘绕、伸直等变化,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CD,长绳子、毛线、白纸、水彩笔、双面胶。

  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们吃过拉面吗?拉面是怎么样的?

  (二)小象的长面条

  1.引导幼儿感知面条的长。

  2.猜测小鸟会拿弯弯的面条怎么玩?

  3.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的猜测内容。

  (三)弯弯直直的长面条

  1.倾听故事第一部分。

  2.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部分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3.倾听故事第二部分。

  4.教师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部分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小结:长长的面条真神奇呀,用它跳绳、荡秋千,就会变的弯弯的。用它拔河,又变的直直的了。在小狐狸的肚子,面条又一圈一圈的盘绕在一起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小老鼠钻出洞口,摸摸肚子,“肚子好饿,找点东西吃吃!”

  “甜滋滋的萝卜,我喜欢!”“红彤彤的苹果,我喜欢!”“香喷喷的大米,我喜欢!”

  呀!好大的蛋!嗨哟,嗨哟,使劲儿拉。嗨哟,嗨哟,使劲儿推。嗨哟,嗨哟,使劲儿扛。小老鼠累得满头大汗。

  “卡嚓”一声蛋壳破了!小老鼠大喊大叫:“这是一个大坏蛋!”

  “我不是大坏蛋,我是一只小鸵鸟,我把蛋壳送给你荡秋千!”小老鼠坐在蛋壳秋千上,荡呀荡呀,心里真高兴!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认知经验对图片进行观察、猜测、联想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幼儿能积极参与创编讲述活动。

  3.感受故事的趣味、幽默,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5张,幼儿创编图书人手一本。

  2.布置运蛋场景,“大蛋”一枚。

  3.水彩笔人手一盒。

  活动重点

  幼儿能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猜测、联想,大胆表述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活动难点

  能用故事中的语言模式“×××(ABB式形容词)的××(食物)我喜欢”进行表述;能发挥想象,表述小老鼠将大蛋改造成各种物品进行游戏的情景。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鼠洞图片(图片的一大半)。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洞。)这会是谁的`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打开图片l/3遮挡处,出现小老鼠。)

  评析:当一个黑黑的大洞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孩子们立劾被吸引了:这是谁的家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随着小老鼠的出现,孩子们对图片观察的兴趣被瞬间点燃。

  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观察完整图

  师:这一天,小老鼠钻出洞口,摸摸肚子,肚子好饿,得去找点东西吃!小老鼠喜欢吃哪些好吃的东西?

  幼:香蕉、苹果、饼干、面包……

  (2)观察理解图片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老鼠究竟想吃什么?

  (师边讲述边出示相应的小图片。)小老鼠边走边想,甜滋滋的萝卜我喜欢,红彤彤的苹果我喜欢,香喷喷的大米我喜欢。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体验大胆想象“如果我能飞”的乐趣。

  2、理解诗歌内容,尝试进行仿编。

  3、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如果我能飞》挂图。

  2、优美的背景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1、看小鸟飞的图片问孩子:小鸟在干嘛?

  “现在你也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飞一飞”孩子自由模仿。

  2、“小鸟为什么能够飞行?如果你有一双翅膀也能飞翔你会飞到哪里去?”发散孩子思维,自由想象。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仔细欣赏图片内容。

  2、老师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说一说儿歌中的.“我”都飞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分段学习朗诵儿歌。

  三、引导幼儿学习创编儿歌

  每一段开头都是“如果我能飞”,第二句都是飞到什么地方去,第三句则是想象着自己会变成什么。

  四、幼儿大胆想象创编,把自己创编好的说给大家听。

  五、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说儿歌并进行创编。

  活动反思:

  教材选择生活化。诗歌描述的内容,孩子们要有生活经验,才能充分理解,有话可以说。本诗歌无论是场景,还是诗歌中涉及到的事物,幼儿都比较熟悉。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嘲笑、窃窃私语、欣喜若狂。

  2、 懂得要尊重别人的不同,学习欣赏差异。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简单的词汇。 活动难点:学习欣赏差异,懂得尊重别人

  活动准备:

  1、 挂图6号;《小朋友的书。我升中班了》

  2、 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故事

  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从开始至“那里没人取笑它们”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小朋友现在一起来听一听,听完老师要提问的,请你们认真听啊!

