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四、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五、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对于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形色对应合成认知还不够深,由此我利用形、色之间的对应关系来进一步发展孩子们对这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判断力,并利用了服装的搭配,来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和教师的头脑当中,还来源于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形状与颜色的合成。
2.培养幼儿将两种事物特征对应、整合在一起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
1.PPT.
2.幼儿学具:几何泡棉。
3.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前,有个国王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爱漂亮的国王每天都要穿新衣服,还喜欢大家赞美他!有一天,来了一位新的裁缝师,他告诉国王,他能做出全世界最美的衣裳!今天,国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欢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穿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情景挂图)国王的试衣室里摆满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看!
3.今天,国王身上穿的新衣是哪一套?皇冠是哪一顶?
4.衣架上,哪两套的上衣和裤子是一样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二、布题。
互动:
1.今天刚穿上新衣服,爱漂亮的国王已经把接下来两天的衣服都已经选好了。国王请小朋友们按照图中的要求找出答案,猜猜明天他会穿什么衣服呢?
2.咦?这个“√”是什么?“√”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是“√”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什么颜色的衣服。
4.出示PPT,请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5.教师变换“√”的位置,请幼儿继续尝试。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知道“√”放在哪就是要选什么。
三、评价练习。
1.还有一些泡棉拼图也想和你们玩呢!请小朋友们按照书上各种形状对应的颜色找到拼图,并用“○”把正确答案圈出来。
2.幼儿做评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小百科:合成,由部分组成整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序数,知道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会用第几准确的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房子图一张,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咱们教室来了一位小动物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
2、(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好,我是森林里的邮递员小熊,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送信。
3、(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问:(1)小熊有几封信?(2)它想把信送给那些小动物?
二、小动物们搬新家了,它们住在一幢新楼房里,(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楼房结构。
提问:
(1)这是一幢几层的`楼房?从下往上数,这是第几层?(第一层)第一层的上面是第几层?(第二层)最上面一层是第几层?
(2)每一层有几间房子?从左往右依次为第几间,第几间......?
三、找一找小动物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新楼房里都住了那些小动物?(小鸭,小猪,小兔,老虎,乌龟,熊猫……)
2、引导幼儿学会用序数词来准确说出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
四、给小动物送信。
1、请幼儿准确说出小熊要依次把信送给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
2、(播放多媒体课件)演示送信过程。
3、检查信送对了没有。提问:让我们看看,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子的小动物没有收到信?
五、游戏:送花。
1、出示房子图,给每名幼儿发一朵花,请幼儿按花上的标记把花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检查核对花送对了没有。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看分合式列算式,计算出未知数的答案。
2、学习9的第一组加减,并看算式编应用题。
3、学习归纳、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数字,加、减、等号、分合号。
2、点子图、9的第一组分合式
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组成游戏:碰球。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9的第一组加减。
(1)出示8的第一组分合式:"这道分合式怎么读?""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1+8=)"你是用哪道算式来表示哪个分合式?"(用1+8=这道算式来表示1和8合起来是9这个分合式))"请你把这道算式的得数算出来。""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的那个数)"请把分合式填完整。"
(2)出示分合式9可以分成8和?。"这个分合式怎么读?","列出算式并算出分合式中少的.那个数是几?"(9-8=1)
三、小组活动第一、二、三组:根据点子图的变化写算式。
第四、五、六、七组:填分合式列出算式。
四、活动评价。
(1)出示4道分合式和相应的4道算式,幼儿重点讲述这两个分合式与列出的算式意思。
(2)归纳分合式。
"可以用哪一个分合式来表示这4道算式。"
(3)看算式编应用题。
"这4道算式还可以表示其他的什么事呢?"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整体观察,能按照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2、探索不同的路线,并尝试设计有规律的路线。
3、体验迷宫游戏的乐趣,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迷宫图,各种水果图片,空白迷宫图,课件,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重温走迷宫经验。
师:水果王国准备举办水果节。要进入水果王国,必须要走过一座迷宫。你们走过迷宫吗?你是怎么走的?
小结:不管什么样的迷宫,都有进口、出口和一定的路线规则。
二、幼儿探索,初步感知按路线规则走水果迷宫。
1、出示水果迷宫图,观察、讨论进口,出口、路线规则。
2、初步尝试按规则走水果迷宫。
3、交流走水果迷宫的方法。
小结:迷宫图拿到手,先找进口和出口。按照路线规则走,就能顺利到出口。
三、再次操作,进一步探索迷宫不同的走法。
1、交代操作要求:根据路线规则,比一比,看谁找到的路线多。
2、幼儿操作。
3、交流展示。
小结:原来在水果迷宫里,同样的进口和出口,按照同样的路线规则,可以有不一样的走法。
四、拓展思维,尝试自己设计迷宫路线图。
1、提出挑战——设计路线图。
2、幼儿自主设计。
3、展示、检查交流。
4、感受迷宫的结构组成。
活动延伸:把水果迷宫补充完整,请好朋友走一走我们设计的水果迷宫!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列中每一个数比它前面一个数大1。比它后面一个数小1。
2、初步学写数字1、23、养成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1-10的数字,并理解1-10的数序物质准备:
教具:新房图片,1-10的数卡学具:《幼儿用书》p3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欢迎数字宝宝
1、欢迎数字教师(依次出示1-10的数字):数字宝宝要搬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大家一起拍手欢迎数字宝宝好吗?
2、感受数序教师:数字宝宝是怎么排队来到我们班的/请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数字。
二、帮数字宝宝搬家
1、教师(出示新房图):谁愿意来帮它搬家?请幼儿将数字按数序放入新房中,并依次说说每个数旁边的是几。如:1住第一个,2住在1的旁边,3住在2的旁边……
2、找朋友教师:数字6想找住自己旁边的朋友一起玩。住它旁边的朋友是谁呢?请幼儿找出数字6的相邻数,并说说为什么是5和7。
3、数字比大小教师:数字5住在6的前面还是后面?5和6谁大谁小?数字7住在6的哪儿?6和7谁大谁小?
三、根据幼儿情况,教师再引导幼儿说说其它数字的相邻数四、小组操作活动
1、给西瓜涂颜色。教师出示幼儿用书,请幼儿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有几块西瓜?想一想:上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下面应该给几块西瓜涂色?鼓励幼儿边涂色边说。如:4比5少1,6比5多1,4和6都是5的'好朋友。
2、应该画几个。观察图片上实物的数量,启发幼儿在空格中画出相应的邻数。
3、学习写数字1、2五、活动评价1、重点评价涂色游戏,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是如何进行操作活动的,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操作正确、书写整洁的幼儿。
2、表扬能够安静、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整点、半点的计时方法,理解钟点与指针的关系。
2、进一步使幼儿感知时钟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初步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重点:
知道整点、半点的计时方法,理解钟点与指针的关系。
难点:
感知时钟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 大时钟一只,钟点记录单,钟点卡片。
学具 记录时间活动材料,钟点接龙活动材料,看时间画指针材料,看图画指针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复习整点、半点,学习记录时间。
--这是什么?是几点钟?
--用什么方法把现在几点钟记录下来?
教师在钟点记录单上示范,幼儿学习记录半点、整点。
个别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帮助幼儿明确钟点的记录要与钟面相符。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记录时间。
第三、四组:钟点接龙。
第五、六组:看时间画时针,看图画时针。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记录时间活动作业单,强化幼儿正确的记时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9-27
大班数学教案12-1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0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3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