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
(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冬天还是喜欢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5.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
最后欣赏散文《夏天》、《小雪花》。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清楚地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相应的本领,培养记忆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2.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解决困难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四种动物(猫、狗、马、大象)的图片,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名称--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 今天听的故事,是关于一只小羊和一只大灰狼的,你们猜他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2. 那小羊会被狼吃掉吗?
过渡语:小羊究竟会不会被狼吃掉?谁会来帮助他?用了什么方法帮助他?听了故事你就会知道了?(边说边在黑板架上放上"谁"和"怎样帮"的.字。)
二、听故事--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帮助小羊的方法。
1. 听故事第一部分。(从头听到小动物分别说要来帮助小羊。)
(1) 你听到哪些动物来了?(说一个在黑板上放一个动物图。)
(2) 他们都是怎么对小羊说的?
(3) 你猜猜这些小动物会怎样帮助小羊呢?
2. 听故事第二部分。
(一直听到小动物们躲起来。)
(1) 你听到小动物分别准备怎样对付大灰狼?(说一种老师在白纸上画一个标记)
(2) 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会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大灰狼呢?
3. 听故事最后一部分。(听到故事结尾。)
(1) 小动物们是用这四种方法对付大灰狼的吗?
(2) 谁先开始的?接着是谁?(根据幼儿再次做的回忆调整黑板上图片陈列的布局。)
(3) 大灰狼最后怎样了?
小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本领,用自己最大的本领可以解决困难。
三、再次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力量大。
小结:小羊自己是对付不了大灰狼的,还是要靠大家集体的力量。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名称:
顽皮的风娃娃(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风娃娃的表情、动作。
2、初步了解自然界的风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连环画《顽皮的风娃娃》
2、幼儿每人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1、引疑激趣:
出示图片“风娃娃”“看看谁来了?”(风娃娃)“这个风娃娃会变魔术,让我们来看看图画,它是怎么变的?”幼儿看图画想象。
2、幼儿自主阅读:
(1)出示连环画《顽皮的风娃娃》,让幼儿自由看图画阅读。
(2)教师观察,聆听幼儿的阅读情况,随机解答个别幼儿的疑问。
3、分析理解:
(1)教师设疑,引导讨论:
“你选择哪一幅图画,说说风娃娃是怎么变魔术的?”(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
(2)教师指到幼儿选择的.相应的图画请幼儿讲解。
教师提醒幼儿“风娃娃可能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呢?”
(3)重点观察讨论:
“我们从头开始一起来阅读一次吧:
图二:风娃娃轻轻一挥,草地上的花、树怎么样?
图三:风娃娃吹向人们,人们怎么样啦?
图四:风娃娃用了点劲吹,大地又怎么了?(飞沙走石)
图五:发生了什么事?大树怎么会倒地,房子怎么会倒塌?
图六:风娃娃使劲地吹向大海,又发生了什么事?(海啸)
(4)阅读完后,表达感受:
a“风娃娃与人们开的玩笑是越来越怎样啊?”(越来越大)
“从什么样慢慢的变成什么样了?”(开始是轻轻地一挥,然后是吹了一口气,后来又加了点力吹,然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最后又用力吹向大海)
b“你喜欢什么样的风娃娃?不喜欢什么样的风娃娃?”
4、完整阅读:
(1)幼儿看连环画,欣赏老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用动作表演。
5、结束活动:
幼儿与家长共同看图书讲故事。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耳朵上的绿星》选自省编教材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的动物》里的一节语言活动。这是一篇充满爱心的童话。这一内容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语言诙谐幽默,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二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生活环境限制,缺乏与周围人相处的经验,普遍存在对周围事物缺乏感情的行为,所以这一内容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教学策略和方法: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角色游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利用图片、课件等辅助手段完成本次的活动。
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本此活动我以让幼儿看图片、看课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本次活动我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在幼儿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2、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重点:
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萤火虫会发光的秘密。
活动难点:
懂得同伴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做事要替别人着想。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小松鼠头饰、玫瑰花、小草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出故事。
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猜猜看它是谁? (幼儿猜出后,出示小松鼠画面。)
“嗨!大家好,我是小松鼠,今天晚上,森林里要举行一个音乐会,我要到台上表演唱歌,请小朋友快帮我想想,怎样打扮才最漂亮呢?”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各种打扮的方法。(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小松鼠出主意,对积极发言与有创意的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
二、结合课件,分段讲述故事,边讲边议,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一)、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
1、观看图片,提出问题、讨论:
小松鼠来到花园里首先遇到了谁?你觉得他想用小草想怎样打扮自己?
