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胡椒生长在哪里》是一本很有知识性、图文并茂的绘本,书中众说纷坛的答案中渗透着游戏的元素,使原来乏味的问题有了浓浓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维方式,引发了大班幼儿好奇,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既让孩子理解了绘本的知识内涵,同时也逐步的培养着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画面细节及文字的观察理解绘本内容,获得相关的新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激起不断探究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绘本ppt,幼儿游戏用的小红旗,记号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你能看懂上面写了什么吗?
——(?)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这些小朋友在干嘛?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有问题就要有答案。
1、 揭示答案,分析判断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第一位。。。)
——你觉得谁的答案正确?肯定吗?都同意吗?
——让我们来揭晓正确答案,他们的回答有没有正确的?你觉得第几位小朋友回答正确的?为什么?
2、 观察图片,捕捉细节,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
——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细节进行提问,必要时老师进行启发,如:这是什么季节?冬季里它应该干什么?)
——看看图片上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里面的小朋友怎么回答的?你同意吗?你有答案吗?
3、 观察画面,寻找答案
——看看书里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我们可以从书中的图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答案,关键是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找到答案。
4、 游戏:小博士
——书里还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你们怕不怕?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游戏,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听清楚游戏要求。
——讲清楚游戏的.规则
(1) 游戏分三组,每组5个幼儿,每组抓阄一个题目
(2) 除了该小组幼儿回答外,其他幼儿可以参与。
(3) 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 抢答结束后算出小组总分,决出胜负。
——游戏中师生共同验证答案,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 经验迁移
——书上的问题很多,我们生活中的问题也不少,我就碰到一个问题,让你们来帮忙找到答案(夏天,为什么小狗的舌头伸在外面?)
——你们有问题吗?来考考我们的好朋友,也可以考考我们的客人老师!
(幼儿提问,师生共同探讨答案)
小结:从一本好看的书中我们发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通过我们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会有稀奇古怪的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寻找答案,你们愿意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教学设计意图: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掌握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教师进行指导。
3、回教室讨论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通过亲手种植,幼儿对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对他们感兴趣,同时在接受园丁的指导时激发了他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体验了劳动的快乐。种植后,经常会去社区种植园观察,浇水,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有了社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弥补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缺陷。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面粉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食物,但这只是孩子与它的间接的接触。我们的幼儿对它到底了解多少呢?于是我把面粉深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和我的孩子们一起来分享面粉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
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活动环境,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运用多用方法辨别出真正的面粉并做出记录。
活动目标:
1、在“真假面粉”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心与热爱,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快乐。
2、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时,让幼儿形成较强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探索实践,让幼儿在四种白色粉状物中辨别出面粉。
活动准备:
百宝箱、面粉、淀粉、糯米粉、水、盐、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电饭锅、记录表、笔
活动建议:
一、导入:通过游戏“百宝箱”出示馒头、花卷、水饺皮、馄沌皮引起幼儿对活动兴趣。并提问幼儿:馒头、花卷、水饺皮都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面粉”
教师依次出示面粉、淀粉、糯米粉、盐供幼儿猜想四种白色粉状物品哪一种是真正的面粉。
二、展开:
幼儿的操作记录分两部分:
1)猜想记录:要求幼儿只用眼观察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判断谁是真面粉并做猜想记录(四样猜想物品分别用数字作为各自标志。1、面粉、2、淀粉、3、糯米粉、4、盐)如: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2)验证真假并做记录(在这里我挑选面粉、淀粉、糯米粉、盐四样食物是因为它们1、在外观上比较接近可供幼儿探索2、即使幼儿用品尝的方法来验证真正的面粉也是很安全的。
3)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交流)
验证后的记录:
三、师幼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出真面粉统计记录总人数36人)
1、面粉
2淀粉
3糯米粉
4盐
猜想统计
验证统计
在交流中幼儿各自说出了验证方法他们有的通过鼻子闻、有的通过嘴巴尝、有的用水来验证面粉的真假方法多多,兴奋无比。通过验证幼儿知道了4号盘的是盐因为它咸是用嘴尝出来的;2号不是因为见到水就不见了,有的幼儿说出了这是淀粉,教师给予了鼓励;1号和3号的识别教师和幼儿做成了饺子皮放入电锅里煮一煮,出锅之后3号变的发粘幼儿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面粉,则判断出真正的'面粉是1号。
结束:
师幼一起归纳总结面粉的特点,对幼儿在活动时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并强调安全教育。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事物的。
活动自评:
根据《纲要》精神,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展开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尽情探索,而我在活动中早以成为他们活动中的朋友,倾听者的角色。《真假面粉》活动中,幼儿说的多,操作多,精力非常集中,并体会到了成功了快乐。通过操作幼儿也了解到了很多常识如:盐是咸的、淀粉遇见水就会融化、糯米团煮熟后是粘的,真正体现出“玩中学”的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袜子的特征和不同用途。
2、初步形成“双”的概念。
3、尝试按特征自己整理袜子,体验成功的愉悦。
活动准备:
神秘箱一个,多彩的袜子若干双。
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感知袜子的特征和不同用途。
活动过程的分析:
一、感官感受,初步了解袜子的特征
1、出示神秘箱,请幼儿摸摸里面有什么?
