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10-08 12:10:4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在情境中随着乐曲尝试表现小工具的本领。

  2.感受与同伴合作律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并简单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2.课件《小工具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矮人们,今天是我们去伐木建树屋的大日子,带上工具包,跟着轻快的音乐出发吧!(跟着音乐愉快入场)

  二、在情境中尝试表现工具的使用。

  (一)情境一:斧子砍树

  1.提问:长在地里的大树能搬得动吗?该用什么工具来帮忙?

  2.幼儿自由回答。

  3.个别幼儿示范。

  4.集体幼儿练习。

  (二)情境二:锯子锯木材

  1.提问:树砍下来了,接下来可要准备建树屋的木材了,该用什么工具把大树干分成小块的`木材呢?(锯子)

  2.幼儿自由回答。

  3.个别幼儿示范。

  4.两两合作练习。

  (三)情境三:独轮车运木材

  1.师:需要的木头又多又重,抱着运好累哦,用什么工具可以把木头轻松地运走呢?

  2.幼儿自由讲述回答。

  3.集体跟音乐运木材。

  (四)情境四:滑轮运木材上树

  1.提问:原来树太高,木头运不上去,这可怎么办呢?这次该用什么工具了?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示范滑轮的使用。

  4.幼儿分组练习。

  (五)情境五:建树屋

  1.提问:木材顺利的运到了树上,该建树屋啦!听,这是在用什么工具呢?

  2.幼儿集体练习。

  三、完整表演,巩固方法。

  1.集体回顾用过的工具。

  2.完整欣赏音乐,复习整个过程。

  3.集体表演,巩固方法。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小矮人们使用这些有用的工具完成了建树屋的工作,这些小工具的本领可真不小,让我们带好这些有用的工具回家去吧。(跟着音乐有序退场)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浓厚地兴趣,在阅读图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争论:“这是山”、“不对,这是火”,可是总也争不出结果。我就想,为何不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从而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2、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让幼儿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交换名片卡增进友谊。

  活动准备:

  “水”的汉字卡和“water”英文卡各一张;《有趣的汉字》动画;色卡、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国家文字的卡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小卡片,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是这样写的呢?

  (二)播放象形字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播放“日”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日和图画太阳有哪里相似?汉字日和象形字的日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记住太阳就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渐渐的又演变成现在的汉字(日)。、

  2、播放“山”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山和图画山有哪里相似?汉字山和象形字的山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中间高高的山峰,一座低的山峰连着另一座山峰,这就是“山”字。

  3、播放“水”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水和图画水有哪里相似?汉字水和象形字的水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弯弯的小河流向远方,微风吹过,旁边泛起了浪花,这就是“水”字。

  4、播放“火”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火和图画火有哪里相似?汉字火和象形字的火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下面是架在一起的木柴,上面是燃烧的火焰,这就组成了“火”字。

  5、同时播放四个象形字。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播放动画《有趣的汉字》。

  师:关于象形字,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象形字!

  观看动画片后,请幼儿表述他所看到的象形字。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象形字。

  (四)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师: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那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1、请幼儿制作名片,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其他幼儿名字!

  2、幼儿互相交换名片,增进感情,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熊和石头人)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熊和石头人》。

  2、树林背景图一张,小鸟、小兔、小朋友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1、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想学什么小动物呢?请你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这个小动物的样子。

  2、教师弹奏“熊和石头人”的音乐,幼儿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回座位。

  3、请幼儿介绍刚才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并请他做做动作。

  二、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新歌。

  1、师:树林里面真热闹,到底有谁呢?我们仔细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师: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将相应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5、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师:我们来听听,是不是都说到了。

  6、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唱歌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教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教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8、教师弹琴,幼儿唱。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学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石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幼儿对游戏兴趣较浓,为了使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再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杯的声音以及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几种纸杯游戏的玩法。

  难点:游戏规则的掌握。

  活动准备

  1、准备进教室的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 歌曲《娃哈哈》录音、录音机

  3、纸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边做动作边进教室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一个纸杯提问:这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呢?

