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探索自身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
活动准备:
1、红色印泥若干盒:白纸,抹布若干。
2、放大镜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给幼儿讲一个关于用指纹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儿观察指纹的兴趣。
二、展开部分。
(一)印指纹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观察指纹
1、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和纸上的指纹印,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
2、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指纹印,说说每个人的指纹有什么不同。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1、出示老师们的两种较为典型的指纹印,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差异,找一找自己指纹的特征。
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纹永远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来辨认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
3、还有什么用处?老师出示图片 ——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4、还有什么东西像指纹一样有一些纹理?
四、进行指纹印画
1、引导幼儿指纹印画。
2、幼儿互相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故事课件。
2、各种水污染现象的课件。
3、河流的背景图。
4、各种污染水及保护水资源的小卡片。
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了解水被污染会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提出悬案,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讲故事的前半部分,提问:“河里的小鲤鱼突然中毒了,谁是凶手呢?”请幼儿当法官找出毒害小鲤鱼的凶手。
2、利用故事及课件,了解水污染的情况
(1)请幼儿观看故事课件,完整的听故事,找出答案:“谁是凶手?黑熊这样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请幼儿联系身边生活,说一说水污染的危害:
“小朋友想一想水被污染了,会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3、播放水污染的'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感知水污染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危害
图一:漂满油污的水面;图二:工厂排出的废水;图三:填埋的水库;图四:水面上漂着的死鱼。 (图略)
小结: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水里的小鱼、小虾等就会死掉;人们喝了污染的水,也会生病。
4、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如果水被污染了,对我们危害很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多在河边种植树木;不要在河边大小便;不要往河里仍垃圾。)
5、利用游戏,复习巩固
发给每一位小朋友一张卡片(有污染水资源的,有保护水资源的),请幼儿贴在相应的河流背景上。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 的设计。教师将事先了解准备的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及图片,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分享与交流。同时,教师还结合带悬念的、侦探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帮助伤心的鲤鱼找到罪魁祸首的欲望,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征。当然,若活动前能让幼儿一起参与或各自回家准备相关资料,那分享的效果会更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爱跳舞的葡萄干》活动中所需的材料简单:是生活中常见、小朋友爱吃的一些零食;步骤简单,适合幼儿操作;现象易于观察,神奇,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活动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发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并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3、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及难点:
让幼儿认真观察活动操作及产生的现象,主动地参与活动;让幼儿对最后产生的结果及现象有初步理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
2、环境准备:椅子、实验操作台、黑板
3、教具准备:轻音乐、课件、4个小杯子、各种零食、大雪碧4瓶
4、学具准备: 透明小水杯12个、4种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黄豆、葡萄)、幼儿记录表12张、笔12支、托盘12个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经验进行导入:
1、试一试: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幼儿思考问题(1)比较大小和相应的重量?
(2)属于记录表中的哪种食物?
2、尝一尝:请幼儿尝试一下几种不同食物,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3、看一看:老师示范将葡萄放在汽水中,让幼儿仔细观察现象。
幼儿思考问题(1)幼儿猜测哪些会和葡萄一样“跳舞”(一会沉一会浮)呢?
(2)引导幼儿与同伴讲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儿实验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
(2)教师介绍科学实验记录方法。
(3)幼儿实验操作,探索各种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记录。
2、说一说:实验结果交流与验证
(1)结合实验记录表,与同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
(2)结合大记录表的统计结果,教师与幼儿进行实验结果验证,帮助幼儿发现汽水里气泡的作用。
三、教师小结: 浮沉现象原理在现实科技中的运用。
活动延伸:
科学区:请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头等)会不会也在汽水里跳舞。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几种果核,了解它们的特征,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2、学习分类,观察比较果核的不同。
3、在集体前面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各种果实的果核
二、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秋天到了,有很多的水果都已经成熟了,小朋友在秋天的时候都吃过哪些水果呢?
2、教师:在我们吃的水果的'里面会有什么呢?(果核)
3、教师:小朋友们都吃过哪些水果里面会有果核呢?它们的果核都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吃到过的果核。)
(二)引导幼儿观察果核,说出它们的特征,并比较不同。
1、教师出示各种果核,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看,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不同的果核,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都是哪种水果或者食物的果核呢?比一比、看一看,它们有哪里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大胆描述它们的牲,比较差异。
教师:这些果核它们又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
(三)巩固幼儿对果核的认识。
1、教师请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给果核找家。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画面里都有哪些水果呢?里面还有很多的果核,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果核都是住在哪个水果宝宝里面呢?
2、请幼儿先说一说这些果核都住在哪个水果宝宝家里,再把它们连起来。
(四)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果核,以后小朋友们在吃水果的时候也可以去多多观察,看看这是什么水果,水果里面的果核又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一说。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能积极探索不同玩具动起来的秘密。
⒉学会分享,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师幼共同收集各种会“动”的玩具,如惯性、电动、拖拉、机械(条)、遥控、声控等,数量与幼儿人数相仿。活动前统一放置在玩具柜上。
⒉在活动室内留出较大的空间,以便幼儿分散玩玩具。
活动过程:
一、我带来的玩具
⒈宝贝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现在请你们玩一玩自己的玩具。
⒉说一说你带来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二、玩具“动起来”的秘密
⒈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待会说一说你们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⒉请大家交换玩玩具。
⒊想一想你换了一个什么玩具?你能找到它们“动”的.秘密吗?
⒋看看、说说玩具“动”的原因:
⑴有些玩具需要用电池,电池里的电能使它们动起来。(请带来电动玩具的幼儿展示玩具,并找找电池存放的位置)
⑵有些玩具有神奇的“发条”,拧紧发条,松开手,玩具就动起来了。(请带发条玩具的幼儿演示发条玩具的运动状态)
⑶有些玩具有一条绳子,拉动绳子,玩具就动了;有的玩具用手一推,它就向前走动了。(清代相应玩具的幼儿演示玩法)
三、我把玩具送回家
⒈请大家重新找一个好朋友一起玩一玩玩具,相互交换后把玩的方法也介绍一下。
⒉我们都知道了玩具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也不一样,现在玩具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宝宝们都把玩具送到家了,真棒!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9-0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2-0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11-17
风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春笋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1-16
中班科学影子活动教案02-04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吹泡泡教案12-27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肥皂01-0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花猫钓鱼》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