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中班教案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寻宝”对幼儿来说,由于它充满了挑战、迎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是百玩不厌的游戏。中班的幼儿对类似“寻宝”游戏的拼图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也有了初步的意识与欲望,因此,本活动在设计时确立了以“藏宝图”为线索,以“礼物”为目标,设置了“池塘捞宝瓶”“四友拼宝图”“齐心寻礼物”三个问题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利用周围的物品、材料或独立或合作地解决问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游戏目标
1.尝试利用身边的物品打捞塑料瓶,学习与同伴合作拼图寻找礼物,从中培养或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愿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打捞塑料瓶与合作寻找礼物的经验。
3.体验寻找礼物的乐趣。
二、游戏准备
1.把若干张关于藏宝地点的照片分成四份装在塑料瓶里,每张照片的背面颜色各不相同;把若干包水果礼物用红色的盒子装好,分别放置在与图纸相对应的地方。
2.准备一个较大的模拟池塘场景,在其中远近和高低不同地放置若干个塑料瓶,每个塑料瓶上都用软铅丝穿一个环,池塘四周放一些雨伞、竹竿和小棍等物品。
3.一个可以放若干个塑料瓶的筐;磁性板、磁铁若干。
三、游戏过程
1.引入活动。
(1)师:今天园长准备了许多礼物送给小朋友,不过这些用红色盒子装好的礼物只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才能拿得到。因为礼物被藏了起来,只有先拿到放在塑料瓶里的藏宝图,才能根据图纸找到它们。可是,这些塑料瓶都掉进了小池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评析:既达到了交代活动内容的目的,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与幼儿一起观察池塘场景,教师提问:塑料瓶都掉在哪里了?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安全地从小池塘里捞起塑料瓶呢?
评析:通过观察,了解各个塑料瓶的不同位置;通过开放性提问,可以引发幼儿思索以下问题:哪个瓶易取、哪个瓶难取?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取到?从而让幼儿在心理上自然形成一种选择―一我最想取哪一个瓶,用什么方法取,并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取塑料瓶。
(1)师:小池塘四周有雨伞、竹竿、小棍等物品,想一想,它们可以帮我们的忙吗?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捞起一个塑料瓶?
评析:通过引导,观察周围物品的不同,幼儿多角度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2)幼儿取塑料瓶,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最合适的材料及方法进行尝试,并提醒幼儿东西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评析:在取塑料瓶的过程中,能力不同的幼儿会选择难度不同的塑料瓶进行打捞,当有的幼儿无法独立打捞起来时,旁边的幼儿会主动上前帮助。通过场景中塑料瓶摆放的不同位置,不仅培养了幼儿学习利用身边的、周围的材料来独立地解决问题,更引发了幼儿主动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有了成功的体验。同时,提醒幼儿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渗透了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3)集中幼儿,师幼共同分享:你是怎么捞到塑料瓶的`?谁想出了不同的办法?
评析:通过集中分享,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相应的动词,同时也在与同伴的分享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合作找礼物。
(1)师:检查手中的瓶子是否都已拿到:取出藏宝图,看看礼物到底藏在哪里。出示小筐,并提问:把塑料瓶放在箱子里,以后我们还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游戏呢!
评析:通过检查可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下一个游戏的机会,而小小的提示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废旧材料的多种用途。
(2)师:藏宝图里还有一个秘密,藏宝图被分开了,只有找到四张反面是相同颜色的图纸拼起来,才能知道礼物在哪里。桌子上准备了磁性板、磁铁,如果四个“好朋友”都找齐了,就可以到桌子上去拼一拼,拼好后拿着完整的藏宝图手拉手一起去找礼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先找到礼物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材料的充分准备,提高了幼儿成功拼合的几率,为顺利寻找到礼物奠定了基础。
(3)幼儿寻找同伴,合作拼图找礼物,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纸背面的颜色寻找好朋友,拼好后手拉手一起寻找,一起回活动室。
评析:每组幼儿都能手拉着手,认真、仔细地依照图纸一边看一边找,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细致地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集中分享:你们找到了什么礼物?
评析: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已有经验,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4.延伸活动:分享礼物。
师:看看有多少礼物,想一想,这些礼物四个人该怎么分呢?
