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9-14 05: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⑴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⑵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⑶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⑴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⑵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⑶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⑸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3、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评析:

  该活动属于“演示—操作式”的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回忆、讨论来帮助幼儿认识水垢,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发现。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发现有关的现象,而不在于给幼儿正确的答案。其中,例举两种除垢方法,启发幼儿进一步探讨除垢方法的设计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

  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物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

  哪种动物是最......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教学准备:ppt,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2、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鲸

  3、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活动延伸:

  动物本领设想,"如果我有……";把构想画下来详细的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给幼儿讲一个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比较动物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何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更长》。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小动物,长颈鹿和猴子是邻居,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他能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称赞他有本事。猴子听后就不服了,它要跟长颈鹿进行比赛,它觉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长颈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让长颈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谁能够吃到院子里面树上的树叶,谁就胜出。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赢了?长颈鹿高呢还是小猴子高呀?

  二、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了解的动物教师:接下来何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除了我们的长颈鹿和小猴子,大家还认识什么动物?

  学生:......教师:今天呢,何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接着展示pp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小动物有什么特点2.奇妙的动物之最教师:询问,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相比,谁更……世界上最……的动物是......

  三、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师:(比如)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呀学生:脖子长教师:什么有什么本领(举三个例子,让孩子体会动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本领,下面呢,何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大家听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话,何老师就不请他玩。好,小朋友呢,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出来,老师一开始,你们就开始比本领,看谁夺得冠军。我跟一个小朋友来给你们做示范。(叫一个小孩子出来,问他扮演什么,自己再选择一个动物,来跟他比较)。在小朋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么样:

  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请什么什么小朋友上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动物,等何老师一喊开始,你们才开始哈。

  学生:……

  教师:什么什么动物是怎样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拟)四、拓展延伸这节课呢,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小动物的本领,知道哪种动物最什么,下课之后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么小动物,自己会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然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好不好。

  活动反思: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让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干沙、湿沙、一次性塑料杯子、筷子、吸管、毛线、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不用手端,能把装沙的'杯子提起来吗?幼儿讨论。

  (1)不能提起来。

  (2)把筷子插到沙子里。

  (3)我把毛线一头埋在沙子里。

  (4)我用树叶提沙。

  (5)我用吸管提沙。

  二、试一试。

  (1)把筷子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2)把毛线一头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3)把吸管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4)把水彩笔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三、说一说我的实验。

  (1)我用毛线把杯子提起来了。

  (2)我用水彩笔把杯子提起来了。

  (3)我用筷子把杯子提起来了。

  四、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五、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玩沙时不能用沙撒向他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与同伴进行讨论、操作和记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在尝试与操作中感知压缩可以减少物体所占空间,探索摆放方式和压缩程度的不同对所占空间的影响。

  3、发现“压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1、回收箱3个;大篮子3个;铝罐若干;记录表一份、0-9数字卡若干。

  2、课件:环保压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材料,引发兴趣

  1、师提问:小朋友,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易拉罐)

  对啊,易拉罐我们用完了,不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处理它们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验证猜想,感知物体压缩程度和摆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减少空间的使用,节省空间。

  (一)体验空间使用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进回收箱里并把数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和分享:为什么同样大的箱子放进去的易拉罐却不一样多呢?

  3、教师小结:因为摆放整齐了,空隙小了,空间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体验通过压缩,可以节省空间,进一步体验使用空间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实验验证:怎样才能让箱子放进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儿实验并记录。

  2、观察、讨论和分享:

  (1)我们用了压缩的方法,易拉罐放进去的数量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组纵向比较)

  (2)为什么我们用同样的压缩方法,装进去的罐子数量不一样呢?(异组横向比较,讨论发现压缩程度问题)

  3、教师小结:因为压缩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装进去的易拉罐的数量会不一样。

  三、生成经验,启发联想,迁移和扩展

  1、观看课件《环保压缩》。讨论:压缩有什么好处?(节省空间,保护环境)

