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4-10-14 02:38: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幼儿较容易把握。童谣中的角色是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因此我选择了这首童谣,希望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团结力量大。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小狗抬花轿》,理解童谣内容。

  2、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 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 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狗抬花轿》的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道具,激发兴趣。

  出示图一:一顶花轿

  1. 它象会走路的房子。

  2. 这是什么?怎么用?

  二、创编故事情节。

  渗透不同的数数方式,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重点介绍4+4。

  出示图二:八只小狗抬花轿

  1.古时候的'花轿里坐着新娘,那你们猜猜,今天花轿里坐着谁?(幼儿猜)

  2. 几只小狗抬花轿?

  3. 老虎坐在轿子里的感觉怎样?小狗怎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片段三:小狗摔跤,老虎踢它

  1.“哎哟”一声,发生了什么事?老虎会怎么样?

  2.原来一只小狗摔摔倒了,老虎踢它一脚。

  3.你们认为老虎怎么样?小狗应该怎么办?

  (1)自由讨论,集体交流:师幼共同讨论。

  4.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渗透团结一致的情感教育。

  出示片段四:小狗把花轿往上抛

  1.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2. 小狗到哪里抛轿子的?

  三、学唱歌曲

  根据童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1、完整欣赏歌曲。

  2、教师示范唱。

  3、幼儿跟唱歌(分组、集体)。

  活动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

  小百科:小狗抬花轿这首儿歌讲述了8只小狗抬花轿的事情,老虎做花轿,他们之间的搏斗,非常有意思,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A段欢快跳跃与B段抒情舒展的情绪,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歌曲的不同段落。

  用歌声表达告别教师、同伴、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交谈三年来在集体中的点滴进步,感受“我喜欢幼儿园”和我喜欢大家的积极情感,品味成长的自豪感,增进对教师、幼儿园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喜欢幼儿园吗?你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二、观看教育挂图,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完整第根据挂图朗读歌词

  2.有感情第指图范唱。

  3.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歌词,并根据自己喜欢的歌词找出相应的图。

  三、引导启发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启发幼儿边倾听边根据音乐的`情感变化自选合适的动作和和歌词相配。

  四、巩固对歌曲的练习,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师再次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第一三部分曲调相同,要唱的轻快活泼,第二部分曲调不同要唱的深情一些。

  五、引导幼儿先轻声再慢慢加大音量进行演唱

  运用遮图的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让幼儿在乐曲和动作的提示下填词歌唱,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六、引导幼儿讨论

  运用领唱、齐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歌唱方法,并组织幼儿进行演唱练习。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小学生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2、留恋幼儿园生活,珍惜在园时光。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小学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2、年历一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提问:认识他们吗?这是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年历让幼儿数一数,看一看。

  讨论:

  (1)我们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对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3)剩下几天,我们可以做哪些事给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3、激发体会做小学生的愿望。

  (1)年历上用红笔圈出的日子代表什么意思?(9月1日)

  (2)继续观察哥哥姐姐小学活动的照片。

  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的`情况。

  4、组织讨论,体会做一名小学生的心情。

  提供讨论的内容,然后请幼儿进行选择回答。

  (1) 体会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2) 说说你准备上哪一个小学?

  (3) 你准备怎样做一名小学生?

  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青蛙和蛤蟆纯洁真挚的友谊。

  2、能看懂图片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并有感情的学说青蛙与蛤蟆的对话。

  3、体会蛤蟆对好朋友关爱的心情。懂得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看图设疑引出主题。

  ppt1提问:这是哪?会是谁的家?这应该是什么时候?适合干什么?主人会去哪呢?

  师结:这是一年的平安夜,在这温馨的家里却没人在享受篝火的温暖,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故事,理解其内容。

  1、ppt2。

  提问:谁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师结讲述故事内容。

  师:很晚了,朋友没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蛤蟆又会怎样呢?

  2、ppt3。

  师:

  (1)蛤蟆等的很心急,他想到了什么?

