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4-11-11 16:53:4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尝试用连贯的声音轻柔的动作演唱歌曲。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软软的小枕头的意境。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小枕头》

  物质准备:挂图、音乐CD、枕头、纱巾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小结: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妈妈的脚步声,宝宝赶紧上床睡觉,这时候妈妈来了,唱起了温柔好听的摇篮曲。(稳定情绪)

  2、不同摇篮曲的欣赏

  (1)提问: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2)师幼一起欣赏2-3首经典的摇篮曲,随曲摇摆身体。(引起幼儿共鸣,知道这样的歌曲就是摇篮曲,初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3)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摇篮曲?(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扩展幼儿对摇篮曲的`认识范畴)

  (4)教师示范表演,动作粗野,声音洪亮的演唱摇篮曲,提问:这样唱摇篮曲,宝宝能睡着吗?(小结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平和)

  3、情景体验

  (1)抱着自己的枕头,轻轻摇晃并轻声唱《小枕头》这首歌。

  (2)分男生组和女生组轮流扮演妈妈和宝宝。

  妈妈:轻拍宝宝的背,唱小枕头当作摇篮曲。

  宝宝:以纱巾盖被,作熟睡的样子。

  4、游戏:带宝宝去公园散步

  (1)提问:天气这么好,带枕头宝宝去公园玩吧,宝宝饿了怎么办?碰到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怎么办?怎么带宝宝出去?我们要注意什么?用动作表示出来。(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肢体动作,可以师示范幼儿模仿,或者幼儿示范,师幼一起模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边唱歌边做动作,游戏2—3次。(表扬大胆表现,声音连贯,动作轻柔的幼儿,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5、结束活动

  “让我们一起送小枕头回家吧”把枕头放回到自己的床上。

  小百科: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歌曲的兴趣。

  准备:

  活动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镜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镜子)

  摄像机、电视机

  过程:

  1、照镜子,认识自己:

  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小脸

  —“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些地方长得最有趣?”

  引发幼儿在镜子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他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

  (说明:幼儿做各种怪脸时,教师在一旁及时地拍摄下来。)

  2、看录像,认识同伴:

  老师逐一在电视上播放出幼儿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

  —“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幼儿本人也说说自己的小脸。)”老师根据幼儿自己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

  如:“这是的小嘴巴,小小的;这是的'眼睛,圆圆的;这是的头发,长长的;这就是呀!叫XXX。”

  根据录象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讨论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自己”的歌。

  —“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一唱吧!”

  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分辨音乐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2.乐于参与角色扮演,并尝试合作地表演。

  准备:

  音乐、角色小卡片,表演用的帽子、铃鼓、纱巾、手套以及场景布置。

  过程:

  一、幼儿听着音乐划船进入很活动室。

  二、谈话引题:教师按照音乐的情节讲故事:春天到了,小鸟……,小鱼……,农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理解A段主题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幼儿听音乐一遍。提问:农夫劳动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有轻有重)

  2.再次倾听并验证音乐的强与弱。提问:音乐重重时,农夫在干什么?(耕地、挖土,并让幼儿学学耕地的动作,提示要有力)音乐轻轻时,农夫在干什么?(播种,学一学)

  3.跟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四、完整欣赏,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

  1、完整欣赏音乐,要求幼儿听到农夫的音乐时就学做农夫的动作。

  教师边听边引导幼儿听听“谁来了”

  2.交流:音乐中除了农夫外还有谁?(小鸟、小鱼、打雷,教师出示小卡片)

  3.农夫出来了几次?再次倾听音乐,师生共同根据音乐逐一出示音乐角色,并排成结构图谱。然后教师指点图谱讲故事。

  五、戏剧表演

  幼儿在规定的场景中分角色进行表演。

  场景:稻田、池塘、大树

  道具:农夫——帽子、铃鼓(铃鼓朝下是锄头,铃鼓朝上是小篮子)

  小鸟——纱巾

  小鱼——手套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巩固数学经验,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仿编,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有弱起节拍的经验。

  重点:理解歌词,巩固经验。

  难点:解决歌曲中的弱起。

  活动流程:

  意图:律动——《小猴子》,激发兴趣。

  老师带幼儿边听《猴子吃香蕉》的音乐,边做小猴子动作进场。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用歌曲小结幼儿回答

  小结:歌曲里讲了猴子爬树吃香蕉的'事情,歌曲的名字就叫《猴子吃香蕉》。

  2、欣赏第一段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欣赏第一段音乐(配PPT)

  提问:猴子是怎么爬上去的?

