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幼儿园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了,有光荣感。
2、感知新班级的环境,体验升级的快乐。
重点:
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新教室的环境。
难点:
能自由组合小组,排列座位,讨论并商定生活,游戏,学习的新常规。
解决难点方法:
通过谈话让幼儿喜欢并了解自己的新教室,知道自己是这个集体的小主人,并且与幼儿一起共同制定新教室各个活动区的规则。
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好各个活动区角。如: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图书角等。
2、按个子高矮排座位,了解自己长高了,是大班小朋友了。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认识新班级:幼儿自由地分散观察新教室内的环境。幼儿一起讨论:“我们的新教室是怎么样的`。”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些什么?教室里有哪些活动区,在这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在活动区我们都要遵守哪些规则?”“我们的桌椅有哪些变化?”“新教室和以前的教室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引导幼儿观察,通过看看谈谈,了解自己班级的位置,班内的设施,设计班内的区域分布及墙面布置等。
3、引导幼儿观察室外活动场所。
提问:“我们幼儿园操场上有哪些变化?”“我们幼儿园走廊上有哪些变化?”“大厅里有什么变化?”“还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班级的邻居是谁?”
3、介绍新同学,让幼儿懂得要爱新同学,关心新朋友,做个大班的好孩子。
2、游戏:找朋友
(1)请小朋友自己找朋友组成六人一组,要求每组必须有男孩又有女孩。幼儿自由结伴,大家相互观察,是否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2)请每组小朋友自己比一比,排一排,矮的小朋友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3、游戏“我的东西在哪里”:
幼儿分男女两组,分别挂毛巾和放杯子,然后贴上自己懂得标记。说说自己的东西在哪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找虫子
活动一、小虫子运动
活动二、小蚂蚁避雨
活动三、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
活动四、懒惰的小蜗牛
活动五、蝈蝈和蛐蛐
活动六、音乐游戏:小小螳螂捉虫。
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探索绳子的各种玩法,体验在体育活动中创造性玩绳的乐趣。
2、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绳子人手一根
活动过程:
1、幼儿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做律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提醒幼儿将自己玩绳的方法及时告诉同伴。教师充分肯定幼儿新颖的玩法,并进行集体演示。
(1)套和跳的玩法
(2)走和平衡的玩法
3、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示范各自的玩法。
4、相互介绍、交流不同玩绳方法。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人们用它捆野兽、缚牢茅草屋、做腰带系住草裙……再后,出现了“结绳记事”,用绳子结出大小的疙瘩记录事件。那是文字诞生前,人们的记事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3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反义词
大班语言领域活动:反义词
一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思维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 、学会正确运用反义词
二 活动准备
1实物:娃娃,书,糖,药
2多媒体课件
三 活动过程
1、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宝贝盒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宝贝盒,里面住着很多对好朋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摸宝贝。
(2)请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出高矮,长短。
师:像高矮,长短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教师与幼儿以摸宝贝的方式,利用实物,各种器官,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如娃娃,引导幼儿说出大小;如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如听拍手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快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反义词。
4、利用幻灯片图片,玩游戏“找相反好朋友”。并让幼儿用反义词正确表达
5.师幼互动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6.带小朋友出去找反义词。
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义词,那现在老师带你们出去找反义词,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反义词最多。
幼儿园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
2.用清晰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自己的想象、意愿。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遍。
活动准备
1.课件一:小鸟;课件二:小鱼小溪;课件:三农田、青蛙;课件四:闹钟
2.配乐朗诵录音,孙悟空头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诗歌,尝试仿遍。
难点:展开想象,合理仿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上头饰,引起幼儿想象
提问:孙悟空能七十二变,本领可真大!如果你也想孙悟空那样可以变化,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出示小姑娘的图片,渗透课题。
提问:有位小姑娘的愿望是变成小鸟和种子,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二、展开
1.播放配乐朗诵录音,幼儿初步欣赏诗歌,感受意境。
提问:小姑娘的愿望是变成什么
(我愿是一只小鸟,我愿是一粒种子)
2.利用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1)妈妈把小鸟抛向哪里?小鸟会做什么?为蓝天做些什么?
(引导幼儿尝试用诗歌的`句子进行回答,丰富词汇:抛、增添生机)
(2)妈妈把种子抛向哪里?种子会做什么?为大地做些什么?
