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4-09-20 09:33: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8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摘到蘑菇最多?

  三、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四、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注意笔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秋游、赏花和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征,知道北京市花和市树的形态和习性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市花和市树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秋游去

  1、自由发言:秋游时,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向同学介绍介绍。

  2、看图: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3、说说到了秋天,你看见游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游玩什么?

  小结:我们爱大自然的秋天,秋游不仅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呢!

  (二)认识市花和市树

  1、出示菊花和月季花图:找一找哪朵是菊花,哪朵是月季花?

  2、看图,观察比较这两种花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3、描述一下自己看见过的菊花和月季花的颜色,说说他们的气味有何不同。

  4、出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和月季花图:欣赏它们的'美。

  5、出示国槐和侧柏图:找一找哪棵是国槐,哪棵是侧柏?

  6、观察比较两种树的叶、花、果实、气味等形态特征。(小组合作)

  7、说说自己都在那些地方见过这两种树和花。有没有人破坏它们,谈看法。

  8、教师小结这两种花和树是北京市的市花和市树。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9、想一想:如何把秋天的景色留住?(画画、儿歌、照相、找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

  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

  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

  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

  带领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

  1、看图,图中有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

  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2、4、5、6题

  教学过程

  一.第2题 自己拼一拼、指名拼这些音节 同位说一说这些音节的声调标在哪? 抄写音节

  二.第4题 听故事《我,我,我,我知道》判断那种说法是这次赛跑的'规则。 先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说明理由 全班交流 每小组由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

  三.第5题 观察图画写一写 自由填写 小组内讨论 将自己的答案编成一句话 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的回答没有病句,并且符合图意即可。

  四.第6题 分段朗读 思考:丁丁写字不好是因为什么? 后来他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五.自评

  六.总结

  课后札记: 学生对于这组练习,出错较少,只是在说话练习上,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说不清楚,但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表达水平,要多进行此方面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1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录象,白纸,彩色水笔,毛线,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学生回答)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评说烟花的美感并简笔画出烟花形状。)

  2、欣赏录象中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清晴情睛青

  ()天()客()草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习剩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

  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

  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

  3、给“事、坐”找朋友。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生描红。

  五、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09-09

小学一年级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27

小学一年级教案范文01-23

小学一年级教案《画风》04-11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2-09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01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模板汇总8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摘到蘑菇最多?

  三、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四、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注意笔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秋游、赏花和绘画等活动,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征,知道北京市花和市树的形态和习性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观察比较市花和市树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秋游去

  1、自由发言:秋游时,自己都去过哪些地方,向同学介绍介绍。

  2、看图:说说他们都去了哪里,在干什么?

  3、说说到了秋天,你看见游客到我们这个地方游玩什么?

  小结:我们爱大自然的秋天,秋游不仅可以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呢!

  (二)认识市花和市树

  1、出示菊花和月季花图:找一找哪朵是菊花,哪朵是月季花?

  2、看图,观察比较这两种花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

  3、描述一下自己看见过的菊花和月季花的颜色,说说他们的气味有何不同。

  4、出示各种各样的菊花和月季花图:欣赏它们的'美。

  5、出示国槐和侧柏图:找一找哪棵是国槐,哪棵是侧柏?

  6、观察比较两种树的叶、花、果实、气味等形态特征。(小组合作)

  7、说说自己都在那些地方见过这两种树和花。有没有人破坏它们,谈看法。

  8、教师小结这两种花和树是北京市的市花和市树。要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9、想一想:如何把秋天的景色留住?(画画、儿歌、照相、找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

  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

  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

  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

  带领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

  1、看图,图中有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

  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天地”2、4、5、6题

  教学过程

  一.第2题 自己拼一拼、指名拼这些音节 同位说一说这些音节的声调标在哪? 抄写音节

  二.第4题 听故事《我,我,我,我知道》判断那种说法是这次赛跑的'规则。 先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说明理由 全班交流 每小组由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发言。

  三.第5题 观察图画写一写 自由填写 小组内讨论 将自己的答案编成一句话 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要求过高,只要学生的回答没有病句,并且符合图意即可。

  四.第6题 分段朗读 思考:丁丁写字不好是因为什么? 后来他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五.自评

  六.总结

  课后札记: 学生对于这组练习,出错较少,只是在说话练习上,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说不清楚,但有部分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表达水平,要多进行此方面的训练。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1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录象,白纸,彩色水笔,毛线,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 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学生回答)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学生举手)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简要评说烟花的美感并简笔画出烟花形状。)

  2、欣赏录象中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

  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具:

  1、课件

  2、字盘

  3、生字笔顺纸

  4、生字描红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说:

  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

  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

  二、课内悟:

  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

  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

  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

  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

  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

  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

  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

  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

  C巩固读音。

  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

  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

  9、指导书写:

  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

  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

  不同:偏旁不同

  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

  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

  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

  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

  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更多的字找朋友,好吗?

  三、课后练

  1、选字填空:

  请清晴情睛青

  ()天()客()草事()眼()()假

  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

  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巩固生字,并学习剩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和儿歌。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情、洁”的笔顺。

  2、指名认读词语。

  二、指导看图,初读儿歌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幅图的?师范读。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检查读音。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导读,做到边读边想象池塘环境的优美和小蜻蜓忙着捉蚊虫的景象。相机进行保护益虫的教育。

  3、边背边进行表演。

  四、教学生字

  1、看笔顺描红“坐、事、捉”。

  2、反馈检查:“事、坐”的笔顺。

  3、给“事、坐”找朋友。

  4、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5、生描红。

  五、教学后记: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够有感情诵读儿歌。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

  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 你( ) 邻(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4、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校园护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从小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我们还学会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复习旧知识:

  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20+5=62+6=66+3=50+40=

  5+65=48+7=4+64=43+50=

  三、学习新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班和二班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和三班一共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同学们看一看,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加法算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三班比一班少见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三班比二班多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你们真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二班比一班多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15-10=□(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哪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15-10=5(个)

  解决第二个问题: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

  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学生回答:28-6=22(个)

  给回答正确地同学给予表扬。

  解决第三个问题:三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小组讨论,交流最终得出结论:45-20=25(个)

  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和前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个题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这道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让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最终得出,40-20=20,20+5=25

  及时达标:

  65-3=54-2=32-2=45-4=

  56-3=76-4=85-4=98-7=

  当堂达标:

  49-40=63-60=65-40=76-30=

  59-20=85-40=57-20=54-20=

  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45页自主练习1、2、3、4

  选做题:51页第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

  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多少个?二班比一班少捡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28-6=22(个)45-20=25(个)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