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从小班到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爱做一些新奇的游戏,如用不同形体的积木搭建一些比较奇特建筑,但是也经常因为各种形体组合的不太正确而乱发脾气,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不同形体的积木的作用,就安排了这么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几何体的动态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将各种形体混放在一起,请幼儿围坐在周围,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几何体搭建物体。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搭建什么?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请孩子们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可以叠得高?
4、讨论总结找出站得最稳的几何体,并请他们用各形体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知道了各种几何体的特性,可以利用他们在用各种几何体搭建不同物体的同时进一步让他们了解不同形体的不同作用,使他们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初步认识水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和无嗅。学会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
准备: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币等。
活动与指导:
1、嗅觉游戏。教师把装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儿面前,请幼儿来闻一闻,判断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2、味觉游戏。教师请幼儿尝一尝,说说哪个瓶子里装的是清水。
3、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来观察。”
(1)教师拿出两个玻璃杯,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师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入两个玻璃杯中,请幼儿观察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看不见,而哪个玻璃杯中的`硬币能够看见?
(3)教师总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东西我们都能够看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知道改变纸的形状可以使纸桥的承受能力发生变化。
2、鼓励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感知,同样的纸折成山形最牢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萌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A4纸,两个油泥盒子,一根吸管。
2、每组一盒塑料积木。
3、折纸扇,石棉瓦,平常的瓦片等等。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你见过桥吗?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平常我们见过的桥都是用水泥钢筋或者木头做成的,今天我们也要做一座自己的小桥,这座桥能够放一块积木在上面。
教师介绍材料:积木、纸、吸管。
提出要求:两块积木座桥墩,吸管是桥下面的流水,纸用来做桥面。
2、幼儿制作纸桥。
(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请做好纸桥的幼儿将纸桥展示在桌子上。
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这次要在桥上放三块积木,你可以把你的纸桥变一变。
(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并将完成的作品放在桌子上。
提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你的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游戏:比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刚才大家做出的纸乔都能够放三块积木,现在我请大家来比赛,看看谁做的纸桥能够放的积木最多?
(提出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并数一数最多在桥上能够放多少积木)
从每组选一个小朋友上来展示:比一比谁的纸桥最牢固。
讨论:你做的纸桥最多能够放几块积木?为什么你的纸桥能够放这么多积木?
3、帮助幼儿了解简单原理
结论:“当纸弯曲之后能够承受的重量变大,弯曲的次数变多,承受的重量也就变大了,而且弯曲的次数越多,承受的重量越大,纸桥也就越牢固。
4、扩展幼儿的`经验,日常生活当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利用弯曲后来使它便牢固的?(瓦、折纸扇、瓦楞纸等等)
5、总结,激发幼儿对物体呈种现象的兴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制作山形的纸桥,通过弯曲次数的变化,看看谁的纸桥最牢固。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字卡、记录卡、信封(人手一份)
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并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
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是谁的家?
1、提问:这是谁的家?(南瓜的家)
2、出示南瓜图片提问1:"你知道他是谁吗?"(南瓜爷爷)提问2:"你从哪里知道他是爷爷?"提示幼儿:年纪大了会有什么变化?(胡子、眉毛)教师小结:年纪大了胡子和眉毛、头发都会有变化
二、请客人
1、猜猜是谁来了(出示图片的背面)我们来猜猜这些客人可能是谁,你们说的东西在哪里可以买到?
2.数客人师:今天南瓜爷爷的家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客人?(图片背面围绕南瓜爷爷排成一个圈)
(1)幼儿自由"数客人"师:一圈客人数下来,有好几种答案。
(2)教师小结:平时我们数东西的时候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数,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排成了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把一圈的东西数清楚呢?
(3)教师引导幼儿(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找一个标志性物体的物体。
师:幼儿跟随教师的指引开始数数,教师以一直绕圈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4)教师小结:数东西时一定要先找一个容易记住的物品开始数,数过的就不能再数了。
(5)师:南瓜爷爷家来了这么多客人,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教师在每个东西旁边都编上对应的数字)
3、"找邻居"
师: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南瓜爷爷家里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它到底有什么事呢?小朋友你们也想想你们家里什么时候会来很多客人呢?(过年)
(1)了解"邻居"的概念
师:出示图片,解释什么是邻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边的朋友)南瓜爷爷找谁做邻居呢?
师:南瓜爷爷要找蔬菜做邻居,请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是蔬菜,并出示卡片"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出示信封让幼儿把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2) 什么是蔬菜?
教师解释什么是蔬菜: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全班一起再一次将蔬菜找出来。并将找出来的蔬菜列出来。
师:所有的蔬菜我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呢?
三、给邻居分配房子
师: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间房子?可是房子只有3间而蔬菜却有6个,那该怎么办呢?
出示图片,让幼儿思考怎样分房子合适。
师: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师:老师放一个,土豆和黄瓜,你觉得我是怎么想的?
我这样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发有很多,除颜色、形状、高矮,还有很多,我们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动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发现不同的保温材料保温时间的不同,有继续探索的欲望。
2、学会使用温度计,初步掌握看刻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瓶、冰块、各种保温材料、温度计、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1)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使冰块在较长的时间里都不融化,有什么办法?”
(2)幼儿运用原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试验中进行尝试:
(1)认识各种保温用品,引起幼儿实验的欲望:“在那么多的材料中,你认为哪种材料的保温时间最长?”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选材料进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保温时间与保温材料的关系。
3、出示温度计,介绍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意思及使用的方法:
(1)幼儿用温度计对水温进行测量。
(2)幼儿看刻度,介绍结果。
(3)将幼儿所说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得出结论。
4、引导幼儿再次实验的兴趣:
师:“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长,哪些材料的保温时间短。那么,每种材料的保温时间究竟有多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你们还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盒子、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
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
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
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
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1)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
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