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视觉观察物品的特征。
2.增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描绘物体颜色、形状、用途等特征的谜语若干。
2.生活中常见物品,如钟、书、球、牙刷等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教师念谜语,幼儿猜谜。
请猜对的幼儿说说它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也可请自愿的幼儿来说谜语给其他幼儿猜。
2.编谜语: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说说他有什么特点。
教师与幼儿一起把这些特点编成一个谜语。
幼儿尝试自己编谜语,把自己编的谜语说一说,看看大家能否猜出来。
活动建议
教师在提供观察用的物品时,宜尽量选取有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质感等)的物品,以便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的各种形态。(雨、雪、霜、雾)
2、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体验探究水的乐趣。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水到水蒸气、云、雨、雪、霜、雾、露水的循环图
2、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说说对水的认识
师:今天我想和你们一起聊聊水,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
你看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小结: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二、基本部分:
1、观看PPT课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1)师:我还知道水是魔术师,会变来变去,看看它会变成什么呢?
(2)你看明白了吗?小水滴变成了什么了呢?
小结:水有不同的形态:云、雪是固态的水,雨、露水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2、欣赏诗歌《小水滴》,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
小水滴为了让你们记得它的不同形态,还跑到了诗歌里,让我们一起听听。
(1)如果小水滴是个小朋友,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诗歌里的哪一句说小水滴是淘气的?
(3)小水滴变成了哪些形态?是怎么变的?
(4)谁帮助它变成云彩的?又怎样变作大雨?
(5)什么时候会变成雪花?为什么?
(6)小水滴还会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1)你能用哪些动作表现这个淘气的小水滴?
(2)集体朗诵诗歌。
(3)分组朗诵诗歌
三、结束部分:
音乐:大雨和小雨
小水滴今天好高兴,它还邀请我们一起跳个舞。看看这次的小水滴淘气地变成了什么呢?
听音乐边唱歌边跳舞“大雨和小雨”。
附诗歌:小水滴,真淘气。
变过来,变过去。
夏天太阳一出来,
飞到天空变云彩。
闪电雷鸣轰隆隆,
变作大雨落下来。
冬天来了变雪花,
送给大地白外衣。
会变霜,会变雾,
有时还能变朝露。
变过来,变过去,
你说淘气不淘气?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小狐狸的枪和炮》故事画面形象可爱,色彩鲜艳,非常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知错能改的心,而且中班孩子在交往中往往能体验到,他们在故事中会找到相同的感受,选材有利于清楚的表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孩子的表现力。让幼儿感受到,要有原谅朋友、接纳朋友的气度。培养幼儿能大胆、清楚地表述。从而让幼儿明白做错了事情要勇敢地改正错误的道理。
活动目标
(1)体验给朋友带去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快乐的心情。
(2)发现别人的优点,原谅别人的.不足。
活动准备
《小狐狸的枪和炮》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开头,了解人物关系
出示第2~5面:
一最近,动物们都不愿意理睬小狐狸了,因为他总是喜欢搞恶作剧。什么叫恶作剧?
一看看,小狐狸都搞了哪些恶作剧?
一小狐狸教小鸭子吃池塘里的星星,结果小鸭子吃了很多水。小狐狸教刺猬去刺西瓜,等刺猬扎上了西瓜,他把西瓜一转,刺猬就四脚朝天下不来了。他还骗小鸡去游泳……
一小动物们为什么不喜欢小狐狸?
小结:小狐狸就是这样,总爱捉弄自己的朋友,看到朋友上当,他就哈哈大笑。
(2)跟随故事发展,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6~7面:
一小狐狸没伙伴玩了,怎么办呢?瞧,他在家里丁丁当当忙起来,哎呀,不得了!小狐狸做了一支亮闪闪的枪,还装了满满一口袋的子弹出门了。你猜小狐狸要去干什么呢7
②出示第8~11面:
一果然,小狐狸带着枪找朋友们去了。走在路上,他用枪这里瞄瞄,那里瞄瞄。小动物们都吓坏了,这时勇敢的小黄狗来了,他挡在前面保护大家。小狐狸瞄着小黄狗啪,枪响了!这一枪会打中小黄狗吗?你觉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奇怪的是,子弹打中了小黄狗,可他却一点儿也没有受伤。
(3)解读故事**,理解故事主题
①出示第16面:
一在这一页上,你看到发生了什么事?动物们愿意被小狐狸的枪打中吗?你从叨儿看出来的?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到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2、能够大胆地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强壮。
难点: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挑食情况。
物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导入语:太郎是一个爱挑食的孩子,他不爱吃……
提问:你们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我们小朋友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总会喊着:我不要吃,有的孩子还会把它们倒掉。
过度句:那我们来看一看,太郎是怎么做的?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请鬼鬼帮忙(先欣赏再提问)
讲述故事:从开头至“鬼鬼帮太郎吃牛奶”
提问(1):太郎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是怎么办的呢?
