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时间:2024-07-28 01:53:29 教案 我要投稿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9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5、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6、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7、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8、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9、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10、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1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1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习,练习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明确悟读要求:听了于老师的读书,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能够读书,煮书,也就是边读边思,展开想象。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段

  (1)当学生读到以下两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马上予以即时性表扬:“赶紧”“责备”这两个词读得好,一起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

  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因为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5)学生仍旧读不好,师及时范读:要不要老师读?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读

  3、读中学习第二段

  (1)当学生读到“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问: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这个词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教师深情地用古诗文来赞颂母亲,并小结:

  母亲挑的不是一付重担,而是半边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岭”的意思?(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谈了感受)

  (3)相信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体会课文,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当你们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浮现出妈妈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读中学习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师板书一个“笑”字,并背诵课文中的句子问学生:你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从母亲“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亲的胸怀很宽广。

  生二:从“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我看出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从这句话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却不让我干,比如我的书包很重,送我上学的路上总是帮我拎着,怕累着我,所以,课文里的母亲也是和我妈妈一样,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好母亲。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

  5、激趣学习第四、五段: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谁来读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3)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4)教师板书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无数次”,让学生比较:与课题中的“第一次”比较比较,你想说句什么话?(生答:母爱无私、母爱博大)

  6、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知道老师最想用你们学过的一首什么诗句来抒发此刻的情感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读自己的读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亲一样爱我的学生……

  7、学生再分段读课文

  8、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抄写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02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3-03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3-07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03-0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08-15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08-25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四篇08-29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7篇07-0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九篇10-11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三篇11-02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模板汇总9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习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习后心中的变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的那首《游子吟》吗?师生齐背。

  2、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子女用一生也报答不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课文,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2、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他感到母亲怎样?(很轻)

  交流,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指名读)

  3、母亲竟然这么“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节。交流句子,出示,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再次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4、母亲“竟然”这么轻,“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想到)

  我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发现母亲这么轻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节,圈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中的担子,……没想到……那么重的担子。

  6、师引导:在我记忆中,母亲是怎样的?(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很辛苦)特别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总是、拉着、背着、100多斤、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体会)

  7、并指导想象:是啊,母亲这么做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年复一年。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严寒酷暑,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直到我们长大。[

  夏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母亲……

  冬天,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母亲……

  下雨天,山路泥泞…

  母亲是多么艰辛啊!指名读,齐读。

  8、在我幼小的心里,当我看到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现在我才知道(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9、小时侯,母亲这样做,让我们觉得她力大无穷,长大以后呢?指名说,出示句子“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从“逢有重担、总是”中你体会到什么?(母亲很疼我们,舍不得让我们挑)练习读。

  10、从小到大,母亲都让我们觉得(引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1、师:“母亲用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母亲的肩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担子?(学生说)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做家务、照顾孩子、挣钱、干农活)

  12、师:是啊,母亲,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肩上不仅仅承担着100多斤重的东西,她还挑起了照顾儿女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的身体是这么地轻,而她肩上的担子却又是那样地重。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再一次去感受母亲的艰辛和对我们的疼爱。

  13、现在,我想起了母亲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为我们付出的爱,而我们作为子女,却从未想过(引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板书:难过

  除了难过,我心里还感到怎样?板书:愧疚

  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呢?自读3-5节。

  14、交流:我还想为母亲做些什么?(我想抱一抱母亲)

  15、我抱着母亲,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啊!请同学们拿起书,听老师来读读这一节。

  师配乐读。看到这动人的场景,你心里感到怎样?

  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地读一读,去感受那浓浓的母子情。

  指名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体会?

  母亲在我的怀里流泪了,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泪水?(感动的、幸福的泪水)为什么说这是“感动的、幸福的泪水”?

  此时此刻,我抱着弱小的母亲,抱着几十年来一直承受着重担的弱小的母亲,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师:这就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报答之心、感激之情。母亲含辛茹苦,呕心沥血,把我们抚养长大。如今,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地报答自己的母亲。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好这一节。(再读节5)[

  师:我是第一次抱母亲,想报答母亲。而小时侯,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母亲的恩情是我用一生也报答不了的。正如孟郊说的那样,(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吟诵。)

  三、拓展迁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同世上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学生写,交流)(音乐《母亲》)

  2、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应该感激、最应该牢记的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永远都不能忘了给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的母亲。(播放歌曲《母亲》,欣赏一组图片)

  四、布置作业。

  回到家,我们可以像作者一样,抱一抱自己的母亲,也可以为母亲做一件事,还可以搜集一些歌颂母亲的诗歌、短文或歌曲,练习朗诵或歌唱,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5、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6、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7、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8、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9、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10、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1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1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习,练习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明确悟读要求:听了于老师的读书,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能够读书,煮书,也就是边读边思,展开想象。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段

  (1)当学生读到以下两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马上予以即时性表扬:“赶紧”“责备”这两个词读得好,一起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

  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因为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5)学生仍旧读不好,师及时范读:要不要老师读?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读

  3、读中学习第二段

  (1)当学生读到“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问: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这个词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教师深情地用古诗文来赞颂母亲,并小结:

  母亲挑的不是一付重担,而是半边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岭”的意思?(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谈了感受)

  (3)相信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体会课文,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当你们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浮现出妈妈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读中学习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师板书一个“笑”字,并背诵课文中的句子问学生:你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从母亲“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平常,很不在乎,所以母亲的胸怀很宽广。

  生二:从“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我看出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从这句话想到了我的妈妈,她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却不让我干,比如我的书包很重,送我上学的路上总是帮我拎着,怕累着我,所以,课文里的母亲也是和我妈妈一样,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好母亲。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

  5、激趣学习第四、五段: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谁来读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3)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4)教师板书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无数次”,让学生比较:与课题中的“第一次”比较比较,你想说句什么话?(生答:母爱无私、母爱博大)

  6、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知道老师最想用你们学过的一首什么诗句来抒发此刻的情感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读自己的读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亲一样爱我的学生……

  7、学生再分段读课文

  8、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抄写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 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 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成人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 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 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 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