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26 22:35:29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

科学教案 篇1

  火箭上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3、尝试用多种材料自制火箭,发展幼儿的动手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

  4 、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看课件。老师与大家讨论有关“神七”的话题,小朋友知道,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多亏了小火箭的本领。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飞行员那样飞上太空呢?我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小火箭,好吗?

  二、观察讨论,探讨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航天火箭

  1、观看课件后半部分,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师: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发射出去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展现交流,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发射器,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回教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 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发射器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纸,虽然是幼儿平时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幼儿并不对各种纸的特性及用途进行探索,在认识纸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活动,以引起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活动目标:⒈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⒉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⒊让幼儿尝试通过探究、讨论客观的记录事实。

  活动准备:⒈师生共同收集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瓦楞纸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块。

  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⒈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且指出不同纸张的不同用途。

  引导词:你们桌子上的纸看起来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⒉请幼儿先猜测纸遇到水会怎样,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实验,说出不同的纸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种纸遇到水以后会变成怎样。

  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试试——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议议——纸怕不怕水。

  引导词:如果纸到水里去了会怎样?所有的纸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样吗?

  ⒊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

  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哪些纸不怕水。

  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⒋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纸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

  ⒌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记记——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⒍与

  不错的幼儿一起处理泡坏的纸,收拾桌面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洗涤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尝试、操作中了解各种洗涤用品的作用。

  3、对日常生活洗涤用品有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自带2—3种洗涤用品,并请家长告诉幼儿洗涤剂的名称。

  2、儿带一块脏手帕。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4、在每一张桌子上放3个碗,肥皂,洁厕灵,84消毒液,衣领净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洗涤用品。

  四四方方一块糕, 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来不能咬, 能用不能尝,

  帮你洗衣又洗澡, 见水吐泡泡,

  讲究卫生少不了, 去油又去脏。

  教师:肥皂、洗衣粉有什么用处呢?早日常生活中,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并向大家介绍洗涤用品的名称以及用途。

  3、进一步感知各种洗涤用品,了解洗涤用品的状态、颜色气味。

  指导幼儿在碗里倒入3种洗涤用品(粉状、固体、液体),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他们是什么状态的?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味道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几种洗涤用品:洁厕灵、衣领净、消毒液。(幼儿没有带的洗涤用品)。

  告诉幼儿洁厕灵可以冲洗厕所,衣领净专门用来清洗衣服领子等等。

  5、幼儿用洗涤剂清洗手帕。

  请幼儿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涤剂去污的作用。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增加孩子对各种洗涤用品的进一步认识。

  具体玩法为:

  l、家长将这些物品混放,请孩子试着按照用途为它们分类。

  2、家长请孩子说出哪些东西是用来洗涤的。

  3、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洗涤用品放回原来的地方,请再次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4、家长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画出几种洗涤用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知水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来水、雨雪、江河湖海等)

  ●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喝的。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采集水的过程。

  活动实施的条件

  幼儿从不同地方采集来的水,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第一步:集中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组织幼儿的'集体谈话。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儿有水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独立活动----幼儿猜想

  ● 出示记录单(见资源库),请幼儿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个别活动----家园合作,探索发现

  ● 在家长的协助下,请幼儿去采集水。

  教师提出采集水的要求:请幼儿依据自己的猜想记录单去采集水。

  将采集的地点记录在记录单上,带回班级。

  采集水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

  第四步:集中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组织幼儿运用自己的记录及采集来的水在集体中展开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采集来的水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介绍清楚:你采集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采集时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将幼儿的交流内容进行汇总记录。

  ●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0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1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22

科学教案12-19

科学教案12-22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汇编5篇

科学教案 篇1

  火箭上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3、尝试用多种材料自制火箭,发展幼儿的动手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

  4 、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看课件。老师与大家讨论有关“神七”的话题,小朋友知道,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多亏了小火箭的本领。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飞行员那样飞上太空呢?我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小火箭,好吗?

