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11-19 05:20: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2.能用简单的“水可以……”的句式大胆表述观察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录像片:我们的一天。

  2.饮料若干、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

  提问:刚才你们出去跑步、拍球,口渴了吗?怎么办?

  2.一边喝水,一边听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思考:水除了可以喝、可以洗澡,还能干什么?

  3.观察发现:

  放录像片:我们的.一天。(可自摄于园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表达。

  4.谈话讨论

  (1)语言游戏:用“水可以……”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2)拓展内容:说说自己喜欢水的哪些活动、游戏?你们是怎么玩的?

  5.寻找需要水娃娃帮助的物品。如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动延伸

  幼儿讨论: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降落伞、纸条、包装带、沙包、飞镖、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

  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

  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

  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活动准备:

  1、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2、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感知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1.关于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资料。

  2.磁铁和针做实验

  3.现代化科技成就等的图片。

  4.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介绍的四大发明。

  1.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呀?你觉得人聪明吗?我们人很聪明,真了不起。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的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

  师:你能讲出古代的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幼儿讲述)

  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人发明的东西的资料,我们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 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

  2、 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

  3、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 教师准备普通胶囊和装有铁球的胶囊于幼儿碗内,让幼儿操作观察比较,发现装铁球的胶囊会翻跟头,普通胶囊只在碗内滚动。

  2、 幼儿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胶囊内放什么会翻跟头。

  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胶囊内,让胶囊翻跟头,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并根据记录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胶囊内放入小铁球,会让胶囊翻跟头。

  (三)再次实验操作,比较铁球与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儿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铁球与其它材料的差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结果。

  小结:因为铁球是圆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胶囊内滚动、滚动时改变了胶囊的重心,引起胶囊翻跟头。

  (四)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重心转移原理。

  (五)拓展思维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运用重心转移原理制作的物体。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我班幼儿朱立辉带来了一件“麦当劳”小玩具,一个翻跟头的小丑,小朋友都围住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玩。这时有个孩子问“它为什么会翻跟头,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朱立辉用手将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说是小丑身上有磁铁…怎样让孩子探究到这个科学原理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会翻跟头的胶囊》,主要是要他们探索物体重心的转移将改变物体的.方向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重心的专转移将收受到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等的制约。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

  2、 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

  3、 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2、发现自身长处,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花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讲故事。

  1、讲故事前半部。

  (神秘状)它是谁呢?(出示青蛙课件)

  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结合课件讲故事。

  青蛙为什么难受?他真得很没用吗?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2、讲述故事后半部。

  你们猜猜,现在青蛙会是什么表情呢?

  讲故事至最后,问: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山羊对它说了什么?

  那么野鸡、小松鼠有哪些本领呢?

  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大胆讲述自己的本领。

  1、相互交流

  你喜欢你自己吗?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领?

  2、轮流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教师追问幼儿——自己有哪些本领?会为自己做什么?还能为别人做什么事情等。现场幼儿展示(如:跳舞、唱歌、武术),老师及时鼓励。

  四、召开“赞美会”,感受赞美与被赞美的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呢?可以用我喜欢谁,因为他能……的句式说出来。

  ⅹⅹ,听到这么多小朋友赞美你,你们感觉怎么样?

  五、随音乐自信表演。

  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到前面来,面向大家做一个自信的动作,他们会更加喜欢你。

  教师小结: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你应该怎么告诉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大胆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感受自己的独特性。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健康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教师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幼儿积极创设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活动中还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几名幼儿采取重点帮助、重点引导的形式,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自信起来。活动中,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之下,在大家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本领、展现自己的特长。但有三个小朋友脸上带着犹豫、不自信的表情,不敢说出自己的本领,也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的长处。于是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多多发现这些小朋友的身上的优点,表扬她、赞美她。通过大家的赞美,让这些小朋友开心地笑了,增强了自信心。所以在结尾时孩子们都声音洪亮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看到孩子们自豪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女小朋友怯怯的说:"老师,你说看宿舍的王老师喜欢我吗?她说我一直睡不着就不喜欢我的,可是我一直睡不着的"。幼儿很轻易的把问题又想到了别人是不是喜欢自己,所以在我觉得,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节活动没有结束,而恰恰是一个起点,今后我会携手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创造一个积极、活泼、欣赏、赞美的氛围,培养并巩固幼儿健康自信的心理。

  在这次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赞美、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当中,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但在这次活动中,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幼儿操作,并学说)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

  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 (幼儿操作)

  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

  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07-07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2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3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07-20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

  2.能用简单的“水可以……”的句式大胆表述观察的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录像片:我们的一天。

  2.饮料若干、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

  提问:刚才你们出去跑步、拍球,口渴了吗?怎么办?

  2.一边喝水,一边听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思考:水除了可以喝、可以洗澡,还能干什么?

