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6-27 09:18: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

  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进行选择、绘画。

  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分小组互相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辩辩、议议的过程中了解问路的基本方法。

  2、尝试按提示礼貌、大方、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请求,感受获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木偶一个,课件(问路对象和地方、辨别对错),图片(景点、角色)

  活动流程:

  倾听讨论——辨别发现——模拟练习

  一、倾听讨论:

  1、引入豆豆

  师:今天,豆豆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名字叫豆豆。(出示豆豆,并和幼儿打招呼)星期天,豆豆在帮妈妈做事的时候遇上了麻烦,想请豆豆班的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你们愿意吗?

  2、分析讨论

  师:讲故事《豆豆学说话》开始——“她干吗不理人呀?”

  讨论1:为什么大姐姐不理豆豆?(因为豆豆没有礼貌)

  讨论2:那豆豆应该怎么说?(引导幼儿学习礼貌地问路)

  师:对了,在问路或者请求别人帮助时应该有礼貌。现在老师扮演故事中的大姐姐,小朋友扮演豆豆,我们一起来表演问路。(师生演,其余幼儿评价)

  师:讲故事“肯定是我太没礼貌了”——结束

  讨论3:这次,豆豆礼貌地叫了老奶奶,可为什么老奶奶没有告诉豆豆阿姨的家在哪?(因为豆豆没有说清地址)

  讨论4:那么豆豆应该怎样对老奶奶说?

  师:原来,在问路时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楚你要去的地方。老师再来扮演故事中的老奶奶,谁愿意扮演豆豆?(增加老奶奶听不清问题,反复问的情节)

  (通过师生表演和幼儿评价,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问路时面对老人,不仅要礼貌,还应声音响、说清意图。)

  小结:原来在问路时不但要有礼貌,还要把自己要去的地方说清楚,如果,碰到的'是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那么还应该注意声音响一点,说的慢一点。豆豆,现在你知道该怎么问路了吗?(知道了,谢谢)。其实,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都应该这样,既要有礼貌,又要说清自己需要帮助的事,这样人家才能听清楚,才愿意帮助你。

  二、看景问路

  按PPT画面问路(警察—儿童医学中心、阿姨—大润发、叔叔——野生动物园、志愿者——中国馆)

  师:好,小朋友和豆豆都学会了问路的方法。为了奖励你们,我们一起做个“看景问路”的游戏吧!

  师:(播放课件,逐一出示问路的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人物和场所礼貌地问路)

  三、听辨对错:

  师:真不错,小朋友都学会了问路的方法。那就请你们和我一起听听电脑里的小朋友问路时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听音频辨别对错,如答对,出现掌声)

  师:小朋友真厉害,都答对了。原来在问路时不但要礼貌地说、认真地听,还要真诚地道谢,即使对方不能告诉你,也要表示感谢,再去问其他人。

  四、模拟练习

  师:现在的周浦是越来越漂亮了,到时肯定会有不同城市的朋友到我们周浦来游玩,你们有信心做个小小志愿者,带着朋友游周浦吗?(有)我们可以带朋友去周浦的哪些地方游玩?(幼儿回答)

  师:那好,老师准备了周浦的一些景点的地图,地图上的红色小人表示你们现在在的地方,“?”表示你们要带外国朋友游玩的地方?(如这张表示:我们在肯德基,要去万达广场,该怎么走?)现在,三个小朋友一组,然后选择你们要去的地方的地图。讨论一下,该怎么问?然后去问旁边的客人老师,问好后别忘了谢谢她们哦!(幼儿模拟问路,教师巡视并了解情况。)(请旁边的老师配合回答,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问路的方法——周浦公园、周浦文化中心、肯德基、万达广场、周浦步行街)

  师:小小志愿者们,都问到去目的地的路了吗?(问到了)那好,我们带着外国朋友出发喽 !