  2、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萌发幼儿的环境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玩印章"活动取自上海《学习活动》5—6岁教师参考用书《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它以一种中国独有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蕴和内涵。但是印章对与幼儿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们利用外出活动、社区资源,找寻与印章有关的信息,增加幼儿对于印章的感性认识,为《玩印章》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准备。活动开展中我尝试着借助教材故事《爱盖章的国王》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利用作品,引出印章,并由此展开了科学活动。引发幼儿对印章兴趣,感受印章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诠释,也是本次教学价值之一。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盖盖、找找印章的过程中,了解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找寻印章在生活中作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活动流程

  1、经验准备——积累对印章的感性认识

  2、讲述故事——丰富有关印章知识

  3、参观"国王印章店"——感受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游戏:找印章——进一步感受印章在生活中的作用

  5、延伸活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顽皮的影子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魔术圈_大班科学教案03-04

大班科学教案:雨的秘密_大班科学教案02-24

大班科学教案:我与水_大班科学教案02-24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1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9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垢的危害及简单的除垢知识;

  2、培养幼儿对化学小实验的操作兴趣,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白醋、水垢清除剂、玻璃杯、药匙、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各一个、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水垢,知道水垢对人们的.危害

  ⑴幼儿观察瓶内的水垢,认识水垢

  教师手持有水垢的热水瓶和新热水瓶,请幼儿轮流观察两个瓶内的情况,说一说两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内附着的物体就是水垢。

  ⑵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在哪里、什么容器里见到过水垢?

  ⑶教师小结,讲述水垢的危害

  师:“这些粘在水壶和水瓶里的东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在水中被加热、烧开以后变成的。水壶、锅炉烧水多了或者热水瓶、饮水机用时间长了会结成一层水垢。水壶里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烧开,浪费燃料;水垢的碎块如果被我们喝进身体里,会损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厂里的大锅炉如果不除水垢,还会有爆炸的危险。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除垢的过程

  ⑴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液体:无色、透明,闻一闻气味,知道杯中的液体是白醋。

  教给幼儿闻液体的方法:一只手扶住杯子,另一只手在杯口轻轻煽动,再用鼻子闻煽动的空气。

  ⑵幼儿观察盘中的水垢:黄色的、粉状或块状

  ⑶让幼儿用药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观察发生的变化。

  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⑸教师小结: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会产生气泡,渐渐变小,这种变化叫化学反应。

  3、观察用醋、除垢剂分别除垢一半的热水瓶各一个,知道除了用醋,还可以用专门的除垢剂来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4、请幼儿说说,还知道哪种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种最省力最好用。

  评析:

  该活动属于“演示—操作式”的设计。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回忆、讨论来帮助幼儿认识水垢,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发现。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发现有关的现象,而不在于给幼儿正确的答案。其中,例举两种除垢方法,启发幼儿进一步探讨除垢方法的设计不错。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

  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物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

  哪种动物是最......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教学准备:ppt,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2、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鲸

  3、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活动延伸:

  动物本领设想,"如果我有……";把构想画下来详细的第五部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给幼儿讲一个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比较动物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何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更长》。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小动物,长颈鹿和猴子是邻居,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他能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称赞他有本事。猴子听后就不服了,它要跟长颈鹿进行比赛,它觉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长颈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让长颈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谁能够吃到院子里面树上的树叶,谁就胜出。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赢了?长颈鹿高呢还是小猴子高呀?

  二、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1.我所了解的动物教师:接下来何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除了我们的长颈鹿和小猴子,大家还认识什么动物?

  学生:......教师:今天呢,何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接着展示pp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小动物有什么特点2.奇妙的动物之最教师:询问,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相比,谁更……世界上最……的动物是......