  问: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啊?刚才我们故事才讲了一半,那你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从“突然”到结束。

  师:刚才小朋友都猜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故事的后半部分,是不是像小朋友们猜的那样呢?

  问:后来发生了什么啊?

  二、教师依次出示挂图,完整讲述故事,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

  师:小朋友看看这幅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啊?提问:“奇怪的一对“指的是谁和谁?为什么说鳄鱼和长颈鹿是奇怪的`一对呢?大家是怎么取笑它们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词语“嘲笑”、“窃窃私语”、它们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出示挂图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看看它们在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长颈鹿是怎么帮助小鳄鱼和鳄鱼奶奶的?长颈鹿和鳄鱼为什么能顺利救出被火困住的小鳄鱼和鳄鱼奶奶?这一次大家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师:刚才故事中提到“欣喜若狂”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我们一起来学学,看看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三、播放故事录音,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下这个故事。听完后我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鳄鱼和长颈鹿吗,为什么喜欢它们?

  四、教师总结

  师:鳄鱼和长颈鹿身高有很大差异,虽然看上去很奇怪,很特别,但是也很美。我们每一个认都有不同于别人的本领和才能,我饿美女应该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善于利用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别人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懂得要尊重别人的不同,学习欣赏差异。根据中班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幼儿语音器官已发育成,5岁的儿童已基本上能对大部分简单句按句法进行正确理解,还能用完整的句子较连贯地讲述自己经历的事,图片上的内容,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和复述故事,能大胆、清楚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外表,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让幼儿知道要利用自己的本领去帮助别人。

  这次的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对于一些较难词汇如“嘲笑”“窃窃私语”,理解不深入,还似懂非懂,个别幼儿在看图说话中,发音不标准,语句不连贯。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2、让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3、让幼儿尝试着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问题。

  活动准备 :

  1、 轻缓的.钢琴曲。

  2、小蜗牛头饰、小蜗牛手指偶。

  3、图片:四季景色各一幅、春草发芽、草莓、蘑菇、冬雪等情景。

  4、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叫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蜗牛)

  (1)请幼儿观察并描述小蜗牛的特征(慢)

  (2)请幼儿畅想和小蜗牛有关的故事情景

  2、出示题目《小蜗牛走过四季》

  (1)请幼儿畅谈四季的不同特征

  (2)讲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3)请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小蜗牛走过四季》

  ①个别复述

  ②集体复述

  ③比赛复述

  (4)角色表演《小蜗牛走过四季》

  3、幼儿讨论

  小蜗牛走过了哪些季节?都看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什么都没采到?

  4、创编故事

  活动延伸:

  请幼儿根据自己创编故事的情节,把它画下来,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认识动物名词: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的头饰、操作卡、相应的字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已学过的字宝宝,引入课题。

  T: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听说你们很会认字,于是就带来了很多字宝宝来考考你们。(教师抽出字卡,幼儿认读)

  二、 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哗!你们都能读出这些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你们看!这是谁呀?(老鹰)老鹰会怎样呢?(飞飞)

  咦,它们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儿认读)

  三、 出示范例,学会儿歌。

  1、T:今天陈老师教你们念一首儿歌,里面也有这些小动物的。(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跟读)

  如:我学 飞飞,我学 刨刨……

  2、把小动物的'名字插进儿歌里,让幼儿学念。

  四、 表演游戏

  1)、请小部分幼儿表演小动物,其他幼儿念儿歌;表演者跟随念儿歌的幼儿念的内容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游戏换人重复几次)

  2)、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五、 结束活动

  T: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起飞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家》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01

中班语言活动梦教案03-16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3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优秀02-14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