  2、你知道它能怎样发出声音吗?

  3、教师小结:它的用处很大,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呢。

  二、新授

  1、放录音《哇哈哈》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传纸杯》

  3、把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8人

  4、用“闯三关”的方式来玩游戏,由易到难

  第一关规则:一拍一动,

  第一拍双手端起纸杯,

  第二拍从右手边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

  第二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传纸杯(教师带幼儿练习)

  第三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双手交替拍纸杯的底部,

  第五、六拍在拍手,

  第七、八拍传纸杯

  (重点练习这一关,指导幼儿熟悉玩法)

  三、结束部分

  集体最后用第三关的方式练习传纸杯的游戏(巩固练习)

  四、活动延伸

  除了传纸杯我们还可以尝试传沙包、传皮球等游戏,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操场玩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是整个课堂有了趣味性,本次活动我叫重视孩子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传纸杯的几种方法都需要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每一关的游戏规则讲的不够清晰,我有些高估孩子。

  2、对接受慢的幼儿照顾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争取使幼儿能从多发面得到发展。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阅读图书,要求幼儿能根据画面讲述图片内容。

  2、了解人类及自然界中常见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电子书

  活动过程:

  一、分段阅读

  1、教师出示电子书生命圈一页,请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出示电子书封面。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吧?有谁认识题目上的字?(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长大是怎么一回事呢?你觉得这本书说的是谁长大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晓明叔叔给小朋友写的非常有趣的故事吧。

  小结:这本书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植物的成长过程,一个是人类的成长过程。

  二、完整欣赏欣赏阅读。

  1、师播放电子书,幼儿进行完整的`阅读绘本。

  2、小朋友来说说你看到的植物、人物它们生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分析植物的树枝过程

  图4:种子要再什么地方才可以生长?(泥土里)

  图6: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养料、阳光、水)

  图8:种子长大会慢慢的长出叶子。

  图10:长出了叶子变成了一颗小树。

  图12、14:小树开花了会怎么样?(花会变成果实)

  图16、18:果实成熟了会会慢慢的掉下来,然后被小动物吃掉,变成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

  图20、22:、24到了秋天和冬天小树怎么样?(树叶变黄、落下,树枝变得光秃秃。)

  图26、28、30到来明年春天,小树又会怎么样了呢?(再次长出绿色的树叶,再开花和结果,不断的循环。)

  4、分析人类的生长过程。

  图5:小朋友在干什么?(在吃饭,吃了饭就会长高长大)

  图7、9、11:小女孩长大了会做什么?(长大了会跳绳、浇水、)。

  图13:小女孩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小姑娘)

  图15:小姑娘成了什么?(小姑娘成了年轻的妈妈,有了自己的孩子)

  教师播放电子书2838,画面上的三个人时谁,她们是什么关系?(引导幼儿发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外婆、妈妈和女儿,理解每一页上出现的人物身份)

  5、人类和植物的生长是相似的。

  小结:植物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的变成了一颗大树,而且还开花结果,到了秋天和冬天果实和树叶就会慢慢的掉落。到了第二年它又会慢慢的长出茂盛的枝叶和果实。而人类也像植物一样,从一个小朋友慢慢的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小姑娘,然后又变成一个年轻妈妈,在循环的变成外婆、妈妈、和女儿。

  三、王晓明叔叔写的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

  谁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人类一代捕育一代,就好比小树吸收养料,就好比小树吸收养料,变成大叔,结出果子,果子、叶子再变成养料供给树的成长。

  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下课后老师会把《长大是怎么一回事》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小朋友可以到图书角去看看。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大班教案 篇7