  辅助提问:是一起爬上去的吗?

  小结:每次都添上一只猴子,树上的猴子越来越多。

  3、欣赏第二段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猴子是怎么下来的?

  小结:每次都滑下来一只猴子,树上的猴子越来越少。

  4、感受理解弱起

  过渡语:那你们能来唱唱吗?

  ◆幼儿集体尝试

  ◆出示图谱

  提问:你们出现什么问题了?

  过渡语:你们在开始唱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请小图谱来帮帮我们的忙。

  提问: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干什么?

  小结:小猴子爬树之前要找呀找呀找香蕉,找到了马上就开始爬树了。

  ◆幼儿再次集体尝试

  意图:尝试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仿编

  游戏:翻翻乐

  规则:翻到树上有几只猴子就唱有几只猴子,看清楚标记告诉我们猴子是上树还是下树。

  活动结束:小猴子要回家了,幼儿律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掌握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茶壶一个、PPT课件、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叮当法术变变变,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小鱼游一游,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小鸭走一走,变成老虎跑一跑,变成乌龟爬一爬。现在,我们轻轻回到座位上吧!

  二、出示茶壶,熟悉歌曲:

  1、观察茶壶,理解歌词(教师拿出茶壶)叮当法术变--变--变,瞧,这是什么?茶壶对,他是茶壶。

  (1)(PPT4)茶壶的身体:我们来看看茶壶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是胖胖的还是瘦瘦的?胖胖的胖胖的,对,你们会不会做个胖胖的样子?而且还是…….(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矮矮的"。)我是茶壶,胖又--矮;对了,我是--茶壶,胖又矮。诶呀,你们做得真可爱!

  (2)茶壶柄、壶嘴(用模仿记忆歌词,了解壶柄和壶嘴的作用):(PPT5)这是什么?壶柄小朋友,看,这项茶壶的什么?来,我们做一个壶柄,那壶柄有什么用呢?诶,你说对了,壶柄是用来端起茶壶的地方。(PPT5)这又是什么!像不像一个小嘴巴,这是壶嘴。那怎样就像个壶嘴了呢?谁来学一学,这是…….(壶柄),这是…….(嘴)。我来做,你来说;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你来说,我来演。

  (3)教师说歌词第三乐句做动作:听,什么声音?(PPT6)什么时候小茶壶会发出咕噜噜地声音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是茶壶里的水滚了,谁在冒泡泡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说歌词,一边做动作"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水滚啦,水滚啦。"

  (4)(PPT7)教师用唱的形式引出最后一乐句:小朋友,看,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胖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咕噜噜,咕噜噜,水滚啦,水滚啦。小朋友,准备好你们的小茶杯,听!"冲茶啦!"

  (5)教师幼儿一起说歌词做动作:(PPT8)小茶壶可爱吗!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茶壶!想我变成茶壶是这样的.,你们变成茶壶是什么样的!哪个小茶壶最像。(教师观察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摆出茶壶的造型)

  2、(PPT8)小茶壶真可爱,他还会唱歌呢!这么好听的歌,我们也想来唱一唱!-----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老师,给我们音乐!

  3、小茶壶唱的歌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教师边唱边展示图片。

  4、边倒茶边唱:我烧好了一壶茶,你们想不想喝喝看想那你们准备个杯子,我要来倒茶了!教师边倒边唱!

  6、我烧的茶好喝吧!哎呀,我的茶壶里的水没有了,你们还想喝吧,(我还没喝到茶呢)我们一起来烧茶好不好!小茶壶准备啦!看看哪知小茶壶最可爱,他烧的茶最香。师幼一起唱歌做动作!

  7、好,现在谁愿意做小茶壶,剩下来的宝宝我们围成一个圆,当茶杯,烧茶给他们喝!再次唱歌曲!冲茶!

