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文网>实用文>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12 08:51:0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12课变脸

  (工艺设计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

  教学难点:能具有创新的折纸

  教学用具: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变脸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示范作品交给学生要求他们把它进行分析:

  3、讨论如何进行折纸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由学生来讲解他准备如何折?

  教师进行评讲。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制作。

  4、学生制作

  当折纸制作完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中涂了颜色的变脸。

  5、学生讨论

  自己将如何涂颜色。

  请个别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示:

  关键是要把各种表情的脸给表现出来。

  6、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

  教学难点:有较好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游戏,故事擂台赛

  学生运用形象力,利用手里边的折纸的作品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几个同学协作完成一个大的故事,也可以一个同学讲一个小的故事。

  2、学生参加游戏,教师在旁边组织。

  3、游戏结束。评比出优秀的变脸,故事,表演天才。

  4、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3、培养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自制的玩具“东南西北”。玩一玩。

  2、教师出示另外一个玩具,并故意装出可笑的.声音:“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嘴巴。你想和我交朋友吗?”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这个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自学方法

  1、读一读: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

  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

  2、看图,小组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折叠。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折叠有困难的孩子。

  4、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纸屑不要随地乱扔,要集中处理。

  三、装饰

  1、欣赏范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美在哪里?让学生了解剪贴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学生拿出准备的彩色纸和糨糊动手装饰“大嘴巴”。

  提示:a、折边,角要对齐。b、糨糊不多也不少。

  3、教师指导帮助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

  四、交流评析

  1、学生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参与评论。

  五、游戏活动

  把大嘴巴套在手上,玩一玩。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课题:有趣的石头画

  教学内容:石头绘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 认识石绘这门艺术,熟悉石绘的艺术特色。

  3.能在石头上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重点:石头的选材。

  教学难点:石头上绘画。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展示

  展示老师绘制的石绘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展开课题学习。

  二、第二环节:石材的`选择

  1、规则与不规则石材。

  2、初次绘制最好选择规则石材。

  3、石材表面最好粗糙一点,以便能够挂住颜色。

  三、第三环节:画材的选择

  1、水粉

  2、丙烯

  3、铅笔

  4、勾线笔,尖头、平头尼龙笔。

  四、 第四环节:学生讨论

  学生谈谈自己对石绘艺术的认识。

  五、第五环节:绘制过程讲解

  1、给石头先涂一种单色作为底色。

  2、在纸上绘制自己构思的图案。

  3、上色。

  六、作业展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全班同学互相评一评。

  3、教师点评。

  七、总结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起眼的物品,都可以用做美术作品的原材。只要大家有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巨人和小矮人。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巨人和小矮人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小鸭的各种形态特征在幼儿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心灵才会手巧”,泥工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塑造小鸭的基本特征。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做事习惯。3、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牙签、塑料分泥薄片、塑料小棒。2、小鸭范例、用积木搭好的池塘。3、录音机、《郊游》、《母鸭带小鸭》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听谁来了?”(放小鸭叫的录音)(出示小鸭范例)“呀!小鸭子来了。小鸭子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先跟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鸭子的特征。

  小鸭子长着圆圆的脑袋和胖胖的身体,还有一张会唱歌的扁嘴巴。你们看它多神气!小鸭子最喜欢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了。”

  3、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鸭子的方法。

  (1)师:“池塘里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鸭子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该多好啊!小鸭子想念它的好朋友了,可是好朋友在哪里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鸭子,使它不孤单呢?”(用纸折、用笔画、用橡皮泥捏)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塑造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过程: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鸭子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朱老师就先找一只小泥鸭做它的好朋友吧。先将橡皮泥搓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分成一大一小的两块,我们将小泥块搓成一个圆脑袋,用塑料片在圆脑袋上插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在大泥块上切下一丁点,用大拇指用力一摁对折做成小鸭子的嘴巴,镶到小口子里,最后用塑料小棒在小鸭子嘴巴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点出眼睛,在点眼睛时一定要将小鸭子的嘴巴对着自己,这样点眼睛时就不会歪掉了,点出来的眼睛就漂亮了。

  不错的然后用一个大泥块做小鸭子的身体,做身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掌腹将橡皮泥搓成萝卜形,将尖尖的一头用手指轻轻地往上一顶就变成了翘起来的小尾巴,最后用牙签把头和身体连在一起,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就做好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师:“小鸭子除了会游泳它还有很多本领,会抬头给太阳公公唱歌,会把头钻到水里去抓小鱼,还会转过头去招呼自己的好朋友呢。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给小鸭子捏一个好朋友,我们要捏出它们不同的姿势。捏好后让它到小池塘里去找好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捏的小鸭子,看看哪只小鸭子最神气。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嘴巴的塑造问题。

