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童年时期,每个儿童都有许多玩具陪伴左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玩具、遥控玩具已比比皆是,家长不惜代价为孩子购买。但我们身边的经常见到的一些材料却被忽视,如:报纸、纸箱、塑料瓶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报纸也好玩”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废旧报纸的多种玩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废旧报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的能力、跳的能力以及各种运动能力。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及活动中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废旧报纸若干,将每张报纸卷成小棒。
音乐材料,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报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活动身体,做热身操。(反复两遍)
(评析:教师利用简短的几句话,既交代了本节课任务,又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实践活动,探索报纸的玩法
教师请幼儿将报纸打开,在场地上自由坐下:“孩子们,刚才大家跳舞跳得真好,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
1、引导幼儿讨论:“报纸可以怎么玩”?
教师:“咦,孩子们,刚才我们的小棒怎么不见了”?(幼儿回答)
教师:“报纸可真有趣啊,我们想想报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报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报纸玩得最高兴。
2、自由玩报纸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玩报纸,刚开始可以探索一个人玩报纸的方法,然后探索两个人玩报纸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许多个人一起玩报纸的方法。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评析:报纸的玩法不是灌输给幼儿的,而是幼儿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讨论出来的,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游戏练习
*一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当作小河跳着玩。
*两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做成小路,走着玩。
*多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连成长城走着玩、做成小球踢着玩、做成木桩跳着玩……
(评析:幼儿玩自己想出的游戏,兴趣非常浓厚,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发展了幼儿跳的能力、平衡协调能力。)
延伸活动
谈话:我们和报纸玩了很多游戏,你还能想出和报纸新的玩法吗?表扬幼儿自己创造的玩法,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把报纸怎么办呢”?(幼儿回答)教师:“对,我们一起把报纸带回家,再和报纸玩游戏吧!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玩法”。
(评析:与报纸的玩法不仅仅是文中的几种,鼓励幼儿创造性的玩,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幼儿将报纸收集在一起,能让幼儿形成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运用多种方法体验不同纸质的响声。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课前认识各种纸
2、物质准备: 卡纸、皱纹纸、亮金纸、报纸等;纸杯、皮筋、剪刀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的'纸,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纸?
2、体验操作
1、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使纸发出声音
2、比较相同纸用不同方法发出的声音一样?
3、比较不同纸用相同的方法声音一样?
3、动手制作“纸乐器”,鼓励幼儿大胆利用辅助材料进行制作
4、幼儿为歌曲伴奏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继续探索能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并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合作演奏。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桔子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根据桔字的颜色匹配,感知桔子的颜色差异。
3、尝试由外向里剥桔子,感知桔子和吃桔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桔子(桔色和绿色的)、一个布袋、桔色和绿色的软垫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出示袋子)瞧!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一猜来告诉大家。
(打开袋子)桔子宝宝要和我们小朋友来交朋友了,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桔子宝宝。2、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感知桔子。
(1)看:桔子宝宝穿着漂亮的外衣,看看你的桔子宝宝穿的'是什么颜色的外衣。(请幼儿说一说,认识桔黄色。)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桔子宝宝是圆圆的,有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有的是桔黄色的。
桔子宝宝想回家了,桔子宝宝说:“我的家是和我的颜色一样的。”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你的桔子宝宝是绿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你的桔子宝宝是桔黄色的那它的家就是什么颜色的?”
瞧!那边就是桔子宝宝的小家,快去帮桔子宝宝找家吧!找到家后就坐下来。 (2)摸:桔子宝宝真可爱,我们来摸一摸桔子宝宝,在摸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丰富词汇: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小结:桔子宝宝摸上去软软的,有点粗糙的。
(3)闻:桔子宝宝真香呀!我们一起来闻一闻,有没有闻到桔子香呀?
(4)尝一尝:桔子宝宝里面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的外衣脱了来看一看。
找到小肚萕,挖个小洞洞,脱下小外衣(一边念一边拨),来我们一起为桔子宝宝脱外衣吧。
分开来看看,和老师一样一瓣一瓣分开来,有多少瓣呀?(许多)原来桔子里面是一瓣一瓣的,把一瓣桔子举起来看看象什么?(月亮、小船……)说得真棒,奖励你把桔子吃了,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吃吗?是什么味道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
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反思: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案
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D检验D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引导幼儿发现盐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乐于表达、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培养探索意识和动手操作努力。
二、准备:
1、水杯、鹌鹑蛋、小勺每人各一份,放入操作盘中。
2、盐一盆,抹布一块,每组一份。
3、鹌鹑头饰一个。
4、清水一盆,空盆一只(备用)
三、过程:
1、故事引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蛋宝宝历险记》。一天,天气真好,许多蛋宝宝出门去玩。它们看看花,看看草,真高兴呀!走到小河边,一个蛋宝宝说:“哎呀,天气太热了,我去洗个藻。”说者“扑通”一声跳进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宝宝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清水姐姐听到了,马上使劲地把蛋宝宝往上托。可惜清水姐姐的力气太小了,蛋宝宝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沉。这时候,来了许多的盐哥哥,它们跳进水里,和清水姐姐一起转呀转,转呀转……最后,你们猜,盐哥哥能不能帮助蛋宝宝浮出水面来呢?
