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班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蚕宝宝变蝴蝶的过程,并养成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的好品质。
2.重点字词的认读:蚕、姑娘、变成、脱、旧。
活动准备:字卡、课本。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拿出蚕宝宝,问这是什么呀?有几个啊?你知道蚕宝宝平时是吃什么的吗?(桑叶)2.学习儿歌《蚕宝宝》。
教师朗诵儿歌。
告诉幼儿这一过程,蚕宝宝吃了桑叶之后会先吐丝,变成一个个白色的茧,然后蝴蝶会破茧而出,之后会洒下籽,明年的时候又会变出来了。
3.根据儿歌,让幼儿学会观察。
现在你们看到了蚕宝宝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啊它每天都在变化着,你明天或是后天看看,看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和天天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
活动延伸:观察小动物。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帮助他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学习仿编散文诗,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欣赏及关爱。
【活动准备】
幻灯片—云的形态。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站在窗前饶有兴趣的对幼儿说:小朋友快来,到老师这里来!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看吗?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看看窗外的天上有什么?
大树的叶子为什么会动?
二、观看后交流。
1、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并用完整的语言回答)
你平时看到的云会动吗?(让幼儿知道天空中有风,风一吹白云就会移动。)
2、大树的叶子为什么会动?
(启发幼儿讲述,大树的叶子被风一吹就来回的摆动。)
三、欣赏诗朗诵《云彩和风儿》。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
提问:听了后有什么感觉?(让幼儿充分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2、配乐诗朗诵。
老师配合朗诵用肢体动作表演,帮助其体验理解。
(1)为什么说云是有趣的云,风是能干的风呢?
(2)散文诗中的风都把云彩变成了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来表述。
(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完整的回答)
3、集体跟着老师朗诵散文诗。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散文诗的内容。
(2)请幼儿说说平时还见过云彩变成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什么的……”句式来表述。
四、欣赏—云的形态。
通过课件,让幼儿欣赏,形状奇特、变幻莫测、多姿多彩的云。
附散文:云彩和风儿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变成小帆船,竖起桅杆,扬起风帆,小船飘呀飘,漂到远处看不见。
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躬起身子,张开大口,狮子吼啊,吓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变成了胖娃娃,头戴金帽子,身穿白肚兜儿,跑来跑去,跟太阳公公闹着玩。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有趣的数字
2.图片:在图画里找数字
3.教具:电话
动画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看图找数字
1.小朋友,这是一幅很有趣的图画,仔细看看,在这幅图画里,你能找到什么?
2.幼儿观察后,在图画里找出数字。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情景表演
教师接听电话:喂,您好,你找东东呀,东东没有来幼儿园,你给东东打电话吧….
2.教师:怎样才能联系到东东呢?给东东打电话,你需要知道什么?
(电话号码)
电话号码是用什么组成的?(数字)
3.说电话号码
(1)教师:谁知道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思考: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讨论后得出: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
三、交流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分别请幼儿 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小结:固定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动画片,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你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数字。
五、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你们用喜欢的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2.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数,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活动名称:
中班数学:
纽扣分类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街头的建筑物,了解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遮挡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能大胆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各式各样的.房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已经参观过街头。
物质准备:有关繁华街头的课件及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交流繁华的街头景象。
1、引导语:繁华的街头有什么?周围有什么样的楼房?人们在干什么?
2、幼儿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二、引导幼儿观察课件《繁华的街头》
1、幼儿观察,教师讲述,了解建筑之间的关系
2、教师范画,画出繁华街头的房屋,初步表现前后、遮挡的关系。
三、组织幼儿分组绘画。
1、教师讲述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幼儿按自己的想象意愿绘画。
3、教师观察幼儿,注意个别指导和技能示范。
四、组织幼儿欣赏和评价作品。
活动延伸:
请家长继续引导幼儿继续表现繁华街头的景象。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2.体验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乐趣;
3.乐意用普通话大胆、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重点:
用普通话大胆、清楚的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
注意个别孩子在边手工粘贴边念儿歌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盘子一个
2.各种水果
3.梨子、葡萄、橘子、绿苹果、红柿子等剪好的图片 大盘子图片 幼儿人手一份
4.胶水,纸巾
5.秋天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听秋天的音乐入活动室
2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
教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有什么水果?
