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习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 (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 ,这样年复一年, 。(谁能读好这句话 )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平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我一直以为 ,可没想到 。(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 (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愧疚、自责) 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 (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 (生活的重担、责任) 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 (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 (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习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习,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讶 难过 愧疚) (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习: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习,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习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
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亲的辛劳以及“我”难过、愧疚的心理。
3、通过“我”抱母亲的场景,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歌颂母亲也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传诵不衰的主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师生同板题)生齐读课题体会“抱”,再读题。
二、精读悟情:
1、师指导读书方法(“煮书”)。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在抱母亲的过程中有哪些情感变化,并画出文中表示“我”心情的词句。
2、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难过、愧疚
3、课件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①“竟然”是什么意思?(居然、没想到、出乎意料)作者没想到什么?(没想到母亲这么轻)从前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
生交流,师课件出示: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差点仰面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②指导用“竟然”说一句话,要求说完整。
③男女生分别读这几句话。
4、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仔细想一想,找到相关的语句,把它划出来,想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①生汇报交流。
②出示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③师相机课件出示: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指名读这段话。
B、哪些词句让你感受最深?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
母亲翻越的仅仅是那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有什么?
是啊,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为了生活,还会面临种种的困难,走过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
母亲挑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担子吗?她的重担里还有什么?
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仅是100多斤的担子,她挑的实际上是辛辛苦苦把儿女养育长大的重担,是整个家庭的重担,是生活的重担……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母亲的不容易,肩负的担子重。指名读。
C、说起这样一位母亲,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敬意,充满了感动。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吗? 师配乐范读。
D、观察比较两幅插图:当年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有了怎样的变化?(用几个词来形容)这样年复一年,我们慢慢长大,生活的重担使母亲由当年那个较小俊俏的少妇变成了今天这个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瘦小病弱的老人。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回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
E、想起这样一位母亲,“我”的心中充满了难过、愧疚、自责。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怀着难过、愧疚和自责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F、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伟大的、了不起的……)
过渡:可是母亲却说——
5、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①指名读这句话。母亲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②齐读。
师:是啊,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其实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母亲,你们的母亲,我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正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学们,这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的母亲,想起母亲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母亲》这首歌中所唱的——(播放《母亲》这首歌)
6、让我们在回忆自己母亲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小事中,怀着对母亲的感激,再来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母亲做的是什么?(生各抒己见)一起来看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
7、出示抱母亲图,说说看到的图中的情景。
课件出示: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眼角流下来……
①师配乐范读。
②说说你心中的感受。指名读。
③母亲流下的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的、快乐的、酸甜的……)
“我”仅仅是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流下了激动、幸福的泪水,而母亲小时候曾无数次地抱过“我”。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用一个小小的、轻轻的、满怀深情的举动,来抱抱我们的母亲吧。
齐读——
三、抒情练写:
同学们,你们被感动之后最想说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吧!可以是一段感受,可以是一首小诗,还可以是一首歌曲哦,让我们写起来吧!
(写完之后,请一两位同学念一念。)
四、结语: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母亲吧!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播放歌曲《人间第一情》)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谁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儿子 母亲)
二、细读课文2、3段,体会我的心情,感悟母爱的'无私
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犹如平静的湖面扔下了石子,变得不平静了,我的感受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划出我的心情的句子。
(1)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
1、第一段:学生自由谈感受,引导认识:
母亲很轻,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没有想到,以至于抱母亲时差点仰面摔倒。我不了解母亲,不关心母亲,——“我心里很难过”。
2、第二段:学生自由谈感受。
出示这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齐读。
品读感受: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理解“年复一年”
出示图片,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教师读)
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
读到这里,你明白我心里为什么很难过了吗?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引导感受:
我能挑得动,母亲不让我挑;我能挑得动,没有帮母亲挑,没有替母亲分担重担,——“我的心里很难过。”
看着病重的母亲,我仅仅是难过吗?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引导感受:
理解重担的双层意思。
指导朗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3、第三段:
出示:
☆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引导感受:
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透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病重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觉得微不足道,很坦然,历尽千辛万苦却无怨无悔。——“我的心里很难过。”
三、细读课文4、5段,体悟我的做法,感受浓浓的亲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请同学们静静地看这个温馨感人的一幕,用心体验这浓浓的亲情。
出示:图片 (配乐)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让这个画面永远地留住,留在我们的脑海里。(配乐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一定不平静,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出笔,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儿时,我们无数次被母亲抱,在母爱的沐浴中长大;而今,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里,给了母亲第一次爱的回报。(板书:爱)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再次感受这人间最真挚、最纯美的真情吧!(配乐)
四、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爱
第一次 无数次
“我” 母亲
难过 瘦小
愧疚 操心
五、教学反思
到目前为止,我读过好多篇关于写母亲的文章,我觉得这一篇是最美的,有着心在流血的感觉。对于亿万人来说,真的如此抱母亲恐怕了了无几。我想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震撼也在此。
怎么教这课呢?我一遍遍地读,用心去想,想自己的母亲,想父母亲的母亲。我想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读”起来,通过读去体会我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我的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但上完这课后,我觉得我让学生读的还不够,自己读的也不够,没能够把学生的感情完全调动起来。希望以后能有所提高。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平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成人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平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篇6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
生:文章中的我是第一次抱母亲。
板书:我 抱 母亲
生:我从第一段感受母亲最辛苦,因为她最重就80多斤,而且还要翻山越岭。
生:我从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我们很孝顺
生:他感到自己心里很难过,很愧疚。(板书:难过、愧疚)
师:大家的感受很深刻。今天我们再走进课文,仔细读,细细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会感觉到难过、愧疚?仔细读仔细地想一想。
师:都找到了,你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 母亲最重时才89斤,还要背着妹妹,翻山越岭让我觉得难过;愧疚是长大了没有让我们挑过重担,我们都没母亲挑过重担。。
师:说的很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听一听。
生读:小时候,母亲挑着重担,我们长大了母亲仍然是舍不得让我们挑重担,你们看,母亲师: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难得
师:是难得吗?
