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时间:2024-07-24 14:50:32 教案 我要投稿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儿子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好儿子) 父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通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

  1. 学习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 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 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 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1)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2)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 学习课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过渡: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指名表演读。

  (3)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3)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4)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3. 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教师示范读

  (2)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指名回答(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4. 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平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我干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片段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l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五)、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传统美德,并努力发扬这种美德。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内涵。

  【课型选择】

  训练型学习课型。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我注重把读、写、识字三项训练相结合,把识字和读课文融为一体,并为识字设立几个阶梯,从易到难,逐层递进。同时注意对同学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并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理解,请同学先提出问题,自由发言等。同时,我又利用课文特点进行了课文的拓展练习──表演课本剧,并充分放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最后一环书写,还注意对学生的范写指导和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

  课件设计、录音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学生讲)

  师:从三只小猪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那么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吗?

  (学生说)

  师:今天呀,大家和老师一同再来学习一个故事《三个儿子》,想学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学习1:

  打开课文,听录音。

  学习2:

  故事好听吗?你自己再读读,读的过程中,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在课文中圈出要求认的字,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学习3:

  课件一一出示拼音和字,齐读拼音和字。如下:

  jì sǎng līn tǒng huàng diàn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请同学们读出课文中相关的词和句,课件随机变化如下:

  jì sǎng līn tǒng huàng diàn diàn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课件去掉拼音,请同学认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然后学生可以任意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学习4:

  画出自然段。

  请六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其间老师同学帮助纠正读音。

  再请一个学生整体朗读1~6自然段一次。

  7~11自然段同上。

  12~13自然段同上。

  学习5:

  师:读了这篇课文,喜欢吗?下面我们看将要书写哪些生字?

  课件出示:līn cōng diàn tǒng tíng

  拎 聪 甸 桶 停

  先认读。例如:拎,什么拎?

  (拎东西的拎)

  (教师可以对难认的字进行引导,学习记字的'方法或校正所组的词后书写)

  (先请学生写一写或说一说难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指导和点拨指导)

  强调拎右边令下面有点;聪里左右对称;甸的田字要靠外一些。

  三、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上节课学了《三个儿子》这一课,你们觉得三个儿子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

  师:先请同学们读1~6段,找一找三个儿子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并说说)

  学习2: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儿子的?

  (妈妈说的)

  师:谁能读一读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一个同学读)

  师:老师听出他读得非常高兴、愉快,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如果说不出,可以引导。)

  (第二个、第三个儿子同上。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个妈妈的话也很自信,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要显得平静、温和。因为她并没有觉得她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习3:

  师;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没有了,再提出以下问题)

  师:三个儿子真像他妈妈说的那样,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请同学们继续读第7~11段 。

  (自己读,碰到不懂的地方,问同桌,问老师)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习情况说出下面的话)

  师:这里学习伙伴有几个问题不明白,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

  学习伙伴1:第八段中说一桶水可重啦!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习伙伴2:三个孩子跑来看到奶奶拎着很重的小桶回家时,三个孩子都只做了一件事,做了什么?

  随机课件出示一道练习:

  (读读说说)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只)_______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

  引导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扮演妈妈读第12段,请一位同学扮演老爷爷读第13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说的话,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根据学习情况,出示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热爱劳动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中,我们从第三个儿子身上学到了这种美德。虽然他的外表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可是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三、小结,分角色读课文

  四、课外作业

  组织7个学生表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会表演课本剧,会写2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表演课本剧

  师: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完成好了吗?先在小组里练习一遍后上台表演。

  二、我会写

  教师范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写剩下的两个词胳膊和晃荡

  (强调胳膊要写的左宽右窄,上下对称,胳字下面的反文要包住下面口等。)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教案04-03

三个儿子教案04-02

《三个儿子》教案01-20

《三个儿子》 教案03-08

三个儿子教案04-12

关于《三个儿子》的教案04-02

三个儿子优秀的教案03-07

三个儿子教案[精品]07-04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4篇04-13

三个儿子教案三篇04-15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个儿子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个儿子教案范文汇编六篇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朝阳区父母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儿子,这个字眼里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的妈妈都很爱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有关妈妈们比儿子的故事〈三个儿子〉