  8、你们的茶好香啊,我们再来烧壶水给爸爸妈妈(客人老师)尝尝看,好吧!(听音乐)好,去给爸爸、妈妈们(找个客人老师给他冲茶吧)冲茶吧!(结束:PPT9)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教案【精选】07-10

小班音乐教案01-29

小班音乐教案11-07

小班音乐教案05-20

小班儿歌音乐教案11-06

关于小班音乐教案09-13

小班音乐教案【热门】06-12

【荐】小班音乐教案06-13

【热门】小班音乐教案06-13

【热】小班音乐教案06-13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班音乐教案汇编五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尝试用连贯的声音轻柔的动作演唱歌曲。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软软的小枕头的意境。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会唱歌曲《小枕头》

  物质准备:挂图、音乐CD、枕头、纱巾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导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小结:正当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妈妈的脚步声,宝宝赶紧上床睡觉,这时候妈妈来了,唱起了温柔好听的摇篮曲。(稳定情绪)

  2、不同摇篮曲的欣赏

  (1)提问:小朋友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2)师幼一起欣赏2-3首经典的摇篮曲,随曲摇摆身体。(引起幼儿共鸣,知道这样的歌曲就是摇篮曲,初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

  (3)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摇篮曲?(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扩展幼儿对摇篮曲的`认识范畴)

  (4)教师示范表演,动作粗野,声音洪亮的演唱摇篮曲,提问:这样唱摇篮曲,宝宝能睡着吗?(小结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平和)

  3、情景体验

  (1)抱着自己的枕头,轻轻摇晃并轻声唱《小枕头》这首歌。

  (2)分男生组和女生组轮流扮演妈妈和宝宝。

  妈妈:轻拍宝宝的背,唱小枕头当作摇篮曲。

  宝宝:以纱巾盖被,作熟睡的样子。

  4、游戏:带宝宝去公园散步

  (1)提问:天气这么好,带枕头宝宝去公园玩吧,宝宝饿了怎么办?碰到朋友和朋友的孩子怎么办?怎么带宝宝出去?我们要注意什么?用动作表示出来。(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肢体动作,可以师示范幼儿模仿,或者幼儿示范,师幼一起模仿,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边唱歌边做动作,游戏2—3次。(表扬大胆表现,声音连贯,动作轻柔的幼儿,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5、结束活动

  “让我们一起送小枕头回家吧”把枕头放回到自己的床上。

  小百科: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歌曲的兴趣。

  准备:

  活动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镜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镜子)

  摄像机、电视机

  过程:

  1、照镜子,认识自己:

  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小脸

  —“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些地方长得最有趣?”

  引发幼儿在镜子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他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

  (说明:幼儿做各种怪脸时,教师在一旁及时地拍摄下来。)

  2、看录像,认识同伴:

  老师逐一在电视上播放出幼儿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

  —“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幼儿本人也说说自己的小脸。)”老师根据幼儿自己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

  如:“这是的小嘴巴,小小的;这是的'眼睛,圆圆的;这是的头发,长长的;这就是呀!叫XXX。”

  根据录象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讨论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自己”的歌。

  —“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一唱吧!”

  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目标

  1.分辨音乐角色,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2.乐于参与角色扮演,并尝试合作地表演。

  准备:

  音乐、角色小卡片,表演用的帽子、铃鼓、纱巾、手套以及场景布置。

  过程:

  一、幼儿听着音乐划船进入很活动室。

  二、谈话引题:教师按照音乐的情节讲故事:春天到了,小鸟……,小鱼……,农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欣赏、理解A段主题音乐,并用动作表现。

  1.幼儿听音乐一遍。提问:农夫劳动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吗?(有轻有重)

  2.再次倾听并验证音乐的强与弱。提问:音乐重重时,农夫在干什么?(耕地、挖土,并让幼儿学学耕地的动作,提示要有力)音乐轻轻时,农夫在干什么?(播种,学一学)

  3.跟着音乐师生共同表演。

  四、完整欣赏,了解其中的'音乐形象。

  1、完整欣赏音乐,要求幼儿听到农夫的音乐时就学做农夫的动作。

  教师边听边引导幼儿听听“谁来了”

  2.交流:音乐中除了农夫外还有谁?(小鸟、小鱼、打雷,教师出示小卡片)

  3.农夫出来了几次?再次倾听音乐,师生共同根据音乐逐一出示音乐角色,并排成结构图谱。然后教师指点图谱讲故事。

  五、戏剧表演

  幼儿在规定的场景中分角色进行表演。

  场景:稻田、池塘、大树

  道具:农夫——帽子、铃鼓(铃鼓朝下是锄头,铃鼓朝上是小篮子)

  小鸟——纱巾

  小鱼——手套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巩固数学经验,初步学唱歌曲。

  2、尝试仿编,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经验准备:幼儿有弱起节拍的经验。

  重点:理解歌词,巩固经验。

  难点:解决歌曲中的弱起。

  活动流程:

  意图:律动——《小猴子》,激发兴趣。

  老师带幼儿边听《猴子吃香蕉》的音乐,边做小猴子动作进场。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初步感受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用歌曲小结幼儿回答

  小结:歌曲里讲了猴子爬树吃香蕉的'事情,歌曲的名字就叫《猴子吃香蕉》。

  2、欣赏第一段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欣赏第一段音乐(配PPT)

  提问:猴子是怎么爬上去的?