3.教师总结:其实秋天就像是一只大盘子
我呢?现在就把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各种水果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叫《秋天果子多》
4.幼儿学说诗歌
5.把手中的`水果图片按照诗歌内容,变说诗歌,边贴到大盘子图片上(这个步骤由幼儿来完成)
这个过程注意孩子做手工粘贴时不要把衣服弄脏,旁边放有纸巾的目的是让孩子沾去多余的胶水。
6.教师说:果子现在已经装到秋天这个大盘子里了"我们现在就把盘子送给客人老师吧,小朋友们送的时候要记得说诗歌
附:
秋天果子多(诗歌)秋天像只大盘子盛满各种甜果子绿苹果 红柿子黄澄澄的大梨子串串葡萄赛珠子像灯笼的是橘子秋天是只果盘子人人喜欢吃果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
2、尝试运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仔细观察画面,比较、发现其异同。
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大头饰(熊、松鼠)、一起去郊游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播放歌曲《郊游》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小包背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教师:郊游真好玩,让我们来休息一下。请小朋友们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小朋友们玩的这么开心,有两个小动物也要去郊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出示大熊和松鼠的图片)
大熊和松鼠去旅行会带什么东西呢?
到底带了什么东西呢、秘密就藏在这本大书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大图书:(1―3页)
1、观看第1页
教师:《一起去郊游》。(老师手指故事题目,直接告诉小朋友们题目)
我们来看看大熊和松鼠带了什么东西啊?一样吗?(对着背包画圈)哪里不一样啊?
原来大熊的`背包大,松鼠的背包小。
2、观看2―3页。
教师:它们还带什么东西呢?(翻书)
这个是谁的呢?(手指着要问的东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大熊的帐篷怎么样啊?那松鼠的呢?
旗杆:这是谁的呢?从哪里看出来的?那这个呢?它们一样吗?
三、自主阅读:
教师:它们还带了什么东西呢?还会有什么不同?又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许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本小书,请你们把书轻轻的拿出来放在小桌子上,你们可以一边翻一边轻轻的讲一讲。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许老师。
教师:看好了吗?把书轻轻的合上,放在书袋里。
谁来说说看,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在位置上说,老师将书翻倒他所说的那一页。)
是不是这一页啊?
问:谁来说说看这页讲的事情?小朋友讲的时候评价与可以是: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很棒,你把这页上的内容、事情都讲出来了!
最后翻倒10―11页
教师:大熊他怎么样了或大熊哭了,为什么哭呢?被谁看见了呀?
松鼠看见大熊哭了,是怎么做的呢。
12―13页
教师:松鼠把苹果和大熊分享,看看现在大熊怎么样了呢?松鼠呢?
哦,原来松鼠因为能和大熊分享果实,所以很开心。
教师:这本书好看吗?想不想再来看,让我们在看一看,听许老师来讲一讲。
教师:故事讲完了,这个有趣吗?等一下你可以拿着你的小书和你的好朋友去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物体量可以根据某一特征(数量)进行排序,中班数学:奇妙的小书。
2、通过愉悦发操作进一步感知多样的排序方法。
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图形片、印章、图片、苹果贴片、水彩笔、人手一本空白书。
2、教师自制图书5本。
教学过程:
一、作品示范。
师:今天,杨老师带来了几本奇妙的书,你们想看吗 ?(出示第一本书,看封面),你们能从封面中猜出里面的内容吗?
打开书,观察里面的内容,找出其中的规律,幼儿教案《中班数学:奇妙的小书》。
师小结:糖果是从少到多排的。
(出示第二本书,看封面5---1),猜猜里面的内容。
观察里面的内容,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小结:这本书是从多到少排的.。
(出示第三本书) :这本书没有封面,看看里面的内容,我们也来设计封面。
打开,得出规律并记录封面。
师小结:今天,杨老师带来了许多书,身里面的内容看上去又整齐又清楚,这是从少到多排的;这是从多到少排的;而且还有许多的排法(出示另外两本书),可以从小到大排列;从长到短排列,多好看呀,你们想不想也来做奇妙的书呢?
