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7-30 23:10:1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锦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吃奶长大。

  4、能认识多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兔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活兔或兔的剥制标本。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的观察兔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的身体特点。

  教师出示观察材料,兔或兔的挂图。

  二、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三、比较猫和兔的异同,揭示哺乳动物的概念。

  1、将兔的特点和前面一课观察过的猫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到课本上。

  2、研讨、汇报。

  3、教师小结。

  像兔和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小动物吃它妈妈的奶长大,叫做哺乳动物。

  四、运用概念判断,认识更多的哺乳动物。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指出课本中的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鸟类和哺乳动物,你能说说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吗?在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研究鸟和哺乳动物,主要是从它们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别的动物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将这些方面特点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

  六、课外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选定一种动物,继续研究它的生活习必性,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教学后记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养小动物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解开一些迷惑,收获一些知识,发现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动物,你们觉得他们有哪些比较有趣的地方没有?有哪些你们还弄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二、收集问题,整理问题。

  1、学生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全记在黑板上。

  2、整理问题:当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剩下的问题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选中问题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确定好他们的探究方法。

  四、课后探究。

  五、记录探究结果。

  六、汇报探究结果。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收集调查各种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桥的历史、种类、功能、造型、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桥的文化的传承。

  (2)通过观察、回忆桥的特征,收集各种废旧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种方法,运用对称、节奏等组合原理创作一座造型美观独特、功能强而适用的桥。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桥在工农业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2、情感目标:

  欣赏讲述收集来的桥的`资料与图片,并能对自己对他人设计的桥进行合理性的评述,并且课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名桥,体会桥的造型美,并感受人类创造的伟大;通过课前的调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桥梁图片课件、拱形瓜皮、钩码。

  学生准备:方便筷子、胶带、厚书、搜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桥梁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了战胜大自然设置的交通障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的劳动,在江河上架设了无数座千姿百态的桥,给人们的出行、交通带来了便利。你看,我国人民在桥梁建筑方面的贡献多大啊!(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桥梁的图片)

  2、桥梁分类

  (1)课件介绍赵州桥、钱塘江大桥、金门桥、立交桥、铁索桥、木桥等国内外著名大桥。

  (2)让学生说出把桥进行分类,可以有哪些标准。(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

  (3)你能说出桥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作

  3、比较它们的坚固程度。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桥?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么?怎样比较三座桥的坚固程度?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学生制作.

  (4)学生展示桥梁并测试承重。

  (5)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三座桥的承受力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课所学的知识解答。

  (6)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4、总结

  (1)教师出示瓜皮拱,向学生介绍下节课任务。

  (2)你认识哪几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记下它们的名字,了解这些桥梁的类型、建造历史、所在位置和桥梁特征。

  板书:

  梁桥

  建桥梁 : 拱桥

  吊桥

  反思:

  本节课自我感觉不太成功,缺点很多。第一、紧张。本来在桥梁类型介绍后应该是桥梁的分类,结果这个环节被忘掉。第二、课件出示的不够及时,桥梁分类的总结课件和后来的桥梁实验结论的课件出示的都不及时。第三、实验指导不够到位。在这之前,用一节课来指导学生先做桥梁了,但是真的听课时,效果没有预期的好。总之,还是自己准备不充分。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4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 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 、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圈数、 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 、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 、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 、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学生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学生看书第 44 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观察金鱼吃食等活动,尝试用动作表现金鱼吃食的样子。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并学习短句“这边吃吃,那边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鱼爱吃鱼虫,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动准备:

  1. 鱼虫干若干份,放在小盘中备用。

  2. 教学桌上摆放一缸鱼。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示范喂金鱼吃鱼虫。

  (1) 你们知道小金鱼爱吃什么吗?

  (2) 小金鱼,你喜欢吃什么呢?(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告知幼儿,我们最爱吃小鱼虫。)

  (3)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鱼虫干,示范喂小金鱼,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如何取少量的鱼虫喂金鱼。(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几粒鱼虫干。)

  (4) 将鱼虫干放入鱼缸后与幼儿共同仔细观察小金鱼吃食。

  3. 幼儿自由喂食,观察鱼吃食的动作。

  (1)教师:小金鱼吃鱼虫真可爱,你们也来喂一喂,看一看。

  (2)将鱼虫分发到幼儿桌上,指导幼儿少量喂食。

  4.幼儿喂小金鱼,教师巡回指导这距离仔细观察金鱼的活动。

  5.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

  6.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反馈幼儿的喂食活动,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22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锦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集锦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吃奶长大。

  4、能认识多种常见的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兔的生活习性的图片,活兔或兔的剥制标本。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的观察兔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的身体特点。

  教师出示观察材料,兔或兔的挂图。

  二、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板书到黑板上。

  三、比较猫和兔的异同,揭示哺乳动物的概念。

  1、将兔的特点和前面一课观察过的猫比较,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到课本上。

  2、研讨、汇报。

  3、教师小结。

  像兔和猫这样的动物,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长毛,胎生,小动物吃它妈妈的奶长大,叫做哺乳动物。

  四、运用概念判断,认识更多的哺乳动物。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指出课本中的这些小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五、单元小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鸟类和哺乳动物,你能说说这两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吗?在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研究鸟和哺乳动物,主要是从它们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研究的。在以后研究别的动物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研究,并且可以将这些方面特点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

  六、课外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选定一种动物,继续研究它的生活习必性,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教学后记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家养小动物的认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解开一些迷惑,收获一些知识,发现一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初步的.了解了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的动物,你们觉得他们有哪些比较有趣的地方没有?有哪些你们还弄不明白的地方没有?

