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4 23:13: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石头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探索石头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 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5-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有趣的硬币_中班科学教案03-08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草莓》02-2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蚂蚁》02-0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纸》04-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08-05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买菜》01-19

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01-1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植物》09-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捉蚂蚁03-06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三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主题的产生

  在组织户外活动时,一群男孩子在草坪中发现了几只黑灰色的小虫子,一碰它们就蜷缩成一团,像个小西瓜。就此孩子们产生并提出许多问题,“西瓜虫”成为他们每天关注的热点。天生对昆虫的好奇与喜爱,恰好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契机。活动一虫子的名字

  (一)活动目标

  1、观察虫子的外型特征,发挥想像力,为虫子起一个险当的名字。

  2、初步学会调查,并能讲述调查结果。

  3、激发对虫子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与实录

  1、活动过程:

  (1)观察虫子,起名字。

  (2)学名、俗名的调查活动。

  (3)关于虫子名字的口头报告。

  2、活动实录:

  (1)教师适时提供放大镜,引导孩子观察、讲述。孩子们把虫子放在手里,拿着放大镜观察、引逗。激烈地争论其名字:

  “一动,就变成小球,像个地球,叫它地球虫吧”;

  “不对,像个皮球,叫皮球虫”;

  “身上有7条花纹,叫七纹虫”;

  “有十四条腿,应该叫多腿虫”;

  “特像个小西瓜,叫它西瓜虫吧”……

  孩子们经过商讨,达成统一意见,暂且称为“西瓜虫”。

  (2)教师引导孩子调查“西瓜虫”的.学名、俗名。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纷纷将家长请进幼儿园,一同观察西瓜虫,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西瓜虫的学名和俗名。

  星期天,让家长陪同去新华书店、图书馆、上网查询有关西瓜虫的资料。

  (3)教师鼓励孩子积极地口头表述调查情况。

  苑金浩说:“奶奶不叫它西瓜虫,而叫它‘衣毛虫,,因为它生长在烂草里、长毛毛的地方。”老家是东北的刘威全说:“它叫‘潮虫’,我妈妈叫它‘潮湿虫’。”

  关于西瓜虫的学名查了许多资料未查着。

  3、延伸内容:

  (1)查阅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让孩子们讨论西瓜虫的特征——假死性。

  (2)采访西瓜虫为什叫潮湿虫,让幼儿探讨西瓜虫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

  (三)活动反思

  在为西瓜虫起名字这一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观察、表达的机会。幼儿对西瓜虫的外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产生了新的疑问——西瓜虫为什么会变成西瓜、为什么又叫潮湿虫。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列出,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将活动丰富多样化。

  小知识

  为什么西瓜虫变成西瓜

  如果发现了西瓜虫,只要稍稍动它一霞,它就会把身字蜷缩滚成一团,非常有趣。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假死。

  假死是昆虫躲避敌害的一种方法,这是西瓜虫自我保护呢!——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不锈钢的勺子;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

  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

  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

  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

  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

  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

  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

  师: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

  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

  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

  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你们觉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

  师: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这个字(凹)读“aO”,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这个字(凸)读“tu”,它可以用来形容勺子的哪一面?(教师手指勺子的两个面,幼儿说出名称。)

  4.集体猜想并记录

  师:知道了凸面和凹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就能说得更清楚。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变长等)。

  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

  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

  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师: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的,镜子里的你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人们还特意制作了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们叫做哈哈镜。

  三、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处。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

  师: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

  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活动点评

  方景融老师每一次展示的活动都会给我惊喜,这一次也不例外,整个教学给我的感觉是“轻松”和“高效”。

  一、“轻松”——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1.生活化。利用幼儿平时生活中已有的照镜子经验,让幼儿对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勺子进行观察探究,发现哈哈镜的秘密,由此切身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2.活动性。教学中所揭示的勺子凹凸面显像的变形特点,都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的'。同时,幼儿通过对记录表中猜想与动手结果的比较,自己不断获得科学的结论。

  3.游戏性。教师引导幼儿用“玩”的心态对待科学学习,如“我们来玩一个照镜子游戏”,“玩玩勺子,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始终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进行观察、发现。

  二、“高效”——以教师为主导的精神得到了恰当落实

  1.提升性。本次教学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上,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高度,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高出幼儿原有发展水平的提问;教师介绍“道路安全转角镜”,让幼儿了解还未接触的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凹凸”,给幼儿更加确切的概念支撑后面的探究表达等。这样的教学能真正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经验。

  2.拓展性。当幼儿发现勺子里的本人变形后,教师有意识地用“如果你把勺子放得远一些和近一些,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以此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变化探究条件,发现不同的变形特点,拓展幼儿原本不会关注到的认知经验。

  3.持续性。在教学中,方老师不仅关注幼儿科学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幼儿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奠基。如特别注重幼儿“爱观察、爱发现”意识的培养;关注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尤其注意对幼儿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较高质量地支持、引导和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石头的作用。

  2、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探索石头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感受、观察石头

  2、各种各样的石头

  3、图片

  4、成品石头 比如:石臼、假山、磨轮。

  活动过程 :

  1、出示各种成品石头。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好东西,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看看吧!

  2、欣赏各种成品石头

  (1)教师分别介绍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教师提问:这些东西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出示石头

  (1)昨天我们玩过的石头都有什么形状的?

  (2)昨天我们摸过的石头有什么感觉?(请每个幼儿都能感受石头的粗糙、光滑)

  (3)石头都有什么颜色的?

  教师总结: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颜色也有很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头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讨论

  教师:石头都能干什么?

  5、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图片了解石头的作用

  6、出示石头小路

  (1)教师请幼儿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儿感受石头小路。

  (2)提问: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觉?

  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幼儿用石头搭东西什么都可以发挥幼儿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