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小班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上下楼梯时靠右行走,有秩序。
2、初步建立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意识。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每个幼儿右手心贴一个红点;留4个红点贴纸备用。
2、教师教学资源《上下楼,靠右走》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怎么到二楼的大厅里玩游戏呢?
师:我们都是沿着小脚丫上下楼的,有小脚丫的地方就是楼梯的右边,我们用右手握住栏杆沿着楼梯的右边上下楼梯。
师:瞧,你们的右手里都一个宝贝,我们带着宝贝一起玩游戏喽。
2、带领幼儿玩游戏,帮助幼儿理解“右手”和“右边”。
①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玩游戏。
点点红,点点圆, (右手胸前伸出,手心向上,左手食指点红点两次)
点点藏在手里面。 (双手握拳藏在背后)
点点点点在哪里? (双手不动)
点点点点在右手。 (左手不动,右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打开)
②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贴红点的手会做些什么,知道是左手还是右手。
小结:贴红点的.手叫右手。右手会拿小勺吃饭,会端杯子喝水,还会拿画笔画画。右手在身体的右边。
3、播放教师教学资源《上下楼梯,靠右走》,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学习正确上楼、下楼。
提问:
楼梯上谁在上楼梯?谁在下楼?
妈妈和宝宝下楼时时靠哪边走的?上楼的人是靠哪边走的?
上楼、下楼的人在楼梯上是怎样走的?为什么要这样走?
小结:在楼梯上,上楼的人要靠右边行走,下楼的人也要靠右边行走。行走时,眼睛要看着前面,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不玩耍。
4、带领幼儿到楼梯上实地练习上楼、下楼。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安全活动课很适合小班小朋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特别是教学活动第三个环节通过时地练习通过实地反复地练习,孩子们能够掌握正确地上下楼梯的方法,但孩子是好动的,虽然知道正确的方法,在练习时还是有不扶扶手、蹦着下台阶、推前面小朋友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日常幼儿园活动中,还需多进行练习,并用故事、儿歌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掌握更多正确地日常习惯,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关心体谅他人。
2、 体验关心和被关心的美好感情,能简单的叙述故事。
3、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1、 学习关心体谅他人。
2、 体验关心和被关心的美好感情,能简单的叙述故事。
教学准备
挂图、录音、故事读本每人一本、
教学过程
一、预备活动:默想、听音乐。教师有序发书。
二、感知活动
1、幼儿每人拿一张白纸,试着模仿打喷嚏,感受喷嚏的威力。过渡语:我们小朋友打喷嚏有这么大的.威力,你们想一想如果是大老虎打喷嚏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教师播放录音,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4、出示挂图,图一哈哈虎为什么打喷嚏?
5、打一次打喷嚏吓到了那里的小朋友?
6、图二第二次打喷嚏吓到了那里的小朋友?第三次呢?
7、图三朋友们给予他怎样的问候?图四哈哈虎又要打喷嚏了,小动物们怎么了?
三、完整欣赏: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看书阅读故事。
四、完整欣赏:
1、教师播放故事,幼儿看书阅读故事。
2、教师带领有二分角色朗读故事《哈哈虎感冒了》。
3、阅读完后,有序收书。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播放音乐,师幼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动物的大小配对雨伞。
2、配对雨伞时幼儿学会说:“我来给你撑伞吧。”
3、感受不同雨声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 动物图片, 大伞、中伞、小伞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创设来源:
伞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件物品,偶然的一天我无意间跟小朋友玩了伞的游戏,同时对小朋友介绍了伞的作用,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然后就觉得为何自己不利用伞来上一节活动呢?接着我就准备一节(我来给你撑伞吧)的一节活动。
活动过程:
一:教师把纸盖住小动物,让幼儿根据纸的大小来猜一猜哪些小动物来了。
1、 今天刘老师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他们就藏在这些纸的后面,会是谁呢?来了几个动物朋友呢?(三个)
2、 你们来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来了呢?也许你们认识的动物就藏在里面哦!(幼儿自由猜测)
3、 这些动物是不是你们说的动物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今天我请来了三位动物朋友,有大大的大象,有高高的长颈鹿、有小小的蚂蚁。
二:出示大小、长短不同的雨伞让幼儿配对。
1、 哎呀,下雨勒!(礔锵—啪锵)雨打在了大象的背上,哎呀,大象要被淋湿了,怎么办呀?
2、 教师出示不同的雨伞,提问幼儿说:“哪把雨伞适合大象?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3、 教师拿着大大的雨伞撑在大象的背上说:“我来给你撑伞吧!”哇,大象开心了,大大的雨伞正合适!