2、讲述故事从“开始至……小松鼠没有摘小草,走开了。”提问
(1)、小松鼠想用小草怎样打扮自己?
(2)小松鼠想用小草编一顶帽子,它摘小草了吗?(图片)小松鼠要摘小草的时候,小草是怎么说的?
(3)小松鼠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幼:走开了。)小松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模仿小松鼠伤心、难过的表情
(二)、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接着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
1、观看图片、提问讨论
小草没有同意小松鼠的请求,小松鼠又看见了什么?你觉得他想用玫瑰花怎样来打扮自己?(幼儿讲述后播放动画)
2、继续播放故事至……一定也很美。提问:
(1)小松鼠看到一朵红红的玫瑰花,它想怎么打扮自己?请幼儿一起做一做涂红嘴唇的动作
(2)红红的'玫瑰花真漂亮,你觉得小松鼠会摘吗?为什么?
(3)(出示图片)你觉得玫瑰花会怎么说?
3、在幼儿猜测的基础上继续播放故事至……又走开了。
(1)小松鼠有没有摘玫瑰花?玫瑰花是怎样说的?
(2)、这时小松鼠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请幼儿模仿小松鼠和花草之间的对话
4、延伸问题
(1)小松鼠为什么不摘花草,用小草和玫瑰花来打扮自己?
(2)“小松鼠懂得爱护小草、小花,小朋友喜不喜欢它呢?”
(3)小松鼠爱护花草,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起给它送颗爱心好吗?
小朋友喜欢小松鼠,许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它,看,谁又来了(图片)
(三)、继续播放故事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1、谁知道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2、引导幼儿思考“萤火虫会帮助小松鼠吗?会怎么帮呢?” (幼儿讲述后,播放故事“这时候至……悄悄地跟着小松鼠。 )
提问:萤火虫有没有帮助小松鼠呢? 鼓励幼儿对故事的结尾进行大胆地猜测。在幼儿自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
(四)、继续播放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
1、出示图片,讨论故事结尾
森林音乐会要开始了,(图片)你们觉得小松鼠会成功吗?故事的结尾会有怎样奇特的事情发生呢?
幼儿相互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故事“森林音乐会开始了至……故事结尾”提问
(1)小松鼠去参加音乐会了吗?
(2)当小松鼠轻盈地跳上舞台时,为什么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3)小松鼠耳朵上的绿星是从哪儿来的呢?
三、再次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小松鼠变漂亮了吗?是谁帮助它的?
(2)同伴间互相帮助真开心呀!如果你是萤火虫你会怎样让小松鼠变得更漂亮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想象)
把萤火虫变成了:项链、手表、蝴蝶结等等
四、结束
请全体幼儿扮演萤火虫参加森林里小动物们的音乐会。
活动延伸:
1、在发现区与同伴一起了解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2、请幼儿挑选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表演。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相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对兵器排列有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兵器图片若干。
2.兵器排序卡若干。
3.五角星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熟悉各种兵器。
1.欣赏各种兵器的图片,说说各种兵器的名称。
2.出示范例,观察兵器的排列规律。
----教师:战争结束了,木兰和伙伴们要把他们的兵器放到兵器库里。我们看看兵器库里的兵器是怎么排列的。
3.幼儿观察兵器的几种排列方式。
4.请幼儿说说兵器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将剩下的兵器进行排列。
----尝试运用"间隔模式(aabb)"进行描述。如:一枪一箭、一枪一箭、两枪一箭、两枪一箭等。
5.请幼儿说说第二种排列方式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将剩下的兵器进行排列。
----尝试用"abaaba"模式进行描述,如:两枪一箭两枪,两枪一箭两枪等。
6.幼儿讨论其他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列。
----教师:请你想一想还有哪些排列方法,请你试着排一排。(可以按照使用方法,使用对象的不同进行排列。)
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分组操作,按规律排列图片和接龙。