2、教师打开箱子后,举起箱子把袜子抖下来,落在桌面上,让幼儿观察。
二、观察比较,进一步了解袜子的特点
1、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老师的另外一只袜子,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这只袜子是老师的。(让幼儿感知一双袜子要颜色一样、大小一样、花纹一样。)
2、教师小结:刚才找到颜色一样、大小一样、花纹一样的袜子,跟老师脚上的是一双,它们是好朋友,谁也不能离开谁。
3、请幼儿摸一摸袜子,说说摸上去什么感觉,看上去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
4、请幼儿说一说袜子有什么用呢?
三、运用认知,整理操作游戏
1、老师家的袜子小铺要开张了,请小朋友帮老师家的袜子整理一下,一双一双地夹起来。
2、交代操作要求。
(1)衣架两头有两个夹子,请大家找出一双袜子夹在夹子的两端。
(2)请个别幼儿操作。
3、请幼儿找一个空的位置帮忙整理袜子。
4、评价、小结。
四、延伸活动:了解袜子的种类。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被乌龟的出现所吸引,产生接纳、喜欢乌龟的情感。
2、参与关于乌龟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讨论,萌发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实物乌龟一只,铃鼓、碎肉等。
2、设置简单场景:用积木或纸盒搭成的小路,中间散落几个球。
活动过程
1、猜猜谁来了。
师幼围坐在一起,教师神秘而又欣喜地设问: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猜猜他是谁?
请出新朋友,亲切地:哦,小小乌龟爬过来了。引导幼儿说一说乌龟长什么样,你最喜欢乌龟的什么。
2、小小乌龟爬过来。
乌龟今天真高兴,他爬呀,爬呀,爬过来。看看他是怎么爬过来的?
乌龟还要爬到小朋友这里去,它是来向你们问好,看看他爬向谁?
乌龟向哪个方向爬去,就请那一方向的幼儿对乌龟打招呼,如你好,乌龟。我喜欢你,乌龟。想和我做朋友吗?等等。
可以请幼儿用手去触摸乌龟的身体,说说有什么感觉。
3、逗乌龟。
教师手持铃鼓在乌龟上方摇晃,观察乌龟受声音刺激时的反应。
乌龟喜欢吃什么?请个别幼儿用碎肉来喂乌龟,观察乌龟的进食情况。
4、参观乌龟的家。
我们给乌龟造了一个新家,以后我们还要和乌龟做许多游戏。
请个别幼儿送乌龟到自然区的家,教师和其他幼儿随同参观乌龟的生活环境,离开时亲切道别。
活动建议
1、教师尽量以神秘、亲切的口吻引出乌龟朋友,引发幼儿的好奇。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乌龟的外部特征、爬行状态和生活习性上。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仔细观察乌龟爬行时头和四肢的样子以及如何绕过障得物的情景,不要把兴趣点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惊喜和兴奋上。
2、本活动第二环节会因为实际环境的.影响而使乌龟产生出种种即时反应,因此教师应设想多种预案,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实施相应的策略。如乌龟爬行时,遇外部刺激会收缩身体或停止不动,教师应引导幼儿控制自己,减少对乌龟的刺激;也可让幼儿对乌龟的现场表现进行猜测:乌龟为啥一动不动呀?头和脚为啥都缩进去了?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形式:
分组教学
活动目标:
1、幼儿有浓厚的动手兴趣,了解橙汁的由来,并能积极思维。
2、幼儿能亲自动手,采用各种方法取橙汁。
3、幼儿能把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鲜橙若干、榨汁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碟子、杯子、抹布、小刀、磁带、记录表、彩色笔、鲜橙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生相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老师揭示课题:今天教室来了客人,老师为客人和小朋友准备了礼物,出示橙子。
2、提问:橙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橙子里面有什么?