  (2)如果青蛙真掉到了窟窿里该怎么办?

  (3)要是青蛙在树林里迷路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4)要是青蛙被大野兽抓住了,你有什么好办?

  (5)蛤蟆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他会怎么做?

  3、ppt4.

  (1)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这些有什么用呢?

  (2)师结故事内容。

  4、ppt5。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见面的它们会说什么呢?

  (2)师结内容,学说对话(突出焦急\关切的表情和眼神)

  (3)青蛙准备礼物来晚了,请你猜猜看青蛙会送什么礼物给蛤蟆呢?

  5、ppt6。

  提问:

  (1)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送闹钟给蛤蟆呢?(感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能细心的发现朋友的需要,给予帮助)

  (2)它们在哪?干什么?

  师结故事内容。

  三、交流讨论。

  你平安夜是和谁一起过的?你收到了什么礼物?你觉得和朋友一起过平安夜会怎样?如果明年平安夜让你和朋友一起过?你会和谁一起过?会送什么礼物给她呢?

  四、看幼儿用书自由讲述故事内容,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

  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通过"连环式"地摆放图片学习儿歌的内容。

  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各两张。

  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

  1.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出示、摆放图片。

  2.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正确说出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的名称和他们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准确地练习讲述。

  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

  教师:今天这些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强调操作教具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

  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

  三、多种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师幼之间开展接口朗诵。

  2.幼幼间开展对口朗诵。

  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

  小板凳歪歪(儿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哝,咕咕——哝!

  活动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但是这次问下来,李惠媛说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着引导下去。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念儿歌,这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气…… 于是,我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水果名称,知道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

  2、学习爱吃水果的牛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

  3、感受故事的有趣,乐意随教师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是一头牛,牛喜欢吃什么?可是这头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爱吃水果的牛》

  二、看课件理解故事。

  1、看,这头牛为什么爱吃水果啊?这是什么地方,山坡上都是什么?

  2、主人每天都会喂它吃各种水果,第一天,吃的.是什么水果?我们都吃过吧?什么味道的?西瓜能清热解暑,夏天很热的时候,吃上一片西瓜就会感觉很舒服。牛吃了西瓜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第二天呢?木瓜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果",经常吃木瓜,可以健康身体,活到很大的年纪都不会生病,像寿星爷爷一样呢!主人到书上摘了好多木瓜给牛吃,牛吃完后是什么表情?

  4、第三天,主人又喂它吃了什么水果呢?这个水果长得很好看,像星星一样,这叫杨桃。杨桃吃起来有点酸酸的,但是杨桃可以预防和治疗咳嗽、咽喉疼痛,牙痛,经常吃就不会感冒,不会牙疼,还帮助消化呢。看看牛吃了杨桃又做了什么动作?

  5、我们猜猜,主人还会喂它吃哪些水果呢?

  6、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冷风,气温突然下降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主人生病了。牛看见主人生病了,心里怎么样啊?你怎么看出来的?

  7、还有谁生病了?猜猜只有谁没有生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怎么照顾你的?你想怎么照顾别人的呢?牛会怎么照顾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对主人说什么?(主人请喝草莓牛奶)我们一起来学说。说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9、牛还给会给主人喝了什么奶?请小朋友学说"主人,请喝**奶"。主人喝了水果牛奶身体好了,牛还会把水果牛奶送给谁喝呢?邻居们喝了牛奶怎样了?

  10、大家知道多吃水果能增强体质,不生病,所以邻居都喜爱吃水果了。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1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认识吗?

  12、水果不仅有营养,还能做成各种水果娃娃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是什么水果娃娃?你们想变成健康的水果娃娃吗?