----第一组:兵器排列,用教师提供的兵器图自创规律排序。
----第二组:兵器接龙,根据前面两组的排序卡接着排。
2.教师巡回教导,及时纠正幼儿的排列错误,引导幼儿寻找排列的规律,进行正确的`排列。
3.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和接龙方法。
三、游戏"自动兵器库"。
1.教师请出两组幼儿,每人发一张兵器图片代表所拿图片的小兵器。
2.教师说出排列顺序的规律或出示排列图片卡,两组幼儿分别进行排列,看看哪个兵器库的兵器先排好。
3.提醒幼儿要听清楚教师的要求,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游戏进行数次后结束,给获得胜利的小兵器发五角星。
活动延伸:
1.把各种兵器的图卡放在"数学角"里,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根据需要进行排列游戏。学习其他数学内容只用。
2.启发幼儿尝试用其他的规律进行排列。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最近,本班幼儿对涂色很感兴趣,于是,我便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涂色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涂色技能。结果,我发现孩子们涂完之后,常常会三五成群地编讲着故事。为此,我就想,如果能将幼儿的涂色材料利用起来,岂不一举两得?针对中班幼儿看图书无目的性,随意乱翻的特点,我将幼儿的涂色材料装订起来,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掌握一些关于图书的简单知识,学会逐页阅读图书。
2、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图书内容补完整。
3、知道小朋友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将幼儿平时练习涂色的材料自制成图书(无封面,第3、4页无页码,且内容不完整。图书第一、二、三、四页内容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每人一本。
2、数卡(3、4)、动物卡片、水彩笔、固体胶若干。
(评:学具的准备能照顾到个别差异,活动中能力强的可选择水彩笔自己画、写,能力差的可利用老师准备的`数卡、动物卡片贴,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书。
(评:教师神秘的表情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出示图书)这是一本什么书呢?
幼:不知道。
师:为什么不知道?
幼:因为它没有封面。
幼:因为封面上没有图,也没有字。
师:噢,因为封面上没有图,也没有字,所以我们就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样吧,我们先来看看图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
(评:先不让幼儿看图书里的内容,而是让幼儿先说说“为什么不知道”的理由,使幼儿初步懂得封面的作用。)
2、引导幼儿逐页阅读图书。
(1)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
老师将书翻至第一页,提问:今天天气真好,咚、咚,谁出来散步了?
幼:狮子。
师:还有许多动物要出来散步呢!想一想,可能还有谁会出来散步呢?
幼:小白兔。
幼:小猴子。
幼:松鼠
……
师:这是第几页?(教师手指页码)
幼:第一页。
师:想一想,小动物们听到大狮子咚咚的声音,会怎么样呢?
(评:开放性的提问,使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充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幼:会逃跑。
师:为什么?
幼:因为狮子老欺负小动物。
幼:不对,这是不欺负人的狮子。
幼:你怎么知道的?
……
(评:这里针对幼儿之间发生的争论,老师并没有制止,而是给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幼儿大胆述说自己的观点,使活动气氛活跃起来。)
(2)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
师:那小动物们到底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往下看。(翻到第二页)
幼:小动物们吓跑了。
幼:小动物们被吓得东奔西跑。
师:轩轩用了一个好听的词,叫“东奔西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一起来做个“东奔西跑”的样子。
师:除了可以说小动物被吓得“东奔西跑”,还可以说小动物被吓得怎么样了呢?
幼:小动物被吓得到处乱窜。
师:噢,到处乱窜,这个词不错,我们来学学。
(评:个别幼儿用的好词,教师并没有让幼儿集体枯燥地读,而是让幼儿读了一遍之后,就用动作来表现,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了‘东奔西跑’、‘到处乱窜’。)
师:大狮子见小动物们都怕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幼:它很得意。
师:你从那儿看出来的?
