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6-27 09:52:5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4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一课时)

  备注:第二课时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2、学习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拍手进场(《行进的小乐队》剪接音乐,节奏型:××|×××|)

  二、基本部分。

  (一)节奏练习

  1、难点前置:(重要节奏类型的练习)

  × ×|×××| × × | ×××|

  小朋 友!早上好 ×老 师,早上好!

  小 猫 怎样叫?小 猫 喵喵叫!

  小 狗 怎样叫?小 狗 汪汪叫!

  小 羊 怎样叫?小 羊 咩咩叫!

  小朋友!请坐好!我 们 做好了!

  2、出示三种符号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神奇的符号,(教师分别出示符号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个神奇的小符号他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叮的声音;第二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啦哗啦的声音;第三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清脆的梆梆梆的声音。

  3、符号乐器找朋友。

  (教师拿出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分别演奏乐器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和哪些乐器是好朋友?

  备注:孩子说一种乐器后教师匹配一种乐器(放在三把小椅子上),并演奏这种乐器进行验证。

  4、合在一起念出主要节奏声势?难点前置。

  (二)感受与练习

  1、第一遍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在欣赏音乐之前提问:在听的时候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请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2、出示图谱,解决图谱中的难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图谱,悄悄告诉你们这张图谱中就藏着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第二遍欣赏音乐:老师随音乐指点图谱边欣赏音乐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乐曲伴奏;

  3、解决图谱中的难点,跟着图谱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节奏1遍(注:不跟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谱的这个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大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长长的(叮~`叮~)声音;小的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的声音。

  师:老师还发现这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符号,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吧!我们用声音模仿一下吧。

  4、跟音乐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1遍,重点:念出节奏;(注:跟音乐)

  5、用动作来模仿小乐器为乐曲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乐器。用什么动作片来表示碰铃?什么动作表示铃鼓?什动作

  7、学会看指挥,分组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分组的游戏,谁来模仿小碰铃……现在老师是指挥家,你们是演奏家,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家的,当我的手抬起准备的时候,你们就要把乐器拿起准备好,当我的手放下了你们就要把乐器放在腿上,一定要注意看好指挥家的指挥。最后让幼儿用嘴巴模仿小乐器发出的声音,用手模仿小乐器跟音乐看指挥为乐曲伴奏。(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撤去图谱要求孩子一定要看指挥演奏。)

  (三)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1、从椅子下面取出乐器分组看指挥不跟音乐演奏1遍,重点:看指挥演奏

  2、分组看指挥持乐器跟音乐演奏2遍

  三、结束活动。

  游戏《换换坐》

  交换乐器:将手中的乐器轻轻放在小椅子下面,大家一起说儿歌,要求幼儿在两边儿歌中交换位置后再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然后看指挥跟音乐演奏1遍。

  延伸活动:

  老师端来一盆沙装入同样的易拉罐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我这样表现——课题生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节奏:声音的节奏、建筑的节奏……中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乐表现时,仍出现形式单一,甚至节奏不准究其原因是经验的缺乏和音乐节奏的敏感性较差。引导能们生活中已有的'节奏与他们接触到的音乐节奏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可以较好地提高他们音乐敏感性及表现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在幼儿学习经验的状态存在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这也正如皮亚茶理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与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经验。因此,我试图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创设一个适宜幼儿现在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节奏、表现自我。

  我这样表现——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身经验。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我这样表现——活动准备:

  1、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2、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我这样表现——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现春天吧!"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一粒一粒的种子,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春风吹,慢慢地慢慢地发芽了,长出叶子了,长成小苗了,开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小花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这个世界好美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B段)"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小花们有些累了。它们慢慢地闭起了花叶,在温柔的月光中静静地休息了。"(A段)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现象。

  (1)师幼讨论: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幼儿认识到声音有节奏才好听。

  (2)引导幼儿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教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谁能告诉: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3、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多种方式去表现节奏。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顽皮的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在倾听和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猴子头饰三个,创口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熟悉歌词。

  (1)出示图片①,通过观察了解图片内容。

  (2)教师边示范教具,边范唱歌曲前三段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歌曲:

  (1)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歌。

  (2)运用声势教学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3)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表演游戏,全体幼儿伴唱。

  (4)全体幼儿玩“三只猴子”游戏。

  (5)出示图片②,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并提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师

  小结:在床上跳很危险,我们幼儿园的蹦蹦床又大又漂亮,那里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乐曲欣赏《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听这一首。(PPT1 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PPT1 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 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6

中班音乐教案06-16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7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7-29

中班音乐教案(精选)07-22

中班音乐教案(经典)07-28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7-25

【经典】中班音乐教案08-02

(精选)中班音乐教案08-02

中班的音乐教案10-12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范文汇编4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一课时)

  备注:第二课时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2、学习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拍手进场(《行进的小乐队》剪接音乐,节奏型:××|×××|)

  二、基本部分。

  (一)节奏练习

  1、难点前置:(重要节奏类型的练习)

  × ×|×××| × × | ×××|

  小朋 友!早上好 ×老 师,早上好!

  小 猫 怎样叫?小 猫 喵喵叫!

  小 狗 怎样叫?小 狗 汪汪叫!

  小 羊 怎样叫?小 羊 咩咩叫!

  小朋友!请坐好!我 们 做好了!

  2、出示三种符号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神奇的符号,(教师分别出示符号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个神奇的小符号他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叮的声音;第二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啦哗啦的声音;第三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清脆的梆梆梆的声音。

  3、符号乐器找朋友。

  (教师拿出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分别演奏乐器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和哪些乐器是好朋友?