  内容与要求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老师(小结):电池里面装着许多电,它会用完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动物世界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仅仅和身边的动物亲密接触已经满足不了大班幼儿了,他们需要对动物有更主动地探究和更全面的了解。动物王国有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如:动物如何睡觉、如何捕食猎物、为什么有好看的花纹等等,这些都是幼儿经常能够关注到的,也是了解最多的。其实平时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会发现一些动物总是在另一种动物身边打转,只是我们没有去在意而已,关注最多的却是不同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而忽略了不同动物之间的另外一些现象,如:共栖、共生等等。所以结合大班动物王国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探究动物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三对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知道它们共栖的原因。

  2、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给其它动物进行准确的配对。

  3、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难点理解什么是共栖。

  活动重点知道三对不同种动物之间共栖的原因。

  活动准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配对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在动物王国里我们已经探索了许多动物的秘密,今天老师还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去探索动物的其他秘密。

  二、理解共栖现象

  1、出示图片灰太狼和懒羊羊。

  师:灰太狼今天抓到了一只小羊,一想到可以吃羊了就非常的开心。为什么狼总要抓羊呢?(幼儿回答)

  师:在动物王国里当一种动物被另一种动物吃掉,我们把这样的关系叫做“天敌”。就像狼和羊一样,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就是天敌。

  (引出:狼和羊是天敌的关系,并理解天敌的意思)

  2、解释共栖现象。

  师: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有天敌的关系,也有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是朋友的,那什么是朋友?(幼儿回答)

  师: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在动物王国里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如果互相帮助的,而且它们生活在一起,如果少了这个朋友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我们把这两种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叫做“共栖”。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哪些动物之间有共栖的关系。

  (析:动物共栖现象是一个很新的知识点,为了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共栖,在活动中我以“朋友”做铺垫然后延伸到“共栖”,并把这个难点前置,这对以下内容就会有更好的认识。)

  三、了解三种动物的共栖现象。

  1、犀牛和犀牛鸟。

  ①认识犀牛。师:这是谁?谁和它有共栖的关系呢?(幼儿猜想)

  ②观看视频: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共栖的朋友。

  师:看完动画你就明白了。

  ③提问:

  师:原来犀牛和犀牛鸟是好朋友,那它们都能帮助朋友做些什么?

  ④:

  师:原来犀牛身上有很多的虫子,需要犀牛鸟帮助它除去,这样犀牛鸟也可以饱餐一顿。犀牛就像有皮肤病的病人,而犀牛鸟就是皮肤科的医生了,真是了不起。所以犀牛和犀牛鸟有共栖的关系。

  (析:初次接触“共栖现象”难理解的孩子肯定居多,所以在第一个视频动画是有解释的,可以让有直接了解到犀牛和犀牛鸟能成为有共栖现象的朋友,这样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更有兴趣了。)

  2、海葵和双踞鱼

  师:现在我们到海洋里去探索一下,谁和谁会有共栖的关系?

  ①认识海葵:

  师:这是什么?一根一根的。(是海葵)

  ②认识双踞鱼

  师:一条小鱼游来了,它是谁?(双踞鱼又叫小丑鱼)难道它们有共栖的关系?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视频,再来讨论。

  ③幼儿观看视频

  师:双踞鱼为什么一直在海葵身边游来游去呢?(幼儿回答)

  ④

  师:双锯鱼和海葵有共栖的关系,双踞鱼很漂亮其它鱼类都要吃它,所以它就躲到海葵里面,海葵可以把那些鱼类吃掉,而双踞鱼又能吃掉海葵身上的寄生虫。漂亮的双踞鱼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孩,经常被坏人欺负,海葵就像警察叔叔一样保护它。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它们俩也成了共栖的朋友了。

  (析:对于第二对朋友,应该有少数幼儿会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我准备了一个备有音乐的视频,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只是经验进一步去探索。)

  3、鳄鱼和燕千鸟

  ①认识鳄鱼

  师:这张着大嘴巴的是谁啊?刚吃完午餐难道又饿了?(原来是鳄鱼)

  ②认识燕千鸟

  师:这是小鸟是谁?怎么敢在鳄鱼的嘴巴里?(原来是燕千鸟又叫牙签鸟)因为它们有共栖的关系,所以燕千鸟会在鳄鱼嘴巴里。

  师:既然有共栖的关系,那有谁知道它们是怎么样帮助对方的?

