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美术教案模板锦集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教案 篇1
二、设计意图:
春天,草儿青青,花儿盛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美丽极了。在上周的活动中,幼儿学习了手印装饰蝴蝶,对美丽的蝴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本节活动就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美丽的蝴蝶,并粘贴到花丛中。
三、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美丽的蝴蝶,并粘贴到适当位置。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折出美丽的蝴蝶。解决方法:教师示范指导。
难点:幼儿能学会对折的图标,并根据图示完成作品。解决方法:教师引导提示。
四、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蝴蝶飞飞”;彩色折纸;胶水;棉棒;教师范画;折纸图示;折纸成品—蝴蝶;上周活动中幼儿的作品。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出示上周作品。“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画,这是谁画的?你们画的是什么?你喜欢蝴蝶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师范画“老师也做了一只蝴蝶,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2.出示折纸图示,教幼儿学折蝴蝶“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这条线是什么意思?”(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示范,教幼儿折蝴蝶)3.请幼儿操作
(1)提示幼儿按步骤看图示折纸。
(2)幼儿折纸时,教师巡回指导。
4.引导幼儿将折好的蝴蝶贴到指定位置。“蝴蝶折好了,应该贴到哪?”“那一面应该朝上?”
5.请幼儿粘贴
(1)提醒蘸胶水时要适量。
(2)提醒幼儿粘得反正。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分组拿着作品到前面,其余幼儿评价,教师总结。“谁做得好?哪里好?”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美工区将粘好的作品进行添画。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进行组合,表现侧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了解住宅小区的房子结构,房子有前有后的布局安排以及简单的小区设施。
3、用遮掩的方法来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和谐。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住宅小区。有画过正面与侧面房子及高楼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讨论“住宅小区”。
提问:
1、为什么叫住宅小区?
2、你们看到的住宅小区是什么样子的?
3、如果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4、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5、教师小结:我们站在一个地方看小区内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正面有侧面的,还有一些花草树木等景物,小区内除了有房子还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简单的运动健身器。
二、讨论如何在纸上来表现“住宅小区”。
1、师:怎样在一张纸上画那么多房子?(幼儿自由讨论)
2、师:先画远处的房子还是近处的房子?近处地方的房子应该靠近纸的什么位置?应该大些还是小些?
3、教师怎样让大家看出来,房子是有前有后的?(引导幼儿说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后面的房子应该部分被遮掩的)
4、师:你见过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幼儿讲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参考。
三、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幼儿画面布局。
四、展览幼儿作品,从整体的.画面布局来进行评价。
【活动反思】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揭题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 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 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 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自己家乡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
教学准备用具:
教师用具:塔的挂图、课件
学生用具:大小不等的纸盒、多个纸杯、形状怪异的瓶子、卡纸、蜡光纸、双面胶、剪刀、橡皮泥、其它装饰物品。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几张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云南大理三塔、济宁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巴黎铁塔、山东济南九顶塔)
生:(学生看到图片非常得惊讶,听到老师的介绍觉得更加有点不可思议)
师:这些塔它们不仅历史悠久,造型特点突出,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塔,我们家乡有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的塔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一下我们家乡的塔。板书课题:家乡的塔(课件)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们吗?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是东宝山上的塔。
师:你能说说它们和刚才你看到的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课件)
(相同点:都是塔,都分层。不同点:造型不同,建筑材料不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古塔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黑板挂图)如果学生知道的话可以先点学生回答。
塔的最顶端叫塔刹,中间一部分是塔身,下面叫塔基。
师:知道了古塔的结构,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东山宝塔和文峰塔的历史及建筑特点。
(课件)东山宝塔它耸立在荆门城区中部的东宝山主峰太平顶上。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xx年),天台山国清寺高僧智者禅师主持构筑。宝塔建成后,使当时名为长林县的荆门古城显得神采奕奕,所以民间流传有“立了东山塔,长林生头角”的谚语。东山宝塔通高33.3米,底部周长30.6米,七层飞檐,八棱翘角,隔面设窗,攒尖式塔顶。自底层有螺旋状青石阶梯上塔顶。古塔形态稳健,气势轩昂,七八十里外可遥望,领略它的壮丽、巍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它位于龙泉公园内,建于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xx年),塔身用青条石实心构筑,通高20米,底部周长18米,五层八面,层层出檐,隔面设窗。塔底有8尊托塔金刚,其造型英武威严。横额刻有“文笔鸣凤”四字,意在希望荆门因之而文运亨通。)
(课件)这是文峰塔的局部观察,塔顶飞檐、窗、塔底8尊托塔金刚。东山宝塔和文峰塔的造型特点基本相似,而区别就是东山宝塔是空心的,可以从里登上塔顶,文峰塔是实心的,不能进入塔内。
三、学生制作(课件)
欣赏了家乡的古塔,你现在有何感想?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为自己家乡再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后,动起手来设计吧!
