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美术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花草。
2.喜欢大自然,感受自然界花草不断生长的情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短片《小草》。
2.各色蜡笔、画纸。
3.相关欣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多媒体短片《小草》。
师:小草是怎么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呢?我们来一起学学小草:有的直直地长,有的一扭一扭地长,还有的点点头、弯弯腰。
2、通过欣赏多媒体短片,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小革发茅生长的瞬间。
二、情境再现
师:这里是一片大草地,很多小草醒来了,都在使劲地钻出泥土,大家为钻出地面的小草拍手鼓励。
1、直直草:直直地用力钻出来
——幼儿试画直直草。
2、扭扭草:一扭一扭地钻出来
——引导幼儿回忆肢体动作,从想象过渡到画面。
3、弯弯草:变化方向地弯腰
——师生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草这边弯弯腰,那边弯弯腰。
基于小班劭JL模仿性强、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跟着教师用肢体动作学学做做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力口深了小班幺力儿对小革的认识。运一环节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览的传统教学方式,避免用成人概念化的圈戈影响劭儿,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的因戈来创造表现对小草钓感受,教师则退在一旁,敏锐观秦井适时推进。
三、操作尝试
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小草们都急着要钻出来。今天我们都来做小草,赶快从泥土里钻出来。
1、小草小草快快长:引导幼儿添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草。
2、小草长得多又多:鼓励幼儿把小草画得密密麻麻的,变成草丛。
3、小草长高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鼓励幼儿换色画花朵。
教师“引导幺力儿忝画各种不同形态的小革,鼓励劭儿换色画花朵”,这一形戈为幼儿的创造留百了空间。当发现锄儿百新的原创图式时,教师及时引导其与同伴之间进行互动,为幼儿提供隐性学习的机会。
四、分享体验
1、观察作品上小草的姿势。
师:这是一颗什么草?这是一颗××草,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草的模样。
2、小班幼儿往往对作品的结果呈现不惑共趣,他们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因此,利用游戏的`方式——师幼各为游戏一方,教师指、幼儿猜,教师说、幼儿做,用充满游戏性的指导评价,使幼儿始终沉浸在分享结果的情境中。
活动解析:
小议教师的作用:努力顺应和适时推进。
随着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春天的脚步渐渐走近孩子们的身边。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小草长高了、变绿了;柳树姐姐的头发长长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蝴蝶、蜜蜂也飞来了……孩子们喜欢春天的花花草草、春天里的各种小昆虫,喜欢亲近美丽的大自然。
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好看到《东方宝宝》亲子版20xx年第4期上有一则《小草》的素材,这首短小、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十分适合小班的幼儿朗诵,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形态的小草。于是,《小草快快长》这一小班美术活动应运而生了。
在前后几次执教、修改《小草快快长》活动教案的过程中,我对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做到“努力顺应”与“适时推进”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思考。
一、努力顺应幼儿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
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问题情境无法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在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中,应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原始的表象积累。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小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他们平时经常在嫩绿的、柔软的草地上玩耍、嬉戏,但是他们对于小草的发芽及整个生长过程都是一无所知,非常陌生的。《小草》视频短片的运用就让孩子生动、直观地了解小草从发芽到长大的整个生长过程:我还根据画面中出现的小草的各种不同生长形态,及时地将小草内容的儿歌融人其中:“春天
来到了,小草钻出泥土了,直直直直往上长、一扭一扭往上长,点点头、弯弯腰,小草小草长高了。”这样一来,小草发芽生长的整个过程就在幼儿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掌握手指点画的方法。
2.让幼儿在装饰“皇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萌发爱美的.情趣。
3.培养幼儿在绘画时爱清洁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皇冠”。
2.每组三个盘子,分别装入红,黄,蓝,三种颜色。
3.湿抹布若干,曲别针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做手指操,提高幼儿兴趣,使孩子的手指更灵活。
手指操:小手握一握,小手搓一搓,小手转一转,小手举一举,小手握好啦!
2.激发幼儿兴趣,出示“皇冠”。
二.引导 幼儿学习点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手指沾的颜料的量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到前边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发给幼儿皇冠开始作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的时候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力度,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在换颜色之前要把手指擦干净,然后再去蘸其他颜色
4.尽量多点,颜色要均匀
四.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老师说:“看我们的小皇冠多漂亮,我们带着小皇冠出去玩,好吗”?
带着幼儿走出教室。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生成背景:
我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几种较常见的颜色:红、黄、蓝、绿等,为了提高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个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宝宝们还认识了粉红、橘黄、淡蓝、青色,还初步尝试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来作画。
活动目标:
1、认识几对同类色: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
2、初步尝试用渐变色涂色。
3、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认识红色、粉红、黄色、橘黄、蓝色、淡蓝色、青色、绿色,能叫出它们的名称。
2、贴绒颜色宝宝8个,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个颜色宝宝,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出问题:我们都有好朋友,今天我们来帮颜色宝宝来找它的好朋友,好吗?