  三、音乐游戏《认识你呀真高兴》,你贴上什么水果,就是什么水果娃娃,介绍自己时就说"我是什么水果娃娃"。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剪贴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小礼物。

  3、能用完整语言祝贺教师快乐。

  活动准备:

  1、胶水,剪刀,彩色卡纸,蜡光纸等制作小礼物的美工素材与工具。

  2、幼儿与教师一起收集糖果纸,可乐瓶等废旧物品。

  3、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我爱老师》。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教师节”,说一说教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组织幼儿讨论:

  (1)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2)幼儿老师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引导幼儿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老师。

  4、制作小礼物。

  教师出示同幼儿一起收集的材料,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利用材料制作礼物。

  (1)幼儿自选材料,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给老师。

  (2)启发幼儿在向老师送礼物的同时学说一句祝福的话。

  5、请幼儿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送给老师的礼物”。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较完整地表达小海螺远航过程中的经历。

  2、感受小海螺执着的精神,萌发喜欢尝试,做事情专注、坚持的意识。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录有抒情和惊险的音乐两段。

  2、《小海螺和大鲸鱼》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猜测主角。

  1、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谁?(让幼儿关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显眼画面上找寻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儿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问:故事中的小海螺有个愿望,请你们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测小海螺的愿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留有铺垫。)

  二、理解故事,分析讨论。

  1、讲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与决心。

  l提问: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有愿望吗?(在后一个问题抛出后发现幼儿的回答很多都是远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由于他们近期的目标意识几乎没有,所以教师在通过询问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提示说一些近期内能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大班期间执着于切实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们都有着大大的梦想。

  l 提问:有谁会来帮助它实现出海远航的愿望?(有的幼儿很聪明结合前面看过的封面上有大鲸鱼会一下子猜中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迎合幼儿出示PPT5。)小结:的确,这个用黏液写的广告还真有效,它可能会吸引许多不同的朋友来帮忙。

  2、出示PPT6,说说小海螺在海上的见闻。

  提问: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小结:它在大海里看见的东西都很大,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

  3、讨论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坚持与勇敢。

  l 提问: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宫中"的音乐与电闪雷鸣以及巨浪的声音,在幼儿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困难)l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看画面,教师讲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险,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动作。)l 提问:发生了这样的事,小海螺的心里会怎么样?

  l 讨论:小海螺是继续和大鲸鱼远航,还是回家呢?(把意见不一样的幼儿分成两组先互动讲讲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展正反两方的`辩论。)小结:小海螺吓得直哆嗦,但它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不能放弃、再坚持,危险总会过去的。

  4、继续讲故事PT13-22,说说小海螺救大鲸鱼的经历。

  提问:大鲸鱼搁浅在沙滩上了,小海螺决定要救大鲸鱼,如果你是小海螺你将怎样救大鲸鱼?(在这个问题中,幼儿很多的想法就是叫小海螺的同类来帮忙以及找绳子拉大鲸鱼等,很多办法会引起同伴的反对,因此教师要在肯定幼儿的思维后要给与幼儿提出思考点,让提出反对的幼儿想出更合理的办法。)小结:只要动脑想办法,小小的海螺也能救庞大的鲸鱼。(放映唯美的音乐,继续讲故事到结束)

  三、回归故事,经验迁移。

  1、说说小海螺的精神,说说自己的感动。

  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实现它的愿望,你喜欢它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小结:小海螺是勇敢的、坚强的同时又充满爱心………。

  2、讨论自己面对困难解决的决心。

  提问: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当幼儿说出自己曾经的经历后,出示拍摄到的幼儿生活中战胜困难的PPT,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激活幼儿对于困难的回忆以及面对困难的决心。)小结:面对困难不能退缩,不言失败,最终会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延伸:

  1、出示图书,引起自主阅读的兴趣。

  2、把自己战胜困难的故事画下来。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小百科: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幼儿画册》、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课件,观察、思考跷跷板瞧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二、情景展现:

  比较轻重

  1、小猫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跷跷板图上:小猫和小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2、猪和狗放在第二幅跷跷板图上:胖猪和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3、师:如果猫和胖猪跷跷板,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1、幼儿认真观察老师摆的图片,比较三种动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学说: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