  二、识字

  1.识字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音方面注意躁是平舌音;拎是前鼻音;晃是多音字,在本课读第四声;甸在沉甸甸一词中应读一声。

  出示带生字的词句,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

  如:(1)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2)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些容易写错,特别是诸多的点,最容易被忽视。如,拎字最后一笔(点),桶字右上的一点,膊字右上的点,都容易漏写。荡字也是易写错的字,学生往往写成左右结构,指导时应特别强调。

  (2)写美观。写桶字时,右上的横撇、点不宜大;晃字中间的横不能太长,下面的撇、竖弯钩要写舒展。写好停字的关键是写好右边,右边部件多,要写紧凑,口尽量扁,给下边的秃宝盖和丁字留出位置。膊、荡二字笔画多,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二、朗读感悟

  1.听全文录音,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2.听课文第二、三、六自然段的朗读。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在听朗读的同时做上记号。前两个妈妈说话时很得意,读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第三个妈妈说话很平淡,读时语调平稳。

  (2)自由模仿朗读。

  (3)请三位同学分虽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3.听课文第八至十一自然段的朗读,说一说,三个儿子见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分别是怎样做的?读时语气应有什么区别?

  4.听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想一想,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正确读出老爷爷说话的语气。

  5.分大组朗读并评价。

  (1)请一半的学生跟着录音读一遍课文,另一半学生仔细听,指出哪些句子读得好,哪些句子需要改进。

  (2)两组交换朗读,并互相评价。

  6.集体朗读全文,请老师配上音乐,老师评价应该改进的地方。

  7.指名朗读课文。

  8.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写一篇日记。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3课《三个儿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

  1.会认6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生字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轮读课文

  2.检查读文情况

  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

  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

  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

  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

  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

  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

  (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

  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

  b、评价

  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

  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

  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

  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

  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

  c、小结方法

  (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

  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

  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默读课文,用“

  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

  (2)说话训练:一个(只)

  一个(只)

  另一个(只)

  说一段话。

  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

  (2)分角色朗读。

  (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

  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2.颂读《三字经》,升华主题。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

  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

  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

  3.生练写,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贴图 贴图 贴图 孝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敬

  (好儿子) 父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

  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

  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三个儿子不同做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让学生能通过课文相关段落的学习之后,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上一个难点。如何突破?我在课件中设置了一部分学生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话,提供了“借助教辅说话表达”的机会,之后再进行引导,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说话,拓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现了从“扶”到“放”的过程,这种段式的运用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感悟明理,升华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是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孝敬父母”,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对文本进行了解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么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由于对文本内容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感悟,再加上贴近生活,学生往往就能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从而于无形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来颂读《三字经》,让学生在琅琅上口的颂读中更深地体会我们中华民族所颂扬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任的道理。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三个儿子》这一课的生字和词语。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齐读)

  二、理解课文

  过渡: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都在评价自己的儿子。当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时,老爷爷却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

  1. 学习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在井边打水时,三个妈妈分别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做记号。(指名回答)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问:A. 这个儿子的优点是什么?

  B. 谁也比不过他这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怎么样的?

  C. 既聪明又有力气,瞧,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请你也用既又"说句话吧。

  投影出示: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问:A. 这个儿子有什么特长?

  B. 好听极了说明了什么?

  (1)指导朗读两位妈妈的话。

  (2)指导读第三位妈妈的话。

  (3)指名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

  (4)齐读三位妈妈的话。

  2. 学习课文第七到十一自然段

  过渡: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一桶水可重啦!(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指名表演读。

  (3)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

  从井边到家里可远啦,妈妈拎着沉甸甸的水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大家想想,此时,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当三个儿子看到他们的妈妈拎着重重的水桶在路上走时,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随机出示句子。

  (3)播放动画,指导学生用一只一只另一只说话。

  (4)联系生活场景照样子说一句话。

  3. 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课文。当三个儿子都出现在眼前了,这时候一位妈妈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的,老爷爷又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妈妈: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老爷爷: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教师示范读

  (2)分四人小组讨论:明明三个儿子同时出现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3)指名回答(因为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所以老爷爷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妈妈的话。

  4. 文中的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平时,你碰到妈妈在做事的时侯,你是怎么做的?