3、教师,橙子还可变成饮料,即橙汁。
4、老师展示泥工板、筷子、勺子、吸管、小刀、抹布、碟子、杯子、榨汁机等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什么办法、什么工具能榨出橙汁?
5、幼儿把黑板上的记录表按自己的想象填写。
6、老师交待实验要注意的事项。
7、请幼儿在《小燕子》的音乐飞到桌子的两旁,动手操作取橙汁。
8、幼儿动手、老师记录,并适当引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9、取橙汁时,老师,并延伸到课余,小朋友可以回家榨果汁。
三、结束部分师生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碳酸饮料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试验操作及观察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分工合作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认识小苏打,知道其名称及作用。
2、材料准备:①一次性透明胶杯和小汤匙、吸管、有饮料名称的包装标贴。②小苏打、柠檬酸。③糖、各种颜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凉开水、碳酸饮料两瓶。
3、环境准备:把活动室创设成一个分为“展销厅”、“培训室”和“生产车间”的“米奇饮料厂”。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米奇饮料厂的指导员”的角色,邀请幼儿参观该厂的展销厅。
(1)这是我厂的饮料产品,用了特别的配料配制而成,色、香、味俱全。
请幼儿品尝一下我们的饮料新产品吧。
(2)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喝?你们知不知道这饮料是怎样配制的?
(3)这是饮料工程师在车间分工合作配制而成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饮料工程师呀?
(4)那么,就请小朋友先到培训室集体培训,表现好的幼儿就可以到“生产车间”当饮料工程师。
2、幼儿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小苏打和柠檬酸混合在水中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
(1)出示小苏打,让幼儿说出其名称及作用。
(2)出示柠檬酸,幼儿通过看、摸、尝,认识柠檬酸。
(3)幼儿操作实验:小苏打、柠檬酸各舀一汤匙放在茶杯里,加凉开水,观察水中发生什么现象。
(4)组织幼儿讨论:当小苏打、柠檬酸混合在一起时,水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呢?待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可告诉幼儿:水中冒出的`一串串气泡叫二氧化碳气体。
3、认识碳酸饮料。
(1)出示各种碳酸饮料,让幼儿说出其名称、味道,并摇动饮料瓶,观察瓶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还喝过什么味道的碳酸饮料?喝后有什么样的感觉?让幼儿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作用。
4、尝试自己配制饮料。
(1)自由讨论:配制碳酸饮料需要哪些材料呢?
(2)出示糖、各种颜色和味道不同的果汁粉,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3)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可口的饮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谈谈自己配制的是什么味道的饮料,怎样配制?
5、幼儿分工合作配制饮料。
(1)工厂车间共有三条生产线:桃子饮料生产线、苹果饮料生产线、芒果饮料生产线。
(2)五个小朋友一条生产线,以流水线生产:凉开水(1人)→小苏打、柠檬酸(1人)→糖、果汁粉(1人)→包装(2人)
(3)请小朋友把自制的饮料有的送给客人老师喝,有的放到展销厅展销,体会成功的快乐。
6、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家长指导下,尝试用可可粉、水果汁、蔬菜汁等配料制作不同口味的饮料。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0-31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