  (3)放《郊游》音乐安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参观作品,找出最喜欢的小鸭子。师:“小鸭子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它们在小池塘里游泳、捉小鱼,玩得真高兴!我想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小鸭子,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讲评部分幼儿作品)

  (2)师:“哎呀!小鸭子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跟小鸭子学本领吧!”(律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延伸:组织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继续进行加工。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 发现方法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新朋友

  (六) 讲评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 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蜡笔水彩画工具、范画

  学生:蜡笔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揭题

  (1) 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2) 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3) 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 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 新授(了解图案的构成及点、线、面的组合运用)

  (1) 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 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 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 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 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 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

  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

  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

  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 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 布置作业

  (1) 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

  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 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

  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 作业。

  5、 巡视指导

  6、 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学生作业展示:

  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麻袋,我设计了这幅图。完成后,我怎么觉得像孔雀羽毛了呢!

  秋天的枫叶随风飘荡,飘洒在天空中,飘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秋天了!

  绿色的荷塘、傍晚的朝霞、风车、彩带、任你想象。

  用上线、面,组成了一张怪脸。放远处看看,还真有毕加索大师立体主义的味道呢!

  狐狸的尾巴特别大,红红的,真漂亮!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大师作品、观察放大的花卉图片了解并学习色彩渐变的方法。

  2.尝试用饱满的构图和渐变的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单朵花卉。

  3.细致观察感受花卉的美,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幻灯片(花卉照片、画家奥基弗的绘画作品);范例纸、水粉、水粉笔、水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照片,感知色彩、造型的美。

  1.教师播放6幅花卉照片的幻灯片,根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欣赏。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欣赏奥基弗的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图片,学习表现色彩渐变及画一朵大花的方法。

  1.播放奥基弗作品的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问:你看了她画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觉?花儿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你会感觉它画的花很大呢?

  3.教师播放小花渐渐变大的幻灯片,引导幼儿对比讨论。这儿有一朵小小的小紫花,它要变变变,变成了一朵大大的花。为什么同样是一朵花,左边的很小,右边的`看起来很大呢?

  4.总结:花瓣要画大,画纸边缘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也可以让花瓣伸到画面外面去。

  三、师生共同示范。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画家奥基弗,画一朵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大花。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粉颜料,请你们给花儿涂上渐变的色彩。谁愿意来试一试,涂出马蹄莲渐变的色彩。(请一名幼儿上来涂色,教师帮助总结方法)

  四、交待要求,幼儿创作。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粉颜料,有冷色系的也有暖色系的。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去画一朵自己喜欢的大大的花。可以先想一想,自己花一朵什么样的花?花瓣是什么形状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想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六、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花园里去看一看,还有哪些美丽的花,以后我们也把它们画下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一起去看看吧!瞧,这是一片黑漆漆的夜晚

  我要用魔笔刮破黑夜咯,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来一颗小星星、月亮......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这支魔笔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啊!原来就是一支牙签呀!一支牙签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如果牙签画到其它地方能画出图案吗?原来我的画纸是特别,画纸用蜡笔处理过两遍,画纸底层涂有鲜艳的颜色,表面有黑色覆盖。这种画就叫“刮蜡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小朋友想不想跟我们一去来学习制作刮蜡画呀?

  1、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你喜欢的颜色

  2、在漂亮颜色上涂两遍黑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1、在涂颜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碎蜡笔粉末,不要用手去檫或用嘴去吹。2、先涂一层你喜欢的颜色,涂满了再涂黑色,在涂黑色的时候,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制作刮蜡画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精选)美术教案09-29

美术教案(经典)09-10

美术教案02-04

美术教案02-04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教案(经典)07-31

(经典)美术教案10-19

美术的教案02-05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美术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第12课变脸

  (工艺设计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

  教学难点:能具有创新的折纸

  教学用具: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变脸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示范作品交给学生要求他们把它进行分析:

  3、讨论如何进行折纸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由学生来讲解他准备如何折?