(丰富词汇:撒、披上绿衣)
3.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加入自编动作。
(如抛向蓝天、撒向大地、小鸟飞翔、种子发芽等)
4.运用课件学习仿编诗歌。
(1)课件一:小鱼、小溪,教师示范仿编诗歌。
例:出示小鱼和小溪,教师编出:
我愿是一条小鱼,妈妈把我投入小溪,我就会游来游去,给小溪带来欢乐。
(2)课件二:农田、青蛙,引导幼儿利用图片形象试编诗歌。
例:我愿是一只小青蛙,妈妈把我放入田地,我就会张开大嘴,为田地捕捉害虫。
(3)继续出示课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例:我愿是小闹钟,把我放在床头,我就会丁玲丁玲,叫醒上班的妈妈。
5.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进行仿编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合理仿编。
三、结束
游戏:变变变
玩法:教师或幼儿手持“金箍棒”扮演孙悟空,师幼共同说儿歌:孙悟空七十二变,一变变成×××,当儿歌说至,一变变成×××时,幼儿用动作表示自己的变化,“孙悟空”人选一名幼儿说出自己的愿望。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愿望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附
我愿…..(儿童诗)
我愿是一只小鸟,
妈妈把我抛向蓝天,
我就会飞翔,
给蓝天增添生机。
我愿是一粒种子,
妈妈把我撒向大地,
我就会发芽,
给大地披上绿衣。
幼儿园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来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活动准备:图片,幼儿画册,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7、8)二、出示图片帮幼儿理解图意,并比一比。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图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指着让幼儿点数。
2、你们再仔细看看会发现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树下。)
三、按不同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出来苹果的颜色不一样,那么红苹果有几个?绿苹果有几个》请幼儿说以说,老师记录。
2、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树上有几个苹果?树下有几个苹果?(方法同上)3、老师帮你们记录下数字,谁来帮老师算一算。红苹果比绿苹果多多少?6比4多几个?并列一道算式,算出结果。老师帮助记录:6-4=2,树上有多少苹果?树下有多少苹果?7比3多多少?列式7-3=4。
四、幼儿操作
1、幼儿画册3P19比一比在算一算多多少,并在记录纸上列出减法算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看画册边记录。
3、让幼儿说以说结果。
幼儿园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用纸盒及多种材料制作一栋小屋;
2)能说出小屋里住着谁,他喜欢做什么;
3)小组或全班同学将作品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庄园、城堡或村落。
活动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一些各种各样的纸盒;
2)教师准备一些“童话里的小屋”的图片或录象资料,准备若干摆放学生作品的场景;
3)学生准备剪刀、彩笔、浆糊等材料。
活动过程: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敢于想象,以及是否敢于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创作
一,小朋友,大家好,你想拥有一套漂亮精致的小房子吗?你想成为一名小小的建筑师吗?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我们做的房子有多棒!有50层的摩天大厦,也有精致典雅的花园,有古老的欧洲城堡,也有现代的高科技小区,公寓等,它们造型丰富、色彩鲜艳、配上各种小巧的环境布置,真是太有意思啦!并观看其它幼儿的作品
二,想一想画出你想要的房子的外形、结构。
1、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的,三角形的?还是不规则的
2、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圆锥形、平顶、彩条状的?或者瓦楞形的
3、门和窗的造型:方格窗、百叶窗还是大玻璃窗、单扇门、双扇门、或是旋转门、卷帘门,各是什么形状的?安装在什么的'地方?门窗是不是需要打开?从哪里打开?