(评: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幼:瞧,它的手举起来了,好像在跳舞。
幼:我觉得它在一边走一边跳。
幼:它脸上笑咪咪的。
师:这是第几页?(教师手指页码)
幼:第二页。
师:“想一想,大狮子一边走一边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我觉得它会摔跤。
幼:我觉得它会掉进猎人的陷阱里。
(3)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
师: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师边说边翻到第三页)幼:哇,它真的掉进陷阱里了。
师:这一页有没有页码?
幼:没有。
师:大狮子掉进陷阱里,心里会怎么样呢?它又会怎么做呢?
(评:让幼儿体验此时大狮子的心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同情心。)
幼:大狮子害怕极了,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
幼:大狮子可急了,大声喊:“救命呀!救命呀!”
(4)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
师:对呀,大狮子心里可害怕了。它大喊“救命呀!救命呀!”。那谁会来救它呢?(翻到第四页)
(评:教师以自己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感染幼儿,激发了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师:“谁来救它了?”
幼:没有。
师:“这一页有没有页码?”
幼:没有。
师:那我们来想一想,可能会有谁来救它?又会怎么救呢?
幼:大象会来救它。
师:怎么救?
幼:用鼻子卷。
幼:长颈鹿把长脖子伸进陷阱里,让狮子爬上来。
幼:不行,大狮子太重了。
幼:猴子、小兔、小熊把绳子伸进陷阱里,把狮子拉上来。
幼:小动物们把梯子伸进陷阱里,让狮子爬上来。
……
(评: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
3、引导幼儿将图书内容补完整。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动物图片和水彩笔。请小朋友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帮忙,它们又是怎么帮忙的,然后把它补上去。为了让别人能看懂到了第几页,我们还要为它补上什么?
幼:页码。
师:把图书补好后,还要请小朋友们把图书补讲完,可以讲给同伴听,也可以讲给客人老师听。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评:教师让幼儿补图书,并要求把图书补讲完,让每个幼儿都有了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活动中,我们看到能力强的幼儿能主动讲给客人老师听,能力差的幼儿在同伴的影响下也能高兴地讲给同伴听,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故事,其他幼儿作评价(包括页码是否贴对)。
5、请幼儿帮图书取名字。
活动延伸
请幼儿帮图书设计封面,老师帮幼儿把取的名字写在封面上。
(评:让幼儿设计封面,并帮幼儿把取的名字写在封面上,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帮助幼儿掌握关于图书的简单知识,如:图书不但有内容、页码,还应该有封面,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
总评: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整合性的观点,有机地融合了动作、语言、情感、绘画等方面的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了环境、材料以及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能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且问题具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而教师则采取了接纳的态度,对幼儿的表达表示理解,给予肯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又使孩子得到了内在的满足。在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主动学习、表现表达的能力有所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幼儿始终保持了高涨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至始至终都能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倾听技能,如当有幼儿争着发表意见时,老师则引导“我们先听他说,好吗?”“等他说完了你再说,好吗?”,使幼儿逐步养成了注意倾听的习惯。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大胆地描述图片内容并以介绍的形式表述。
2、在集体中体验分享阅读的乐趣。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大书《我的画》,最后一页遮去作品画;幼儿绘画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展示幼儿绘画作品:这是谁的画?介绍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2、请个别幼儿尝试介绍他人的作品。
二、阅读大书
1、 出示大书最后一页: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小姑娘漂亮吗?你们看她的表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这个小姑娘有一盒漂亮的画笔,可以用来画画,你们看,这是她的画。(拿掉遮蔽物)
2、“原来她最好的才艺是画画,她把才艺展示给大家看,所以才这么高兴,我们一起表扬她好吗?”