  3.观察发现:

  放录像片:我们的.一天。(可自摄于园内)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表达。

  4.谈话讨论

  (1)语言游戏:用“水可以……”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

  (2)拓展内容:说说自己喜欢水的哪些活动、游戏?你们是怎么玩的?

  5.寻找需要水娃娃帮助的物品。如干枯的花及未洗的水果。

  活动延伸

  幼儿讨论: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善于观察,善于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就能得到创新精神,得到实践能力。我班幼儿对水非常感兴趣,以前他们对水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过老师教育他们知道了水是宝贵的,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资源。通过浇水护花行动,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爱护花草树木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要求:

  1、对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感兴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学习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羽毛、降落伞、纸条、包装带、沙包、飞镖、贴有相应物体的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小故事引发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落下来?以激发兴趣。

  2、观察材料,摆弄物体进行感性探索体验:它们是不是都落下来了?

  3、第二次探索,比较落体的不同方式。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所玩的物体,观察落下来的样子,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现自己的发现。

  4、学习记录:观察记录表上贴的物体,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物体尝试后把该物体下落的样子画下来。

  5、延伸活动:玩落体游戏,如“托气球、吹羽毛”等,启发幼儿观察更多落体现象,并想办法使其落不下来。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本活动目标定位较好,能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运用语言、体态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教师在活动中能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

  4、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够细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结果的倾向。

  原因: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仍然受传统的目标意识影响。

  对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水平,对幼儿临时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及时和适宜的回应,要更加尊重过程,从幼儿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实。

  2、问题:幼儿积累的体验还不够多、不够深入。

  原因:小班幼儿还不善于主动与同伴交换、合作地玩,因此表现出部分幼儿接触的材料不够多。

  对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合作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体验物体的一一对应关系。

  2、发现物体、图形的相似之处,进行初步而简单的求同和分类。

  活动准备:

  1、在娃娃家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式的小手套和小袜子。

  2、红、绿两个玩具筐。

  活动过程:

  1、利用娃娃家中(或幼儿自己的)混成一堆的小手套、小袜子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的关注,教师:"小娃娃们要出去玩游戏,可是找不到一样的`袜子和手套了,谁能帮他找找呢?"

  2、提示幼儿找一找、看一看、分一分,如将小袜子放在红筐里、将小手套放在绿筐里、在小筐上贴上相应的标志,等等。

  3、找出成双成对的袜子、手套。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如拿出一双袜子或手套中的一只,请幼儿寻找另一只。

  4、也可请幼儿找错或创设有错的问题情境,请幼儿观察、辨别手套、袜子的相同和不同。如拿出两只不一样的袜子,对幼儿说:"我觉得对吗?"如果幼儿认为不对,可以接着问:"你们说说它们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边说边指出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几只小袜子是好朋友呀?"鼓励幼儿尝试点数1、2。

  6、教师:"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使两个好朋友不分开呢?"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并动手尝试。如果小夹子夹上,把一只袜子或手套放在另外一只的嘴巴里,把两只袜子卷在一起放在小盒里。在幼儿完成后,教师给予鼓励:"小朋友真能干,小娃娃谢谢你们!"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143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古代的四大发明,并了解现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感知人民的勤劳、聪明,为自己是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1.关于四大发明的视频、图片、资料。

  2.磁铁和针做实验

  3.现代化科技成就等的图片。

  4.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介绍的四大发明。

  1.幼儿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呀?你觉得人聪明吗?我们人很聪明,真了不起。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的四大发明

  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

  师:你能讲出古代的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幼儿讲述)

  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人发明的东西的资料,我们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准备]

  1、 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

  2、 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

  3、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 教师准备普通胶囊和装有铁球的胶囊于幼儿碗内,让幼儿操作观察比较,发现装铁球的胶囊会翻跟头,普通胶囊只在碗内滚动。

  2、 幼儿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胶囊内放什么会翻跟头。

  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胶囊内,让胶囊翻跟头,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并根据记录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胶囊内放入小铁球,会让胶囊翻跟头。

  (三)再次实验操作,比较铁球与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儿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铁球与其它材料的差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结果。

  小结:因为铁球是圆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胶囊内滚动、滚动时改变了胶囊的重心,引起胶囊翻跟头。

  (四)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重心转移原理。

  (五)拓展思维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运用重心转移原理制作的物体。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我班幼儿朱立辉带来了一件“麦当劳”小玩具,一个翻跟头的小丑,小朋友都围住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玩。这时有个孩子问“它为什么会翻跟头,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朱立辉用手将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说是小丑身上有磁铁…怎样让孩子探究到这个科学原理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会翻跟头的胶囊》,主要是要他们探索物体重心的转移将改变物体的.方向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重心的专转移将收受到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等的制约。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

  2、 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

  3、 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2、发现自身长处,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花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班里,你喜欢谁?为什么?

  二、结合课件讲故事。

  1、讲故事前半部。

  (神秘状)它是谁呢?(出示青蛙课件)

  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结合课件讲故事。

  青蛙为什么难受?他真得很没用吗?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2、讲述故事后半部。

  你们猜猜,现在青蛙会是什么表情呢?

