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6-27 11:23:10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

  第一课时bpmf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出示课题:字与拼音(二)。(齐读课题)

  2、老是这儿有一些字母,请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出示:āóēǐūǚ)

  3、刚才你们读的都是韵母,从这节课起,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字母,它们都是声母。(板书:声母,学说“声母”一词)

  4、学会了声母,我们就能学拼音节了。汉语拼音中声母又23个,他们的发音又轻又短,今天我们就先学前4个。

  二学习b,练习b的拼音

  1、小朋友看看书上26页的黄色方框里有几幅图几个声母?(4幅图4个声母)先看第一幅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在听广播)

  2、(出示:b)这个声母的发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的轻一点短一点。(师范读,学生跟读)

  3、多种形式炼读。

  4、出示:b-ā-bā当声母b和韵母a在一起时组成了一个音节。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比较哪一个音读的轻,哪一个音读的重。

  5、前面一个音读的又轻又短,后面一个音又重又响,而且拼读速度要快,这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6、多种形式练习拼读,认识汉字“八”。

  7、多种形式练习拼读ba的四声。

  三、p的`拼音

  5、观察图画,看看上面是谁,在干吗?并猜一猜这个字母的读音。

  6、那一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7、师生共同交流。(指名说,老师正音)

  四、自学m、f

  1、下面两个声母,小朋友借助书上的图猜一猜它们读什么?自己练习它们的发音和拼音。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2)师正音。(3)多种形式的读。

  五、复习巩固,了解标调

  1、指名读黑板上的读音。

  2、仔细观察每个音节,说说声调都标在谁的头上。

  3、师带读课文。

  4、练习。

  b-ǐ-bǐm-ó-móp-í-p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个声母以及它们的拼音,大家学的都很认真,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4各声母,相信你一定会学的更棒。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

  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叶子,能分辨出它们的形状。

  2、知道各种叶子的特点用途及变化。

  3、会用几种叶子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激发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知道各种叶子的形状及随季节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叶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读小诗

  当叶子星星点点出现在枝头的时候,

  它告诉我们,

  春天来了!

  三、认识各种叶子

  1、出示各种叶子

  (1)说说自己收集的是什么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用“---------的叶子像---------”练习说话

  2、互相欣赏各自带来的叶子

  3、说一说:

  (1)这些美丽的叶子在不同的季节里,颜色一样吗?

  有许多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色,并慢慢落掉,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再画一画。

  (2)还有一些植物,它们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再画一画。

  四、巧手制作坊

  1、方法:

  (1)把卡纸上的两张个圆盘分别剪下来,并把圆盘上划有斜线的部分挖去。

  (2)根据落叶树木的生长特点,把这些树叶在一年中的颜色变化用彩笔描画出来,剪下,贴在下圆盘的'四个圆圈内。

  (3)将上、下圆盘放在垫纸板上,用锥子在圆盘中心处钻孔,然后用揿扣把两圆盘整合在一起。

  2、学生动手制作,师指导

  五、操作与欣赏

  1、用手指在做好圆盘缺口处拨动圆盘,看看一年四季中树叶的变化。

  2、同桌比赛: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把四季中树叶的变化找出来。

  3、转的快的,说得好的奖励一颗五角星。

  4、比一比,谁的星星多。

  六、携手共享

  这么美丽的叶子,能拼出许多漂亮的画面来,下面我们看一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用自己收集的叶子剪拼画面

  2、作品欣赏。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1、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了钟表知道时间的。看来,钟表在生活中作用还真不小。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那今天我们就来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两根针,一根长针叫分针,短针叫分针。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2时的钟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2,这时我们就说是2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练习巩固:4时 6时 10时)

  (3)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是指着12,时针指着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4)看,钟表店里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钟。

  第一个是小闹钟,它表示的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看的?

  第二个是电子钟,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像这样直接用数来表示时间的方式,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呢?

