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安静倾听故事,能理解故事大意。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1、故事《悄悄话》及其幻灯片
2、故事中角色的手饰
3、音乐:班得瑞《仙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与班内任意一名幼儿说悄悄话,吸引班内幼儿的注意力。
2、提问:老师刚才做什么了?
3、接着提问:悄悄话是什么意思?
4、教师小结:悄悄话就是悄悄的说话,说话的声音很低,只有说话的人和听的人能听到,别人都听不到。今天,康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名字就叫《悄悄话》,请小朋友安静的听。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
——在故事中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事情?
——它们说了句什么悄悄话?幼儿讨论回答。
3、观看幻灯片讲述故事,幼儿观看倾听。
4、边看幻灯片提问并讲述:
——蚂蚁和蚯蚓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蚂蚁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蚂蚁的动作。
——蚯蚓对蜗牛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蚯蚓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蚯蚓的动作。
——蜗牛对青蛙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蜗牛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蜗牛的动作。
——青蛙对小鱼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青蛙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青蛙的动作。
——小鱼对蜻蜓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小鱼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小鱼的动作。
——蜻蜓对乌龟说了句什么悄悄话?
——蜻蜓是怎么来的?
——请小朋友学学蜻蜓的动作。
——请小朋友学学乌龟的动作。
5、请七名幼儿上前佩戴动物手饰进行故事表演,剩余幼儿与教师一起讲述故事。
蚂蚁蚂蚁跑过来,蚂蚁对蚯蚓说了句悄悄话。蚯蚓蚯蚓钻出来,蚯蚓对蜗牛说了句悄悄话。蜗牛蜗牛爬过来,蜗牛队青蛙说了句悄悄话。青蛙青蛙跳过来,青蛙对小鱼说了句悄悄话,小鱼小鱼游过来,小鱼对蜻蜓说了句悄悄话。蜻蜓蜻蜓飞过来,蜻蜓对乌龟说了句悄悄话。什么话?乌龟告诉大家啦:大家注意啦,要下雨了。
6、请全部孩子上前分组进行完整的故事表演。
三、结束部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一个道理:朋友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帮助,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也能像小动物们一样,互相关心帮助,团结友爱。
活动反思:
1、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本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能按设计思路及顺序进行,目标达成情况很好,重难点能较好的把握并突破,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大意,
2、本次活动的亮点:
(1)导入部分直接、形象、生动,紧扣主题,并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
(3)活动的基本部分环节设计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紧扣本次活动的目标。
(4)教师的语言及提问设计合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且准确到位。
(5)活动中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3、存在的不足:在分组表演时,如何让全体的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就是如何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又能注重个体差异。我会在课余时间给本活动没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单独给予他们重新活动的时间,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也让他们有了自信,在以后的活动中积极参与。
《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切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而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美好童年是我们的责任。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小班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特别是在撕纸方面表现的尤其突出,他们对撕纸力度及外形不会把握,因此我设计了撕贴“送伞”这一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撕贴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会沿针孔轮廓撕蘑菇伞,掌握撕的技能。
2、激发幼儿相互合作,帮助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幅(图下防有兔妈妈和小兔劳动的场面,图上防画有乌云雨点。)
2、两张半幅图(一张是阴天,一张是晴天,可覆盖大背景图的上方。)
3、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大纸一张,带有蘑菇伞针孔轮廓的幼儿操作纸若干、浆糊、抹布每组一份。
活动过程
一、音乐做律动进教室,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出示大背景图(晴天覆盖乌云和雨点)
1、提问: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天气怎么样?
提问:
(1)呀!一会天气要怎么啦?
(2)小兔们淋了雨会怎么样?
(3)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使小兔们淋不到雨呢?
3、教师幼儿的`办法,那我们一起来做伞送给小兔们,好不好?
三、教师讲解示范撕伞的方法。
1、教师着重示范讲解撕伞。
2、伞撕好了,那怎样送给小兔呢(启发幼儿说出伞应送到小兔的头上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的要求(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卫生)。
2、儿操作,教师注意个别指导。
3、教师表扬鼓励相互谦让、帮助的幼儿。
五、活动。
1、小朋友们看,哪一把伞最好看?为什么?(幼儿,教师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2、刚才呀!小兔们得到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助,他们非常高兴,还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那平时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对,不管是谁得到了别人的帮助都会很高兴的,你们愿意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
1、在美术区活动中为幼儿不同形状的轮廓纸,继续提高幼儿嘶和贴的技能。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帮助。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长长的》这节语言活动选自一本图画书。对小班孩子来说“长长的”无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他们的小脑瓜里,究竟哪些东西是表现长长的呢,应该是小班孩子们既感疑惑,又感兴趣的问题。本书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比喻,借助各种动物的特征,把“长长的”这个空泛而冰冷的概念演绎得生机勃勃,童趣盎然。作者在绘画时采用跨页设计,对所有“长长的”东西都加以适度的夸张,正好迎合了小孩子喜好夸张的.天性。为了符合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我们挑选了五种孩子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大象、鳄鱼、长颈鹿、猴子、企鹅,借助这些动物的特征,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比喻把“长长的”这个概念演绎的生动有趣。使幼儿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句式“长长的---像---可以---”来表达画面内容。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大胆地想象和猜测。
2、尝试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进行表达(长长——像——,可以——)的。
3、通过阅读,迁移幼儿相关经验,理解“长长的”概念。
活动准备:
教师用大书,小图片以及遮盖大书的背景局部图,竹竿,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用兔子耳朵的手偶引出。猜猜这是什么?像什么?到底是什么?