二、幼儿讨论,制作图书。
师:如果你们要编一本小书,想要编一本怎样的书呢? (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相互欣赏。
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告诉对方我的书是怎样排列的。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绕口令,提高幼儿练习发音的兴趣,达到训练幼儿各发音器官灵活和密切配合的目的。
2、重点练习狗(gou)和猴(hou)及头(tou)的发音。
3、教育幼儿养成相互谦让的美德。
活动准备:太阳、山脉、狗、猴、独木桥等贴绒教具及狗、猴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教师首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绕口令中的方位名词“桥东”、“桥西”,出示贴绒教具“太阳”问幼儿:“太阳从哪边出来?”(东边),于是将太阳贴在右上角,“从哪边落下?”(西边)将山脉贴在黑板的左下角,然后出示“独木桥”将其贴在黑板中间。这样借东边的“太阳”,西边的“山脉”让幼儿理解掌握“桥东”“桥西”这两个方位词。
2、练习发“ou”的音及正确使用“条”、“只”两个量词。教师将贴绒教具狗、猴分别拿在两只手中,交替地出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练习发ou的音,并结合“老师说,小朋友对”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量词。如教师说:“狗”,幼儿答:“一条”,教师说:“一只”,幼儿答:“猴”。这样反复快速地对答,不仅能使幼儿熟练地掌握“ou”的发音,正确无误地使用两个量词,同时还可提高幼儿敏捷地反应能力。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3、用贴绒教具狗、猴在独木桥上边演示,边学绕口令全文。幼儿掌握了方位名词、数量词及“ou”的发音后,学习绕口令的全文就比较容易了,但对幼儿对绕口令中的三、四句,特别是第四句“彼此匆匆跑回头”还不理解,这时教师除了用语言加以解释外,还可以用手指游戏帮幼儿进一步理解。教师以自己的左右手拇指(或戴指偶)分别扮演“狗”、“猴”,边念绕口令边进行手指表演:
桥东走来一条狗(伸右拇指)桥西走来一只猴(伸左拇指)行到桥心相碰头(两拇指相对而碰)彼此匆匆跑回头(两拇指快速分开掉头)猴跑几步望望狗(左拇指朝右拇指两下)狗跑几步望望猴(右拇指朝左拇指两下)不知是猴怕狗(教师转头分别望望左右拇指)还是狗怕猴幼儿边念绕口令,边学着老师用自己的'两手指进行表演,反复练习。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我对原作品进行了分析与修改,并结合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将一些比较拗口的话进行了修改,使其琅琅上口。这首绕口令中有孩子既熟悉又喜爱的动物“狗”和“猴”,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活泼有趣地描写了两只动物相对过独木桥在桥上相遇的情形。特别是第五句、第六句“猴跑几步望望狗,狗跑几步望望猴。”比较诙谐生动地写出了两只动物可爱的神情,最后很自然地道出了“不知是猴让狗还是狗让猴”。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运用动态的形象吸引孩子的注意,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形象的理解了绕口令所表述的内容。而手指偶的运用又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参与表达表现的兴趣。本次教学活动,又开阔了我对开展民间文学活动的视野,绕口令是民间文学活动中比较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它以特有的魅力与长处,自由灵活地传情达意,不仅能锻炼孩子发音清晰准确、口齿灵俐,从中也渗透了品德教育。
中班教案 篇9
(1)那么,这么多泥土冲走了,有什么不好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2)出示两个玻璃缸,(一只有很多泥土,一只只有一点泥土)“这两个玻璃缸代表两条小河,一条“河”两条的泥土上没有种树,所以泥土冲掉得多,都沉到这条河的河底。而另一条河两边种了很多树,所以下大雨时,泥土冲掉得少。”
(3)出示两桶水,你们看,庄老师还准备了两桶一样多的水。这水代表什么(对了,是雨水)。我们来看看下大雨后,这两条洒会有什么不同?
(4)下大雨了(把水倒进泥土少的缸里)哎呀,雨水满出来了。发生了什么事?洪水就爆发了。
(5)为什么下雨下得一样多,一条河的河水满出来了,造成水灾。而另一条河却没有发生洪水泛滥呢?这些泥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幼儿讨论)
(6)今天,我们做了两个实验,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我们今天又知道了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树根有抓住泥土、防止泥土流失的.本领。
(三) 内化迁移,爱护树木:
(1)大树的本领真大,我们要怎么爱护它?我们还要多种树,不把树乱砍掉。这样就不
会发生洪水,我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了。
(2)可是,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大树的本领,我们该怎么办?
(3)幼儿讨论。
(4)好,我们一起去宣传树木的好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让我们先去告诉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让他们也一起来爱护树木。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劳动,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
2、能了解蔬菜部位与食用间的关系。
3、理解故事内容,练习狐狸和兔子之间的对话。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练习故事角色之间的对话
难点:理解各种蔬菜的食用部位
【活动准备】
故事大书《狐狸种菜》、录音(宝宝吧)
幼儿用书
狐狸、兔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测故事
1、教师出示狐狸和兔子的.图片,请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师:狐狸和兔子都要去种菜,猜猜会发生什么事?
谁种的菜会更好呢?为什么?
(二)幼儿自主阅读
请幼儿带着2个问题,自主阅读幼儿用书。
——狐狸和兔子都种了什么菜?
——狐狸种的菜怎么样?兔子种的菜怎么样?
(三)师生共同阅读
1、阅读故事图画
——引导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思考问题。
——第一次(二、三次)种菜时,狐狸是怎么说的?它要蔬菜的哪部分?兔子是怎么做的?最后采收时,狐狸得到了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播放录音,幼儿倾听。
3、练习兔子和狐狸的对话和动作
(四)集体讨论
1、故事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兔子很勤劳,知道要靠劳动来换取实物。同时兔子非常的聪明,想了很多办法对付想不劳而获的狐狸。
2、讨论这些蔬菜哪些地方可以吃
(五)角色表色
1、师幼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幼幼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经典)09-19
中班教案12-15
中班教案12-15
中班教案01-01
中班教案01-02
中班教案01-02
中班教案01-03
中班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