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镜子的反光现象,知道许多物体都能形成光斑。
2.初步感受光源、镜子、光斑的关系。
3.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形状不同:圆形、方形等;)
2.准备若干可以反光的和不可以反光的物品摆放在活动室周围,如:不锈钢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其他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
3.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室内有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1.游戏:镜子和光。
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2.提问与交流:
(1)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
(2)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3)光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镜子的形状和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一样!
二、引导探索——哪些东西能形成光斑?
1.引发幼儿回忆、讲述已有经验。
请你们想一想,除了镜子,还有没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一照就形成光斑呢?
2.幼儿寻找可以反光的物体。
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你们去玩一玩,看一看哪些东西也能形成光斑?
3.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和指导。
4.组织幼儿交流
(1)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够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在墙上形成光斑呢?
(2)他们有什么秘密呢?
三、深入探索——还有哪些光源也能使镜子形成光斑?
1.提出疑问:手电筒照在镜子上是不是也会有光斑呢?(幼儿猜测)
如果能产生光斑,形成的光斑亮度一样吗?
2.幼儿探索和交流
教师小结:原来亮度强的,照人明显的物体,形成光斑的亮度也强。
四、延伸活动:
找寻生活中还有哪些光源能形成光斑?光斑的形状能否有变化?
教师评语:
教师能充分调动孩子进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活动过程富有游戏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爱鸟,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2.感知鸟的多种多样,认识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鸟叫的磁带。
2.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1.出示小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它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猜猜它是谁? 、
2.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教师:你听到小鸟在唱些什么吗?
二、观察小鸟,感知鸟类的`多种多样。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教师:你喜欢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鸟?
2. 幼儿自由观察室内鸟及其相应活动的教学挂图,认认自己熟悉或喜爱的鸟。
教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三、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1.观察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对人类的用处。
教师: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2.介绍 "爱鸟周"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3.小结。
教师: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魔术技法:“假动作”。
2、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感受魔术带来的欢乐。
教学准备:
彩色纸若干、背景音乐、教学课件、幼儿观看过各种魔术表演
活动重难点:撕小兔和探索魔术表演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法、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纸,看,我把它变成了一只小兔子。我是用什么办法把它变成兔子的?(撕)
2、 请小朋友们也来撕一撕,把它变成这样一只兔子。”
(幼儿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帮助操作中有困难的小朋友,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撕兔子耳朵的方法。)
师:先撕完的小朋友可以试一试用什么办法让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
3、交流与探索。
师:你用了什么办法使兔子耳朵动起来?(可以吹、用手拨动、跑起来等方法)
小结:你们想了很多办法,可以用风的力量让兔耳朵动起来,还可以用手,真动脑筋!
二、变魔术游戏。
1、教师示范变魔术。
师:今天我要用魔术让小兔子耳朵动起来,(教师假装从空气中抓了一根线)你们猜我手里抓了什么?
师:这是一根神奇的透明的线,(穿到兔子耳朵里),现在我要拉动这根线,你们觉得兔子耳朵会动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提问:小兔子的耳朵动起来啦,我的魔术厉害吗?请你为我鼓鼓掌。我是怎样让兔子耳朵动起来的?
师: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这个魔术表演?
2、幼儿初次探索“拉线”,讨论操作结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做出“引线”的动作,感受表演的乐趣)
师:为什么你的兔子耳朵动不了呢?
教师展示小兔子的背面: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除了纸没有全部撕下来,还有一个什么秘密?(拇指在动)。
3、再次操作,探索让小兔耳朵动起来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魔术的秘密,刚才纸撕掉的可以去换一张纸,看看这一次你的小兔子耳朵能不能动了?
幼儿再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表现,收集问题。
师:我看到有个小朋友的`也用手去拨中间的纸片,可是兔子耳朵还是不动,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要往下拉动纸片才能使兔子耳朵动起来。
4、探索控制兔子耳朵的方法。
师:这次我们要让小兔子听话,请你试试让左边耳朵动一动的方法,右边耳朵动一动的方法,两只耳朵一起动。
集体表演:我们学了新魔术,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三、活动延伸。
1、 师:我看到大家都成功了,大家都很棒!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小朋友,为什么老师要说引一根神奇的线呢?
师小结:那个神奇的线是魔术师们经常在变魔术时做的假动作。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魔术表演,请小朋友也来火眼金睛,找一找魔术中的假动作。
延伸与小结:大家可以回家以后把这个魔术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水果的内部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示做记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水果的外部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不同水果的味道有初步的体验。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实物,塑料刀、记录表。
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切开的梨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1.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很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逐一出示水果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发现不同水果外形也不同。
(1)师:你们看看这些水果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像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说的真棒,苹果的形状像爱心,香蕉像弯弯的月亮。
二、集体探究梨的内部结构。
1.猜想。
(1)师:那这些水果的内部和外面会是一样的吗?它们的内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猜猜。(幼儿回答)
(2)师:老师这有一个梨,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才知道梨里面的样子呢?(幼儿回答)
(3)师:对了,可以用刀切,那我们可以怎么切?