4、其他部分:是否需要设计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等。注意点: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设计一组房子时要大小高低搭配和谐。
三,做一做
1)先做房子的身体,画好门窗后先剪制门窗,再粘贴身体。
2)根据房子身体的形状大小来制作屋顶。
3)添加其余部分或装饰房屋。
4)最好选用一张彩纹纸作为底板,将房子贴在上面。
5)有兴趣还可以给房子周围布置一些小设施,组成一个社区。
四、布置作业: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
学生: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学生作画、老师巡回辅导作业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五、小结:学生欣赏以童话的小屋为主体的录象、图片资料。学生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小屋,喜欢怎样的门、窗,怎样的色彩?学生制作学生互评并布置下节课的要求,将每组同学制作的小屋组合成一个城堡、社区。
幼儿园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工具,把花生从米中取出来,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大盆6个、小筐、夹子、漏勺、托盘、花生、小米等物每人一份。记录图表。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烧饭的阿婆不小心把花生和大米混在了一起,她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她把花生和大米分开”,请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夹子、小筐、漏勺)
二、猜想预测:请小朋友猜猜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幼儿操作
(一)第一次操作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2)、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二)第二次实验
(1)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2)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3)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四、讨论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所以说,哟内蒙古小筐分花生和大米最快最干净。
小朋友,走!咱们把分好的花生和大米给阿婆送去,并把这个好办法告诉她,让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困难就有办法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在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准备:
月亮变化图4张,衣裳图3张
纸,剪刀,胶水,蜡笔,记号笔等.
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师: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月亮)
(2)师:冬天到了,天气冷了,人们都穿上厚厚的衣服.月亮姑娘呀她也觉得很冷,想去做一件衣裳,那你们想想月亮姑娘该做什么样的衣裳呀?幼儿讨论
2.结合图片,分段欣赏故事.
(1)教师讲述第一段
提问:
a﹑哎呀,为什么裁缝师傅给她做的衣裳会穿不上呢?(因为她长胖了一点,好象弯弯的镰刀)
b﹑那该怎么办呀?幼儿回答。
(2)教师讲述第二段。
提问:
a、这回裁缝师傅给她重新做的衣裳她能穿上吗?(不能)
b、唉!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月亮姑娘又长胖了,弯弯的像小船)
(3)教师讲述第三段。
提问:
a、这回月亮姑娘能穿上新衣裳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她又像一只圆盘子了)
b、裁缝师傅会不会再给她做衣裳了?(不会,因为她的身材量不准)
c、为什么她的身材会量不准?(因为她每天都在变化)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月亮姑娘做衣裳”。那我们接下来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3.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月亮姑娘是怎么变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词句,如细细的、弯弯的像眉毛,好象弯弯的镰刀,弯弯的像小船,圆圆的像盘子。
4.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1)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着,平时呢我们小朋友也可以观察一下月亮的变化。现在月亮姑娘还没有穿到合身的衣裳,晚上出来她会冷的呀!如果请你来当一回裁缝师傅,你会给月亮姑娘做一件什么样的衣裳?幼儿回答
(2)幼儿制作衣裳,教师指导。
(3)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衣裳。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手指点画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3.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打篮球;课件:彩球。
2.课件:涂色-球,印有球的轮廓的`画纸,各种颜色。
重难点分析
重点:手指灵活的点画。
难点:掌握好手指的力度,点出大小不同的画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演示:打篮球
指导语:这些运动员在干什么?(打篮球可以锻炼身体)
你们喜欢玩球吗?
2.课件演示:彩球
指导语:大家看这个彩球真漂亮,你们喜欢这个彩球吗?
二、导入
1.指导语: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彩球。
2.出示范画
指导语: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彩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幼儿讨论,发言)
3.示范手指点画。
(1)用食指先蘸一种颜色,点一下,然后离开一点空隙再点一下。
(2)把手指擦干净,用食指再蘸另一种颜色,在空隙出点画。
(3)用同样的方法,换颜色,继续点画。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一定要把手擦干净再换另一种颜色。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点画。
三、结束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互评作品。
2.教师从画面的颜色布局和点画的均匀方面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球类运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漫演示,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
2、,感受故事中语言的诙谐、幽默,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3、在体验和阅读中懂得:原来做自己,最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猪变形记》ppt、装扮动物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营造氛围,走近故事
1、出示封面,根据故事题目猜测小猪变形。
DD你看到了什么?(小猪)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它不愿意做自己,它想要变形)你认为它会变成什么?
二、演示ppt、理解故事内容
1、变长颈鹿
DD小猪看到了谁?(长颈鹿)它想到了一个什么好主意?怎样才能变成一只长颈鹿呢?长颈鹿有什么特点?(幼儿想象)
DD电脑上出示各种工具,幼儿自己选择进行组装,看哪一种最像长颈鹿。(木棍制作的高跷、板凳、滑轮、独轮车)
DD小猪踩着高跷遇到了谁?(斑马)小猪怎么跟斑马打招呼的`?斑马会对小猪说什么样的话?发生了什么事?
