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8-04 15:37:4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3.培养探究科学现象的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

  2 . 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活动过程:

  1.摆积木。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2 . 不倒的硬币塔。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教师:小朋友,我想拿出最下面的一枚硬币,但是不能让硬币塔倒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教师用尺子迅速击打最下面的一枚硬币,最下面的那枚硬币弹出去了,让幼儿观察剩下的9枚硬币倒了吗?(没倒。)引导幼儿试着做一做。(有的幼儿可能会成功,有的可能会失败。)教师:为什么做的时候,硬币塔还是会倒塌呢?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实物的内容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2、学习列出相应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数字卡片,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师:你们看看老师的卡片上分别有数字几呢?

  (3、4)我们要把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个大数,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大数是几呢?(7)。对了,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们一起把这个分和式念一遍。

  小结:这个分合式的两个小数加起来就成为一个大数。

  师出示一张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数字有一个大的,有一个是小的,怎样算出另一个小数?

  小结:把大的数字减去一个小的数字,就得出另一个小数字。

  2、尝试编8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1)师:刚才我们复习了7以内的组成,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本领〈〈看实物编应用题〉〉

  (2)师:你们看,小鸟飞来了,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先给小朋友来编一题加法应用题吧!

  天空中飞来了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可以怎么列这道题呢?(3+2=5)

  小结:加法编题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们你们会编吗?你们看现在小鸟有几只?又飞来了几只?请你们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记得编加法应用题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编应用题吧!

  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说得真不错,我们也给这道题列一道算式吧!(3+2=5)

  (4)现在老师又要把小鸟给变走了,现在是1,4请你们来编一编。

  请你们来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应用题编的真好现在我们来编减法应用题。

  (天空中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列一道算式吧!(5-2=3)对了,飞走了可以用减法来算就可以知道还剩只小鸟)

  (1) 现在请小朋友你们自己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真棒小朋友编的真好。

  (2)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请你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来编应用题,编好的小朋友就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看下谁编的最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图片各一张、“大”、“小”字卡各一张、大小不同的声音、口香糖瓶子人手一个、大筐子两个(里面装有黄豆)、碗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大瓶子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

  活动过程:

  一、听听生活中几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1、出示大鼓小鼓图片,师范唱,感知大鼓小鼓声音大小的不同。

  2、感知几种生活中声音大小的'不同。

  二、探索让瓶子发出大声小声,为大鼓小鼓伴奏

  1、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大声小声。

  2、尝试往瓶子里装豆子,体验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装豆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

  三、通过尝一尝区别糖果软硬的不同,探索软糖硬糖装在瓶中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1、猜一猜两个装有软糖硬糖的瓶子,哪个像大鼓,哪个像小鼓。

  2、幼儿嚼一嚼两种糖,感知两种糖在嘴中的声音。

  3、师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的头饰、皮球、大箱子、小箱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球的大小

  老师最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老师想要把这两个球放在这两个盒子里,谁愿意帮助老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并出示两个小盒子)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装球,大球装不进小盒子里,为幼儿制造矛盾从而设疑揭示课题"大和小"。

  二、变魔术: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看哪个皮球不见啦?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我数三声数,我们一起睁开眼睛,看~咦!哪个皮球不见啦?(反复进行)

  实际操作,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手伸出来,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的手和你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说出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

  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大小杯子;大小手套;大小桌子等)

  三、玩游戏: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四、玩游戏:大猫和小猫

  1、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头饰,引导幼儿辨别大和小。

  2、游戏:大猫和小猫。大猫的音乐响起,大猫到猫妈妈身边,小猫的音乐响起,小猫到猫妈妈身边。

  五、游戏:小兔子回家

  皮球宝宝今天出来玩,可是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能把他们送回家吗?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大皮球放回大的箱子里,是小皮球要放回小的箱子里。如果你送错了皮球宝宝们会伤心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排好队,每人拿一个皮球按顺序把皮球宝宝送回家。

  六、结束活动:播放歌曲《大大的小小的》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33页。

  教学反思

  1、有的孩子将小饼干放进大箱子。平时在园利用玩具等让幼儿多次复习所学内容。课件上面吸引幼儿注意。

  2、环节清晰,但语言不够精练。应该多思考孩子会怎样说,更加合理的问出自己的问题。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认识自然界的风,自己动手制造风。