  附故事:《豆豆学说话》

  豆豆可喜欢替妈妈做事了。一天,妈妈递给豆豆一个提包,对她说:“豆豆,你替妈妈做一件事,把这包给李阿姨送去,好吗?”,豆豆忙说:“好,好,我认识李阿姨,她住在哪儿呀?”妈妈说:“不远,就在瑞阳路10号。黑色的大门。”“知道啦!”豆豆接过提包,扭头就走。豆豆顺着街道向前走,看看这个大门,瞧瞧那个大门,哈,找到了:黑色大门……“咦,这是几号呀?”她不认识,怎么办?问问人吧。正巧,从大门里走出来一个大姐姐,豆豆忙喊:“喂,喂!我问你——”豆豆还没把话说完,那个大姐姐瞪了她一眼,跑掉了。“她干吗不理人呀?”

  “肯定是我太没礼貌了,等会我一定要注意礼貌”豆豆一边想一边再往前走。哈,又是一个黑色大门——咦,这又是几号呀?再问问人吧。豆豆看见门口站着一位老奶奶,就问:“老奶奶,这里有个李阿姨吗?”“李阿姨?不知道!”老奶奶摇了摇头,转身进门去了。“为什么我叫了老奶奶,老奶奶还是不告诉我李阿姨家在哪里呢?”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并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好奇,把自己画在妈妈的肚子里,体验着一种甜蜜的感情,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宝贝。有的孩子表示“要温柔地对待妈妈”!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两颗种子,可是生出来的小天使不一样呢?”“为什么小天使们长得不一样呢?”“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怎样大、小便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题我回答了,有的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查书,或者去问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再来告诉大家。

  从幼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的性别特点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又延伸出了下一个活动的内容。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进入中班后,孩子长大了一岁,也喜爱表现自我,并且“自我”意识浓厚,情绪活跃,大家一起玩时,喜欢摸摸别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或喜欢,但却时常因误会而发生矛盾,因此,我借助孩子喜欢观察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树叶变黄,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的现象,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的称赞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和小朋友友好的相处。为了使幼儿充分理解我的意图,我借助了课件来吸引幼儿,生动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体验称赞和被称赞的快乐,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名称:社会活动《一片树叶》

  活动目标:

  1.体验称赞和被称赞的快乐,使幼儿学会合理的称赞别人。

  2.知道每个人或事物都是有用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

  活动准备:

  1.一片树叶

  2.课件

  3.微笑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片小树叶,与幼儿一起讨论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王老师把谁带来了呀?”“小树叶什么时候才离开妈妈呀?”“小树叶离开妈妈后,认为自己可没用了,他很伤心了,很难过,小朋友,你认为小树叶可以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发言。

  2.出示课件,讨论小蚂蚁和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作什么?

  师:“蚂蚁会把小树叶当成什么呢?”“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成什么呢?”幼儿发言。

  师:“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看法,王老师把你们的话都带给小树叶,我们一起鼓励小树叶,让它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好不好?”

  3.教师讲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教师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并提问:

  (1) 故事里都有谁?

  (2) 小蚂蚁把小树叶当什么了?

  (3) 小蚂蚁对小树叶说了什么?

  (4) 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什么了?

  (5) 七星瓢虫对小树叶说了什么?

  (6) 小蚂蚁和七星瓢虫为什么要称赞小树叶?

  小结:小蚂蚁和七星瓢虫都认为小树叶帮助了他们,认为小树叶可有用了,都纷纷称赞小树叶,小树叶心里非常高兴了。

  4.情景表演。

  A. 老师在画画,“我”走过去称赞

  老师,可老师白了我一眼,一句话没说,走了下去。

  “我”请幼儿看老师的画,并评价:

  老师画的怎么样?(不好)那为什么王老师称赞老师的时候老师生气了?幼儿发言。

  B. 老师上场,“我”说:“老师,你的构图不错,如果你能把颜色再涂的漂亮一些,就更好看了!”

  老师说:“谢谢你的称赞。”

  5.出示两个幼儿游戏时的矛盾冲突,请幼儿讨论谁对谁错,为什么微笑球称赞了牛牛?引导幼儿讨论出自己的看法。

  6.游戏 :送微笑球。

  教师出示微笑球,把她送给一个幼儿,并边送边说:“我把微笑球送给,因为他的好!”幼儿:“谢谢的称赞!”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思路】

  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对于幼儿来说,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学着自己去面对和克服困难;当发现问题时,他们学着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同伴之间发生了争执,他们学着理解和关心他人。作为一个大班哥哥姐姐,自己是怎样成长的呢?自己究竟有什么本领呢?别人又有哪些长处呢?对于即将升人小学的现状又要做哪些准备呢?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利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衣物等物品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幼儿深入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能够树立新的成长目标。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进一步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区别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敢于大胆地评价自我,正确地看待自我,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照片两张:一张小婴儿时的'、一张现在的照片,纸、彩笔、剪刀、胶棒等美工材料。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小时候的影集、用品、衣服等;请家长给幼儿讲述小时的趣闻及趣事。

  【活动重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能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自己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今后的目标,并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我

  1、猜猜这是谁?