  2、幼儿摆放猫和猪,并用语言表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判断动物的轻重。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图片摆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做相关的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幼儿画册》,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īng,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认为容易、随便的意思。《周礼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资料:

  我唱歌儿骑着马青青的草,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什么青?山青。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塔高。什么塔?宝塔。什么宝?国宝。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的:

  理解高低层次((高)塔>山>树>马>人>草)理解句号,问号。学会顺口溜。理解回答语的意思。将儿歌背诵出来。

  准备:

  图片一张,教材里面;将儿歌抄写在黑板上,准备回答词的生字卡片。

  步骤:

  一、

  1、齐声朗读3遍。

  2、提示:看图画,把图画中的东西一一说出来。

  3、按高低次序把事物讲出来。

  二、游戏:

  老师问,学生答。同时在学生答时将对应的生字卡片拿出来。学生问,我来答。可以闭着眼睛和小朋友玩。分组游戏,老师将首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2组孩子问,2组孩子答。然后反之,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问答方式。反复练习。

  三、完成以后老师带读一遍。

  预期效果达到,基本孩子能背读这首儿歌。要求在家巩固联系家庭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爸爸妈妈问,我来答,我来问,爸爸妈妈答。回答语中的.生字1个抄2遍。加强儿歌的记忆。认识的生字指出来,并把拼音写上去。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语言的教案02-28

语言大班教案10-12

大班语言教案:字宝宝 大班语言教案07-22

大班语言教案:春雨的色彩_大班语言教案02-24

大班语言教案:走近澳门_大班语言教案02-24

【精选】大班语言活动教案04-22

大班语言梦教案03-24

大班语言春风教案04-01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3-31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大班语言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意图:

  《小狗抬花轿》是一首古老又有趣的童谣,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幼儿较容易把握。童谣中的角色是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因此我选择了这首童谣,希望在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团结力量大。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小狗抬花轿》,理解童谣内容。

  2、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 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 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狗抬花轿》的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道具,激发兴趣。

  出示图一:一顶花轿

  1. 它象会走路的房子。

  2. 这是什么?怎么用?

  二、创编故事情节。

  渗透不同的数数方式,如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等,重点介绍4+4。

  出示图二:八只小狗抬花轿

  1.古时候的'花轿里坐着新娘,那你们猜猜,今天花轿里坐着谁?(幼儿猜)

  2. 几只小狗抬花轿?

  3. 老虎坐在轿子里的感觉怎样?小狗怎么?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片段三:小狗摔跤,老虎踢它

  1.“哎哟”一声,发生了什么事?老虎会怎么样?

  2.原来一只小狗摔摔倒了,老虎踢它一脚。

  3.你们认为老虎怎么样?小狗应该怎么办?

  (1)自由讨论,集体交流:师幼共同讨论。

  4.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渗透团结一致的情感教育。

  出示片段四:小狗把花轿往上抛

  1.小狗想的是什么办法?

  2. 小狗到哪里抛轿子的?

  三、学唱歌曲

  根据童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1、完整欣赏歌曲。

  2、教师示范唱。

  3、幼儿跟唱歌(分组、集体)。

  活动反思:

  活动中,把孩子喜欢的儿歌与旋律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知识,相信这样的学习会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组织少紧凑,时间没有把握好。

  小百科:小狗抬花轿这首儿歌讲述了8只小狗抬花轿的事情,老虎做花轿,他们之间的搏斗,非常有意思,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A段欢快跳跃与B段抒情舒展的情绪,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歌曲的不同段落。

  用歌声表达告别教师、同伴、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交谈三年来在集体中的点滴进步,感受“我喜欢幼儿园”和我喜欢大家的积极情感,品味成长的自豪感,增进对教师、幼儿园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喜欢幼儿园吗?你喜欢幼儿园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二、观看教育挂图,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完整第根据挂图朗读歌词