(音乐响起)
四、小结(课件)
希望课后同学门多留意观察身边美好事物,爱家乡,保护古迹,珍惜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五、板书设计
家乡的塔
塔的结构挂图:塔刹、塔身、塔基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风筝,体验作画的快乐。
2、激发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与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PPT美丽的风筝、风筝半成品、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主题“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二)出示风筝PPT,让幼儿观察
1、图一: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风筝?(蝴蝶,金鱼)觉得好看吗?你觉得哪里好看?
2、图二、图三:我们先来看看这只美丽的蝴蝶风筝。 (出示左右对称的蝴蝶风筝)孩子们,你们看这个风筝漂亮吗?
3、按照同样方法讲述图四(金鱼)和图五(蜻蜓),侧重对称。
(三)学习点线技巧装饰风筝。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美丽的风筝都是由点和线条组合而成的。
1、请小朋友回忆点,并在黑板上画出。
2、请小朋友回忆线,也画出。
3、动脑筋将点和线结合,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案。
4、欣赏PPT,感知点线结合的美。
(四)创作与体验
1、进一步让幼儿表现美,激发创作的欲望。看老师也准备了三种形状的风筝,有蝴蝶、金鱼和蜻蜓,要请你帮助这些风筝穿上有图案的花衣服。你会用哪些线条和图案来装饰呢?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活动反思:
在“美丽的风筝”这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幼儿能在欣赏风筝的基础上,感知风筝图案的对称美;能利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风筝。这次活动的重点放在对称装饰上,这一点我觉得孩子们完成的很好,已达到预期的效果。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必选:前置学习)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同学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安全提示:乘坐飞机时要关闭通讯工具。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还有我们古人留下许多的梦想。(莫高窟图片展示)
二、欣赏认识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时期的飞天壁画。(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飞天壁画
3.总结飞天人物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片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探究绘制
1.初步感受:
教师长带表演
2.认识绘制:
教师示范画
3.学生创作:
要求:画飞天人物,用线条表现出人物的轻盈感。教师指导帮助。
四、赏评展示
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安全提示:马路上不能打闹。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鸡生活的不同姿态的美
2、学习将两个圆连接将小鸡的头和身体连接,并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爪子。
3、体验制作小鸡的快乐,能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小鸡在做什么。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分四组:
A组准备:即时贴剪成的圆形片、胶水、蜡笔、画纸、画垫B组准备:彩泥、画板C组准备:水粉颜料、画纸、画垫、蜡笔、瓶盖D组准备:蜡笔、画纸、画垫活动过程:
一、谜语《小鸡》引题。
圆脑袋、尖嘴巴、会捉虫、会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二、讨论演示小鸡的简单动态。
1、出示谜底: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小鸡)
2、提问:请小朋友来想想看小鸡会干什么呢?