  讲故事至最后,问: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山羊对它说了什么?

  那么野鸡、小松鼠有哪些本领呢?

  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大胆讲述自己的本领。

  1、相互交流

  你喜欢你自己吗?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领?

  2、轮流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教师追问幼儿——自己有哪些本领?会为自己做什么?还能为别人做什么事情等。现场幼儿展示(如:跳舞、唱歌、武术),老师及时鼓励。

  四、召开“赞美会”,感受赞美与被赞美的快乐。

  你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呢?可以用我喜欢谁,因为他能……的句式说出来。

  ⅹⅹ,听到这么多小朋友赞美你,你们感觉怎么样?

  五、随音乐自信表演。

  放音乐《大家一起来》跳到前面来,面向大家做一个自信的动作,他们会更加喜欢你。

  教师小结:如果有人问你“你喜欢你自己吗?”你应该怎么告诉他?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发现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能大胆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感受自己的独特性。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健康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教师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幼儿积极创设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活动中还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特别对性格内向的几名幼儿采取重点帮助、重点引导的形式,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使其能自我欣赏,产生积极情绪,从而自信起来。活动中,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之下,在大家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本领、展现自己的特长。但有三个小朋友脸上带着犹豫、不自信的表情,不敢说出自己的本领,也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的长处。于是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多多发现这些小朋友的身上的优点,表扬她、赞美她。通过大家的赞美,让这些小朋友开心地笑了,增强了自信心。所以在结尾时孩子们都声音洪亮的说出:"我喜欢我自己"!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看到孩子们自豪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达到了我预设的目标。活动结束后,有一个女小朋友怯怯的说:"老师,你说看宿舍的王老师喜欢我吗?她说我一直睡不着就不喜欢我的,可是我一直睡不着的"。幼儿很轻易的把问题又想到了别人是不是喜欢自己,所以在我觉得,要想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节活动没有结束,而恰恰是一个起点,今后我会携手其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共同创造一个积极、活泼、欣赏、赞美的氛围,培养并巩固幼儿健康自信的心理。

  在这次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赞美、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生活当中,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但在这次活动中,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大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时钟课件。

  2、学具: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音乐《谢谢你小闹钟》引出课题。

  二、引导幼儿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师:要遵守时间做事,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钟表,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小钟表。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引发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并产生了幼儿间的互动)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钟表上有什么?

  幼:(幼儿齐声回答)有数字、针。

  师:有哪些数字?

  幼:(幼儿齐声回答)1、2、3、4、5、6、7、8、9、10、11、12、

  师:有几根针?它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钟面上有小朋友说的12个数字,有两根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幼儿操作,并学说)

  三、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整点、半点。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发现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现在它们都站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课件 )

  提问: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分针时针谁会赢,(分针)

  小结: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评析:大屏幕上的课件把知识准确的传达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通过老师的反复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让幼儿明确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认识整点、半点。

  师:那小朋友分针走一圈指到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分针指向6,时针指到两个数字之间,就是半点。如: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3和4两个数字之间,就是3点半。

  (教师操作钟表---请幼儿说出是几点。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师:今天小钟表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位小伙伴一天的生活图片我们来看一看吧!

  (1)、来小朋友看看两位小伙伴是几点起床穿衣服,洗脸刷牙的呢?(7:00)你能不能把你的小钟表拨到7:00呢?来试一下吧!(小朋友真棒!及时鼓励)

  (2)、看小朋友是几点上学呢?小朋友拨一拨吧!

  (3)、小伙伴是几点上课的(幼儿操作)

  (4)、小伙伴是几点做操的(幼儿操作)

  (5)、小伙伴是几点吃午饭的.(幼儿操作)

  (6)、小伙伴是几点课外活动的呢?(幼儿操作)

  (7)、小伙伴是几点放学看电视的呢?(幼儿操作)

  (8)、小伙伴是几点睡觉的呢? (幼儿操作)

  师:这是小伙伴一天的生活也是他一天的作息时间!那你能说一说你在幼儿园的一天。几点钟做什么事情吗?小朋友和你的小伙伴讲一讲拨一拨你是几点起床?上学然后正确地拨钟表,看谁拨得又对又快,并启发幼儿要遵守作息时间。

  四、幼儿制作“我的一天”(休息日或幼儿园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请幼儿用文字、图画及符号等形式进行表征活动,用画钟表表示具体时间。

  师:小朋友都知道你的一天几点钟所做的事,我们来做一份作息时间表吧?来小朋友看老师制作的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布置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作息时间表(幼儿制作)

  五、幼儿制作欣赏与介绍。

  幼儿陆续画完,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师:小朋友制作的作息时间表真漂亮,小朋友之间相互介绍“我的一天”作息时间表,小朋友作息时间表做好了你们可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吆。小朋友我们可以把制作好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家里或者我们教室的作品区。我们要按作息时间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