  三、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师:(比如)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呀学生:脖子长教师:什么有什么本领(举三个例子,让孩子体会动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本领,下面呢,何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大家听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话,何老师就不请他玩。好,小朋友呢,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出来,老师一开始,你们就开始比本领,看谁夺得冠军。我跟一个小朋友来给你们做示范。(叫一个小孩子出来,问他扮演什么,自己再选择一个动物,来跟他比较)。在小朋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么样:

  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请什么什么小朋友上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动物,等何老师一喊开始,你们才开始哈。

  学生:……

  教师:什么什么动物是怎样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拟)四、拓展延伸这节课呢,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小动物的本领,知道哪种动物最什么,下课之后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么小动物,自己会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然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好不好。

  活动反思: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让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干沙、湿沙、一次性塑料杯子、筷子、吸管、毛线、竹签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的问题:不用手端,能把装沙的'杯子提起来吗?幼儿讨论。

  (1)不能提起来。

  (2)把筷子插到沙子里。

  (3)我把毛线一头埋在沙子里。

  (4)我用树叶提沙。

  (5)我用吸管提沙。

  二、试一试。

  (1)把筷子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2)把毛线一头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3)把吸管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4)把水彩笔插到沙子里,将沙压紧。

  三、说一说我的实验。

  (1)我用毛线把杯子提起来了。

  (2)我用水彩笔把杯子提起来了。

  (3)我用筷子把杯子提起来了。

  四、画一画:我的实验过程。

  五、注意事项

  注意幼儿玩沙时不能用沙撒向他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如果以“放大镜”开展一个探索活动,可以“放大”的是什么呢?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放大镜。如: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关键提问:

  2.听,这是谁的声音?(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总结要素:

  *再次引出放大镜。如: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关键提问:

  1.再看看,这像什么?

  【设计意图: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总结要素: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承上启下。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总结要素: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如: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幼儿: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关键提问: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4号手里拿着什么?(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一起回答——放大镜。

  【设计意图: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请看——

  【设计意图: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与同伴进行讨论、操作和记录,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在尝试与操作中感知压缩可以减少物体所占空间,探索摆放方式和压缩程度的不同对所占空间的影响。

  3、发现“压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1、回收箱3个;大篮子3个;铝罐若干;记录表一份、0-9数字卡若干。

  2、课件:环保压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材料,引发兴趣

  1、师提问:小朋友,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易拉罐)

  对啊,易拉罐我们用完了,不需要它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处理它们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实验操作并记录结果,验证猜想,感知物体压缩程度和摆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减少空间的使用,节省空间。

  (一)体验空间使用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进回收箱里并把数量记录下来。”(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和分享:为什么同样大的箱子放进去的易拉罐却不一样多呢?

  3、教师小结:因为摆放整齐了,空隙小了,空间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体验通过压缩,可以节省空间,进一步体验使用空间与罐子数量的关系。

  1、实验验证:怎样才能让箱子放进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儿实验并记录。

  2、观察、讨论和分享:

  (1)我们用了压缩的方法,易拉罐放进去的数量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组纵向比较)

  (2)为什么我们用同样的压缩方法,装进去的罐子数量不一样呢?(异组横向比较,讨论发现压缩程度问题)

  3、教师小结:因为压缩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装进去的易拉罐的数量会不一样。

  三、生成经验,启发联想,迁移和扩展

  1、观看课件《环保压缩》。讨论:压缩有什么好处?(节省空间,保护环境)

  2、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萌发幼儿的环境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玩印章"活动取自上海《学习活动》5—6岁教师参考用书《我是中国人》的主题,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它以一种中国独有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的意蕴和内涵。但是印章对与幼儿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于是我们利用外出活动、社区资源,找寻与印章有关的信息,增加幼儿对于印章的感性认识,为《玩印章》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准备。活动开展中我尝试着借助教材故事《爱盖章的国王》作为切入口,进行了创造性地改编,利用作品,引出印章,并由此展开了科学活动。引发幼儿对印章兴趣,感受印章的历史和文化,这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诠释,也是本次教学价值之一。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盖盖、找找印章的过程中,了解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找寻印章在生活中作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

  活动流程

  1、经验准备——积累对印章的感性认识

  2、讲述故事——丰富有关印章知识

  3、参观"国王印章店"——感受印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游戏:找印章——进一步感受印章在生活中的作用

  5、延伸活动——产生自制印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