  2.有感情第指图范唱。

  3.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歌词,并根据自己喜欢的歌词找出相应的图。

  三、引导启发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启发幼儿边倾听边根据音乐的`情感变化自选合适的动作和和歌词相配。

  四、巩固对歌曲的练习,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

  教师再次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第一三部分曲调相同,要唱的轻快活泼,第二部分曲调不同要唱的深情一些。

  五、引导幼儿先轻声再慢慢加大音量进行演唱

  运用遮图的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掌握,让幼儿在乐曲和动作的提示下填词歌唱,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六、引导幼儿讨论

  运用领唱、齐唱、轮唱等多种形式歌唱方法,并组织幼儿进行演唱练习。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小学生生活,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2、留恋幼儿园生活,珍惜在园时光。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小学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收集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2、年历一本。

  活动过程:

  1、出示哥哥姐姐在小学活动的照片。

  提问:认识他们吗?这是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年历让幼儿数一数,看一看。

  讨论:

  (1)我们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心里有什么感觉?

  (2)你对幼儿园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3)剩下几天,我们可以做哪些事给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3、激发体会做小学生的愿望。

  (1)年历上用红笔圈出的日子代表什么意思?(9月1日)

  (2)继续观察哥哥姐姐小学活动的照片。

  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的`情况。

  4、组织讨论,体会做一名小学生的心情。

  提供讨论的内容,然后请幼儿进行选择回答。

  (1) 体会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2) 说说你准备上哪一个小学?

  (3) 你准备怎样做一名小学生?

  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了比较真实客观的了解,他们也许在现实中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许还没有完全的准备好,但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尽可能地让幼儿积累有关小学生活的经验,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做好入学的准备。

  在孩子的心中,小学生活是全新的,的确如此,通过他们的总结和发现,他们的确发现了很多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最为明显的也是对他们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学生上课的内容、坐姿、学习习惯,不过,看来参观活动对幼儿充分的了解小学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确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动中,孩子们似乎长大了很多,一种成长的快乐和一种对幼儿园的留恋同时交织在孩子的心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幼儿对幼儿园依恋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在生活中的成长意识。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青蛙和蛤蟆纯洁真挚的友谊。

  2、能看懂图片大胆猜测故事内容,并有感情的学说青蛙与蛤蟆的对话。

  3、体会蛤蟆对好朋友关爱的心情。懂得有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看图设疑引出主题。

  ppt1提问:这是哪?会是谁的家?这应该是什么时候?适合干什么?主人会去哪呢?

  师结:这是一年的平安夜,在这温馨的家里却没人在享受篝火的温暖,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故事,理解其内容。

  1、ppt2。

  提问:谁在干什么?你还看见了什么?

  师结讲述故事内容。

  师:很晚了,朋友没来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蛤蟆又会怎样呢?

  2、ppt3。

  师:

  (1)蛤蟆等的很心急,他想到了什么?

  (2)如果青蛙真掉到了窟窿里该怎么办?

  (3)要是青蛙在树林里迷路了,你们说该怎么办?

  (4)要是青蛙被大野兽抓住了,你有什么好办?

  (5)蛤蟆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他会怎么做?

  3、ppt4.

  (1)提问:你看见了什么?这些有什么用呢?

  (2)师结故事内容。

  4、ppt5。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见面的它们会说什么呢?

  (2)师结内容,学说对话(突出焦急\关切的表情和眼神)

  (3)青蛙准备礼物来晚了,请你猜猜看青蛙会送什么礼物给蛤蟆呢?

  5、ppt6。

  提问:

  (1)是什么礼物?为什么要送闹钟给蛤蟆呢?(感受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能细心的发现朋友的需要,给予帮助)

  (2)它们在哪?干什么?

  师结故事内容。

  三、交流讨论。

  你平安夜是和谁一起过的?你收到了什么礼物?你觉得和朋友一起过平安夜会怎样?如果明年平安夜让你和朋友一起过?你会和谁一起过?会送什么礼物给她呢?