  给你们一点提示好吗?如果燕千鸟是牙医或者是一根牙签,而鳄鱼是一位牙痛病人,那么它们会怎么样帮助对方?(幼儿回答)

  ③:

  师:鳄鱼嘴里有很多的食物残渣害的自己经常牙痛牙氧,而燕千鸟就像一位牙医或者一根牙签,会帮助鳄鱼清理的嘴里的残渣,这样鳄鱼牙不痛了,燕千鸟肚子也填饱了。所以鳄鱼和燕千鸟有共栖的关系。

  (析:最后鳄鱼和燕千鸟只利用图片,通过教师的提示“燕千鸟也可以叫牙签鸟”,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四、游戏活动:了解其他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

  1、看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犀牛、犀牛鸟、海葵、双踞鱼、鳄鱼、燕千鸟它们共栖的秘密。除了这些动物有共栖关系,还有以下这些也是。

  黄金属:喜欢听它共栖的朋友唱歌,同时保护和照顾朋友的孩子。

  鲨鱼:身体上有很多的细菌需要它共栖的朋友清扫,同时它也能保护它的朋友。

  百舌鸟:会唱好听的歌给它共栖的朋友听。

  火鸡:反应灵敏,可以帮助它共栖的朋友放哨并提醒朋友快逃,冬天朋友会从雪地里帮它找食物。

  野山羊:反应比较慢,敌人来了需要它共栖的朋友提醒,冬天会拨开雪找东西给朋友吃。

  向导鱼:帮助它共栖的朋友打扫卫生,把朋友皮肤上的细菌除去,自己也可以得到朋友的保护。

  2、游戏:《找朋友》

  师:这么多的动物都想找到跟自己有共栖关系的朋友,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帮助他们找到有共栖关系的朋友好吗?先听清楚要求:请你们把椅背上的图片拿出来,把老师刚才说的和图片下面的文字提示结合起来想一想,然后贴在胸前,一边听音乐一边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手拉手坐在一起。

  3、:

  师:我们一看谁和谁是共栖的朋友

  (析: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大班幼儿应该已经认识很多字,而且也应该学会自己看文字提示得己想要的答案,所以我还另外准备了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片,让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跟自己有共栖关系的朋友,最后再来一个幼儿自己。)

  活动结束

  师:动物的秘密真是有很多很多,有共栖关系的动物也一定还有很多,请你们回家去查找资料,下一次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5-13

大班教案05-14

大班教案05-06

大班教案05-06

大班教案05-07

大班教案05-07

大班教案04-19

大班教案04-21

大班教案05-10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大班教案范文锦集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在情境中随着乐曲尝试表现小工具的本领。

  2.感受与同伴合作律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并简单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2.课件《小工具的本领》。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矮人们,今天是我们去伐木建树屋的大日子,带上工具包,跟着轻快的音乐出发吧!(跟着音乐愉快入场)

  二、在情境中尝试表现工具的使用。

  (一)情境一:斧子砍树

  1.提问:长在地里的大树能搬得动吗?该用什么工具来帮忙?

  2.幼儿自由回答。

  3.个别幼儿示范。

  4.集体幼儿练习。

  (二)情境二:锯子锯木材

  1.提问:树砍下来了,接下来可要准备建树屋的木材了,该用什么工具把大树干分成小块的`木材呢?(锯子)

  2.幼儿自由回答。

  3.个别幼儿示范。

  4.两两合作练习。

  (三)情境三:独轮车运木材

  1.师:需要的木头又多又重,抱着运好累哦,用什么工具可以把木头轻松地运走呢?

  2.幼儿自由讲述回答。

  3.集体跟音乐运木材。

  (四)情境四:滑轮运木材上树

  1.提问:原来树太高,木头运不上去,这可怎么办呢?这次该用什么工具了?