2、变斑马
DD小猪又有了什么样的好主意?(变斑马)怎样才能变成斑马呢?(幼儿想象)
DD点击鼠标,出示电脑画面:出示四个颜料桶(每个颜料桶上写上问号)幼儿自己来选。
DD提问:小猪变成了斑马,大家会认出它来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继续讲故事)
3、变大象
DD小猪想变成大象,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一学,怎样才能帮助小猪变成大象呢?(幼儿想象)
(出示各种物品如:长鼻子、树叶等)教师根据幼儿说的进行点击,不闪烁的代表没有选对。
4、变袋鼠
DD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变成袋鼠的,变成袋鼠它遇见了谁(鹦鹉),你们猜会发生什么?观看课件(小猪掉到了泥潭中央)
四:故事结尾
1、观看课件结尾
DD最后小猪怎么样了?(又做回了自己,还是觉得做自己最快乐)
2、交流观后感,挖掘故事内涵。
(1)“欣赏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小猪说的吗?小猪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装扮成鹦鹉。你们觉得它这样做好吗?它会觉得自在和快乐吗?为什么?”
(2)小结:“是呀,小猪他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外形去模仿别人,想从中获得快乐,可是不管他再怎么模仿,别人都说不像,到最后他才发现还是要做回自己。”
五、结束部分
迁移经验:你喜欢做自己吗?那你觉得做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并知道吃蔬菜的哪些部位。
2、初步了解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棒。
3、幼儿能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获得其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蔬菜实物若干:西兰花、花菜、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莴笋、土豆、胡萝卜、萝卜、毛豆、花生、丝瓜、黄瓜、茄子、番茄。
2、分类筐。
3、一次性桌布,筷子、碟子若干,蔬菜沙拉(小番茄、黄瓜、生菜、胡萝卜、紫甘蓝)。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通过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进一步了解各种不同的蔬菜。
1、师(出示“蔬菜”):每天无论是家里还是幼儿园,我们都要吃许多的蔬菜。你喜欢蔬菜吗?你都喜欢吃什么蔬菜,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并及时的给予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教师小结:蔬菜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很丰富,所以多吃蔬菜身体好,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要吃。
(二)、蔬菜可以吃那些部位?对蔬菜食用的不同部位感兴趣。
1、猜猜老师喜欢吃什么蔬菜?(引出胡萝卜)胡萝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
小结:原来胡萝卜的根是可以吃的。
2、不同的蔬菜吃的是不同的部位,有的是吃花,有的是吃种子,有的是吃果实,有的是吃茎/叶,还有的是吃根。这里有很多的蔬菜,它们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哪?
小结:原来,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是可以吃的。青菜真厉害,可以同时吃两种部位,有没有更厉害的蔬菜,可以吃三种不同的部位的`?除了这些蔬菜以外,哪些蔬菜的根(花/果/叶/茎/种子)也是可以吃的?我们回去再找一找。
(三)、品尝蔬菜沙拉
1、平常你们吃的哪些菜是用蔬菜做的?
小结:蔬菜有很多的做法,可以炒、凉拌、煮……还可以做汤。
2、老师用一种不一样的做法做蔬菜,就是用蔬菜做成蔬菜沙拉,我们一起来品尝吧。尝尝你吃到的是什么蔬菜?吃的是它的什么部位?
3、教师小结:蔬菜不仅味道好营养也很丰富,是维持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物。所以我们小朋友要天天吃蔬菜,而且要样样蔬菜都爱吃。
四、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
活动重点: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及应用。
活动难点:培养观察、发现、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2、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3、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4、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捏、压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掂、比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摸、试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想、说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5、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6、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7、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12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大班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分类”这个数学活动中,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分类”的特征。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
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各种图形、扑克牌。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大象伯伯盖了一间漂亮“爱心屋”,里面住了许多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这么多的动物住在一间房子里太拥挤了,于是大象伯伯和小动物们又盖了三间正方形的房子。大象伯伯让小动物们根据不同特征分房住,这可难坏了小动物们,大一班的小朋友,我们能帮助他们吗?
