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6+30 27-940-4 37+10
60-40 38+656+4 40+28
2.按要求摆圆.
第一排摆6个圆,第二排摆4个圆.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怎样列式?
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1)两排一共有多少个圆? 6+4=10.
(2)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个或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个? 6-4=2.
(3)第一排去掉几个和第二排同样多或第二排再添上几个和第一排同样多? 6-4=2.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2)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问:从哪句话知道红花多,
还是黄花多?
2.解答第(1)题.
(1)让学生用红花和黄花摆出条件和问题,教师出示意图:
②分析: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这个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9-6=3(朵)口答:黄花比红花少3朵.
3.解答第(2)题.①让学生把刚才摆的第(1)题图,改变成第(2)题图.
②分析问: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红花的朵数多,我们就可以把红花的朵数怎么办?
把红花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让每位同学边摆边说)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完成示意图,把图中各部分标出.
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得到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减法计算.
③列式计算:(教师板书)9-3=6(朵) 口答:黄花有6朵.
4.分组讨论.
思考:刚才我们解答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相同点:①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红花9朵.
②两道题都是已知黄花比红花少,也就是红花多.红花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
③都是用减法计算.
不同点:①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知道有黄花6朵,第(2)题知道黄花比红花少3朵.
②要求的问题不同,第(1)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第(2)题的问题是求黄花有几朵?也就是第(1)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第(2)题的所求问题.第(1)题的所求问题是第(2)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③虽然都是用减法计算,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1)题求黄花比红花少几朵,要从红花的朵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花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比红花少的朵数.第(2)题求有多少朵黄花,要从红花朵数里去掉比黄花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
④所列算式不同,结果不同.
第(1)题:9-3=6(朵) 第(2)题:9-6=3(朵)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1.看图回答.(投影片)
(1)△和○比较,谁多谁少?
(2)○的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3)和△同样多的有几个?比△多的有几个?
(4)○比△多2个,还可以怎样说?(○比△多2个,也就是△比○少2个)
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少”和“少几”是什么意思.
例 有红花8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
①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种花多?从题目上看,你根据哪个条件知道红花多?
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黄花多的部分.
师:要求黄花有几朵,怎样想?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
(3)解答.
甲生:我是这样想的:黄花比红花少3朵,就是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多,红花的朵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从8朵红花中去掉红花比黄花多的'3朵,剩下的就是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
乙生:我是这样想的:假设黄花和红花同样多都是8朵,再去掉黄花比红花少的3朵,就是黄花的朵数.列式:8-3=5(朵).答:黄花有5朵.
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还可以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路.
(4)归纳.
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较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掉比较小数多的部分求出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可以把较小数假设和较大数同样多,再去掉比较大数少的部分就是较小数.因此,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5)巩固.比15少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比30少6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三)巩固反馈
1.拍手游戏.
(1)老师拍6下,同学们比老师少拍2下,同学们拍几下?
(2)同桌同学仿照上面的做法,进行拍手游戏.
(3)让学生做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
2.看图列式计算.
3.按要求补充条件使应用题完整,再解答.
公园里有松树25棵,________,有柳树多少棵?
(1)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棵.
(2)补充条件使题目成为一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柳树_________棵.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
例 :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1)审题.
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
(2)分析:红花只是3朵吗?
(3)解答.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 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提高练习.
(1)看图编题:
(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
(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
6+□=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种应用题的对比,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分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找到那个较大的数,再做进一步分析,最后解答.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帘、另”等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女、气”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8自然段。
3、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
4、感受珍珍照顾妈妈,关心家人的美好行为。
【学习过程】
一、诗歌导入,设疑激情
1、朗读诗歌,设置悬念:
师:小朋友,我们曾经读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明天要远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小诗,齐读)
师: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
师:对呀!如果明天要去郊游,你肯定也会像他一样睡不着觉,可是有个小朋友──珍珍(板书)却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学了课文《月亮的心愿》,你就明白了。(课件出示课题)
2、教学课题中的生字:
师: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
(板书课题)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新词
1、自主识字:
师:珍珍为什么不想去郊游呢?要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得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⑵ 有困难的地方可请教他人(同学、老师)。
⑶ 请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2、交流检查生字、新词:
⑴ 生字:
师:小朋友读得好认真,现在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有没有把它们的名字记住。
(老师用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其间正音)
⑵ 新词: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看词语宝宝也急着出来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自己试试看记住它们了吗?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⑶ 带轻声的词:
师:课文中还有些特殊的词语,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
(出示以下词语,抽读正音,齐读)
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三、读、悟3~8小节,在词境中理解词语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同时,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珍珍为什么对妈妈说她不想去郊游?
(生回答)
师:你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出示第二节)
师:(出示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珍珍是怎么照顾妈妈的?
(板书:照顾)
师: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照顾她呢?
师:珍珍和大家一样也非常想去郊游,但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她才这样说的,那你猜猜看,珍珍这样对妈妈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回答)
师:多好的孩子呀,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她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
师:大家说得真棒,你能把这几节课文读得那么棒吗?试试看!
(朗读指导)
师:这一切刚好被窗外的月亮看见了,她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师:谁能悄悄地告诉我,从这一小节中你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让学生凑到老师耳边说出答案)
师:把你想的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谁能把这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师:“明天还是下雨吧!”你从“还是”这个词中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设疑
师:月亮一开始的心愿是什么呢?最后月亮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五、学生自主指导书写
师: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主动地学习,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最后老师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五个生字写得漂亮(出示:女、太、气、早、去),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开始吧!
(老师故意模仿学生的错误)
师:先来看看我写得怎么样?好吗?(师故作自豪状)不好?(故作惊讶状)不好在哪里?(让学生对照范字指出老师写的不足)现在我纠正了,谢谢刚才几个小朋友的帮助,的确比刚才好看多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写的字,有没有和老师犯一样的毛病,如果有就赶紧和我一样把它纠正过来吧!没有的请在旁边再写一个。
【板书】
月亮的心愿
珍珍 妈妈我不想去了?
照顾 懂事 有孝心 爱妈妈
(选自《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xx.2)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各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人学常规教育。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上来上学,是自已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引导: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3、教师: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情感。
1、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问:“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应怎么说呢?放学了又应怎样和老师、同学道别呢?
2、学生结合自已成为小学生以来的经历谈上学的感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具准备
练习纸
教学重难点
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 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 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 。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
4. 口算。
10+7= 13-3= 8+2= 17-7= 14-3= 1+9= 15-10= 11+6= 5+4=
13+2= 16+2= 16-3= 19-9= 7+3+5= 15-4-10= 12-2+8= 2+8-4=
二.指导练习练习十五的第3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1. 练习十五的第4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 练习十五的第5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44页-45页6和7的组成
教学目的:
1、认识6和7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7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
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
小组互相讨论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
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看到每一组,你可以想到什么?
3、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游戏巩固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四、作业
48页第1题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1-12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1-11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2-09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01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03-16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