评析:在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同时,渗透学会分享的教育。
四、游戏反思
活动的主题“寻宝大行动”能依据幼儿生活中“打捞物品”“拼图游戏”“按图示寻找某个地点”三个内容为主线,合理、有序地安排游戏活动的进程,培养幼儿独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如何生活、如何生存”,这充分体现了选材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原则。
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通过创设一系列有趣的“池塘捞宝瓶”“四支拼宝图”“齐心寻礼物”等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持续探索的欲望,通过设置打捞难度不同的塑料瓶,提供长度、轻重、形状不同的生活物品及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操作、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活动进行的指挥者,而是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是在与幼儿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以伙伴的方式引导他们活动,以支持者的方式给幼儿提供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及提问上的支持,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统一。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2、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试编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实践,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难点:
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分组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棉签一支、调色 盘一个。
2、图片教具:颜色宝宝(红、黄、蓝),实物图片(橘子、叶子、茄子、轮子各一个),橙、绿、紫、黑色圆点各一(做成标志牌)。
3、欣赏背景图一幅。
4、磁带(伴奏音乐、配乐散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操作。
1、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宝宝。小朋友,看看谁来了?用我们的礼节欢迎它。(教师巧妙变化不同的颜色宝宝教具,幼儿唱相应的歌词)。
(评:活动的导入,教师巧妙运用三色颜色宝宝的教具,变魔术般地出示三原色;幼儿随机变化的歌词创编,积极性随之调动。)
2、导入操作。噢,今天来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宝宝,老师真的为你们准备了这三种颜色,想玩吗?今天就请大家来当魔术师,把喜欢的颜色调在一起。颜色宝宝在欢迎你们哪,快去玩吧。
(评: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二、调色操作,理解内容。
1、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那会让别人发现你的小秘密的。)
2、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变出来的不同颜色,让幼儿为空白图片涂色。巡回指导:哪种颜色宝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可以用这种颜色来画什么?
(评:从幼儿感兴趣的颜色入手,在玩色的探索中,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获取相应的经验。其实,幼儿操作的步骤就是诗歌的内容。)
三、试编儿歌,学习儿歌。
1、试编儿歌内容。
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好看的颜色。师生共同编出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演示标志牌,并用图片表达儿歌内容。)其他三句方法同上,用幼儿集体编、个别幼儿编、个别操作等不同的形式编出。
(评:引导幼儿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诗歌语言形象地描述,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歌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教具的巧妙利用:开始的标志牌放到操作区,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此时三央的充分利用,形象地表现了幼儿的操作过程;创编诗歌时,标志牌内容移到图板上,则是诗歌内容完整形象的描述。为了唤起幼儿兴趣和帮助幼儿联想,中间加些调料,如变魔术般的转动等,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尝试完整朗诵儿歌。
3、为儿歌取名字。
4、学习朗诵,表演诗歌。
四、诗歌仿编
孩子们真能干,不仅变出了好看的颜色,还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真棒!
五、欣赏故事《甜甜的神奇宝贝》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有个孩子叫甜甜,他也有三种颜色宝宝,让我们听听他的宝贝都做了些什么?幼儿欣赏。
(评:欣赏时图片的利用别具特色,教师不是把图片直接展示,而是将其切割利用,讲到谁的家则展示相应的部分,最后全部展示的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留给幼儿更科学的认识,把语言艺术的美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带给幼儿更科学的想象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实现了情感、能力、认知培养的有机结合。)
活动延伸:
1、甜甜的宝贝真奇怪,它们互相合作,为我们画出了五彩的图画,画出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老师也把这三种颜色奖励给你们,请大家一起动手,变出好看的颜色,画出美丽的图画好不好?集体调色作画。
附(一):儿歌:颜色宝宝
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附(二):散文
甜甜的神奇宝贝
甜甜有三件宝贝:红色宝宝、黄色宝宝和蓝色宝宝。三年宝贝好神奇,爱画啥,就画啥。
东东问:你的宝贝能给石榴娃娃找家吗?红黄宝宝手拉手,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娃娃的家。
洋洋问:你的宝贝能给小鸟找家吗?黄蓝宝宝手拉手,哆哆哆,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丹丹问:你的宝贝能给蝴蝶找家吗?红蓝宝宝手拉手,嚓嚓嚓,紫色的丁香花是蝴蝶的家。
奇奇问:你的宝贝能给星星找家吗?红黄蓝色手拉手,唿唿唿,黑色的天空是星星的家。
宁宁问:你的宝贝能给小鱼找家吗?蓝色宝宝站出来,唰唰唰,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呜呜谁在哭?噢,布娃娃没有家。红色宝宝站出来,轻轻一描,红色的玩具橱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的家呢?三件宝贝齐上阵,唰唰唰,哆哆哆,唿唿唿,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附(三):歌表演
旋律取自传统音乐《两只老虎》,歌词内容自编。
1、开始部分:
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出来了,出来了,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你好吗?你好吗?