  2.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示范滑轮的使用。

  4.幼儿分组练习。

  (五)情境五:建树屋

  1.提问:木材顺利的运到了树上,该建树屋啦!听,这是在用什么工具呢?

  2.幼儿集体练习。

  三、完整表演,巩固方法。

  1.集体回顾用过的工具。

  2.完整欣赏音乐,复习整个过程。

  3.集体表演,巩固方法。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小矮人们使用这些有用的工具完成了建树屋的工作,这些小工具的本领可真不小,让我们带好这些有用的工具回家去吧。(跟着音乐有序退场)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浓厚地兴趣,在阅读图书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的在一起争论:“这是山”、“不对,这是火”,可是总也争不出结果。我就想,为何不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从而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从象形字慢慢演变而来的。

  2、感受我国汉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让幼儿练习书写自己的姓名,通过交换名片卡增进友谊。

  活动准备:

  “水”的汉字卡和“water”英文卡各一张;《有趣的汉字》动画;色卡、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国家文字的卡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小卡片,卡片上有什么,它们一样吗?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汉字是这样写的呢?

  (二)播放象形字的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播放“日”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日和图画太阳有哪里相似?汉字日和象形字的日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记住太阳就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文字—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字渐渐的又演变成现在的汉字(日)。、

  2、播放“山”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山和图画山有哪里相似?汉字山和象形字的山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中间高高的山峰,一座低的山峰连着另一座山峰,这就是“山”字。

  3、播放“水”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水和图画水有哪里相似?汉字水和象形字的水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弯弯的小河流向远方,微风吹过,旁边泛起了浪花,这就是“水”字。

  4、播放“火”的文字演变图。

  问:这是什么?象形字的火和图画火有哪里相似?汉字火和象形字的火又有哪里相似?

  小结:下面是架在一起的木柴,上面是燃烧的火焰,这就组成了“火”字。

  5、同时播放四个象形字。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

  (三)播放动画《有趣的汉字》。

  师:关于象形字,还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的时候仔细看看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象形字!

  观看动画片后,请幼儿表述他所看到的象形字。教师根据幼儿表述在黑板上画出相对应象形字。

  (四)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师: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那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1、请幼儿制作名片,认识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其他幼儿名字!

  2、幼儿互相交换名片,增进感情,活动结束。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熊和石头人)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熊和石头人》。

  2、树林背景图一张,小鸟、小兔、小朋友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1、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想学什么小动物呢?请你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这个小动物的样子。

  2、教师弹奏“熊和石头人”的音乐,幼儿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回座位。

  3、请幼儿介绍刚才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并请他做做动作。

  二、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新歌。

  1、师:树林里面真热闹,到底有谁呢?我们仔细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师: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将相应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5、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师:我们来听听,是不是都说到了。

  6、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唱歌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教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教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8、教师弹琴,幼儿唱。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学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石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幼儿对游戏兴趣较浓,为了使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再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杯的声音以及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几种纸杯游戏的玩法。

  难点:游戏规则的掌握。

  活动准备

  1、准备进教室的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 歌曲《娃哈哈》录音、录音机

  3、纸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边做动作边进教室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一个纸杯提问:这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呢?

  2、你知道它能怎样发出声音吗?

  3、教师小结:它的用处很大,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呢。

  二、新授

  1、放录音《哇哈哈》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传纸杯》

  3、把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8人

  4、用“闯三关”的方式来玩游戏,由易到难

  第一关规则:一拍一动,

  第一拍双手端起纸杯,

  第二拍从右手边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

  第二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传纸杯(教师带幼儿练习)

  第三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双手交替拍纸杯的底部,

  第五、六拍在拍手,

  第七、八拍传纸杯

  (重点练习这一关,指导幼儿熟悉玩法)

  三、结束部分

  集体最后用第三关的方式练习传纸杯的游戏(巩固练习)

  四、活动延伸

  除了传纸杯我们还可以尝试传沙包、传皮球等游戏,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操场玩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是整个课堂有了趣味性,本次活动我叫重视孩子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传纸杯的几种方法都需要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每一关的游戏规则讲的不够清晰,我有些高估孩子。