小结:太郎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都让鬼鬼帮忙吃掉了。
讲述故事:爸爸妈妈表扬他说:太郎把胡萝卜……大家向太郎学习。
提问(2):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表扬太郎?他们是怎样表扬太郎的?(可以请幼儿来学学爸爸妈妈说的话)?
2、鬼鬼的变化(边观察边提问)
出示鬼鬼变大的图片:
提问(1):鬼鬼吃了这么东西后,鬼鬼有什么变化?太郎有什么变化
提问(2):为什么鬼鬼从原来的这么瘦小变成现在这么强大,而且身上这么有劲呢?
小结:什么都吃的鬼鬼变的越来越大,挑食的太郎变得越来越瘦小。
提问(3):出示“太郎和鬼鬼搏斗”的图片:你看到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觉得太郎能战胜鬼鬼吗?为什么?(挑食、力气小)(幼儿猜测回答后,教师讲述故事中的原话)
小结:瘦小的太郎力气很小战胜不了强壮的鬼鬼。
3、赶走鬼鬼(边猜测边观察)
提问(1)猜一猜谁会来帮助太郎?看看到底谁来帮助太郎了!出示“小朋友赶鬼鬼”的图片,并讲述:小朋友见了……逃亡了。
提问(2)为什么小朋友能战胜鬼鬼呢?
小结:因为这些小朋友不挑食,所以力气大。
4、完整故事
三、活动延伸:样样食物我爱吃
过度句:鬼鬼被太郎的朋友们赶走了,他还在寻找挑食的新朋友
提问:如果鬼鬼找到你,你会怎么办?
总结:只要我们样样食物都要吃,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强壮。有了力气,才能把鬼鬼打跑。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学习倾听,在翻阅绘本、观看演示文稿和实物、共同表演等方式引导下,进一步理解绘本中词句所表达的意识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有初步的耐心、仔细倾听别人讲话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录音磁带、演示文稿、绘本、实物;
经验准备——有绘本阅读的经验,会一页一页阅读。
活动过程:
(1)出示绘本,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将绘本的.封面展开,师:图书封面上有谁啊?
(2)播放故事录音磁带和翻阅绘本,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①(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一)
师:他来到了发明家的工作室,发明家给了小熊什么样的物品?
②(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二)
师:大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谁?
③(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三)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给了他什么帮助?
④(翻到绘本正页图片四)
师:大熊又到哪里去了?
⑤(翻到绘本正页图片五)
师:大熊又遇到了一个小贩,卖给了他一个幸运坠,
(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删减六七八图片及录音内容)
(3)师:我们一起再来听听故事,说说故事。
播放故事录音磁带和幼儿观察实物、演示文稿,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师:大熊有了什么麻烦?麻烦解决了吗?你怎麽知道的?