  1、王老师今天要和小朋友玩变魔术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用扇子给小朋友扇风。)教师: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二、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小朋友和风玩得真开心,有些宝宝他们也想出来和小朋友玩了。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教师:倪可可真棒,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三、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人不跑动,风车能转起来吗?风车对着风,为什么也没转?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效果很好。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孩子的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既使幼儿积极思考,自主创编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玩风车的兴趣。但整个活动还存在一些遗憾: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自由玩风车时,我发现幼儿对玩风车还意犹未尽,如果多给幼儿探索玩的机会。肯定效果会更好。在区域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引导能力,让孩子学会既动手又动脑。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朋友之间是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

  2、初步了解昆虫和植物的关系,对奇妙的植物世界常产生兴趣,感受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开满桃花的树)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花瓣纷纷掉落的桃树)这棵树怎么了?

  幼儿:生病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被风吹了……

  幼儿:很伤心﹑不开心﹑糟糕

  二、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到底是怎么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故事《小桃树的秘密》,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小桃树有哪些好朋友?(幼儿回答)

  幼儿:小猴﹑ 小兔﹑ 小鸟

  教师: 对了,小猴、小兔、小鸟都是小桃树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要来看望小桃树,和小桃树做游戏,所以小桃树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逃不过小动物的眼睛。

  教师:小猴发现桃树"病"了以后,他认为是谁伤害了小桃树?

  幼儿:蜜蜂﹑蚯蚓………

  教师:大家想到了请谁来为小桃树看病?

  幼儿: 啄木鸟

  教师:啄木鸟来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这也说明了,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

  三、花园里的秘密

  教师:花园里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做什么?

  幼儿: (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酿蜜。制作成我们爱吃的蜂蜜)

  教师:桃树和花草们为什么要感谢它们?

  幼儿:因为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帮助小桃树更好的生长。

  教师:你喜欢这个花园吗?为什么?

  幼儿: 喜欢

  幼儿:不喜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要是你在花园里,你愿意做谁?

  幼儿:小鸟﹑小兔﹑小蜜蜂﹑蚯蚓﹑小猴﹑啄木鸟………(幼儿自由回答)

  四、小组合作与探究

  教师: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教师:选取其中一组进行展示与分析。看看这一组小朋友写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小结: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有益的昆虫。

  活动延伸:

  教师:你知道植物的朋友还有哪些?它能帮植物做什么?

  教师:回家画一画花儿的好朋友与敌人。

  教师: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关于昆虫对植物的帮助,回家完成剩余的"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3.培养探究科学现象的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

  2 . 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活动过程:

  1.摆积木。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2 . 不倒的硬币塔。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教师:小朋友,我想拿出最下面的一枚硬币,但是不能让硬币塔倒掉。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教师用尺子迅速击打最下面的一枚硬币,最下面的那枚硬币弹出去了,让幼儿观察剩下的9枚硬币倒了吗?(没倒。)引导幼儿试着做一做。(有的幼儿可能会成功,有的可能会失败。)教师:为什么做的时候,硬币塔还是会倒塌呢?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对数字和颜色分类感兴趣。

  2.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3. 尝试根据不同色块中白色圆点的数量,放置相同数量和颜色的圆点。

  活动准备:

  1. 幼儿玩过颜色分类游戏。

  2.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操作材料,5个不同颜色的圈。

  活动过程:

  1. 手指游戏:《鳄鱼来了》。

  2. 创设意境,导入活动。

  师:今天是森林国王的.生日,它准备了好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也邀请了好多小动物去参加它的生日会…

  3. 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小老虎,小白兔,大象…)。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呢?它有几只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分好礼物送给国王吧!

  4.游戏互动,看谁反应快。

  师:森林国王还给我们准备了更加好玩的,漂亮的游戏场地(5种不同颜色的圈圈)。

  a. 教师分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圈圈并站在圈内。

  b. 请幼儿数出自己所站的圈以及圈内的人数。

  5.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师:还有一个小动物它也想参加国王的生日会,可是它的身体上有一些小秘密…(出示操作图片)。

  a.提问:你看到的小蜗牛它怎么了?它身上的颜色完整吗?应该怎么帮帮它呢?

  b.引导幼儿尝试填充颜色及点数。

  c.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填充色块。

  6.点评。

  a.出示幼儿操作好的图片,请幼儿自由点评。

  b. 师:小蜗牛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解决了问题,它想跟着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国王的生日会,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好队形,准备出发吧!(幼儿退场)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实物的内容编出相应的应用题。

  2、学习列出相应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一幅,数字卡片,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师:你们看看老师的卡片上分别有数字几呢?