(4)师:对了,可以横切,也可以竖切。(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在展示板的表格内用"i"表示竖切,用"-"表示横切。)
2.探究一:梨的竖切面。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梨竖着切开后里面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什么?(教师示范,有观察并回答)
(2)师:竖着切开的梨是半圆形的,里面有种子。它们是怎么排列的?种子在梨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3)师:种子是在梨的中间左右排列。
3.探究二:梨的横切面。
(1)师:如果把梨横着切会和竖着切的形状会一样吗?(幼儿猜想)
(2)师:你们看,横切开后变成什么形状了?(幼儿回答)
(3)师:对了,是圆形的,再仔细看看,里面的梨核像什么呀?(幼儿回答)
(4)师:对了像小花,每片"花瓣"里藏着是什么?(幼儿回答)
(5)师:花瓣里藏着种子,种子的数量和"花瓣"的数量是一样多的。
4.探究三:竖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1)师:刚才我们把梨用横切和竖切的方式切开了,那竖切面和横切面出来的切面一样吗?(幼儿回答)
(2)师:对了,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哪里不一样。(出示教育挂图"切开的梨子",引导幼儿从外形轮廓、梨核、种子三方面寻找不同。)
(3)师:对了,横切的外形轮廓是圆形的,梨竖切的.是半圆形的
三、分组探索不同水果的内部形态。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2个苹果和2个猕猴桃,一把水果刀,一张泥工板,一张记录单、笔、盘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用刀对苹果和猕猴桃进行横切和竖切,看看它们的内部特征是什么形状的,并在记录单上画出来。
2.提出要求。
师:现在老师有几点要求,小朋友在操作时要注意用刀安全,不可以拿水果刀和别人开玩笑;水果要在泥工板上切,切开后的水果不能吃要放在盘子里。
3.幼儿自由探索。
4.分享交流。
(1)师:刚才小朋友都对猕猴挑和苹果进行的探索,现在请你们说说你切出来的猕猴挑和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2)师:横切的猕猴挑和苹果都是圆形的,竖切的猕猴挑和苹果都是半圆的。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你们发现了很多水果的秘密,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奖励给你们,一起品尝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让幼儿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并做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四种桥面:单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双层纸制的平面桥面;单层纸弯成的单孔拱形桥面;单层纸折成制的`梯形桥面。
2、乐高积木人手一份
3、记录表格人手一份
关键点:初步了解桥面的形状、桥墩的疏密等因素对桥的承重力的影响。
活动过程:
流程图 操作要点
一次尝试
桥面与承重
1、出示四种不同桥面的桥,幼儿观察它们的异同。
2、设疑:在这四种桥上放乐高积木,那种桥上能放得最多。
(幼儿猜测并说理由)
3、介绍记录表及记录方法。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多?哪种桥上放的积木最少?为什么同样大小的桥面,不能放一样多的积木?
6、小结提升: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重量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二次尝试
桥墩与承重
1、幼儿观察两座桥墩距离不同、桥面相同的桥。
2、设疑:这两座桥上放积木,能放得一样多吗?
3、幼儿提出各自假设。
4、幼儿操作尝试并记录。
5、讨论:为什么这两座桥不能放同样多的乐高积木?
6、小结提升:桥墩距离大,承受重量的本领小;桥墩距离大小,承受重量的本领大。
延 伸
鼓励再探索
1、设疑:在同一座桥上放积木,集中放可以放得多,还是分开放可以放得多,请你们在区角活动时去试一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名称:《数花灯》
二、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提高幼儿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能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三、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花灯图片。
游戏音乐磁带。
火车头的标志。
四、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将小椅子分成7组,纵向一字排开,每组7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帖有火车头的.标志。
基本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各自坐下,相互说出自己是在第几车厢的第几个坐位上,如:我坐在第三节车厢的第四个座位上。游戏反复进行。
看花灯。分别出示各种不同灯的图片,启发幼儿说出各种灯排第几,再启发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说出每盏灯的位置。
幼儿再随音乐做“坐上花车去看灯”的游戏。
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讲评幼儿表现。
五、活动延伸:日常生活,如排队、游戏比赛活动中可渗透序数教学。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探索各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3、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工具:小勺、碗、塑料小刀、筷子等。
2、橙子若干。
3、中号透明塑料量杯;大号塑料量杯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你们喝过果汁吗?好喝吗?你知道果汁是怎样来的吗?
2、请幼儿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工具,并初步设想自己会怎样来运用这些工具来榨取果汁。
3、幼儿自由分组开始榨果汁。
(1)教师指导幼儿能够运用工具榨取果汁。
(2)鼓励幼儿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榨取果汁。
(3)提醒幼儿将榨出的果汁放入量杯中。鼓励幼儿能够榨出更多的果汁。
4、讨论: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来榨果汁最方便,哪种方法榨出来的果汁最多。
5、品尝自己榨的果汁,享受劳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对于一些科学活动,要让幼儿大胆尝试,从操作中获得知识,这样比只靠教师的传授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幼儿获得的知识更直观,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我们更要相信幼儿的能力,要多放手,而且教师选择的主题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目标:
1. 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 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 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 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 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 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 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 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反思:
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9-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11-17
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春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中班科学影子活动教案02-0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肥皂01-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花猫钓鱼》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