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培养 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学过程 :
老师讲清倾听的要求:
(1)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要仔细地从头到尾听完整。
(2)倾听时,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或插嘴。
(3)边听还要边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师读:我们是小蝌蚪,当我们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们多羡慕呀!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3)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们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要说一说:小蝌蚪在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2、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三、深入研究,读中悟情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鲤鱼、乌龟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
(2)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呢?用曲线画出小蝌蚪样子的变化。
2、汇报交流。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鲤鱼、乌龟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他们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交流。师提出要求:认真听别人的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写板书。
(1)出示第二自然段的课件:同桌互读后指名读这一段。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出点评,如谁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形象,谁把鲤鱼阿姨的关切表现出来了?
(2)听录音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
(4)看课件,指名说一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
情景表演结束,教师点评。
师:小蝌蚪的身体在渐渐长大,它又去找妈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
师:小蝌蚪这次遇到了谁?(青蛙妈妈)
师:(出示青蛙图片)谁能说一说,青蛙有什么特征?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妈妈,该多高兴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把它找到妈妈后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指名说一说。
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
3、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第五自然段,老师有一个问题,谁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捕捉多少只害虫呢?生议论。
师:一只青蛙大约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虫,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里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以后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保护青蛙、不伤害它们)
四、拓展延伸,深入引导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看一些图片。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课件 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
生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蝌蚪:不畏艰险,面对挫折不气馁,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找到了妈妈;青蛙:捕捉害虫,是田里的卫士;乌龟、鲤鱼: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3、齐读课文。
5、师做总结。
师:青蛙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鲤鱼 →乌龟 →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当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快活啊,你能不能快活地读一读这段。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于是,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是怎么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
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理解“迎上去”
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说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5、出示青蛙的话,用“已经”说话。
四、总结全文
1、多媒体展示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六、拓展
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同学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同学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生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考虑: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考虑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局部;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由四组同学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同学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同学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身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身——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同学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身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同学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同学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考虑: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和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同学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维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同学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和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和时对同学进行褒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6-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4-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5-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9
小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2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3-05
小蝌蚪找妈妈活动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