  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一猜这是谁?

  与幼儿一起谈论,从中发现教师的变化,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照片配对游戏。

  (1)排列照片,提出问题。

  教师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在白板上面上、下各排一列,上方一列为“小时的我”,在下方一列为“现在的我”。

  当幼儿看到把他们小时的照片贴到白板上时个个都兴奋异常,因为事先有保密的协议,所以他们睁大眼睛、闭紧嘴巴紧盯着教师,贴到自己照片的小朋友不露声色地看看别人,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找、配一配哪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

  (2)幼儿操作游戏。

  请幼儿将“小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连线,做成照片配对。孩子们的意见五花八门,急得照片的主人跺着脚喊:“不是!不是!错了!这(那)个才是我!”。

  教师:为什么错了?小朋友的变化在哪里?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变化。

  根据连线请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和现在有哪些不同?如长高了、变重了、力气大了、跑得快了、会做简单的事情……

  幼儿1:这是我刚生下来的照片,妈妈说我很乖每天吃完奶就睡觉:这是现在的我,我在公园里照的。

  教师:你小时候好胖,跟现在的你不太一样,小朋友你们还发现果果跟以前有哪儿不一样吗?

  幼儿2:她的头发长长了,她的眼睛大了。

  幼儿3:她的手和脚都比以前大了。

  幼儿4:她的身体长高了,她快6岁了,有力气了,还能自己做事了呢。

  (4)幼儿自我评价。

  请幼儿在展示自己的本领后来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不足。

  3、制作成长画册。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的谈论内容来制作自己的成长画册,活动结束后张贴到主题墙上。

  【活动评析】

  突出体现了教育的渐进性、发展性与整体性。活动形式鲜明,具有创新性,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从照片配对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到用品展台的创设与参观,无不吸引着幼儿主动参与,同时能够充分地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层层递进地使幼儿从外表到内在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老少同乐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美丽的家乡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各行各业_大班社会教案07-06

大班社会教案01-02

大班社会小雪教案12-01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01-24

大班社会《龙》教案02-22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30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22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08-23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

  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从家中带一面镜子。

  幼儿操作材料“这就是我”

  活动过程

  出示表格一份,与幼儿一同讨论操作方法。

  介绍表格的名称、作用:这是一张介绍我们自己的表格。

  与老师本身为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表中的标记。

  提问:表中眼睛的标记是起什么作用的?(请你选择)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示范,在对应的地方打钩。

  幼儿边照镜子边利用自己的小表格进行选择、绘画。

  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

  分小组互相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每个幼儿将表格贴在墙上,相互观察、比较。进一步感知自己的特征。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辩辩、议议的过程中了解问路的基本方法。

  2、尝试按提示礼貌、大方、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请求,感受获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木偶一个,课件(问路对象和地方、辨别对错),图片(景点、角色)

  活动流程:

  倾听讨论——辨别发现——模拟练习

  一、倾听讨论:

  1、引入豆豆

  师:今天,豆豆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名字叫豆豆。(出示豆豆,并和幼儿打招呼)星期天,豆豆在帮妈妈做事的时候遇上了麻烦,想请豆豆班的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你们愿意吗?

  2、分析讨论

  师:讲故事《豆豆学说话》开始——“她干吗不理人呀?”

  讨论1:为什么大姐姐不理豆豆?(因为豆豆没有礼貌)

  讨论2:那豆豆应该怎么说?(引导幼儿学习礼貌地问路)

  师:对了,在问路或者请求别人帮助时应该有礼貌。现在老师扮演故事中的大姐姐,小朋友扮演豆豆,我们一起来表演问路。(师生演,其余幼儿评价)

  师:讲故事“肯定是我太没礼貌了”——结束

  讨论3:这次,豆豆礼貌地叫了老奶奶,可为什么老奶奶没有告诉豆豆阿姨的家在哪?(因为豆豆没有说清地址)

  讨论4:那么豆豆应该怎样对老奶奶说?