小结:要帮助别人就应当像小蜜蜂那样,耐心、仔细地听清楚别人的请求。如果自己想请别人帮忙,一定要大胆地把事情说清楚,不能像大熊那样吞吞吐吐。
延伸活动
玩游戏"熊妈妈找宝宝,宝宝有个小烦恼"。
教师交代规则 "妈妈"在收拾房间,小熊要轻轻的躲,不让妈妈听到声音,"妈妈"问我调皮的小熊在哪里呢?听到话语迅速出来,站在班级老师的身边围成圈,边转圈边说话:我们有个温暖的家,我们有烦恼,会对妈妈说,会对朋友讲,也会愿意听别人说。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美在哪儿呢?我乘上一片落叶做的小船,要去看看美丽的秋天。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我问枫叶,枫叶沙沙地告诉我:“秋天是红色的。”我问白菊,白菊微笑地告诉我:“秋天是白色的。”我问松树,松树大声地告诉我:“秋天是绿色的。”我问大地,大地骄傲地告诉我: “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散文诗,理解、感受散文诗所表达的秋天的多姿多彩。
2.尝试根据散文诗的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活动准备:
1.《秋天的颜色》教师资源、秋天景物幻灯片、钢琴音乐。
2.白菊花、小草、松树、大地等图示、白板。
3.单调秋天的挂图;各种装扮秋天的装饰品,如树枝、枫叶、各种蔬菜水果、小动物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片,请看这里。”
师:“猜猜看这是一年四季中的哪个季节?”
幼:“秋天。”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
师:“秋天是什么颜色?”(幼儿发言)
二、过程
1.引出诗歌,完整欣赏。
师:“原来在小朋友眼中秋天是这么丰富多彩。有一位小诗人,也想知道秋天到底有哪些颜色。我们一起跟随他去看看好吗?”(播放教师资源,幼儿完整的欣赏)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完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幼:“很美、很舒服……”
师:“老师和你们的感受一样。那这么优美的诗歌你们想不想学会它并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呢?”
幼:“想。”
教:“那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这首诗歌吧。”
2.分析诗歌,幼儿理解记忆,教师带领幼儿回忆诗歌并逐句分析,细致理解、记忆诗句。
师:“诗人是这样说的‘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秋天里有许许多多的颜色,那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小朋友还记得他都问了谁吗?”
师:“你们还记得诗人最先问的是谁吗?”
幼:“小草。”
师:“小草(教师将小草的图片贴在固定位置)那小草是怎样回答他的呢?”
幼:“秋天的黄色的。”
师:“小草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呀?”
幼:“轻轻地。”
师:“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怎样是轻轻地?(抓住幼儿的典型动作,如小脚轻轻地走)我看到这位小朋友两只小脚轻轻地走,那我们就用这双小脚丫来表示轻轻地好吗?”(粘贴小脚丫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这一句“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后面的诗句让幼儿自己摘卡片粘贴,既能让幼儿直观的理解记忆诗句又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
师:“你们学的非常认真。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学会了这首诗歌,我们一起跟随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跟随音乐完整朗诵诗歌,伴随优美的动作。)
3.鼓励幼儿创编诗句。
师:“你们朗诵的诗歌真是太优美了。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当一位小诗人,也试着编写美丽的诗句呀。”
幼:“想。”
师:今天老师特意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秋天的蔬菜和水果,小朋友们选择一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你来问问它秋天是怎样的,想一想它会怎样回答你。”(幼儿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小诗人们都已经找到创作的灵感了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创编的诗句好吗?”(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创编的诗句。教师及时总结,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说完整话,激发幼儿创编诗句的积极性。)
4.听着音乐,幼儿自由装扮秋天的画纸,进一步感受秋季的美。
师:“小诗人们,你们的诗歌真是太富有想象力了。那么优美那么让人陶醉。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丰收季节,但是你们看这里的秋天好孤单呀,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你们想不想为他装扮一下啊?”
幼:“想。”
师:“老师正好准备了一些秋天蔬菜和水果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装扮秋天吧。”(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装饰物装饰秋天,教师辅助幼儿装饰。)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欣赏一下自己装扮的秋天美不美啊?感谢你们让这个秋天不再孤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优美的诗歌,还当小诗人,创造出许多优美的诗句,秋天里还有什么呢,它们又会怎样说呢,我们一起到大自然里找一找吧?”(播放音乐,带领幼儿离场。)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春天生机盎然,树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且幼儿对树很感兴趣。
这是我备的一节公共课,由于幼儿园活动接连不断,老师们都没空来听课,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也乐于去学习散文诗。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起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可以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可以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可以做什么”上,我马上回应:“都是树可以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助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树可以做碗。”我马上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助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可以做鸟巢。”时,我马上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
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助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
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25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18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8-26
中班活动教案:语言03-02
《家》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3-01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实用]07-04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02-02
中班语言活动春雨教案06-03
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05-19
中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