  2、对接受慢的幼儿照顾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争取使幼儿能从多发面得到发展。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阅读图书,要求幼儿能根据画面讲述图片内容。

  2、了解人类及自然界中常见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电子书

  活动过程:

  一、分段阅读

  1、教师出示电子书生命圈一页,请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并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出示电子书封面。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吧?有谁认识题目上的字?(长大是怎么一回事)长大是怎么一回事呢?你觉得这本书说的是谁长大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晓明叔叔给小朋友写的非常有趣的故事吧。

  小结:这本书讲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植物的成长过程,一个是人类的成长过程。

  二、完整欣赏欣赏阅读。

  1、师播放电子书,幼儿进行完整的`阅读绘本。

  2、小朋友来说说你看到的植物、人物它们生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分析植物的树枝过程

  图4:种子要再什么地方才可以生长?(泥土里)

  图6:种子需要什么才能长大?(养料、阳光、水)

  图8:种子长大会慢慢的长出叶子。

  图10:长出了叶子变成了一颗小树。

  图12、14:小树开花了会怎么样?(花会变成果实)

  图16、18:果实成熟了会会慢慢的掉下来,然后被小动物吃掉,变成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

  图20、22:、24到了秋天和冬天小树怎么样?(树叶变黄、落下,树枝变得光秃秃。)

  图26、28、30到来明年春天,小树又会怎么样了呢?(再次长出绿色的树叶,再开花和结果,不断的循环。)

  4、分析人类的生长过程。

  图5:小朋友在干什么?(在吃饭,吃了饭就会长高长大)

  图7、9、11:小女孩长大了会做什么?(长大了会跳绳、浇水、)。

  图13:小女孩变成了什么?(变成了小姑娘)

  图15:小姑娘成了什么?(小姑娘成了年轻的妈妈,有了自己的孩子)

  教师播放电子书2838,画面上的三个人时谁,她们是什么关系?(引导幼儿发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外婆、妈妈和女儿,理解每一页上出现的人物身份)

  5、人类和植物的生长是相似的。

  小结:植物是从一颗小种子慢慢的变成了一颗大树,而且还开花结果,到了秋天和冬天果实和树叶就会慢慢的掉落。到了第二年它又会慢慢的长出茂盛的枝叶和果实。而人类也像植物一样,从一个小朋友慢慢的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小姑娘,然后又变成一个年轻妈妈,在循环的变成外婆、妈妈、和女儿。

  三、王晓明叔叔写的这个故事中,你听到了什么?

  谁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人类一代捕育一代,就好比小树吸收养料,就好比小树吸收养料,变成大叔,结出果子,果子、叶子再变成养料供给树的成长。

  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下课后老师会把《长大是怎么一回事》的图书放在图书角,小朋友可以到图书角去看看。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大班教案 篇7

  内容与要求

  探索和了解电池的基本特征,知道电池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型号的电池(方电池、纽扣电池、电板、1~7号电池,废旧电池)。

  2、各种电动玩具,各种生活用电物品(闹钟、砌kman、文曲星、照相机等)。

  3、模拟电池贴绒一份。

  过程与指导

  一、操作探索:玩电动玩具

  这里都是电动玩具,你们想玩吗?去玩玩吧。

  ——老师可以引导:这边有各种各样的电池,你试试,有用吗?

  孩子的探索是在试误中进行的,他们大多在错误之后,才会悟到正确。也有孩子一开始就正确的,但孩子未必了解原因。所以,给孩子大胆试误的机会吧。

  二、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1、了解不同的电池型号:

  老师的引导可以是:

  ·你装的是什么电池?

  ·谁的电池和它一样的?谁的电池和它不一样的?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电池呢?

  老师(小结):电池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方有圆……不同的东西需要不同型号、不同功用的电池。

  2、了解电池的`装法。

  可以讨论:

  ·你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吗?