2、结束部分:
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跟我走,跟我走,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我爱你!我爱你!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因我班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够活跃,个别孩子更是脱离了群体,为了让幼儿认识和接受新鲜事物,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幼儿多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
3、想象创新玩法和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锻炼学生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大箩筐一个,气排球多个,矿泉水瓶多个,小绳
【活动过程】
一、井然有序地带幼儿到场地。
二、用小绳拴住矿泉水瓶吊离地面,借鉴保龄球玩法。
三、出示道具,讨论玩法:
1、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大家玩过什么球呀?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球,并作示范玩法)
5、老师提出要求: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一起讨论怎样玩?(先投箩筐,再看谁的球能碰到瓶子,背靠背运球)
3、自由玩法:鼓励三个或五个小孩在一起玩。(老师参与到孩子当中,发现创新玩法要及时给予表扬)
4、老师提出要求: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负责把球摆放整齐。
四、让孩子把自己的创新玩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编一个球操,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让孩子回家后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一起多参加运动,了解家人都喜欢什么项目的'体育运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抓住幼儿自主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球类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对球类等一些列体育运动的爱好。
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接触过气排球,对玩法的创新还有待教师引导。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一)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创新的问题。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的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元宵节时处寒假刚过,多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新学期开始,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在园渡过节日。愉快的节日体验,幼儿园如家的氛围,可使幼儿及家长顺利渡过刚入园的情绪不稳定期。
(三)即将升小学的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班级中接待父母,共渡节日,有助于增强其集体荣誉感、自我服务能力及责任感。
(四)让家长走进园中共同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从而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不同阅历的家长也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使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更加丰富,更加有效。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讨论并制定出家园合作活动的计划。
2、设置情景,让幼儿对怎样接待家长进行讨论。
3、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营造节日气氛,装饰彩灯、彩条,手工制作灯笼(上挂灯谜)
4、幼儿与教师共同制作邀请卡邀请家长,并向家长介绍程序。
活动过程:
一、教育活动:
欢乐元宵目标:
1、了解元宵节习俗
2、体验与家人一起过节的.快乐
准备:灯谜、小奖品
过程:
1、分组进行谈话活动,了解元宵节习俗。
今天是欢乐的元宵节,我们请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与我们共同渡过,元宵节是怎样的节日呢?请小朋友们当小记者采访一下他们吧!(4—5个幼儿与家人为一组,共同进行谈话活动)
①元宵节是怎样的节日?
②元宵节有哪些风俗?
③去年家里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有哪些有趣的事?
④家人小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
2、请个别幼儿及家长进行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做大年或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古时候,过了这一天,人们就要结束春假,开始一年的工作。因此,在这一天,人们要尽情地欢乐,进行观灯、猜灯谜、舞狮、舞龙、扭秧歌等有趣、有益的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象征团圆的元宵,祝愿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团团圆圆。
3、与家人互相祝福幼儿与家人互相耳语一句祝福的话,共祝元宵节快乐。
4、猜灯谜分组从灯笼上摘取灯谜竞猜、领取小奖品。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分男声,女声,童声,知道男声粗粗的,女声细细的
2.能关心身边周围的人
活动准备:录音机,面具
活动指导:
1.拿出变声录音机,引起兴趣
(1)猜猜这是谁在说话?叔叔的声音是怎样的?
我们来学学叔叔的声音
(2)猜猜这是谁在说话?阿姨的声音是怎样的?
我们来学学阿姨的声音
(2)这是谁在讲话呀?宝宝的声音是怎样的?(细细的)
2.游戏:超级变变变
老师用变声录音机,幼儿区分男女声,和童声,并戴上不同的面具
3.放顾老师的的说话声,找找顾老师在哪里?
4.我们大家来录音,和顾老师说说慰问的话,激发幼儿关爱的.情感。
设计思路:
我们班级最近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开展出许多内容。有噪音,好听的声音,不同容器发出的声音等。有一次我给孩子们将故事,在学说故事的过程中,我们把大象伯伯的声音扮成粗粗的,于是萌生出让幼儿区分男女声的活动。而正好我们班的保育老师顾老师生病,却没有孩子们发现。所以把这个小细节加如这个活动能够激发孩子关爱身边人的情感。教育不是教教材,要将孩子的生活融入教材实施之中,促进孩子的主动和谐地发展。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1、初步理解熟悉儿歌的内容,了解叠词孤零零、喜盈盈、冷清清的意思。
2、懂得团结友爱朋友多,进一步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目标:
1、游戏《乒板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刚刚我和某某小朋友做了《乒板儿》的.游戏,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2)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乒板儿》这个游戏。”
(3)你们觉得一个人玩游戏怎么样?有许多小朋友一起玩又觉得怎么样?