  师:原来,在问路时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说清楚你要去的地方。老师再来扮演故事中的老奶奶,谁愿意扮演豆豆?(增加老奶奶听不清问题,反复问的情节)

  (通过师生表演和幼儿评价,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问路时面对老人,不仅要礼貌,还应声音响、说清意图。)

  小结:原来在问路时不但要有礼貌,还要把自己要去的地方说清楚,如果,碰到的'是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那么还应该注意声音响一点,说的慢一点。豆豆,现在你知道该怎么问路了吗?(知道了,谢谢)。其实,我们在请求别人帮助时都应该这样,既要有礼貌,又要说清自己需要帮助的事,这样人家才能听清楚,才愿意帮助你。

  二、看景问路

  按PPT画面问路(警察—儿童医学中心、阿姨—大润发、叔叔——野生动物园、志愿者——中国馆)

  师:好,小朋友和豆豆都学会了问路的方法。为了奖励你们,我们一起做个“看景问路”的游戏吧!

  师:(播放课件,逐一出示问路的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的人物和场所礼貌地问路)

  三、听辨对错:

  师:真不错,小朋友都学会了问路的方法。那就请你们和我一起听听电脑里的小朋友问路时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听音频辨别对错,如答对,出现掌声)

  师:小朋友真厉害,都答对了。原来在问路时不但要礼貌地说、认真地听,还要真诚地道谢,即使对方不能告诉你,也要表示感谢,再去问其他人。

  四、模拟练习

  师:现在的周浦是越来越漂亮了,到时肯定会有不同城市的朋友到我们周浦来游玩,你们有信心做个小小志愿者,带着朋友游周浦吗?(有)我们可以带朋友去周浦的哪些地方游玩?(幼儿回答)

  师:那好,老师准备了周浦的一些景点的地图,地图上的红色小人表示你们现在在的地方,“?”表示你们要带外国朋友游玩的地方?(如这张表示:我们在肯德基,要去万达广场,该怎么走?)现在,三个小朋友一组,然后选择你们要去的地方的地图。讨论一下,该怎么问?然后去问旁边的客人老师,问好后别忘了谢谢她们哦!(幼儿模拟问路,教师巡视并了解情况。)(请旁边的老师配合回答,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问路的方法——周浦公园、周浦文化中心、肯德基、万达广场、周浦步行街)

  师:小小志愿者们,都问到去目的地的路了吗?(问到了)那好,我们带着外国朋友出发喽 !

  附故事:《豆豆学说话》

  豆豆可喜欢替妈妈做事了。一天,妈妈递给豆豆一个提包,对她说:“豆豆,你替妈妈做一件事,把这包给李阿姨送去,好吗?”,豆豆忙说:“好,好,我认识李阿姨,她住在哪儿呀?”妈妈说:“不远,就在瑞阳路10号。黑色的大门。”“知道啦!”豆豆接过提包,扭头就走。豆豆顺着街道向前走,看看这个大门,瞧瞧那个大门,哈,找到了:黑色大门……“咦,这是几号呀?”她不认识,怎么办?问问人吧。正巧,从大门里走出来一个大姐姐,豆豆忙喊:“喂,喂!我问你——”豆豆还没把话说完,那个大姐姐瞪了她一眼,跑掉了。“她干吗不理人呀?”

  “肯定是我太没礼貌了,等会我一定要注意礼貌”豆豆一边想一边再往前走。哈,又是一个黑色大门——咦,这又是几号呀?再问问人吧。豆豆看见门口站着一位老奶奶,就问:“老奶奶,这里有个李阿姨吗?”“李阿姨?不知道!”老奶奶摇了摇头,转身进门去了。“为什么我叫了老奶奶,老奶奶还是不告诉我李阿姨家在哪里呢?”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2.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回答。

  活动准备自编故事《小天使的故事》、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小天使的故事》(附后),并提问――小朋友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妈妈生出来的,是妈妈和爸爸的种子长大的,是从子宫里来的)。宝宝在子宫里是什么样的?(用管子吸收营养,还听音乐)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每天说“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儿”,给我讲故事、放音乐)