3、阅读封面
“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本书就是关于小姑娘画的画,我们一起来看封面”,指读“我的画”。
4、逐页阅读,引导幼儿大胆描述看到的画,并以介绍的方式表达出来。逐页出示画面,让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你怎么介绍这幅画?你怎么说才能让大家更喜欢这幅画?”每幅画都让幼儿大胆地介绍画的是什么,并引导他们使用量词、形容词完整地以“我画的是……”的形式讲述。
5、教师小结:小姑娘画得真好,你们帮她介绍得更好,谢谢你们!你们看,她还在每幅画的旁边贴上了自己的照片,每一张都笑得很灿烂,因为她是个很自信的小女孩。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故事内容,学讲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2.认识货币,知道货币的作用。
准备:
实物硬币和纸币。故事角色纸偶:鼠、河马、黑熊、山羊、鸭、猫。
活动与指导:
1.认货币:“到商店买东西要用什么?”知道钱就是货币,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
出示硬币和纸币,认识硬币和纸币,认一认不同的票面。
2.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我们人可以用钱买东西,可是动物没有钱,它们怎样买东西呢?听听动物买东西的故事。”
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讲故事给幼儿听,讲完后问幼儿:“故事里有谁?”回忆故事的角色。
3.出示故事角色纸偶,引起再听故事的兴趣,提出再听的要求:“记住小老鼠先找的谁后找的谁?说了什么?用什么换什么?”
教师操纵角色纸偶讲故事,讲故事中教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4.谈话:“你用钱买过东西吗?在哪里买的?是怎样买的?”让幼儿谈谈自己使用货币购物的生活经验,知道使用货币很方便。同时向幼儿进行节约用钱的教育,知道乱花钱不好。
附故事:
五盒火柴
小老鼠家的.火柴用完了。鼠妈妈拿出块花布,让小老鼠到市场上去换火柴。鼠妈妈说: “快去快回,我还等着做早饭呢!”
小老鼠一边走一边看手中的花布。他心里想:妈妈的手多巧呀!这花布织得真漂亮!
来到市场,小老鼠看见了又高又胖的大河马,大河马的手上托着五盒火柴。
“大河马,大河马,我用花布换你的火柴。”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
小老鼠把花布展开,又说:“瞧,这花布多漂亮!是妈妈织的……”
“多漂亮我也不换。火柴还留着换烟斗呢!”大河马昂起头,不理睬小老鼠了。
看来,要想换到火柴,先得去找烟斗。
小老鼠在市场上找呀找呀,找到了黑熊。黑熊的嘴里叨着一只烟斗。
“黑熊,黑熊,我用花布换你的烟斗。”
“不换!不换!我要花布没用,烟斗留着换眼镜呢!”
看来,要想换到烟斗,先得去找眼镜。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山羊。山羊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
“山羊,山羊,我用花布换你的眼镜。”可是,小羊不换,他留着眼镜要换鸭蛋呢。
小老鼠找到了鸭子:“鸭子,鸭子,我用花布换你的鸭蛋。”可是鸭子也不换,他留着鸭蛋换鲜鱼呢。
小老鼠找呀找,找到了正在河边钓鱼的小猫,小老鼠说:“小猫,小猫,我用花布换你的鲜鱼。”
“哇,真漂亮!”小猫正想做件花袄,他一下子就看中了这块布。
就这样,小老鼠用花布和小猫换了鲜鱼。
用鲜鱼和鸭子换了鸭蛋。
用鸭蛋和山羊换了眼镜。
用眼镜和黑熊换了烟斗。
最后,用烟斗和大河马换上了五盒火柴。
小老鼠拿着火柴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他对妈妈说:“用东西换东西真麻烦!”
后来,有一回小老鼠到城里去,见城里人逛商店时带一个钱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小老鼠惊奇的说:“用钱买东西真方便。”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句式“姑妈在***,逗宝宝笑”。
2、能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述出动画片的主要情节内容。
3、感受笑容是最美的,爱笑的宝宝人人爱。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 动画视频《给姑妈笑一个》、让宝宝笑的方法图片。
2、 经验准备:了解姑妈和自己之间的关系。
活动流程:
一、 随音乐《表情歌》入场,引出主题。
1、师幼一起韵律入场,引发幼儿兴趣。
2、出示绘本封面,导入主题。
教师:你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啊?(、教案网出处)我请你们去看一个小电影吧,这个电影的名字叫做《给姑妈笑一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看电影,尝试用语言、动作讲述动画画面主要情节内容
(一)观看电影第一部分,了解故事人物及大致内容
1、教师:电影里有几个人?(姑妈和宝宝)姑妈对宝宝说了一句什么话?宝宝的`心情怎么样?他为什么不开心呢?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逗嘟嘟笑呢?