  教师进行评讲。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制作。

  4、学生制作

  当折纸制作完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中涂了颜色的变脸。

  5、学生讨论

  自己将如何涂颜色。

  请个别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示:

  关键是要把各种表情的脸给表现出来。

  6、学生制作

  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

  教学难点:有较好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游戏,故事擂台赛

  学生运用形象力,利用手里边的折纸的作品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几个同学协作完成一个大的故事,也可以一个同学讲一个小的故事。

  2、学生参加游戏,教师在旁边组织。

  3、游戏结束。评比出优秀的变脸,故事,表演天才。

  4、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3、培养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自制的玩具“东南西北”。玩一玩。

  2、教师出示另外一个玩具,并故意装出可笑的.声音:“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嘴巴。你想和我交朋友吗?”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这个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自学方法

  1、读一读: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

  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

  2、看图,小组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折叠。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折叠有困难的孩子。

  4、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纸屑不要随地乱扔,要集中处理。

  三、装饰

  1、欣赏范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美在哪里?让学生了解剪贴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学生拿出准备的彩色纸和糨糊动手装饰“大嘴巴”。

  提示:a、折边,角要对齐。b、糨糊不多也不少。

  3、教师指导帮助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

  四、交流评析

  1、学生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参与评论。

  五、游戏活动

  把大嘴巴套在手上,玩一玩。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课题:有趣的石头画

  教学内容:石头绘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 认识石绘这门艺术,熟悉石绘的艺术特色。

  3.能在石头上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重点:石头的选材。

  教学难点:石头上绘画。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展示

  展示老师绘制的石绘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展开课题学习。

  二、第二环节:石材的`选择

  1、规则与不规则石材。

  2、初次绘制最好选择规则石材。

  3、石材表面最好粗糙一点,以便能够挂住颜色。

  三、第三环节:画材的选择

  1、水粉

  2、丙烯

  3、铅笔

  4、勾线笔,尖头、平头尼龙笔。

  四、 第四环节:学生讨论

  学生谈谈自己对石绘艺术的认识。

  五、第五环节:绘制过程讲解

  1、给石头先涂一种单色作为底色。

  2、在纸上绘制自己构思的图案。

  3、上色。

  六、作业展评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全班同学互相评一评。

  3、教师点评。

  七、总结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起眼的物品,都可以用做美术作品的原材。只要大家有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巨人和小矮人。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巨人和小矮人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美术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于毛茸茸、胖乎乎的小鸭子特感兴趣,小鸭的各种形态特征在幼儿的脑海里早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这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心灵才会手巧”,泥工活动可以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团圆和镶嵌的技能塑造小鸭的基本特征。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地做事习惯。3、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泥工板、牙签、塑料分泥薄片、塑料小棒。2、小鸭范例、用积木搭好的池塘。3、录音机、《郊游》、《母鸭带小鸭》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听谁来了?”(放小鸭叫的录音)(出示小鸭范例)“呀!小鸭子来了。小鸭子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先跟旁边的好朋友轻轻地说一说。”(然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鸭子的特征。

  小鸭子长着圆圆的脑袋和胖胖的身体,还有一张会唱歌的扁嘴巴。你们看它多神气!小鸭子最喜欢到小池塘里去游泳了。”

  3、引导幼儿学习塑造小鸭子的方法。

  (1)师:“池塘里的水蓝蓝的,清清的,小鸭子游到东,游到西。哎呀!一个人玩真没劲,要是有好朋友陪陪我那该多好啊!小鸭子想念它的好朋友了,可是好朋友在哪里呢?小朋友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鸭子,使它不孤单呢?”(用纸折、用笔画、用橡皮泥捏)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塑造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过程: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鸭子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朱老师就先找一只小泥鸭做它的好朋友吧。先将橡皮泥搓成一个圆柱体,然后分成一大一小的两块,我们将小泥块搓成一个圆脑袋,用塑料片在圆脑袋上插出一个小口子,然后在大泥块上切下一丁点,用大拇指用力一摁对折做成小鸭子的嘴巴,镶到小口子里,最后用塑料小棒在小鸭子嘴巴的左上方和右上方点出眼睛,在点眼睛时一定要将小鸭子的嘴巴对着自己,这样点眼睛时就不会歪掉了,点出来的眼睛就漂亮了。

  不错的然后用一个大泥块做小鸭子的身体,做身体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掌腹将橡皮泥搓成萝卜形,将尖尖的一头用手指轻轻地往上一顶就变成了翘起来的小尾巴,最后用牙签把头和身体连在一起,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就做好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师:“小鸭子除了会游泳它还有很多本领,会抬头给太阳公公唱歌,会把头钻到水里去抓小鱼,还会转过头去招呼自己的好朋友呢。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给小鸭子捏一个好朋友,我们要捏出它们不同的姿势。捏好后让它到小池塘里去找好朋友一起玩。你也可以欣赏一下别的小朋友捏的小鸭子,看看哪只小鸭子最神气。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幼儿解决嘴巴的塑造问题。

  (3)放《郊游》音乐安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回到座位上。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组织幼儿参观作品,找出最喜欢的小鸭子。师:“小鸭子找到了很多好朋友,它们在小池塘里游泳、捉小鱼,玩得真高兴!我想请小朋友找出你最喜欢的小鸭子,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讲评部分幼儿作品)

  (2)师:“哎呀!小鸭子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跟小鸭子学本领吧!”(律动:母鸭带小鸭)

  活动延伸:组织没有完成作品的幼儿继续进行加工。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师:(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 发现方法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新朋友

  (六) 讲评

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 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蜡笔水彩画工具、范画

  学生:蜡笔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揭题

  (1) 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2) 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3) 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 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 新授(了解图案的构成及点、线、面的组合运用)

  (1) 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 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 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 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 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 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

  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

  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

  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 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 布置作业

  (1) 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

  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 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

  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 作业。

  5、 巡视指导

  6、 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学生作业展示:

  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麻袋,我设计了这幅图。完成后,我怎么觉得像孔雀羽毛了呢!