  (3、4)我们要把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变成一个大数,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大数是几呢?(7)。对了,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分合式,我们一起把这个分和式念一遍。

  小结:这个分合式的两个小数加起来就成为一个大数。

  师出示一张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数字有一个大的,有一个是小的,怎样算出另一个小数?

  小结:把大的数字减去一个小的数字,就得出另一个小数字。

  2、尝试编8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1)师:刚才我们复习了7以内的组成,小朋友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新本领〈〈看实物编应用题〉〉

  (2)师:你们看,小鸟飞来了,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先给小朋友来编一题加法应用题吧!

  天空中飞来了2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可以怎么列这道题呢?(3+2=5)

  小结:加法编题中,要用到又、一共。

  (3)小朋友们你们会编吗?你们看现在小鸟有几只?又飞来了几只?请你们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记得编加法应用题一定要用上:又、一共,好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编应用题吧!

  天空中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天空中一共有几只小鸟呢?说得真不错,我们也给这道题列一道算式吧!(3+2=5)

  (4)现在老师又要把小鸟给变走了,现在是1,4请你们来编一编。

  请你们来列一道算式吧!(小朋友真棒)

  3、小朋友的加法应用题编的真好现在我们来编减法应用题。

  (天空中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列一道算式吧!(5-2=3)对了,飞走了可以用减法来算就可以知道还剩只小鸟)

  (1) 现在请小朋友你们自己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真棒小朋友编的真好。

  (2)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出椅子下的卡片,请你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来编应用题,编好的小朋友就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看下谁编的最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大小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在为歌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大小。

  活动准备:

  大鼓小鼓图片各一张、“大”、“小”字卡各一张、大小不同的声音、口香糖瓶子人手一个、大筐子两个(里面装有黄豆)、碗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大瓶子两个(分别装有软糖、硬糖)

  活动过程:

  一、听听生活中几种大小不同的声音

  1、出示大鼓小鼓图片,师范唱,感知大鼓小鼓声音大小的不同。

  2、感知几种生活中声音大小的'不同。

  二、探索让瓶子发出大声小声,为大鼓小鼓伴奏

  1、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大声小声。

  2、尝试往瓶子里装豆子,体验力度的不同发出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3、教师演示,引导幼儿发现装豆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

  三、通过尝一尝区别糖果软硬的不同,探索软糖硬糖装在瓶中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

  1、猜一猜两个装有软糖硬糖的瓶子,哪个像大鼓,哪个像小鼓。

  2、幼儿嚼一嚼两种糖,感知两种糖在嘴中的声音。

  3、师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大猫和小猫的头饰、皮球、大箱子、小箱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球的大小

  老师最近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老师想要把这两个球放在这两个盒子里,谁愿意帮助老师?(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球,并出示两个小盒子)请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装球,大球装不进小盒子里,为幼儿制造矛盾从而设疑揭示课题"大和小"。

  二、变魔术: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要变魔术啦!看哪个皮球不见啦?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我数三声数,我们一起睁开眼睛,看~咦!哪个皮球不见啦?(反复进行)

  实际操作,感知物体大小

  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把手伸出来,请你们看一看老师的手和你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

  请幼儿说出老师的'手大,我们的手小。

  出示实物让幼儿感知物体的大小(大小杯子;大小手套;大小桌子等)

  三、玩游戏: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四、玩游戏:大猫和小猫

  1、出示大猫和小猫的头饰,引导幼儿辨别大和小。

  2、游戏:大猫和小猫。大猫的音乐响起,大猫到猫妈妈身边,小猫的音乐响起,小猫到猫妈妈身边。

  五、游戏:小兔子回家

  皮球宝宝今天出来玩,可是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能把他们送回家吗?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皮球,大皮球放回大的箱子里,是小皮球要放回小的箱子里。如果你送错了皮球宝宝们会伤心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排好队,每人拿一个皮球按顺序把皮球宝宝送回家。

  六、结束活动:播放歌曲《大大的小小的》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33页。

  教学反思

  1、有的孩子将小饼干放进大箱子。平时在园利用玩具等让幼儿多次复习所学内容。课件上面吸引幼儿注意。

  2、环节清晰,但语言不够精练。应该多思考孩子会怎样说,更加合理的问出自己的问题。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丰富词汇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迁移也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冰放在盘子里,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树(冰中冻有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或糖)两三棵。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冰:看看盘子里有什么?让幼儿认识字冰。

  2、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认识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

  4、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

  5、实验:用书看物体和用冰来看物体,哪一个看的见哪一个看不见?说明冰是透明的。

  6、仔细看一下手中的冰和开始老师给你的冰,是变大了呢?还是小了?变成什么了?