生:母亲很伟大
生:母亲沉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吗?仔细再去读。
生:有100多斤,超过了她最终的体重,而且要翻山越岭。
师:有什么不同意的意见?
生:还要背着妹妹。
师:你只看见她挑着的担子,没有看到母亲背上的,手里的。她背上药——手里——
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显示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走过许多山,翻过很多岭。
师:是走过山吗?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道道岭。爬过山吗?别急,别急,再想一想母亲,想想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吗?
生:我看到母亲背着妹妹在山间穿梭
师:是穿梭吗?是艰难地行走着
生:我曾经爬过紫金山,感觉到很累
师:紫金山是修筑好的,想想母亲爬的山是怎么样的呢?
生:崎岖,不平。
师:自己读一读。
指读。
——容易吗?再往下读,还从哪里看出母亲沉重的付出。
生:年复一年看出母亲很辛苦。
生:我们长大了,也能挑担子了,但是母亲仍然挑担子,这么一个老人也许不会翻山越岭了,但是这样一个老人挑担子还是很辛苦的。
师:说的好,就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师:她身上的担子就是100多斤的担子吗?看这就是他们的家,出示画面。茅房,箩筐。她只有100多斤的担子吗?
生:母亲还背着妹妹
生:还有家里的事情
生:各种困难,家里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等
生:家里所有的事情,家庭的担子
师:家里的事情,教育儿女的事情这些母亲都是担子,难怪我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
是什么原因使母亲能挑旗这么沉重的担子?
生:母爱,亲情的力量
生:也是一种责任。
(板书:母爱,亲情、责任)
师:读到这里,想到这样的母亲,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我为什么难过吗?
生:我对母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错怪了母亲。
师:是误会吗?是没有想到——(没说清楚)
师:相信读了这一段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生自读。
师:谁来把自己的体会读听一听。
师:指读。看的出来你一定对这个母亲又更深的认识,大家对这个母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产生了难过与愧疚。大家再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中又体会出什么呢?可以出声读。
出示: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忽视动情地说:大妈……
生:我体会出护士也很动情,你能不能把护士动情地话读一读。
师:还体会到什么?
生: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体会到,母亲还不要别人说出去,不让别人说。
师:母亲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母亲都是这样,都是这样一步一步,担负家庭孩子生活的担子,一直到孩子长大。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这样,我也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还记得有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高烧,我连忙带她去医院……( 掌声) 。这掌声是送给老师的,其实也是送给每个母亲的。
还记得母亲是这么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叙述自己小时候生病的情景(3人)
师:而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听到这里,我突发奇想,第一次抱起了母亲,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配乐,能读好这段话吗?
指读。
师:轻轻的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什么?自己再读一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说
师:儿子很孝顺。
师:体会的很好,这么深刻的认识,就请你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有多少多少幅画面在我的面前浮现,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
指读。
师:一幅幅画面留下来。谁再来读。
师:这泪是什么样的泪?(配乐声音太大学生的话,听不清。)
生:感动的泪
生:幸福的泪
生:欣慰的泪
板书(感动幸福欣慰)
师: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起我们,今天我只是抱起母亲一次,她竟然满眼是泪水,母亲真是要求太少了,谁再来读这一句。指读。
师:她落泪了,这是对母亲的一种感激。
师:谁再来读。指读
师:这画面真美,这情景真感人,我第一次抱母亲抱出了亲情,抱出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抱出了母亲的恩情,也抱出了我要对母亲的回报。同学们要好好的爱自己的妈妈。来再让我们轻轻地读一读。
齐读。
师:泪水流下来,瞧着就是母亲,这就是母子之间一份深深的爱,还想读吗,还想把自己的感受来给读给我们听吗?指读(铃声响)
:跟作者一起抱了一次自己的母亲,回家也抱自己的妈妈,相信也能抱己的感受。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4-02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3-03
《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03-07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案03-0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08-15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篇08-25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四篇08-29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7篇07-08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九篇10-11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案三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