  爸爸妈妈非常爱你,说你是他们的小天使。你应该怎样做?(更爱爸爸妈妈)(活动前,我们曾通过个别谈话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于“我是从哪里来的”认识,答案有以下几种:不知道、妈妈生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妈妈不让问。因此,我们把“精子”、“卵子”和“子宫”等词汇编到了故事当中,也增加了对爸爸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描写,让孩子们从正面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感染了我,消除了我开始还有的一些顾虑。幼儿听得很认真,就像听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而且比听普通故事更感兴趣,更认真。)

  2.教师出示图片“怀孕的阿姨”,请幼儿观察。孩子们很高兴地说,阿姨怀孕了,阿姨的肚子里有小宝宝了。

  3.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幼儿完成主题绘画《我从哪里来》。

  4.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教师逐一记录。活动延伸:幼儿作品展览。

  (我们将幼儿的作品向家长展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陆续有家长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家园联系栏也开辟了“老问题新回答”等栏目,增强了家园互动作用。)

  附小天使的故事

  妈妈的肚子里有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卵子”,小卵子渐渐长大了,这时爸爸觉得妈妈的这颗小卵子太孤单了,就送给了妈妈一颗小种子,我们叫它“精子”。

  小卵子碰到了小精子特别高兴,就决定生活在一起。于是,它们开始寻找一个家,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个温暖的地方――子宫。它们在子宫里安了家,快乐地成长着。后来,它们渐渐地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有眼睛、有嘴巴、有小脚、有小手的小天使。这个小天使每天都从妈妈那里用一根吸管吸取营养,爸爸也特别关心这个小天使,每天和妈妈一起让他听音乐,给他讲故事。爸爸还经常呼唤他、抚摸他,关注他的成长……“长大点儿,再长大点儿!”爸爸妈妈每天都这么说。

  就这样,这个小天使过了十个月的幸福生活。这时,小天使觉得子宫大小了,决定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于是,他经历了许多的磨难,终于来到了我们中间。

  小朋友们,和小天使一样,你们都是这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你们就是爸爸妈妈疼爱的那个小天使!

  活动评析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了“我是从哪里来的”,并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幼儿好奇,把自己画在妈妈的肚子里,体验着一种甜蜜的感情,觉得自己就是妈妈的宝贝。有的孩子表示“要温柔地对待妈妈”!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并且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是女孩,不是男孩呢?为什么爸爸妈妈都是两颗种子,可是生出来的小天使不一样呢?”“为什么小天使们长得不一样呢?”“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怎样大、小便呢?”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问题我回答了,有的问题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查书,或者去问爸爸妈妈,找到答案,再来告诉大家。

  从幼儿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男女的性别特点有了兴趣。于是,我们又延伸出了下一个活动的内容。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意图:进入中班后,孩子长大了一岁,也喜爱表现自我,并且“自我”意识浓厚,情绪活跃,大家一起玩时,喜欢摸摸别人来表达自己的爱或喜欢,但却时常因误会而发生矛盾,因此,我借助孩子喜欢观察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树叶变黄,落下来离开了树妈妈的现象,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的称赞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和小朋友友好的相处。为了使幼儿充分理解我的意图,我借助了课件来吸引幼儿,生动形象的感知和理解。体验称赞和被称赞的快乐,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活动名称:社会活动《一片树叶》

  活动目标:

  1.体验称赞和被称赞的快乐,使幼儿学会合理的称赞别人。

  2.知道每个人或事物都是有用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

  活动准备:

  1.一片树叶

  2.课件

  3.微笑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片小树叶,与幼儿一起讨论树叶的用处。

  师:“小朋友,王老师把谁带来了呀?”“小树叶什么时候才离开妈妈呀?”“小树叶离开妈妈后,认为自己可没用了,他很伤心了,很难过,小朋友,你认为小树叶可以干什么呢?”

  幼儿讨论,并发言。

  2.出示课件,讨论小蚂蚁和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作什么?

  师:“蚂蚁会把小树叶当成什么呢?”“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成什么呢?”幼儿发言。

  师:“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看法,王老师把你们的话都带给小树叶,我们一起鼓励小树叶,让它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好不好?”