  教师小结冰的特点:冰是无色、无味、光滑透明的东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学:让幼儿感知冰易碎的特点。

  教师收拾桌子,故意让冰掉在地上,让幼儿看一看,冰怎么了?(碎了)

  三、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出示冰花树,让幼儿看一看上面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每人去取一个你喜欢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里面有什么东西,你喜欢吗?就想办法把它拿出来吧。

  3、幼儿自由取宝,教师观察记录不同的取宝方法。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做一做他是怎么取宝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锤砸冰———————)

  5、再取宝一次,要求幼儿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宝。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宝,体验成功感。

  说一说你取出了什么宝贝?高兴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接近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顺应了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所以孩子们乐于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充分,符合目标的.需要,特别是活动前,将孩子心爱的玩具冻于一大块冰中,增强了孩子主动探究的愿望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的指导,教师遵循了科学活动的新理念:幼儿是主角,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大胆的、主动的尝试与探究;教师则更多的是鼓励、关注、等待与支持。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活动过程:

  一、感知风,认识自然界的风,自己动手制造风。

  1、王老师今天要和小朋友玩变魔术的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用扇子给小朋友扇风。)教师: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二、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小朋友和风玩得真开心,有些宝宝他们也想出来和小朋友玩了。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教师:倪可可真棒,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三、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人不跑动,风车能转起来吗?风车对着风,为什么也没转?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层次清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学目标明确,效果很好。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孩子的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游戏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既使幼儿积极思考,自主创编多种玩法,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激发幼儿对玩风车的兴趣。但整个活动还存在一些遗憾: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幼儿自由玩风车时,我发现幼儿对玩风车还意犹未尽,如果多给幼儿探索玩的机会。肯定效果会更好。在区域活动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引导能力,让孩子学会既动手又动脑。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朋友之间是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

  2、初步了解昆虫和植物的关系,对奇妙的植物世界常产生兴趣,感受生命之间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开满桃花的树)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树吗?(幼儿回答)

  教师:(出示花瓣纷纷掉落的桃树)这棵树怎么了?

  幼儿:生病了……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他的心情怎么样?

  幼儿:被风吹了……

  幼儿:很伤心﹑不开心﹑糟糕

  二、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到底是怎么呢?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故事《小桃树的秘密》,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小桃树有哪些好朋友?(幼儿回答)

  幼儿:小猴﹑ 小兔﹑ 小鸟

  教师: 对了,小猴、小兔、小鸟都是小桃树的.好朋友,他们每天都要来看望小桃树,和小桃树做游戏,所以小桃树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逃不过小动物的眼睛。

  教师:小猴发现桃树"病"了以后,他认为是谁伤害了小桃树?

  幼儿:蜜蜂﹑蚯蚓………

  教师:大家想到了请谁来为小桃树看病?

  幼儿: 啄木鸟

  教师:啄木鸟来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这也说明了,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

  三、花园里的秘密

  教师:花园里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做什么?

  幼儿: (蜜蜂采了蜜和花粉回去酿蜜。制作成我们爱吃的蜂蜜)

  教师:桃树和花草们为什么要感谢它们?

  幼儿:因为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是帮小桃树松土,蜜蜂在花上飞来飞去采花蜜的时候也给是小桃树传了花粉,没有他们的帮助小桃树可能还不能结出桃子呢。帮助小桃树更好的生长。

  教师:你喜欢这个花园吗?为什么?

  幼儿: 喜欢

  幼儿:不喜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要是你在花园里,你愿意做谁?

  幼儿:小鸟﹑小兔﹑小蜜蜂﹑蚯蚓﹑小猴﹑啄木鸟………(幼儿自由回答)

  四、小组合作与探究

  教师: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教师:选取其中一组进行展示与分析。看看这一组小朋友写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小结:许多昆虫是植物的朋友。所以小朋友要保护有益的昆虫。

  活动延伸:

  教师:你知道植物的朋友还有哪些?它能帮植物做什么?

  教师:回家画一画花儿的好朋友与敌人。

  教师: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关于昆虫对植物的帮助,回家完成剩余的"花儿的朋友"统计表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