  ·看看他的电动玩具装了电池,为什么不动?

  ·玩具装电池的地方,有“+"和“一”的,电池该怎么放呢?(用模拟电池贴绒说明)

  老师(小结):电池是有头和尾的,我们叫它正极和负极,用“+"和“一"来表示。

  3、了解电池的容量。

  老师可以引发:还有装了电池没有动起来的玩具吗?怎么会的?

  老师(小结):电池里面装着许多电,它会用完的。

  三、运用延伸:玩各种玩具

  1、周围有不同的电器和玩具,你去玩玩,看看要装什么样的电池?

  2、你家里还有哪些东西要用电的?它们又是怎么用电的?

  ——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角落学习里完成。如,让孩子在许多家用工具的图片中,分析哪些是家用电器、它们不同的使用方式等等。也可以在生活角放置一些常见的家用电器,既可以让孩子探索使用方法,又可以进行安全教育。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动物世界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但是仅仅和身边的动物亲密接触已经满足不了大班幼儿了,他们需要对动物有更主动地探究和更全面的了解。动物王国有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如:动物如何睡觉、如何捕食猎物、为什么有好看的花纹等等,这些都是幼儿经常能够关注到的,也是了解最多的。其实平时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会发现一些动物总是在另一种动物身边打转,只是我们没有去在意而已,关注最多的却是不同动物之间的相互残杀,而忽略了不同动物之间的另外一些现象,如:共栖、共生等等。所以结合大班动物王国进一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探究动物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三对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知道它们共栖的原因。

  2、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给其它动物进行准确的配对。

  3、萌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难点理解什么是共栖。

  活动重点知道三对不同种动物之间共栖的原因。

  活动准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配对的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在动物王国里我们已经探索了许多动物的秘密,今天老师还想请你们和我一起去探索动物的其他秘密。

  二、理解共栖现象

  1、出示图片灰太狼和懒羊羊。

  师:灰太狼今天抓到了一只小羊,一想到可以吃羊了就非常的开心。为什么狼总要抓羊呢?(幼儿回答)

  师:在动物王国里当一种动物被另一种动物吃掉,我们把这样的关系叫做“天敌”。就像狼和羊一样,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就是天敌。

  (引出:狼和羊是天敌的关系,并理解天敌的意思)

  2、解释共栖现象。

  师: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有天敌的关系,也有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是朋友的,那什么是朋友?(幼儿回答)

  师:朋友就是要互相帮助,在动物王国里两种不同的动物之间如果互相帮助的,而且它们生活在一起,如果少了这个朋友就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我们把这两种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叫做“共栖”。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哪些动物之间有共栖的关系。

  (析:动物共栖现象是一个很新的知识点,为了让幼儿理解什么是共栖,在活动中我以“朋友”做铺垫然后延伸到“共栖”,并把这个难点前置,这对以下内容就会有更好的认识。)

  三、了解三种动物的共栖现象。

  1、犀牛和犀牛鸟。

  ①认识犀牛。师:这是谁?谁和它有共栖的关系呢?(幼儿猜想)

  ②观看视频:了解犀牛和犀牛鸟是共栖的朋友。

  师:看完动画你就明白了。

  ③提问:

  师:原来犀牛和犀牛鸟是好朋友,那它们都能帮助朋友做些什么?

  ④:

  师:原来犀牛身上有很多的虫子,需要犀牛鸟帮助它除去,这样犀牛鸟也可以饱餐一顿。犀牛就像有皮肤病的病人,而犀牛鸟就是皮肤科的医生了,真是了不起。所以犀牛和犀牛鸟有共栖的关系。

  (析:初次接触“共栖现象”难理解的孩子肯定居多,所以在第一个视频动画是有解释的,可以让有直接了解到犀牛和犀牛鸟能成为有共栖现象的朋友,这样对接下来的.学习就更有兴趣了。)

  2、海葵和双踞鱼

  师:现在我们到海洋里去探索一下,谁和谁会有共栖的关系?