二、匹配同类色:
1、出示8个贴绒宝宝:教师:来了一个红宝宝,它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长的很像,看看,这里谁和我长的.最像,请你来帮我找一找。幼儿找出粉红色,“好朋友,手拉手,抱一抱”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动作。
2、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另3对颜色。
三、游戏:找朋友
1、幼儿分别带上颜色宝宝头饰,听音乐自由舞蹈,当音乐停止时,幼儿找到与自己是同类色的幼儿手拉手、抱一抱。
2、幼儿交换头饰,再次进行游戏。
四:涂色练习:大气球
教师示范:首先找出一对好朋友颜色,在气球的一边涂上深色,让它的手“张开”,接着,在气球的另一边涂上淡色,让它和深色“手拉手”,最后,用淡色在中间涂抹,这样,两种颜色就抱在一起了。
简单评价:好朋友力量大,颜色宝宝两个在一起,画出来的图画就更加漂亮了。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萝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通过萝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培养幼儿认真作画并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萝卜、颜料若干,棉花若干,篮子5个,纸若干,擦手帕5张,范画2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萝卜的认识
1.今天我们的萝卜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学本领,你们愿意吗?
2.萝卜宝宝们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他们能把自己变成小花、小动物,你们想看吗?(出示范画)你们能猜出都是那些萝卜宝宝变的吗?
二、老师示范
1.萝卜宝宝变的的魔术真好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2.选一个萝卜宝宝,蘸上颜料,贴在纸上,用手用力按压,萝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示范蘸不同的颜色就有不同的`印迹)
三、幼儿操作
1.初次操作,探索印画方法
你们想帮萝卜宝宝变魔术吗?那我们也轻轻回到位置上帮萝卜宝宝去变一下吧!
2.老师讲解印画的方法
(1)你们看看我们的印画,现在是什么样子?画面干净吗?画面上有画吗?(展示“个案”)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印画才能让画面干净、漂亮?
(2)小结:印的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不能将颜色重叠印,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不碰到它。
3.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印画方法
(1)教师巡回知道,告诉幼儿不要混色,一次可以多印一些,来丰富画面。
(2)引导有困难的幼儿想象。
四、展示作品,小结活动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归纳,初步感受陶罐造型的丰富和色彩的古朴。
2、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陶罐,并运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调出灰旧的色彩表现陶罐的古朴之美。
3、能与同伴共享空间和操作材料,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特点。
2、课件:各种陶罐的图片。
3、水粉笔,各色颜料(白色多),调色盘,抹布,桌布等。
活动过程:
1、迁移已有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陶罐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陶罐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欣赏陶罐图片,感受陶罐造型的丰富和色彩的古朴。
(1)欣赏陶罐图片,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师:陶罐的感觉和青花瓷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个?它是什么样子的?
(2)有序观察,并进行比较和归纳。
教师:我们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来仔细地看一看陶罐与青花瓷到底有哪些不同,罐口有什么不同。 (大小、平直)①教师:罐颈有什么不同? (粗细、长短、歪正)②教师:罐身有什么不同? (胖瘦)③教师:罐子上还有什么? (耳朵)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在罐子的什么地方?
(3)欣赏、交流罐子上的各种图案。
教师:罐子上还有什么? (装饰花纹)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花纹画在陶罐的什么地方?用了哪些颜色?
(4)教师小结:陶罐上的线条和花纹大多是粗粗的。图案大多画在罐身上,罐门、罐颈或罐底也会有小小的装饰。陶罐的颜色灰灰旧1日的,给人古朴的感觉。
要点提示:
①欣赏陶罐之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先欣赏一些青花瓷的实物或图片,这样再欣赏陶罐,幼儿就能够通过比较发现陶罐的特点了。
②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时需要注意陶罐的造型和瓶子的区别。
③在调色的时候若发现颜色较深需要加点白色。
3、幼儿创作。
(1)教师: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陶罐? (从外形和装饰花纹这两点来引导)
(2)教师:在调颜色的时侯要注意什么?怎样调出陶罐那种灰灰的颜色? (三种以上的颜色调在一起)发现自己调出的颜色比较深怎么办? (加白)
(3)重点:表现各种各样的陶罐造型。
(4)难点:用三种以上的颜色调出复色。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用了什么颜色表现陶罐古朴的感觉?你是怎么调出这样的颜色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继续学习用灰暗的复色进行绘画创作。
日常活动:讨论怎么样才能调出好看的复色。
家园共育:带幼儿去博物馆欣赏各种各样的陶制品,感受陶器的古朴粗犷之美。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选择了中国特有的陶器让幼儿欣赏。由于陶罐本身特有的古朴风格主要体现在陶罐的质地和色彩上,因此对幼儿学习调色是一种拓展,而且陶罐多种多样的粗犷造型也很适合幼儿进行表现。
【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精选]07-04
小班美术教案01-08
小班美术教案05-14
小班美术教案【经典】07-24
小班美术教案(精选)07-22
实用小班美术教案02-23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03-22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06-13
【精】小班美术教案06-13
【荐】小班美术教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