  3.教师讲故事,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

  教师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听故事,并提问:

  (1) 故事里都有谁?

  (2) 小蚂蚁把小树叶当什么了?

  (3) 小蚂蚁对小树叶说了什么?

  (4) 七星瓢虫把小树叶当什么了?

  (5) 七星瓢虫对小树叶说了什么?

  (6) 小蚂蚁和七星瓢虫为什么要称赞小树叶?

  小结:小蚂蚁和七星瓢虫都认为小树叶帮助了他们,认为小树叶可有用了,都纷纷称赞小树叶,小树叶心里非常高兴了。

  4.情景表演。

  A. 老师在画画,“我”走过去称赞

  老师,可老师白了我一眼,一句话没说,走了下去。

  “我”请幼儿看老师的画,并评价:

  老师画的怎么样?(不好)那为什么王老师称赞老师的时候老师生气了?幼儿发言。

  B. 老师上场,“我”说:“老师,你的构图不错,如果你能把颜色再涂的漂亮一些,就更好看了!”

  老师说:“谢谢你的称赞。”

  5.出示两个幼儿游戏时的矛盾冲突,请幼儿讨论谁对谁错,为什么微笑球称赞了牛牛?引导幼儿讨论出自己的看法。

  6.游戏 :送微笑球。

  教师出示微笑球,把她送给一个幼儿,并边送边说:“我把微笑球送给,因为他的好!”幼儿:“谢谢的称赞!”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思路】

  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对于幼儿来说,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随着自我意识的悄然增长,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变化、在长大。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学着自己去面对和克服困难;当发现问题时,他们学着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同伴之间发生了争执,他们学着理解和关心他人。作为一个大班哥哥姐姐,自己是怎样成长的呢?自己究竟有什么本领呢?别人又有哪些长处呢?对于即将升人小学的现状又要做哪些准备呢?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利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衣物等物品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引导幼儿深入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能够树立新的成长目标。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进一步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区别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敢于大胆地评价自我,正确地看待自我,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照片两张:一张小婴儿时的'、一张现在的照片,纸、彩笔、剪刀、胶棒等美工材料。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小时候的影集、用品、衣服等;请家长给幼儿讲述小时的趣闻及趣事。

  【活动重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能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通过展示自己的本领自己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今后的目标,并能完整地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不一样的我

  1、猜猜这是谁?

  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一猜这是谁?

  与幼儿一起谈论,从中发现教师的变化,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照片配对游戏。

  (1)排列照片,提出问题。

  教师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在白板上面上、下各排一列,上方一列为“小时的我”,在下方一列为“现在的我”。

  当幼儿看到把他们小时的照片贴到白板上时个个都兴奋异常,因为事先有保密的协议,所以他们睁大眼睛、闭紧嘴巴紧盯着教师,贴到自己照片的小朋友不露声色地看看别人,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教师:请小朋友找一找、配一配哪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

  (2)幼儿操作游戏。

  请幼儿将“小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连线,做成照片配对。孩子们的意见五花八门,急得照片的主人跺着脚喊:“不是!不是!错了!这(那)个才是我!”。

  教师:为什么错了?小朋友的变化在哪里?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变化。

  根据连线请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和现在有哪些不同?如长高了、变重了、力气大了、跑得快了、会做简单的事情……

  幼儿1:这是我刚生下来的照片,妈妈说我很乖每天吃完奶就睡觉:这是现在的我,我在公园里照的。

  教师:你小时候好胖,跟现在的你不太一样,小朋友你们还发现果果跟以前有哪儿不一样吗?

  幼儿2:她的头发长长了,她的眼睛大了。

  幼儿3:她的手和脚都比以前大了。

  幼儿4:她的身体长高了,她快6岁了,有力气了,还能自己做事了呢。

  (4)幼儿自我评价。

  请幼儿在展示自己的本领后来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不足。

  3、制作成长画册。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的谈论内容来制作自己的成长画册,活动结束后张贴到主题墙上。

  【活动评析】

  突出体现了教育的渐进性、发展性与整体性。活动形式鲜明,具有创新性,体现了教师巧妙的构思。从照片配对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到用品展台的创设与参观,无不吸引着幼儿主动参与,同时能够充分地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层层递进地使幼儿从外表到内在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从而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