  秋天的枫叶随风飘荡,飘洒在天空中,飘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秋天了!

  绿色的荷塘、傍晚的朝霞、风车、彩带、任你想象。

  用上线、面,组成了一张怪脸。放远处看看,还真有毕加索大师立体主义的味道呢!

  狐狸的尾巴特别大,红红的,真漂亮!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大师作品、观察放大的花卉图片了解并学习色彩渐变的方法。

  2.尝试用饱满的构图和渐变的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单朵花卉。

  3.细致观察感受花卉的美,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幻灯片(花卉照片、画家奥基弗的绘画作品);范例纸、水粉、水粉笔、水桶;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照片,感知色彩、造型的美。

  1.教师播放6幅花卉照片的幻灯片,根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欣赏。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

  二、欣赏奥基弗的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图片,学习表现色彩渐变及画一朵大花的方法。

  1.播放奥基弗作品的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问:你看了她画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觉?花儿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你会感觉它画的花很大呢?

  3.教师播放小花渐渐变大的幻灯片,引导幼儿对比讨论。这儿有一朵小小的小紫花,它要变变变,变成了一朵大大的花。为什么同样是一朵花,左边的很小,右边的`看起来很大呢?

  4.总结:花瓣要画大,画纸边缘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也可以让花瓣伸到画面外面去。

  三、师生共同示范。

  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画家奥基弗,画一朵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大花。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粉颜料,请你们给花儿涂上渐变的色彩。谁愿意来试一试,涂出马蹄莲渐变的色彩。(请一名幼儿上来涂色,教师帮助总结方法)

  四、交待要求,幼儿创作。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粉颜料,有冷色系的也有暖色系的。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去画一朵自己喜欢的大大的花。可以先想一想,自己花一朵什么样的花?花瓣是什么形状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想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六、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花园里去看一看,还有哪些美丽的花,以后我们也把它们画下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一起去看看吧!瞧,这是一片黑漆漆的夜晚

  我要用魔笔刮破黑夜咯,一颗小星星钻了出来,又钻出来一颗小星星、月亮......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的这支魔笔是不是很神奇?想知道是一支什么样的魔笔吗?啊!原来就是一支牙签呀!一支牙签怎么能画出这么漂亮的图画呢?如果牙签画到其它地方能画出图案吗?原来我的画纸是特别,画纸用蜡笔处理过两遍,画纸底层涂有鲜艳的颜色,表面有黑色覆盖。这种画就叫“刮蜡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小朋友想不想跟我们一去来学习制作刮蜡画呀?

  1、在画纸上均匀的涂上一层你喜欢的颜色

  2、在漂亮颜色上涂两遍黑色:第一遍横着涂、第二遍竖着涂。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1、在涂颜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碎蜡笔粉末,不要用手去檫或用嘴去吹。2、先涂一层你喜欢的颜色,涂满了再涂黑色,在涂黑色的时候,涂得均匀,涂得满,动作要快。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制作刮蜡画 活动目的:

  1、了解刮蜡画的特征,初步掌握制作刮蜡画的方法。

  2、感知色彩的对比,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挂图、油画棒、笔、 半成品几张(一张铺好浅色底色的半成品,一张在浅色底色上涂好深色的半成品)

  2、幼儿作画工具(画纸、油画棒、牙签)

  3、歌曲《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

  幼儿欣赏歌曲《萤火虫》,小朋友你们知道歌曲里唱的是谁吗?萤火虫什么时候出来的?(是晚上)

  当夜幕降临、到处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小动物迷路的时候,

  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把小动物们安全地送回了家。

  城市的夜晚没有萤火虫你们害怕吗?为什么?

  (二)欣赏范例 示范讲解

  我可不害怕黑夜,因为我有一支魔笔,它能刮破黑夜,把夜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边讲边出示挂图现场做画)

  (三)认识学习刮蜡画 熟悉作画步骤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 提出要求。

  (五)活动结束:让幼儿将制作好的刮蜡画带回家,把它刮成一幅美丽的画。