  辅助提问:是一起爬上去的吗?

  小结:每次都添上一只猴子,树上的猴子越来越多。

  3、欣赏第二段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猴子是怎么下来的?

  小结:每次都滑下来一只猴子,树上的猴子越来越少。

  4、感受理解弱起

  过渡语:那你们能来唱唱吗?

  ◆幼儿集体尝试

  ◆出示图谱

  提问:你们出现什么问题了?

  过渡语:你们在开始唱的地方出现了问题,请小图谱来帮帮我们的忙。

  提问: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干什么?

  小结:小猴子爬树之前要找呀找呀找香蕉,找到了马上就开始爬树了。

  ◆幼儿再次集体尝试

  意图:尝试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仿编

  游戏:翻翻乐

  规则:翻到树上有几只猴子就唱有几只猴子,看清楚标记告诉我们猴子是上树还是下树。

  活动结束:小猴子要回家了,幼儿律动。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掌握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茶壶一个、PPT课件、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叮当法术变变变,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小鱼游一游,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小鸭走一走,变成老虎跑一跑,变成乌龟爬一爬。现在,我们轻轻回到座位上吧!

  二、出示茶壶,熟悉歌曲:

  1、观察茶壶,理解歌词(教师拿出茶壶)叮当法术变--变--变,瞧,这是什么?茶壶对,他是茶壶。

  (1)(PPT4)茶壶的身体:我们来看看茶壶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是胖胖的还是瘦瘦的?胖胖的胖胖的,对,你们会不会做个胖胖的样子?而且还是…….(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矮矮的"。)我是茶壶,胖又--矮;对了,我是--茶壶,胖又矮。诶呀,你们做得真可爱!

  (2)茶壶柄、壶嘴(用模仿记忆歌词,了解壶柄和壶嘴的作用):(PPT5)这是什么?壶柄小朋友,看,这项茶壶的什么?来,我们做一个壶柄,那壶柄有什么用呢?诶,你说对了,壶柄是用来端起茶壶的地方。(PPT5)这又是什么!像不像一个小嘴巴,这是壶嘴。那怎样就像个壶嘴了呢?谁来学一学,这是…….(壶柄),这是…….(嘴)。我来做,你来说;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你来说,我来演。

  (3)教师说歌词第三乐句做动作:听,什么声音?(PPT6)什么时候小茶壶会发出咕噜噜地声音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是茶壶里的水滚了,谁在冒泡泡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说歌词,一边做动作"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水滚啦,水滚啦。"

  (4)(PPT7)教师用唱的形式引出最后一乐句:小朋友,看,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胖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咕噜噜,咕噜噜,水滚啦,水滚啦。小朋友,准备好你们的小茶杯,听!"冲茶啦!"

  (5)教师幼儿一起说歌词做动作:(PPT8)小茶壶可爱吗!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茶壶!想我变成茶壶是这样的.,你们变成茶壶是什么样的!哪个小茶壶最像。(教师观察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摆出茶壶的造型)

  2、(PPT8)小茶壶真可爱,他还会唱歌呢!这么好听的歌,我们也想来唱一唱!-----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老师,给我们音乐!

  3、小茶壶唱的歌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教师边唱边展示图片。

  4、边倒茶边唱:我烧好了一壶茶,你们想不想喝喝看想那你们准备个杯子,我要来倒茶了!教师边倒边唱!

  6、我烧的茶好喝吧!哎呀,我的茶壶里的水没有了,你们还想喝吧,(我还没喝到茶呢)我们一起来烧茶好不好!小茶壶准备啦!看看哪知小茶壶最可爱,他烧的茶最香。师幼一起唱歌做动作!

  7、好,现在谁愿意做小茶壶,剩下来的宝宝我们围成一个圆,当茶杯,烧茶给他们喝!再次唱歌曲!冲茶!

  8、你们的茶好香啊,我们再来烧壶水给爸爸妈妈(客人老师)尝尝看,好吧!(听音乐)好,去给爸爸、妈妈们(找个客人老师给他冲茶吧)冲茶吧!(结束:PPT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