  二、收集问题,整理问题。

  1、学生发言,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全记在黑板上。

  2、整理问题:当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剩下的问题中值得探究的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

  三、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选中问题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怎样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确定好他们的探究方法。

  四、课后探究。

  五、记录探究结果。

  六、汇报探究结果。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收集调查各种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桥的历史、种类、功能、造型、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桥的文化的传承。

  (2)通过观察、回忆桥的特征,收集各种废旧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种方法,运用对称、节奏等组合原理创作一座造型美观独特、功能强而适用的桥。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知道不同的桥在工农业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桥承受力最大,是最结实的一种桥。

  2、情感目标:

  欣赏讲述收集来的桥的`资料与图片,并能对自己对他人设计的桥进行合理性的评述,并且课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标:

  (1)通过欣赏中外名桥,体会桥的造型美,并感受人类创造的伟大;通过课前的调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桥梁图片课件、拱形瓜皮、钩码。

  学生准备:方便筷子、胶带、厚书、搜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国桥梁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了战胜大自然设置的交通障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的劳动,在江河上架设了无数座千姿百态的桥,给人们的出行、交通带来了便利。你看,我国人民在桥梁建筑方面的贡献多大啊!(课件出示我国古代桥梁的图片)

  2、桥梁分类

  (1)课件介绍赵州桥、钱塘江大桥、金门桥、立交桥、铁索桥、木桥等国内外著名大桥。

  (2)让学生说出把桥进行分类,可以有哪些标准。(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

  (3)你能说出桥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作

  3、比较它们的坚固程度。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桥?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么?怎样比较三座桥的坚固程度?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3)学生制作.

  (4)学生展示桥梁并测试承重。

  (5)组织学生研讨:为什么三座桥的承受力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前两课所学的知识解答。

  (6)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实验结论

  4、总结

  (1)教师出示瓜皮拱,向学生介绍下节课任务。

  (2)你认识哪几座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记下它们的名字,了解这些桥梁的类型、建造历史、所在位置和桥梁特征。

  板书:

  梁桥

  建桥梁 : 拱桥

  吊桥

  反思:

  本节课自我感觉不太成功,缺点很多。第一、紧张。本来在桥梁类型介绍后应该是桥梁的分类,结果这个环节被忘掉。第二、课件出示的不够及时,桥梁分类的总结课件和后来的桥梁实验结论的课件出示的都不及时。第三、实验指导不够到位。在这之前,用一节课来指导学生先做桥梁了,但是真的听课时,效果没有预期的好。总之,还是自己准备不充分。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重点: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难点: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都带来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1)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来,我们光说还不行,还需要同学们亲自来实践!你们小组商量一下,种什么好呢?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篇4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变化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变化;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研究,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学生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加以研究,汇报交流,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电池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办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 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 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 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 、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领比较强呢?

  2 、估计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增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 、总结并且板书学生意见 :导线圈数、 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一个实验来试试看吗?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 1 、只能改变一个单一因素。

  2 、如何改变这个因素。

  3 、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实验,发现你猜测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变化: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学生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发现的现象的原因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 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则改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学生改装的经验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学生看书第 44 页,简单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观察金鱼吃食等活动,尝试用动作表现金鱼吃食的样子。

  2. 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并学习短句“这边吃吃,那边吃吃”“上面吃吃,下面吃吃”。

  3. 初步知道金鱼爱吃鱼虫,但是要少量喂食。

  活动准备:

  1. 鱼虫干若干份,放在小盘中备用。

  2. 教学桌上摆放一缸鱼。

  活动过程:

  1. 创设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教师示范喂金鱼吃鱼虫。

  (1) 你们知道小金鱼爱吃什么吗?

  (2) 小金鱼,你喜欢吃什么呢?(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告知幼儿,我们最爱吃小鱼虫。)

  (3)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鱼虫干,示范喂小金鱼,并引导幼儿尝试学习如何取少量的鱼虫喂金鱼。(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几粒鱼虫干。)

  (4) 将鱼虫干放入鱼缸后与幼儿共同仔细观察小金鱼吃食。

  3. 幼儿自由喂食,观察鱼吃食的动作。

  (1)教师:小金鱼吃鱼虫真可爱,你们也来喂一喂,看一看。

  (2)将鱼虫分发到幼儿桌上,指导幼儿少量喂食。

  4.幼儿喂小金鱼,教师巡回指导这距离仔细观察金鱼的活动。

  5.交流、表达自己的观察。

  6.教师以小金鱼的口吻反馈幼儿的喂食活动,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