4、 “礔啰哩—啪啰哩”雨打在长颈鹿的背上,怎么办?哪把雨伞适合长颈鹿?什么颜色的?
5、 “我来给你撑伞吧”!哎呦,这把橙色、长长的雨伞真合适!
6、 哔哔—啵啵、哔哔—啵啵,雨打在小蚂蚁的背上,怎么办?
7、 哇,说的真清楚,用黄颜色的'这把是吧?我来试一试?
8、 “我来给你撑伞吧!”哟,小小的雨伞正合适。
9、 咚、咚,有一位动物朋友也来了。谁来了呢?(熊)
10、哦,是熊来了。咻嘙—睱嘙,咻嘙—睱嘙,雨打在熊的背上,我来给你撑伞吧!
11、哎呀,我没有雨伞了,我会被雨淋湿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故事就知道了!
三、教师读绘本
1、教师读第一遍绘本,提问幼儿:我有没有被雨淋湿呀?发生什么了事呢?雨伞不是用完了吗?
2、哦,原来是熊把我抱起来了,我们一起撑着伞。
3、那么,刚才故事里一共有几把伞呀?(四把)这四把伞谁用过呀?(动物朋友)对了,这个故事里面动物也用过这四把伞。
4、我们一起来讲这个故事吧!真开心,小朋友来跟我一起讲了!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讲故事《我来给你撑伞吧》。
四:幼儿操作。
1、 后来太阳出来了,天晴了,哎呀,后面又下雨了: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哎呦,还有好多动物没撑伞,它们被淋湿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每位小朋友去找到三位小动物朋友,帮助它们撑伞好不好?但是帮助它们要说好听的话哦:你们会说什么好听的话?(我来给你撑伞吧)好,相信你们能干的!去试试吧!
活动小结
在活动中,小朋友对于自己比较认识的伞有了重新的认识,知道在下雨天不但是人要用伞,而且动物也是要伞来保护自己,不让雨淋湿。同时也根据动物的大小配伞,活动效果较好,也很有气氛!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练习有节奏地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感受手指谣儿歌的特别趣味。
活动准备:
磁带:《包水饺》,录音机、水饺、儿歌《包水饺》。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实物水饺,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教师要注意用儿歌里的话提炼幼儿的讲述内容。)
2.帮助幼儿熟悉儿歌的内容和动作,用手指谣引导幼儿念儿歌《包水饺》: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水饺(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3.等幼儿熟悉儿歌后,可将"羊妈妈"任意换成自己或幼儿的名字(若换的是幼儿的名字,双手则指向该幼儿)。
活动建议:
此活动最好安排在中午幼儿园吃水饺的那天进行,午餐时和幼儿共同享用水饺。
活动反思:
饺子对于小班孩子最喜欢吃的点心,因此今天的《包水饺》教学我作了一些调整,但总体感觉还是很顺、很成功的`。
本次活动的调整与思考:
1、 “从你会包水饺吗”引出幼儿(橡皮泥)包水饺。这一环节中减少了孩子在集体行动中的等待现象,并再次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说话、想象的机会,这也令我领略到了孩子间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动手能力强的,饺子丰富而又有创意;想象能力强的,饺子不怎么象样,但一经表述却令人折服。
2、“从羊妈妈包水饺”引出儿歌《包水饺》。这一环节中,有过前面的铺垫,儿歌教学就变得很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手指动作使孩子们感受了儿歌的趣味性,同时又通过个别与小组间的互助回答、图书阅读加深了孩子们对儿歌的理解与记忆。
3、“从老师包水饺”引出儿歌的创编。考虑到这首儿歌较为简单,因此尝试安排了儿歌创编这一环节。实施之后感觉这样的尝试还是可行的!一开始借助示范做饺子,给予了能力弱的孩子一种引导;通过投影仪的展示,也充分调动了幼儿想象的空间,为创编儿歌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增添了儿歌教学的趣味性。创编的儿歌有:羊妈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朵花、有的像把扇;黄老师,包水饺,中间突起两边翘,有的像座桥、有的像扇门。
本次教学之后,自我反思了一下,这样的调整还是可行的,当然还有一些课堂方面的常规和细节有待改进:
1、个别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有待我们步调一致地常‘抓’不懈。
2、幼儿语言表述的完整性需要我们每节课都持之以恒地去关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教案【精选】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5
小班教案(精选)10-02
小班教案(精选)09-23
[经典]小班教案07-22
小班教案【经典】07-22
小班教案[精选]07-22
(精选)小班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