师:“那老师要问小朋友了,你一个人玩游戏是什么感觉?
教师:一个人玩的时候觉得孤零零,冷清清的,想找朋友一起玩。小朋友们都觉得有许多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比较的开心,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说——喜盈盈。
2、展示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1)教师展示课件,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欣赏儿歌的内容。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里都有些什么?”(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念儿歌)
(2)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学儿歌。
师:“你们刚刚都听到了什么啊?谁愿意来告诉大家!”
教师幼儿回答
(3)引导幼儿依据儿歌中的数字变化规律来记忆儿歌。
师:“儿歌中说到一颗星怎么样啊?两颗星呢?接下来一句是什么?”
师:“说完了星星说到什么了?一个人怎么样?两个人怎么样?最后两句说了什么?”
(4)幼儿边看着课件,边念儿歌,帮助幼儿巩固儿歌内容。
师:“小朋友们都会念儿歌了,现在我们看着课件来念一念我们刚学的儿歌。”
3、教师。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的。朋友多了,你就会觉得很快乐、很开心的。
4、游戏:《好朋友》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分享与弟弟妹妹相处的生活经验,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讨论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幼儿园小朋友间亲如手足的感情,增强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爱。
活动准备
1、 兄弟姐妹相处情境图卡(见材料制作)。
2、 本班幼儿相处的'照片,如争抢玩具、互相谦让、相互帮助、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动内容
形式:小组
1. 如班(园)中有亲兄弟姐妹,请他们说说自己与兄弟姐妹相处的情况,例如有没有开心的事情,有没有吵架等。
2. 请其他幼儿说说家里是否来过其他小弟弟小妹妹,是怎么相处的?
3. 出示情境图卡,请幼儿描述图中的内容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境 1:桌上只有一个苹果,兄弟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情境 2:桌上有大小苹果各一个,兄弟两人可以怎样分享?
情境 3:姐姐的玩具被弟弟抢去,姐姐怎么办?
4. 出示照片,例如班里两名幼儿想玩同一个玩具,请幼儿说说该如何解决。
5. 请幼儿分组把解决方法表演出来。
评价
知道如何与小弟弟小妹妹、小朋友友好相处。
中班教案 篇8
主题背景分析
春姑娘慢慢地远离了我们。在春天这一主题时,幼儿对事物的每样特征都十分感兴趣,如天气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春天里的各种食物等等。平时他们经常会收集一些春天的东西带到学校里来。幼儿喜欢观察,喜欢问一些他们眼力比较奇特的事物。最近天气变的越来越热,孩子们总是玩的满头大汗,在场地上做运动时,大家都爱在紫藤长廊下玩,因为那里很阴凉,很舒服,还有很多孩子在休息时,总爱观察一些季节性的小虫。显然这一阶段孩子的兴趣点都在季节的变化上面,他们有着很多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和经验,这为主题的开展在材料上提供了保障。主题《火辣辣的夏天》其中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幼儿了解了夏天一些特有的特征,幼儿懂得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使得幼儿亲近大自然,能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观察夏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夏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季节。
2、知道夏季卫生知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3、了解动植物如何适应季节的变化积极人们常用的.防暑降温的方法。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创设
墙面环境
1、墙面布置《夏天防暑降温的办法》,让幼儿知道在炎热的夏天里可以采取的防暑降温的措施,让自己变得凉快
2、墙面布置——折扇,幼儿先在彩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把彩纸折成扇子,并呈现在墙面中
3、墙面布置《清凉一夏》,幼儿将夏天需要用到的物品及夏天吃的事物画下来,装饰墙面
家园共育
1、天气转热,早晚温差较大,注意孩子的穿着,以免着凉。
2、请帮助孩子一起养成勤洗头、洗澡,勤洗手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请家长和你的孩子在网上或者报纸上收集有关防暑降温,找阴凉的各种好方法,带来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知道夏天不能乱吃东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纸艺展示区域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认识数字0——9的前提下,将他们排序。
2、在比较观察中,了解发现数字在生活中 的意义。
3、数字变化后,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 笔 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请看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
师:每个格子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宝宝,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
提问:找到了数字几?在哪个颜色里面?