2、教师:姑妈接下来会想很多办法逗嘟嘟笑,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仔细听!姑妈做了哪些事情逗嘟嘟笑呢?
(二)观看动画片第二部分,学习句式:“姑妈在***,逗宝宝笑”
1、教师观看动画片第二部分,提醒幼儿认真看仔细听。
教师:姑妈用了哪些办法让宝宝笑?(提醒幼儿用句式完整回答)我们也来学学!
2、游戏:姑妈和嘟嘟
(1)教师: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嘟嘟不开心的样子,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姑妈去逗嘟嘟笑,看谁最快能把你的嘟嘟逗笑!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逗笑方法。
三、升华情感,感受笑容是最美的,爱笑的宝宝人人爱。
教师:你们喜欢电影中的谁?为什么?
小结:笑容是最美的,爱笑的宝宝人人爱,请把你们最美的笑容送给客人老师。
四、延伸活动——幸福拍手歌
教师:笑容是可以传递的,让我们邀请客人老师上来一起开心快乐的跳舞吧!
活动反思:
我这次上的语言活动是一节反馈汇报课,这次活动是根据绘本《给姑妈笑一个》改编的,在这次活动我先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孩子们体验玩的快乐,享受游戏的快乐。接下来就是看故事,先看故事第一部分,让孩子们了解只要人物,姑妈和宝宝,主要事件就是姑妈想要宝宝笑一个,接下来我是再看故事前先让孩子们看卡片,并且让孩子们自己来理解卡片内容,中一班的孩子们很聪明,观察很仔细,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再看故事内容,看到故事里讲的和自己发现的是一样的会有成就感。最后让孩子们想办法让宝宝笑一个,孩子们都积极思考。最后告诉孩子笑是可以传递,让孩子把笑传给宝宝、周围的老师、身边的人。爱笑的宝宝人人爱。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利用路边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或设施帮助认路。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过家里到幼儿园的路线。
2、教师经验准备:熟悉幼儿园周围的路线环境,知道某一幼儿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
3、材料准备:故事课件、从家里到幼儿园的简易路线图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我的朋友,(出示老鸭)它是谁?(老鸭)我的`朋友老鸭开了一家店,生意可好了,可是今天他告诉我,他的店丢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过渡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鸭的故事,看看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故事前半段)
二、理解故事(故事前半段)
师:老鸭的店真的丢了吗?(没有)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店丢了呢?(他越走越远,看不到自己的店了;他迷路了 回应:你们听得真仔细)
师:老鸭急的满头大汗,你们能帮帮迷路的老鸭么?(幼:记住出去时候的路 回应:你的办法不错 幼:开一辆小车带他回家 回应:你想到了用交通工具,也是好办法 幼:请警察叔叔帮忙 回应:求助别人也是一个好办法)谁还记得老鸭出发时到底经过了哪些地方? (银杏树、树林、小山坡)
师:老鸭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到了哪里?(操作课件:箭头标记)
师:我们知道了老鸭出发时经过的地方,那怎样才能帮助老鸭找回自己的店呢?(记住出发时经过的每个地方,再按照原路返回)
师:往回跑时,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看见什么就能找到老鸭的店了。(操作课件:老鸭先路过一片树林,再经过小山坡,最后看见银杏树,就找到店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看看这样到底能不能帮助老鸭找到回家的路呢?
(倾听故事后半段)小结:当我们从一个地方出发去另外一个地方时,一路上总会经过一些容易记住的标志,记住这些标志能帮助我们认路。你们用这样的办法帮助老鸭顺利找到了回店的路,老鸭很感谢你们。
三、情境经验
师:你从家里出发到幼儿园时,会经过哪些容易记住的地方?(银行、家乐福、车站等)
师:这是琪琪小朋友的家,看看从她的家出发到幼儿园,会经过哪些地方?(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看简易路线图说一说)
师:如果我从巴黎春天出发,怎样到达幼儿园?(我先经过xx,再经过xx,最后到达xx)小结:除了记住一些特别的房屋,我们还可以记住看一些路牌、门牌号、交通标志等,帮助我们认路,还能去帮助更多迷路的人呢。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19
《家》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01
中班语言活动梦教案03-16
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3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优秀02-14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