3、设置故事情节让幼儿联想:
有一只鸡妈妈孵了许多鸡宝宝,有一天天气很不错,鸡妈妈带着一群鸡宝宝到草地上玩耍,有的鸡宝宝低着头在找虫子;有的鸡宝宝看见同伴找到了食物,飞快地跑了过来;有的鸡宝宝抬头再看天上的白云呢。
4、教师示范制作小鸡的.步骤。
第一,将即时贴剪成的两个圆圈连接在一起,要求幼儿要将两个圆紧紧连在一起,制作成小鸡的身体和头;(即时贴撕下来的废纸要放在篮子里面)第二,然后给小鸡添上嘴巴、眼睛和爪子
(1)添上嘴巴,请小朋友回忆刚刚听了那个故事,故事里面的小鸡都在做什么,请你想想他们的嘴巴是朝向哪里的?教师示范一个朝上的。小鸡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呢?
(2)添画眼睛,请小朋友注意眼睛的位置,你的嘴巴是怎么样的,眼睛的朝向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小朋友画的眼睛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
(3)添画爪子,刚刚故事里有提到有些小鸡是跑起来的,那么跑起来的脚是怎么样的呢?那走路的小鸡又是怎么样的呢?有些小鸡的脚也有是藏起来的,那你们想画怎么样的爪子呢?
第三,小朋友画完了,我们还可以给整幅画添加一些东西,如小草,白云,虫子等。
三、幼儿进行制作。
A组:身体和头部要紧紧连在一起。添画小鸡的眼睛、嘴巴和爪子。(尖尖的嘴巴,圆圆的眼睛,添画小鸡的嘴巴和眼睛,画两条腿是请直线来帮忙,画出两只脚和分开的爪子。)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将两个圆连接在一起,贴出小鸡的各种不同的动态。
B组:搓两个圆组成小鸡的身体和头,将两个圆紧紧连在一起,再添加嘴巴、眼睛和爪子。
C组:用瓶盖蘸取水粉颜料,完成小鸡的身体和头部,强调两个圆要紧紧连在一起,再用蜡笔添画嘴巴、眼睛和爪子。
D组:用蜡笔直接画两个紧紧连在一起的圆,再画嘴巴、眼睛和爪子四、欣赏作品,幼儿说画。
将幼儿作品张贴出来,让幼儿说说自己制作的小鸡在干什么。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幼儿非常积极,表现得很棒。幼儿肯定了我的教学方式。当我们尝试改变并放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绘画教学方式,让幼儿主动融入绘画活动中,主宰一切时,它们对绘画的兴趣会很浓厚,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许多儿歌一遍就可以记得很棒。想象力也会很丰富,活动时积极且具有创造性。
诗画教学让幼儿的手、口、脑齐开发,打开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大门,促进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中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
美术教案 篇7
折纸是我班班级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之初幼儿通过玩纸,发现了纸的特性。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已自拟出活动常规及要求。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己能准确掌握了边、角、中线等概念,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对角折、对边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基本技能,此次活动是在对边折的基础上演变出双三角。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C:背面同样。
D:将上层两个小角向两个斜边的上方拉折,形成前腿。
E、掀开上层将下层的两个小角向三角形底边拉折,形成后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4、游戏《青蛙赛跑》
A、 将青蛙头向前,用嘴在尾部吹气,使青蛙向前移动。
B、 引导幼儿找身边的同伴进行比赛。
5、引导幼儿将“青蛙”放在“池塘里”
小青蛙玩累了,它该到池塘里喝水,休息了。咱们把它们放到池塘里,让它们休息。小朋友也要向青蛙一样,该喝水,休息了。
6、喝水环节中,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青蛙的折法,盥洗后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7、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增进家庭亲情。
活动自评:
一方面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大胆尝试。
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青蛙外形进行总结,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而且在游戏中增进了同伴间的友情,用青蛙喝水的方式引导幼儿喝水,符合小班年龄特点。活动讲评中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双三角的折法,还在多方面提高了能力。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经典】美术教案09-02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经典)美术教案07-21
[经典]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美术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