  第三个是手表,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发现这三个钟都是表示几时呢?看来,同一个时间表示的方法还真不少。

  (5)那你能根据每幅图中钟表上表示的时间说一说,这些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吗?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

  (6)说的真不错,象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样的时间都会认了吗?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拨一拨。

  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钟,第一个拨3时。好了吗,你是怎么拨的呢?(学生说,教师演示)

  第二个,拨12时。好了吗,谁到上面来拨拨看?他拨的对吗?和他一样的举手。

  第三个,请小朋友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你拨了几时?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间?

  3、认识大约几时

  (1)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不是整时的时间又该怎么看呢?

  (2)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

  (3)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4)那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

  (5)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出示:大约7时)

  (6)那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3时?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6时?

  第三个,为什么是大约10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板书:大约几时)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又能知道了什么呢?

  三、 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画一画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现在钟表店里的小熊想请大家帮个忙。瞧,这些钟表都坏了,你能帮它修一修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7页,看第5题,把这些表上少的指针画上去。

  (2)说说你是怎么添的?为什么?

  2、议一议

  (1)你们真能干。下面我们要来认识一些小朋友,你能分别说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吗?可以先自己说一说。

  (2)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3)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3、想一想

  时针和分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走,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珍惜时间。那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呢?

  四、 拓展延伸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作时息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会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材分析: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

  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

  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 ,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重点:

  1、 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学前准备

  1、口算(填未知加数)

  9+( )=11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

  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

  (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

  (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

  (三)自探提示

  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

  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

  板书例1如下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4、 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

  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

  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

  3、十几减8、7怎样算?

  四、拓展运用。(8分钟)

  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

  13-9=( )

  15-9=( )

  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推荐】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03-16

小学一年级《江南》教案03-08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2-09

小学一年级教案范文01-23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1-12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1-11

【推荐】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汇编5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一)

  第一课时bpmf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单元(出示课题:字与拼音(二)。(齐读课题)

  2、老是这儿有一些字母,请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出示:āóēǐūǚ)

  3、刚才你们读的都是韵母,从这节课起,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字母,它们都是声母。(板书:声母,学说“声母”一词)

  4、学会了声母,我们就能学拼音节了。汉语拼音中声母又23个,他们的发音又轻又短,今天我们就先学前4个。

  二学习b,练习b的拼音

  1、小朋友看看书上26页的黄色方框里有几幅图几个声母?(4幅图4个声母)先看第一幅图,谁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丁丁在听广播)

  2、(出示:b)这个声母的发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的轻一点短一点。(师范读,学生跟读)

  3、多种形式炼读。

  4、出示:b-ā-bā当声母b和韵母a在一起时组成了一个音节。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比较哪一个音读的轻,哪一个音读的重。

  5、前面一个音读的又轻又短,后面一个音又重又响,而且拼读速度要快,这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6、多种形式练习拼读,认识汉字“八”。

  7、多种形式练习拼读ba的四声。

  三、p的`拼音

  5、观察图画,看看上面是谁,在干吗?并猜一猜这个字母的读音。

  6、那一位小朋友能试一试?

  7、师生共同交流。(指名说,老师正音)

  四、自学m、f

  1、下面两个声母,小朋友借助书上的图猜一猜它们读什么?自己练习它们的发音和拼音。

  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说。(2)师正音。(3)多种形式的读。

  五、复习巩固,了解标调

  1、指名读黑板上的读音。

  2、仔细观察每个音节,说说声调都标在谁的头上。

  3、师带读课文。

  4、练习。

  b-ǐ-bǐm-ó-móp-í-p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4个声母以及它们的拼音,大家学的都很认真,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4各声母,相信你一定会学的更棒。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导语: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

  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总结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叶子,能分辨出它们的形状。

  2、知道各种叶子的特点用途及变化。

  3、会用几种叶子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激发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知道各种叶子的形状及随季节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各种叶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读小诗

  当叶子星星点点出现在枝头的时候,

  它告诉我们,

  春天来了!