  三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评。

  四、总结全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五、实践活动:从现在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自己的日记里。

  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我干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片段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l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五)、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从课文中领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等传统美德,并努力发扬这种美德。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内涵。

  【课型选择】

  训练型学习课型。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我注重把读、写、识字三项训练相结合,把识字和读课文融为一体,并为识字设立几个阶梯,从易到难,逐层递进。同时注意对同学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并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理解,请同学先提出问题,自由发言等。同时,我又利用课文特点进行了课文的拓展练习──表演课本剧,并充分放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最后一环书写,还注意对学生的范写指导和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

  课件设计、录音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吗?谁能讲一讲。

  (学生讲)

  师:从三只小猪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那么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谁吗?

  (学生说)

  师:今天呀,大家和老师一同再来学习一个故事《三个儿子》,想学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生字

  学习1:

  打开课文,听录音。

  学习2:

  故事好听吗?你自己再读读,读的过程中,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在课文中圈出要求认的字,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学习3:

  课件一一出示拼音和字,齐读拼音和字。如下:

  jì sǎng līn tǒng huàng diàn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请同学们读出课文中相关的词和句,课件随机变化如下:

  jì sǎng līn tǒng huàng diàn diàn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课件去掉拼音,请同学认读生字词(齐读、开火车读)

  既 然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然后学生可以任意选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学习4:

  画出自然段。

  请六个同学每人读一段,其间老师同学帮助纠正读音。

  再请一个学生整体朗读1~6自然段一次。

  7~11自然段同上。

  12~13自然段同上。

  学习5:

  师:读了这篇课文,喜欢吗?下面我们看将要书写哪些生字?

  课件出示:līn cōng diàn tǒng tíng

  拎 聪 甸 桶 停

  先认读。例如:拎,什么拎?

  (拎东西的拎)

  (教师可以对难认的字进行引导,学习记字的'方法或校正所组的词后书写)

  (先请学生写一写或说一说难写的字,教师进行范写指导和点拨指导)

  强调拎右边令下面有点;聪里左右对称;甸的田字要靠外一些。

  三、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师:上节课学了《三个儿子》这一课,你们觉得三个儿子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

  师:先请同学们读1~6段,找一找三个儿子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并说说)

  学习2: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儿子的?

  (妈妈说的)

  师:谁能读一读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一个同学读)

  师:老师听出他读得非常高兴、愉快,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如果说不出,可以引导。)

  (第二个、第三个儿子同上。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个妈妈的话也很自信,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要显得平静、温和。因为她并没有觉得她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习3:

  师;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没有了,再提出以下问题)

  师:三个儿子真像他妈妈说的那样,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请同学们继续读第7~11段 。

  (自己读,碰到不懂的地方,问同桌,问老师)

  师: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习情况说出下面的话)

  师:这里学习伙伴有几个问题不明白,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

  学习伙伴1:第八段中说一桶水可重啦!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习伙伴2:三个孩子跑来看到奶奶拎着很重的小桶回家时,三个孩子都只做了一件事,做了什么?

  随机课件出示一道练习:

  (读读说说)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只)_______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________。

  引导讨论:你最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扮演妈妈读第12段,请一位同学扮演老爷爷读第13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他们说的话,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根据学习情况,出示学习伙伴帮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为什么老爷爷说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热爱劳动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故事中,我们从第三个儿子身上学到了这种美德。虽然他的外表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可是他的这种优秀品质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三、小结,分角色读课文

  四、课外作业

  组织7个学生表演课本剧。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会表演课本剧,会写2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表演课本剧

  师: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完成好了吗?先在小组里练习一遍后上台表演。

  二、我会写

  教师范写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写剩下的两个词胳膊和晃荡

  (强调胳膊要写的左宽右窄,上下对称,胳字下面的反文要包住下面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