幼: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
师:谁能一下子找到两个数字宝宝。
幼: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4和5,4在紫色的格子里,5在蓝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0,在粉红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
师: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几呢?老师告诉你们,每个格子里只藏着一个数字宝宝,10里面有几个数字宝宝?所以灰色的格子里藏的是谁?
二:数字排序
1、师: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10个数字宝宝,请你给数字宝宝排队,你会怎样排?
幼:我会把2排在1的后面,顺序:0123456789,老师写在黑板的白纸上
师:仔细观察下,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大,所以它们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谁会把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倒数:9876543210
2、师:你们看,张老师又把数字宝宝重新排了下,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的排列方式:02468
师:下面的格子里师数字几呢?
幼:13579
师:你们知道张老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老师告诉你幼儿:02468是双数、13579是单数
3、继续在大屏幕中展示老师用数字排列出的不同的图形
师:数字宝宝还可以这要排列呢!
(1)顺时针,圆形,三角形
(2)从大到小 从小到大
小总结:数字不但可以横着、竖着、圆着或三角,而且排列的顺序也可以不同。
4、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手机
师:车牌在车的哪里?
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
师:闹钟上最大的数字是几?闹钟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幼儿:12、时间
师:你知道妈妈的手机号码吗?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宝宝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张老师家里也有数字宝宝呢!请小朋友看看,找找
(1)、药瓶
师:药瓶上面的数字是干什么用的?
幼儿:上面的数字是提示喝几毫升……
师:药不是随便吃的,医生说吃多少,我们就吃多少。
(2)、日历
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幼儿:几日几日、礼拜一、礼拜二……
(3)、页码
师:页码有什么用?
幼儿:页码可以帮我们找到你需要的东西在哪一页?
师:如果这是一本故事书,我看着页码就能很快的找到我要看的故事在哪里。
(4)体温计
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
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
师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1、师:你们猜猜如果把这些数字宝宝和起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
师:这只小鸡由哪些数字组成的。
幼:由数字0、3、2
师: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数字几是小鸡的什么?
师总结: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
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
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
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
(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
师:找找看数字3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
幼:数字3、6、
(3)、数字组成的猫,
师:找找看数字3在哪里?还有数字几?在哪?
幼:数字3、7、2、6……
2、让幼儿观察大人用数字画出的画——交通工具
师:刚才这些画都是小朋友画的,你看大人也用数字宝宝画画呢!
师:大人用数字宝宝画了什么?(飞机、汽车、船)这些都是什么?(交通工具)
师:请你找找公共汽车里有数字几?
3、观察老师的作品——魔术师
师:张老师也用数字宝宝画了一副画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张老师用了9个数字宝宝画了一个魔术师。请你找一找,把9个数字宝宝找出来。
“8”帽檐“0”眼睛“2”眉毛“7”脖子“6”鼻子“3”耳朵“4”“1”“9”
师:哪个数字没用过?
幼儿:数字“5”
五:活动延伸:
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宝宝,动手画一画。
中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的数,学习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活动重点:
学会按数取物
活动难点:
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并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教具:动物图7份;7以内的数字
学具:画有各数字的.花瓶每人一张;红花若干,绳子。
活动流程:
感知复习-操作探索-游戏巩固
活动过程:
一、 教师以“小狗开花店”的 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小狗图片问“这是谁呀?今天小狗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狗的花店开张了,开张生意很忙,有很多的动物朋友来帮助,我们看看是谁来了?”
二、 复习7以内的数数
师:“这是谁?有几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找相应数字(教师逐一出示动物图,幼儿观察,贴上相应的数字)
三、 操作探索
贴花(提出要求)
师:“小朋友真棒!小狗来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可是还忙不过来,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帮忙。我们把花贴在花梗上,花瓶上有数字,请小朋友根据数字贴相同数量的花。“
1、教师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提醒幼儿认清数字,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4、请贴好的幼儿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一起检查。
四、 “开火车”游戏
师:“小狗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原来小狗它想同小朋友玩开火车的游戏 ,他为小朋友准备了一列火车,火车的每节车厢上有数字宝宝,请小朋友按照车厢的数字坐人数。坐对人数它就会启动哟!”幼儿跟着音乐开动火车走离开教室。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3-01
中班教案[精选]07-29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精选)中班教案07-25
[精选]中班教案08-01
中班教案[经典]08-19
中班教案(经典)08-27
(精选)中班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