  四、看幼儿用书自由讲述故事内容,进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读准"菜、奶、衣、鸟、哝"的发音。

  2.运用看图讲述的方法,通过"连环式"地摆放图片学习儿歌的内容。

  3.体会儿歌诙谐、风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小图片:板凳、娃娃、小猴、公鸡、豆虫各两张。

  2.将图片以"连环"的方式排列在黑板上。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

  1.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出示、摆放图片。

  2.教师用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一一认识图片中的物体。(正确说出儿歌中的物体、动物、人物的名称和他们相应的动作。)

  3.让幼儿准确地练习讲述。

  二、教师通过"抽"、"摆"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摆放、抽取相同内容的图片,边朗诵儿歌。

  教师:今天这些好朋友在一起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听一听。

  2.教师强调操作教具的动作,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动作,自然地感知儿歌连环式的结构。

  3.教师在幼儿有节奏地拍手伴奏下,再次朗诵儿歌一遍。

  三、多种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师幼之间开展接口朗诵。

  2.幼幼间开展对口朗诵。

  四、鼓励幼儿通过"给你给他朗诵"的方式再次朗诵儿歌。

  教师自然地引导幼儿相互对同伴念儿歌。

  小板凳歪歪(儿歌)

  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梳头,里面坐个小猴;小猴出来穿衣,里面坐个公鸡;

  公鸡出来打鸣,里面坐个豆虫;豆虫出来咕哝,咕咕——哝!

  活动反思:

  《小板凳歪歪》是一首诙谐有趣的绕口令式的儿歌。儿歌的内容生动活泼,虽然有点长,但是每句都有押韵,念起来也很容易上口,很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活动时第一个环节是导入。我说:“今天又许多好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看看有谁呢?”然后出示图片,第一张是一张小板凳,以前我也碰到过这个问题,在问小朋友“这是什么时”小朋友就说这是“椅子”不会说“板凳”(在我们这个地方很少说“板凳”的),但是这次问下来,李惠媛说这是“板凳”,于是我就接着引导下去。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学念儿歌,这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就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气…… 于是,我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不知不觉中走入到儿歌的美妙境界中。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一些水果名称,知道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

  2、学习爱吃水果的牛关心别人的优秀品质。

  3、感受故事的有趣,乐意随教师和同伴一起看看说说。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小动物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动物?是一头牛,牛喜欢吃什么?可是这头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呢?《爱吃水果的牛》

  二、看课件理解故事。

  1、看,这头牛为什么爱吃水果啊?这是什么地方,山坡上都是什么?

  2、主人每天都会喂它吃各种水果,第一天,吃的.是什么水果?我们都吃过吧?什么味道的?西瓜能清热解暑,夏天很热的时候,吃上一片西瓜就会感觉很舒服。牛吃了西瓜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第二天呢?木瓜有丰富的营养,被称为"长寿果",经常吃木瓜,可以健康身体,活到很大的年纪都不会生病,像寿星爷爷一样呢!主人到书上摘了好多木瓜给牛吃,牛吃完后是什么表情?

  4、第三天,主人又喂它吃了什么水果呢?这个水果长得很好看,像星星一样,这叫杨桃。杨桃吃起来有点酸酸的,但是杨桃可以预防和治疗咳嗽、咽喉疼痛,牙痛,经常吃就不会感冒,不会牙疼,还帮助消化呢。看看牛吃了杨桃又做了什么动作?

  5、我们猜猜,主人还会喂它吃哪些水果呢?

  6、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冷风,气温突然下降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呢?主人生病了。牛看见主人生病了,心里怎么样啊?你怎么看出来的?

  7、还有谁生病了?猜猜只有谁没有生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你爸爸妈妈怎么照顾你的?你想怎么照顾别人的呢?牛会怎么照顾主人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会对主人说什么?(主人请喝草莓牛奶)我们一起来学说。说话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9、牛还给会给主人喝了什么奶?请小朋友学说"主人,请喝**奶"。主人喝了水果牛奶身体好了,牛还会把水果牛奶送给谁喝呢?邻居们喝了牛奶怎样了?