二、新知识
1、幼儿利用图片操作分一分
2、幼儿说一说分的理由
3、师小结: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分为三类。
小动物们住在三间房里还是觉得拥挤,于是大象伯伯和小动物们又盖了六间半圆形的房子。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分房住。
4、利用小动物图片二次分类。
5、幼儿自主分类。
6、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7、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二次分类方法。
三、活动———分扑克牌
四、游戏“图形宝宝“抱团游戏
1、幼儿8人一组,按特征分类
2、请幼儿说出分类的理由。
3、师总结各种分法。(按颜色、形状)
五、活动延伸
将大一班幼儿按不同特征分一分。
幼儿园大班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资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发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
2、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
3、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
4、泡沫制品以和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
5、玩水池
活动过程
一、感觉游戏。
1、引导幼儿一起到水池玩水
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
2、协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
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
3、鼓励幼儿说出自身的感受或发现。
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二、听觉游戏。
1、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物品一一投入水中。
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资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
2、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从高处将资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资料投入水中比轻的资料投入水中声音大。
3.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
4.播放声音—暴雨,淅淅沥沥的小雨
三、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1、观察不同资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
比较资料的轻、重、厚、薄。
2、感知资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
3、归纳那类资料会沉于水中,那类资料会浮于水中。
四、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资料吸水,那些资料不吸水;
那些资料遇水会烂,那些资料遇水完好如初。
五、收拾整理资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资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
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维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沛讨论、交流、合作。
如相互提供资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幼儿园大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 欣赏和交流,了解恐龙不同的外形特征。
2. 能运用有关恐龙的已有经验,抓住不同恐龙的特征用水粉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3. 能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恐龙。
4. 引发幼儿学习恐龙的兴趣。
5. 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恐龙有初步的认知;已有水粉作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恐龙活动视频;恐龙图片(霸王龙、剑龙、翼龙、梁龙、棘龙)、恐龙身体局部特征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吗?
2. 看视频:老师这里有一段有关恐龙的视频,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你认识的恐龙。
二、观察感知不同恐龙的'外形特征
1.出示恐龙图片:老师收集了这几种恐龙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除了这几种恐龙,你还认识哪些恐龙?
2. 刚才聊了恐龙朋友,接下来要请你们画一画恐龙。你最想画哪些恐龙?怎样的来表现它的身体特征?比如:霸王龙、剑龙、梁龙,它们的身体上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特征图片摆在相应的恐龙图片下。)
三、幼儿大胆作画
1.你可以画自己喜欢的恐龙,也可以画刚才我们说到的恐龙。
2.今天我们用水粉颜料来画,在使用颜料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
3.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能够表现出恐龙的外形特征,大胆构图和配色,有想象力。恐龙画好后,可以添画上一些植物,丰富画面。
四、作品展示
1. 你喜欢哪一只恐龙?你看得出这是什么恐龙吗?
2. 请小朋友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画的恐龙。
小百科: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幼儿园大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各种线条的方法装饰房子。
2、在欣赏范例的基础上,积累装饰经验,大胆创造装饰房子。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勾线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座房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座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漂亮吗?
(2)你们觉得这座房子漂亮吗?
(3)他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装饰房子。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房子的轮廓线,启发幼儿想想:你想怎样装饰房子呢?
(2)让幼儿讲述,可以用哪些线条、图案进行装饰,然后教师在黑板上装饰房子。
3、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子,进一步了解线描装饰房子的基本方法。
4、幼儿绘画装饰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用各种线条装饰房子,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
5、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用了哪些线条来装饰房子的,并表扬画面整洁、装饰的漂亮的`幼儿。
幼儿绘画活动时表现的非常认真,细心,大部分幼儿完成的作品较好。
活动反思:
线描画,对我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已掌握了基本的线形,但在画面的切割、分布、线条的疏密排列上还不够适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每个孩子都从始至终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线的造型活动中。我注重观察指导,十分珍惜把每一点成功的机会留给孩子,他们可以自由表现、不受限制,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获得自信,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的作品欣赏,我不作好与坏的绝对评价,而是让孩子们相互表述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发现同伴作品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最后启发幼儿怎样用这些作品去装扮自己周围的环境,既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又可以焕发孩子们主人翁的意识。
小百科:线,又可称为线条。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它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然而长期以来,作为高中课程中的线描画教程,在形式上还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白描画或者是单纯的简笔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5
大班教案幼儿园04-03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03-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9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1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9-09
幼儿园大班教案11-06
[经典]幼儿园大班教案08-29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3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