二、引导幼儿重点阅读。
1、阅读封面:找找封面上什么是长长的?
2、阅读2-3页:
※ 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 和我们平时晒衣服的有什么不一样?
3、阅读4-5页:
※ 你看到了什么?小蜗牛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从桥上过河?
※ 鳄鱼什么地方是长长的?鳄鱼长长的背像什么?可以……?
4、阅读10-11页:
※ 这是什么?这一页会讲什么?
※ 我来说,你们猜:长长的脖子像摩天大楼,可以伸到天空?
5、阅读18-19页:
※有几只猴子?几只大的?几只小的?它们在干什么?
※谁来试着讲讲这幅图片。
6、阅读20-21页:
※企鹅们在干什么?我们看到了什么是长长的?
※长长的队伍像什么?
三、通过小图片梳理阅读内容,学说短语。
四、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完整的阅读大书。
五、结束部分:你们有愿望吗?那让我们也许下美丽的愿望吧!将自己的愿望告诉你喜欢的人吧!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身体谐调能力培养,体验毽花飞扬的`愉快
2.探索、发现:毽子表现的可能性,
3.欣赏民间乐曲和自编花键律动操
教学准备:
花键如干、音带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玩过花键吗?欣赏小学生哥哥姐姐花键表演赛。
二、幼儿听音乐,想想音乐的摄体动作
三、音乐中加入花键 并进行表演。
--律动,跑园场,并手做各种动作(如高举双手等)。做毽子飞扬的各种动作练习,注意挥动大臂并与脚谐调。尝试跟着音乐踢毽子。
--换"放风筝"歌曲,该曲四段歌词,分三组各设计自己的午蹈,要求幼儿自己玩花键,抛接花键,每一段歌一组动作。
四、观看各组花键简单表演,其他老师也进行鼓励。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豆宝宝的某一特征分类(例:颜色、大小)。
2.引发幼儿对事物的简单特征感兴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过水果、蔬菜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分类。
材料准备:大、小红豆、绿豆,大、小白芸豆,豆宝宝图形,分类盒(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豆妈妈和豆宝宝一起游戏,每人找一个豆宝宝贴在身上然后到豆妈妈这里来。
二、基本部分
1.按儿歌要求给豆宝宝分类。
(1)这些豆宝宝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按颜色给豆宝宝分类:游戏《给豆宝宝分家》。
儿歌《给豆宝宝分家》
小豆小豆爱玩耍,叽里咕噜真顽皮。
现在我们分开站,一样颜色(大小)站一起。
要求:豆宝宝按最后一句的指令分开站好。
(3)按大小给豆宝宝分类。
小结:虽然豆宝宝有的大小不一样,但只要它们的颜色一样就可以站在一起。有的虽然颜色不一样,但大小一样也可以在一起。
2.每人一份豆宝宝,按颜色给豆宝宝分类。
(1)这些豆宝宝看起来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把颜色一样的豆宝宝放在同一间小房子里。
(3)红色的豆宝宝有几个?白色的有几个?
(4)小结:虽然形状、大小不一样,但颜色一样的也可以放在一起。
3.按大小给红豆宝宝和白豆宝宝分类。
(1)红色的豆宝宝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按大小给红豆宝宝分类
(3)按大小给白色豆宝宝分类
(4)一起验证分享。
三、结束部分
我们帮豆宝宝按照他们的`颜色和大小找到了合适的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以情景为导向,让每名幼儿都粘上豆宝宝的图形扮演豆宝宝和妈妈一起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兴趣,为积极参与活动打下了基础。利用游戏形式,再配以好听的儿歌做指令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游戏中独立发现豆宝宝的不同,自主学习,建构经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按颜色,按大小分类的技能。活动过程中老师利用情境设计的方法引领孩子们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使孩子们思维清晰,操作明确。在感知体会中掌握了按颜色、按大小分类的技能。这种策略既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了老师的支架作用,这种师生的双边互动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起了关键作用。
不足之处:
1、帮助孩子提升经验时语速还是较快,关键词句语气不够强烈,这样会影响孩子获得经验。
2、指导过程中只关注到了操作失败的结果,没有追问原因就武断地让孩子重新操作,失去了生成下次活动的机会。
小百科:豆是指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04-30
小班教案05-01
小班教案05-01
小班教案05-01
小班教案05-06
小班教案04-29
小班教案05-03
小班教案05-03
小班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