2、试一试
蛋宝宝到底有没有得救,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一讲
教师戴鹌鹑头饰,引导幼儿讲一讲:
1)蛋宝宝有没有得救?是谁救了他们?
2)盐哥哥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盐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4、延伸:在区角里再来试一试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溶解在水里后也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狐狸和狼,使幼儿能区分狐狸和狼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外型特征,并了解它们的共性。
2、丰富词:群居、野兽。复习词:狡猾、蓬松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狐狸和狼
活动过程
一、介绍狐狸
1、提问:
(1)什么动物是很狡猾的?(出示狐狸图片)
(2)狸什么地是很狡猾的?
教师小结:狐狸会装死,会用尾巴把脚印扫掉,会放臭气熏人,会守在兔子洞口,会游水偷鸭子吃,
狐狸知道猎人来捉它时还会把放出的臭气除掉。
(3)狐狸住在哪里?吃什么东西?
(草原、树林,专吃兔、鸡、鼠)
二、讲故事:狐狸的一家
三、用比较的'方法介绍狼
1、出示狼的图片:这是什么动物?
2、比较狼和狐狸的不同点
(1)狐狸喜欢吃鸡、兔,狼喜欢吃什么?
(2)牛、马的力气、身体都很大,狐狸吃不下,狼怎么吃得下?
(狼的身体比狐狸大,狼是一群一群出来找食的)
(3)狼和狐狸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大小、尾巴)
3、教师小结
(1)不同点
狐狸:狡猾、是一只或两只生活在一起,吃兔、鸡等小动物,尾巴蓬松。
狼:冬天群居,吃鸡、兔、羊、牛、马等动物,尾巴像条绳子,向下垂。
(2)相同点:狐狸和狼都吃动物的肉、都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是晚上出来找东西吃,都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养的,所以它们都是野兽。
四、思考提问:
狐狸和狼谁凶?谁比狼还凶?(老虎、狮子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壮壮小朋友问我:“蚯蚓是昆虫么?蝴蝶是不是益虫?”针对幼儿期孩子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现在孩子受到太多人的关爱,却很少意识去关心和爱护别人,结合“昆虫”主题活动。因此,我设计“小蜜蜂请客”这个故事,教幼儿在知道昆虫特征的同时还教育幼儿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爱护,萌发互爱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特征,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2、体验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了解昆虫的特征
难点: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各种昆虫胸针,课件,谜语,图片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a、猜谜语:黄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小朋友都认识它,喜欢它。猜猜它是谁?”“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辱它,它就戳一枪(小蜜蜂)。”
b、黄老师:“小蜜蜂今天要请客,你想知道为什么嘛?小朋友请看自制的动画片《小蜜蜂请客》。”
2、幼儿看图讲述
a、黄老师:“大树爷爷见过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上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b、黄老师:“小蜜蜂为什么不请青蛙,蜘蛛和蚯蚓?”孩子:“青蛙和蚯蚓虽然专为人们做好事,可是它们都不算昆虫,所以不请它们参加晚会。”
c、黄老师:“小蜜蜂忙了一天都请了哪些客人,都有哪些共同点?”孩子:“有萤火虫,花大姐,螳螂,蜻蜓。它们都是昆虫,是益虫。”
d、幼儿交流
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益虫和害虫告诉身边的伙伴。
3、情感教育
a、请幼儿描述自己过生日请朋友的高兴心情。
b、讨论:过生日为什么要请朋友呢?孩子:“朋友要相互关心,爱护,分享快乐。
c、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表演(最后一段故事情节)。
(附:小蜜蜂忙了一天,请来了许多客人。晚会开始了,萤火虫点亮了一盏盏灯笼,花大姐吹着喇叭,螳螂敲大鼓,蜻蜓和蜜蜂高兴地跳舞,大家唱起了欢乐的歌:“夏天到,夏天好,花儿开,草儿摇,昆虫一家多热闹,今天益虫都请到,保护庄稼酿花蜜,我们个个本领高。)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表演故事给同伴欣赏。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02-24
科学的活动教案05-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