  ①认识海葵:

  师:这是什么?一根一根的。(是海葵)

  ②认识双踞鱼

  师:一条小鱼游来了,它是谁?(双踞鱼又叫小丑鱼)难道它们有共栖的关系?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视频,再来讨论。

  ③幼儿观看视频

  师:双踞鱼为什么一直在海葵身边游来游去呢?(幼儿回答)

  ④

  师:双锯鱼和海葵有共栖的关系,双踞鱼很漂亮其它鱼类都要吃它,所以它就躲到海葵里面,海葵可以把那些鱼类吃掉,而双踞鱼又能吃掉海葵身上的寄生虫。漂亮的双踞鱼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孩,经常被坏人欺负,海葵就像警察叔叔一样保护它。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它们俩也成了共栖的朋友了。

  (析:对于第二对朋友,应该有少数幼儿会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我准备了一个备有音乐的视频,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只是经验进一步去探索。)

  3、鳄鱼和燕千鸟

  ①认识鳄鱼

  师:这张着大嘴巴的是谁啊?刚吃完午餐难道又饿了?(原来是鳄鱼)

  ②认识燕千鸟

  师:这是小鸟是谁?怎么敢在鳄鱼的嘴巴里?(原来是燕千鸟又叫牙签鸟)因为它们有共栖的关系,所以燕千鸟会在鳄鱼嘴巴里。

  师:既然有共栖的关系,那有谁知道它们是怎么样帮助对方的?

  给你们一点提示好吗?如果燕千鸟是牙医或者是一根牙签,而鳄鱼是一位牙痛病人,那么它们会怎么样帮助对方?(幼儿回答)

  ③:

  师:鳄鱼嘴里有很多的食物残渣害的自己经常牙痛牙氧,而燕千鸟就像一位牙医或者一根牙签,会帮助鳄鱼清理的嘴里的残渣,这样鳄鱼牙不痛了,燕千鸟肚子也填饱了。所以鳄鱼和燕千鸟有共栖的关系。

  (析:最后鳄鱼和燕千鸟只利用图片,通过教师的提示“燕千鸟也可以叫牙签鸟”,让幼儿自己得出结论。)

  四、游戏活动:了解其他动物之间的共栖现象

  1、看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犀牛、犀牛鸟、海葵、双踞鱼、鳄鱼、燕千鸟它们共栖的秘密。除了这些动物有共栖关系,还有以下这些也是。

  黄金属:喜欢听它共栖的朋友唱歌,同时保护和照顾朋友的孩子。

  鲨鱼:身体上有很多的细菌需要它共栖的朋友清扫,同时它也能保护它的朋友。

  百舌鸟:会唱好听的歌给它共栖的朋友听。

  火鸡:反应灵敏,可以帮助它共栖的朋友放哨并提醒朋友快逃,冬天朋友会从雪地里帮它找食物。

  野山羊:反应比较慢,敌人来了需要它共栖的朋友提醒,冬天会拨开雪找东西给朋友吃。

  向导鱼:帮助它共栖的朋友打扫卫生,把朋友皮肤上的细菌除去,自己也可以得到朋友的保护。

  2、游戏:《找朋友》

  师:这么多的动物都想找到跟自己有共栖关系的朋友,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帮助他们找到有共栖关系的朋友好吗?先听清楚要求:请你们把椅背上的图片拿出来,把老师刚才说的和图片下面的文字提示结合起来想一想,然后贴在胸前,一边听音乐一边找朋友,找到朋友后手拉手坐在一起。

  3、:

  师:我们一看谁和谁是共栖的朋友

  (析: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大班幼儿应该已经认识很多字,而且也应该学会自己看文字提示得己想要的答案,所以我还另外准备了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片,让幼儿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到跟自己有共栖关系的朋友,最后再来一个幼儿自己。)

  活动结束

  师:动物的秘密真是有很多很多,有共栖关系的动物也一定还有很多,请你们回家去查找资料,下一次我们再来交流,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