  备注:孩子说一种乐器后教师匹配一种乐器(放在三把小椅子上),并演奏这种乐器进行验证。

  4、合在一起念出主要节奏声势?难点前置。

  (二)感受与练习

  1、第一遍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在欣赏音乐之前提问:在听的时候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请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2、出示图谱,解决图谱中的难点。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图谱,悄悄告诉你们这张图谱中就藏着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第二遍欣赏音乐:老师随音乐指点图谱边欣赏音乐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乐曲伴奏;

  3、解决图谱中的难点,跟着图谱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节奏1遍(注:不跟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谱的这个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大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长长的(叮~`叮~)声音;小的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的声音。

  师:老师还发现这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符号,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吧!我们用声音模仿一下吧。

  4、跟音乐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1遍,重点:念出节奏;(注:跟音乐)

  5、用动作来模仿小乐器为乐曲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乐器。用什么动作片来表示碰铃?什么动作表示铃鼓?什动作

  7、学会看指挥,分组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分组的游戏,谁来模仿小碰铃……现在老师是指挥家,你们是演奏家,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家的,当我的手抬起准备的时候,你们就要把乐器拿起准备好,当我的手放下了你们就要把乐器放在腿上,一定要注意看好指挥家的指挥。最后让幼儿用嘴巴模仿小乐器发出的声音,用手模仿小乐器跟音乐看指挥为乐曲伴奏。(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撤去图谱要求孩子一定要看指挥演奏。)

  (三)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1、从椅子下面取出乐器分组看指挥不跟音乐演奏1遍,重点:看指挥演奏

  2、分组看指挥持乐器跟音乐演奏2遍

  三、结束活动。

  游戏《换换坐》

  交换乐器:将手中的乐器轻轻放在小椅子下面,大家一起说儿歌,要求幼儿在两边儿歌中交换位置后再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然后看指挥跟音乐演奏1遍。

  延伸活动:

  老师端来一盆沙装入同样的易拉罐中,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在相互敲打中罐与罐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幼儿进行比较并大胆描述。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我这样表现——课题生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节奏:声音的节奏、建筑的节奏……中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乐表现时,仍出现形式单一,甚至节奏不准究其原因是经验的缺乏和音乐节奏的敏感性较差。引导能们生活中已有的'节奏与他们接触到的音乐节奏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可以较好地提高他们音乐敏感性及表现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在幼儿学习经验的状态存在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这也正如皮亚茶理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与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经验。因此,我试图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创设一个适宜幼儿现在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节奏、表现自我。

  我这样表现——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身经验。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我这样表现——活动准备:

  1、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2、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我这样表现——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现春天吧!"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一粒一粒的种子,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春风吹,慢慢地慢慢地发芽了,长出叶子了,长成小苗了,开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小花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这个世界好美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B段)"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小花们有些累了。它们慢慢地闭起了花叶,在温柔的月光中静静地休息了。"(A段)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现象。

  (1)师幼讨论: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幼儿认识到声音有节奏才好听。

  (2)引导幼儿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教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谁能告诉: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3、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多种方式去表现节奏。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唱《顽皮的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在倾听和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猴子头饰三个,创口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熟悉歌词。

  (1)出示图片①,通过观察了解图片内容。

  (2)教师边示范教具,边范唱歌曲前三段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歌曲:

  (1)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歌。

  (2)运用声势教学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3)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表演游戏,全体幼儿伴唱。

  (4)全体幼儿玩“三只猴子”游戏。

  (5)出示图片②,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并提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师

  小结:在床上跳很危险,我们幼儿园的蹦蹦床又大又漂亮,那里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名称:

  乐曲欣赏《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活泼欢快的特点,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滑雪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欣赏过歌曲《摇篮曲》、观看过滑雪橇的画面和录;PPT课件、音乐、串铃、自制滑雪板和雪橇

  活动过程:

  一、比较欣赏,初步感受

  1. 欣赏、回忆歌曲《摇篮曲》

  引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先来听听这一首。(PPT1 左喇叭)提问:宝贝们这首歌曲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摇篮曲》是慢慢的、轻轻的、柔柔的',是(妈妈哄)宝宝睡觉时听的歌。

  2.欣赏、感受歌曲《铃儿响叮当》

  提问:我们再来听听另一首歌曲,它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PPT1 右喇叭)提问:这首歌曲和《摇篮曲》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听上去快快的、很开心很快乐的,我们可以叫它"欢快"。

  提问:听到很欢快的歌曲,你会做哪些开心快乐的动作呢?(PPT1 右喇叭)(跟着歌曲的节奏开心地做动作)教师介绍:这首很活泼、很欢快的歌曲,名字叫(PPT2)《铃儿响叮当》,是美国的一位名叫皮尔彭特叔叔创作的。

  二、理解欣赏,模仿表现

  1. 理解、模仿提问:我们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铃儿响叮当》,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教师清唱)提问:再来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看看歌曲里的朋友们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PPT2喇叭, PPT3-22)提问:小朋友是怎样开心地滑雪的呀?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个别示范--动作要求--全体模仿)小结:

  滑雪--身体往下蹲,双手朝下一下一下地用力撑滑雪杆。

  滑雪橇--坐在雪橇上,腿伸直,身体左一下右一下地摇着。

  2. 模仿、表现

  师:--你们真棒!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串铃、雪橇、滑雪板,你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让我们一起来滑雪。(音乐轻)--宝贝们(幼:哎),准备好了吗?(幼:好了)让我们唱着《铃儿响叮当》一起去滑雪喽。可以和别人做不一样的动作哦!(PPT24 音乐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