  10、大家知道多吃水果能增强体质,不生病,所以邻居都喜爱吃水果了。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都喜欢吃什么水果1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水果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认识吗?

  12、水果不仅有营养,还能做成各种水果娃娃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是什么水果娃娃?你们想变成健康的水果娃娃吗?

  三、音乐游戏《认识你呀真高兴》,你贴上什么水果,就是什么水果娃娃,介绍自己时就说"我是什么水果娃娃"。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剪贴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小礼物。

  3、能用完整语言祝贺教师快乐。

  活动准备:

  1、胶水,剪刀,彩色卡纸,蜡光纸等制作小礼物的美工素材与工具。

  2、幼儿与教师一起收集糖果纸,可乐瓶等废旧物品。

  3、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我爱老师》。

  活动过程:

  1、向幼儿介绍:“教师节”,说一说教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组织幼儿讨论:

  (1)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2)幼儿老师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引导幼儿利用平时收集的废旧物,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老师。

  4、制作小礼物。

  教师出示同幼儿一起收集的材料,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利用材料制作礼物。

  (1)幼儿自选材料,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礼物送给老师。

  (2)启发幼儿在向老师送礼物的同时学说一句祝福的话。

  5、请幼儿同家长一起制作一件“送给老师的礼物”。

大班语言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较完整地表达小海螺远航过程中的经历。

  2、感受小海螺执着的精神,萌发喜欢尝试,做事情专注、坚持的意识。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录有抒情和惊险的音乐两段。

  2、《小海螺和大鲸鱼》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猜测主角。

  1、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谁?(让幼儿关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显眼画面上找寻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儿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问:故事中的小海螺有个愿望,请你们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测小海螺的愿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留有铺垫。)

  二、理解故事,分析讨论。

  1、讲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与决心。

  l提问: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有愿望吗?(在后一个问题抛出后发现幼儿的回答很多都是远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由于他们近期的目标意识几乎没有,所以教师在通过询问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提示说一些近期内能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大班期间执着于切实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们都有着大大的梦想。

  l 提问:有谁会来帮助它实现出海远航的愿望?(有的幼儿很聪明结合前面看过的封面上有大鲸鱼会一下子猜中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迎合幼儿出示PPT5。)小结:的确,这个用黏液写的广告还真有效,它可能会吸引许多不同的朋友来帮忙。

  2、出示PPT6,说说小海螺在海上的见闻。

  提问: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小结:它在大海里看见的东西都很大,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

  3、讨论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坚持与勇敢。

  l 提问: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宫中"的音乐与电闪雷鸣以及巨浪的声音,在幼儿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困难)l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看画面,教师讲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险,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动作。)l 提问:发生了这样的事,小海螺的心里会怎么样?

  l 讨论:小海螺是继续和大鲸鱼远航,还是回家呢?(把意见不一样的幼儿分成两组先互动讲讲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展正反两方的`辩论。)小结:小海螺吓得直哆嗦,但它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不能放弃、再坚持,危险总会过去的。

  4、继续讲故事PT13-22,说说小海螺救大鲸鱼的经历。

  提问:大鲸鱼搁浅在沙滩上了,小海螺决定要救大鲸鱼,如果你是小海螺你将怎样救大鲸鱼?(在这个问题中,幼儿很多的想法就是叫小海螺的同类来帮忙以及找绳子拉大鲸鱼等,很多办法会引起同伴的反对,因此教师要在肯定幼儿的思维后要给与幼儿提出思考点,让提出反对的幼儿想出更合理的办法。)小结:只要动脑想办法,小小的海螺也能救庞大的鲸鱼。(放映唯美的音乐,继续讲故事到结束)

  三、回归故事,经验迁移。

  1、说说小海螺的精神,说说自己的感动。

  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实现它的愿望,你喜欢它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小结:小海螺是勇敢的、坚强的同时又充满爱心………。