  三、认识各种叶子

  1、出示各种叶子

  (1)说说自己收集的是什么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用“---------的叶子像---------”练习说话

  2、互相欣赏各自带来的叶子

  3、说一说:

  (1)这些美丽的叶子在不同的季节里,颜色一样吗?

  有许多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色,并慢慢落掉,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再画一画。

  (2)还有一些植物,它们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说出这些植物的名字,再画一画。

  四、巧手制作坊

  1、方法:

  (1)把卡纸上的两张个圆盘分别剪下来,并把圆盘上划有斜线的部分挖去。

  (2)根据落叶树木的生长特点,把这些树叶在一年中的颜色变化用彩笔描画出来,剪下,贴在下圆盘的'四个圆圈内。

  (3)将上、下圆盘放在垫纸板上,用锥子在圆盘中心处钻孔,然后用揿扣把两圆盘整合在一起。

  2、学生动手制作,师指导

  五、操作与欣赏

  1、用手指在做好圆盘缺口处拨动圆盘,看看一年四季中树叶的变化。

  2、同桌比赛:看谁能准确、快速地把四季中树叶的变化找出来。

  3、转的快的,说得好的奖励一颗五角星。

  4、比一比,谁的星星多。

  六、携手共享

  这么美丽的叶子,能拼出许多漂亮的画面来,下面我们看一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1、用自己收集的叶子剪拼画面

  2、作品欣赏。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1、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你早上是什么时候起床,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2、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有的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看了钟表告诉你的,有的小朋友是自己看了钟表知道时间的。看来,钟表在生活中作用还真不小。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那今天我们就来认钟表。(板书:认钟表)

  二、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这儿有一个钟,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2)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2个数,还有两根针,一根长针叫分针,短针叫分针。

  2、初步认识整时

  (1)那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出示:2时的钟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2,这时我们就说是2时。

  (2)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练习巩固:4时 6时 10时)

  (3)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分针都是指着12,时针指着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4)看,钟表店里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钟。

  第一个是小闹钟,它表示的是几时呢?你是怎么看的?

  第二个是电子钟,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像这样直接用数来表示时间的方式,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呢?

  第三个是手表,它表示的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这里,我们发现这三个钟都是表示几时呢?看来,同一个时间表示的方法还真不少。

  (5)那你能根据每幅图中钟表上表示的时间说一说,这些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吗?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

  (6)说的真不错,象这些时间都是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样的时间都会认了吗?好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拨一拨。

  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钟,第一个拨3时。好了吗,你是怎么拨的呢?(学生说,教师演示)

  第二个,拨12时。好了吗,谁到上面来拨拨看?他拨的对吗?和他一样的举手。

  第三个,请小朋友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间。你拨了几时?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间?

  3、认识大约几时

  (1)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整时,不是整时的时间又该怎么看呢?

  (2)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

  (3)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

  (4)那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

  (5)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出示:大约7时)

  (6)那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3时?

  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6时?

  第三个,为什么是大约10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板书:大约几时)

  4、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又能知道了什么呢?

  三、 实践应用,质疑反馈

  1、画一画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现在钟表店里的小熊想请大家帮个忙。瞧,这些钟表都坏了,你能帮它修一修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7页,看第5题,把这些表上少的指针画上去。

  (2)说说你是怎么添的?为什么?

  2、议一议

  (1)你们真能干。下面我们要来认识一些小朋友,你能分别说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在干什么吗?可以先自己说一说。

  (2)为什么都是10时,有的小朋友在上课,有的小朋友在睡觉?

  (3)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3、想一想

  时针和分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走,所以我们小朋友应该珍惜时间。那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呢?

  四、 拓展延伸

  回家后请小朋友们和父母一起制作一张作时息间表。争取做一个珍惜时间,会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材分析: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

  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

  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 ,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重点:

  1、 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学前准备

  1、口算(填未知加数)

  9+( )=11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

  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

  (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

  (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

  (三)自探提示

  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

  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

  板书例1如下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4、 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

  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

  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

  3、十几减8、7怎样算?

  四、拓展运用。(8分钟)

  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

  13-9=( )

  15-9=( )

  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