  二、观察讨论,探讨制作方法,学习制作航天火箭

  1、观看课件后半部分,说说火箭的主要结构。师:火箭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发射出去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能飞上天的火箭?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三、展现交流,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发射器,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回教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 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发射器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纸,虽然是幼儿平时常见的一种物品,但幼儿并不对各种纸的特性及用途进行探索,在认识纸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活动,以引起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活动目标:⒈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⒉让幼儿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⒊让幼儿尝试通过探究、讨论客观的记录事实。

  活动准备:⒈师生共同收集砂纸、卡纸、牛皮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瓦楞纸等。

  ⒉水盆5只,抹布5块。

  ⒊记录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⒈引导幼儿观察纸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幼儿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并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且指出不同纸张的不同用途。

  引导词:你们桌子上的纸看起来有哪些地方不一样?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猜一下,它们都能做什么用?

  ⒉请幼儿先猜测纸遇到水会怎样,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实验,说出不同的纸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种纸遇到水以后会变成怎样。

  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试试——一张张将纸放入水里,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

  议议——纸怕不怕水。

  引导词:如果纸到水里去了会怎样?所有的纸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样吗?

  ⒊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教幼儿要爱惜纸张。

  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的慢(快),哪些纸不怕水。

  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讲给大家听一听。

  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⒋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纸的不同用途。

  想想——不同的纸有什么不一样的用处。

  ⒌以小组为单位,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

  记记——将自己的发现用记录纸记录下来。

  ⒍与

  不错的幼儿一起处理泡坏的纸,收拾桌面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各种洗涤用品的外形、特征。

  2、在尝试、操作中了解各种洗涤用品的作用。

  3、对日常生活洗涤用品有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自带2—3种洗涤用品,并请家长告诉幼儿洗涤剂的名称。

  2、儿带一块脏手帕。

  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4、在每一张桌子上放3个碗,肥皂,洁厕灵,84消毒液,衣领净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洗涤用品。

  四四方方一块糕, 像糖不是糖,

  不能吃来不能咬, 能用不能尝,

  帮你洗衣又洗澡, 见水吐泡泡,

  讲究卫生少不了, 去油又去脏。

  教师:肥皂、洗衣粉有什么用处呢?早日常生活中,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

  让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洗涤用品,并向大家介绍洗涤用品的名称以及用途。

  3、进一步感知各种洗涤用品,了解洗涤用品的状态、颜色气味。

  指导幼儿在碗里倒入3种洗涤用品(粉状、固体、液体),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他们是什么状态的?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味道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4、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几种洗涤用品:洁厕灵、衣领净、消毒液。(幼儿没有带的洗涤用品)。

  告诉幼儿洁厕灵可以冲洗厕所,衣领净专门用来清洗衣服领子等等。

  5、幼儿用洗涤剂清洗手帕。

  请幼儿用肥皂、洗衣粉清洗手帕,感知洗涤剂去污的作用。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增加孩子对各种洗涤用品的进一步认识。

  具体玩法为:

  l、家长将这些物品混放,请孩子试着按照用途为它们分类。

  2、家长请孩子说出哪些东西是用来洗涤的。

  3、家长和孩子一起将洗涤用品放回原来的地方,请再次孩子说出它们的名称。

  4、家长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情。

  5、和孩子一起画出几种洗涤用品。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感知水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来水、雨雪、江河湖海等)

  ●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可以喝的。

  ●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采集水的过程。

  活动实施的条件

  幼儿从不同地方采集来的水,记录单;彩笔。

  活动过程:

  第一步:集中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教师组织幼儿的'集体谈话。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儿有水吗?”

  ●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独立活动----幼儿猜想

  ● 出示记录单(见资源库),请幼儿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想法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个别活动----家园合作,探索发现

  ● 在家长的协助下,请幼儿去采集水。

  教师提出采集水的要求:请幼儿依据自己的猜想记录单去采集水。

  将采集的地点记录在记录单上,带回班级。

  采集水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家长或教师的陪同,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

  第四步:集中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组织幼儿运用自己的记录及采集来的水在集体中展开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把自己采集来的水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提出要求:“请你介绍清楚:你采集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采集时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看到了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将幼儿的交流内容进行汇总记录。

  ●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的。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