  2、讨论自己面对困难解决的决心。

  提问: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当幼儿说出自己曾经的经历后,出示拍摄到的幼儿生活中战胜困难的PPT,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激活幼儿对于困难的回忆以及面对困难的决心。)小结:面对困难不能退缩,不言失败,最终会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延伸:

  1、出示图书,引起自主阅读的兴趣。

  2、把自己战胜困难的故事画下来。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小百科: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大班语言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区别比较动物的轻重,理解动物之间的重量关系。

  2、能用语言完整表述结果,初步会推出相互比较的结果。

  3、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幼儿画册》、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比较轻重理解重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有一天,小猫、小狗和胖猪他们碰到了一起,他们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可是怎么也跷不起来,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教师小结:原来他们的`重量不一样,所以会跷不起来呢。看课件,观察、思考跷跷板瞧不起来的原因。通过观察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把重点引到动物的重量上来。

  二、情景展现:

  比较轻重

  1、小猫和小狗放在第一幅跷跷板图上:小猫和小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2、猪和狗放在第二幅跷跷板图上:胖猪和狗比,你们觉得谁轻谁重呢?

  3、师:如果猫和胖猪跷跷板,跷跷板会怎么样呢?

  1、幼儿认真观察老师摆的图片,比较三种动物的数量关系。幼儿学说: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

  2、幼儿摆放猫和猪,并用语言表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判断动物的轻重。

  三、作业与辅导:

  教师用图片摆出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1、师:如果1头猪=2只狗的重量,1只狗=2只猫的重量,那么1头猪=几只猫呢?

  2、让幼儿做相关的练习。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观察老师三种动物重量的关系。

  2、幼儿翻开《幼儿画册》,根据要求,把每组中重的物体用笔圈出来。

  3、根据两种动物间的重量关系,推理出让跷跷板平衡的方法。幼儿已经能够辨别两种小动物的轻重关系之后,引导幼儿感受三种小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小结:

  评价幼儿作业。相互检查、交流。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利用课件让幼儿比较轻与重,孩子们看到具象的东西就能马上反应出谁轻谁重。但是问他们为什么时,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说因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紧接着就举了一个气球(体积大)和一把钥匙(体积小)的例子来反驳他们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再提问时就没有以体积大小来判断的情况了,而且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猫比狗轻,狗比猫重;胖猪比狗重,狗比胖猪轻,从而得出结论:猫比狗轻,狗比猪轻,所以猫比猪轻。

  但是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在旁指导才能写出正确答案,对于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活动中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百科:轻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īng,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浅、用力小、认为容易、随便的意思。《周礼

大班语言教案 篇10

  资料:

  我唱歌儿骑着马青青的草,红红的花,我唱歌儿骑着马。什么马?大马。什么大?天大。什么天?青天。什么青?山青。什么山?高山。什么高?塔高。什么塔?宝塔。什么宝?国宝。什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的:

  理解高低层次((高)塔>山>树>马>人>草)理解句号,问号。学会顺口溜。理解回答语的意思。将儿歌背诵出来。

  准备:

  图片一张,教材里面;将儿歌抄写在黑板上,准备回答词的生字卡片。

  步骤:

  一、

  1、齐声朗读3遍。

  2、提示:看图画,把图画中的东西一一说出来。

  3、按高低次序把事物讲出来。

  二、游戏:

  老师问,学生答。同时在学生答时将对应的生字卡片拿出来。学生问,我来答。可以闭着眼睛和小朋友玩。分组游戏,老师将首句有感情的朗读出来。2组孩子问,2组孩子答。然后反之,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问答方式。反复练习。

  三、完成以后老师带读一遍。

  预期效果达到,基本孩子能背读这首儿歌。要求在家巩固联系家庭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爸爸妈妈问,我来答,我来问,爸爸妈妈答。回答语中的.生字1个抄2遍。加强儿歌的记忆。认识的生字指出来,并把拼音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